书城休闲钓鱼技巧大全
14734700000062

第62章 垂钓竞技比赛(3)

(4)战术应变方案准备

钓鱼比赛每场一般三四小时,分上下半场进行,中间对边交换一次场地,这主要是依据钓鱼比赛中风向、钓点对成绩影响较大的特殊情况而设定的,也是为了尽可能做到“公平竞争”。出赛前,考虑到多种复杂情况应设计几套应变战术方案,做到有备无患。如针对在上风位的鱼小而少时用“顺风长竿细线小钩钓小方案”,适应顶风钓的“短竿粗线大钩快钓大鱼战术”,碰到无风静水采用的“逗引悬钩灵钓方案”,遇到5级以上大风的“短竿细线重坠大标迟钝底钓战术”,以及专攻小鲫鱼、罗非鱼的“超短竿、线线小钩、小标速引快攻战术”等。根据气候情况,预计一下比赛前后的天气变化及气温、水温情况。若到外地比赛,在临出发前一周,应注意收听、收看气象预报,以做好钓技、渔具、用具(雨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在本地比赛,一般老钓鱼者对周围各地的渔场比较熟悉,知道有什么鱼种,该用什么有效饵料钓取。可是到外埠,特别是到较远的城市参加比赛,会由于不了解当地的渔场、鱼情(比如不了解当地鱼的口味)而吃亏。这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尽量了解有关的情报。

2.制胜“四要诀”

这里只说专业池“竞技钓鲫”之外的常规钓鱼比赛。近几年,电视中竞技钓鲫擂台赛精彩激烈的竞钓场面吸引了许多鱼迷。但不少钓友对一些台钓高手们在许多明显咬钩信号下,却扬空竿不上鱼表示不理解。殊不知,钓鲫擂台赛是设在专供钓鱼人垂钓、娱乐的职业池中进行,那些小鲫鱼被钓上、放下已不下百次,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运动员”,要把它们一条条连着钓上来确非易事。但这种职业池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大城市才有,我们平常参加的钓鱼比赛八成以上都是在混养池中进行的。所谓混养池,即池中根据鱼的生活习性、食性分层按比例养殖着鲤鱼、鲫鱼、鳊鱼、草鱼、青鱼等。这种混养塘不但品种混杂,而且塘主们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产量,还大小套养,小规格的鱼入冬捕起又作为来年的放养鱼种。故在混养池(包括水库)参加比赛与职业池竞技钓鲫是有不同秘诀的。

(1)舍小取大,攻取“总重量”

钓鱼比赛中,在规定时间内以钓获鱼的总重量计算成绩,是常采用的竞技规则。在混养池中要获取总重量好名次,首用战术当然是尽可能钓大鱼。因为抓上一个大个儿,往往可顶上几十条甚至几百条鲫鱼的重量,那么,怎样才能在大小混杂的水域避开小鱼,专钓大鱼呢?我们这里暂不讲钓具组合及如何遛大鱼等常规技术,着重介绍一下做大窝、挂大饵引钓大鱼。

大家都知道,大鱼身大体重、消耗能量大,其摄食量相对要大得多,特别到了发育旺长的季节,如果只用一小把米或一小团粉饵做诱窝,对大鱼来讲不具吸引力。实践证明,一条1千克的鲤鱼在食欲正常的情况下,3分钟内能摄入100克左右饵料,故比赛时一开始所撒诱窝的料至少要250克以上,如允许用工具下窝则要下足500克饵。而且诱饵还要相对集中,应投放在直径50厘米左右的窝区内。若规则只允许用钩挂式方法下窝,开始时也应投放枣子般大的团饵十几个,钓手不要嫌麻烦或见他人已上鱼,就在“底饵不足”的情况下开钓。再说,也只有引大鱼进窝后才能吓走小鱼,增加上大鱼的机会,提高“总重量”。当钓手一开始上了数条大鱼后,发觉不断有小鱼咬钩,这是续窝关未把握,需通过两种办法解诀;一是在每竿挂粉饵时,饵料应加大至蚕豆般大小为宜;二是在钓上几条鱼后,专门挂几粒特大饵下底,作为补窝,才能收到续钓奇效。

(2)舍大取小、专钓小鱼,以数量求重量

攻取“总重量”有时又不一定盯准钓大鱼,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反而要靠搏取小鱼、以数量求重量来拿名次。进入秋季,混养池中的大草鱼、大鲤鱼均长得膘肥体壮,一般有1千克以上,鲫鱼也在150~200克左右。但比赛枪响过,大鱼不知跑到何处去了,有时一场下来,千克级的大鱼钓上无几。所以有的有经验的钓手,即使比钓“总重量”项目,也采用与别不同的钓法,以“以小为主,积少成多”的战术而夺标。一次,钓鱼比赛在两个5万多平方米的池塘中进行,塘中确有许多5千克左右的大草鱼,比赛中也确有几位钓手折竿、断线。但由于人多、竿多、干扰大,上大鱼慢的现状,改用细线小钩专攻鲫鱼,虽鲫鱼每尾150~200克重,但3小时共钓起300条,积少成多,终以上鱼20多千克获得手竿池钓总重量第一名。

另一次邀请赛上又是一例。大水面放养大量草鱼、千克级以上白鲳鱼和罗非鱼。开赛时,凶猛的大白鲳抢压竿而去之事连连发生。10分钟后灵敏的白鲳不见影了,均是50克左右的小罗非鱼进窝。这时一钓手应变为浅滩专钓小罗非鱼,他在第一场落后的情况下,以小积多不停勇追,最后以两小时钓起7.2千克小罗非鱼而夺得了银牌。

如果比赛是在水库举行,那么水库的鱼一般都是不太厚的,大鱼稀少,不容易碰,而小鱼较厚,那么若手竿钓技高超且手疾眼快者,便应取专钓小鱼战术,以数量求重量,攻取总重量。

(3)用“专用饵”攻对象鱼,小饵勤引,拿取“尾数多”

在混养池中,以钓取鲫鱼、鲤鱼、鳊鱼等有效对象鱼的尾数多少来排名次的竞钓项目在各地也较普遍。遇到这种赛场,不少钓手怕碰到大鱼而操用硬竿、粗线、大钩参赛,结果成绩平平。遇此场合要夺标,也有一定诀窍。其一,要选择混养池中最易上钩的小型对象鱼为主攻方向。如发现小鲤鱼比例较高,就专钓鲤鱼。若天气较热,水温高时,鳊鱼最抢食,主钓鳊鱼。绝不能各品种鱼不论大小都引钓,碰上什么算什么,这样钓上的尾数一定不会多。其二,选准主攻对象鱼以后,选用对口号饵料也相当重要。主钓鲤鱼,腥香饵,色偏深带红的料对其吸引力强,投饵必引鲤鱼汇集。如主钓鲫鱼,则香、白饵,适当加甜的粉饵能投其所好。引诱得当,一群鲫鱼可续钓数小时。若选定专钓小鳊鱼,那饵不但要质松、粒细且香,雾化效果还要特别好,轻轻漂觉的钩饵没沉到底就能上鱼。其三,主攻尾数多的对象鱼,每尾积1分,当然应钓小为主,这除了钓组要轻软(竿子轻又软),灵小(细线、上标、小钩)外,最重要的一环是小饵勤引。钓手从比赛一开始指导思想就应小饵勤补,不断引钓。底窝以拇指甲般大数粒已够量,而后一直以黄豆粒大小的饵挂钩,即使一时鱼引不到位,也要每一分钟一竿不停地勤引,一旦一群鱼引入窝区,势必连续不断上鱼,捧杯就有希望。

(4)专门“抓”大个,主攻“单尾大”

不少钓鱼比赛,在钓取总重量或尾数多的同时,还设有钓“单尾大”的奖项,有些钓手在权衡自己的小鱼尾数不如他人时,就专攻“单尾大”这一奖项;或者在竞赛时间过半,估计自己在其他项目上拿不到名次后即转钓“单尾大”。这里介绍几种要诀。一是改近钓为远钓。钓手都明白,大鱼老谋深算,常潜在远处深水里,特别是钓鱼比赛,哨声一响,两三米就有一竿一人,下饵、上鱼、人影、竿影,嘈杂声不断,大鱼很少到近岸来。钓单尾大者应及时换上规则允许的长竿长线,尽量将大钩饵投至远点,才有希望钓上大家伙。二是改底钓为悬钓,这一招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天参赛时应用更有效。这时混养塘中的大草鱼很少下底索食,大多在水体的中、上层觅食。挂粉饵也好,装青草、菜叶也行,只要投竿至远处用大浮标将钩饵悬浮离水面50厘米左右,经常会有大草鱼来光顾。三是大团饵底钓“单尾大”。明确专攻大鱼方针后,补下几团大饵做底饵引鱼,挂钩钓饵也应加大,起码装小手指大小粉团,可双钩装双饵,也可以双钩合并装入一团饵中,这样,不但小鱼啃不动,大的团饵被大鱼一口吞入双钩后更无法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