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钓鱼技巧大全
14734700000042

第42章 钓法集释(1)

1.岸钓指站在岸边面向水域垂钓。这种古老的钓鱼方法,至今仍为绝大多数钓鱼爱好者普遍使用。无论是海滩、岛屿,还是湖边、塘边、江河边、水库、渠道边,都有钓鱼爱好者的踪影;手竿、抛竿,都可以使用;全国99%以上的钓鱼比赛,都采用岸钓方式进行。岸钓方便、安全、自由。所谓淡水钓,在我国可以说基本上就是岸钓,仅极少数湖泊中有条件者用船钓,或在溪流中用趟水钓。中国的钓鱼习惯与日本不同。日本人喜爱穿上皮裤、皮靴,在溪流中趟水钓。我国大陆溪流钓者都喜欢在岸边甩钓,不下水。少数民族地区有些钓者喜爱站在岸边的浅水里踩水钓,但不入溪流中去,也不在溪流中行走垂钓。即使我国溪流钓发达的台湾地区,那里的钓者也喜欢岸钓,不喜欢入水垂钓。

2.船钓

指坐在船上向水中施钓。也有的是坐在竹筏、木筏或皮筏上垂钓,故又称筏钓。

船钓在淡水中用之不多,主要用于湖泊、大河中垂钓。但海上船钓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虽然海钓可岸钓、可船钓,岸钓的人数比船钓的人多,但船钓的诱惑力大。它惊险,而且可钓鱼多、品种丰富、鱼体也大。海上船钓分定点钓和游钓两大类。定点钓就是看中一方水域,抛锚入海底,定点垂钓,可沉底钓,可舞饵钓,可悬钓,可顺流漂浮钓。游钓是船边走边钓,饵钩在水中随船游动,诱使中上层海水鱼类抢钩钓取。海钓往往把船驶离陆地20~200千米,探索到鱼群或找到鱼儿觅饵场所才下锚定点钓或放钩游钓。这里需要有找寻鱼群的经验或探索鱼群的仪器。一旦寻到鱼群或找到好的钓点,可连钓连上,并且能钓到几十千克的大鱼。但是,海上船钓危险性大,必须获有近期天气预报资料,带好带足干粮和水,以及必备的防身用具。

海上船钓的钓饵以鱼类为主,可以鱼钓鱼,也可用假饵或岸上动物生肉为钓饵。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达,使用假饵越来越多。船钓多数无浮标,有的也有浮标,夜钓时则用夜光浮标。

3.投钓

也称抛竿钓、甩竿钓。利用抛竿垂钓。抛竿手柄上有放线器(,每节竿上端或每隔30~40厘米的竿身上有过线环,竿梢有环,用以穿过放线器上的线。线梢挂钓组,钓组包括2~20只鱼钩(一般用葡萄钩或炸弹钩两类)。海钓钓组较复杂,根据垂钓对象鱼、水深度及垂钓方法不同而不同,还有大小形状重量不同的铅锤等辅助钓具。钓时借助于铅锤的重量和鱼竿的弹力,将钓饵投抛至身前30~100米远,甚至更远处的水域垂钓。这种钓法淡水、海水皆宜,岸钓、船钓均可,尤以海滨或海岛上用得多。近几年,淡水又兴起投钓热,在江湖水库中垂钓,效果明显强于手竿。

不同形式的放线器

就历史而言,先有手竿,后有抛竿。我国汉代发明曲轴,唐代就运用曲轴发明了钓车(放线器),并运用到钓鱼上便发明了抛竿,并在江湖上实施投钓。抛竿要比手竿有优越性,钓得远、钓得多、钓得大。

抛竿投钓形式颇多,但以远和准为前提。一般有两种:一是钓近水约20米远处的,大都手握钩饵投放,然后收紧鱼线;二是钓30米以上远处的,多采用直劈式或斜劈式投放。海竿抛钩的姿势直劈式多用于2.6米以上的中型以上抛竿,双手将竿举过头,从头后直劈向正前方水面。这种方式,准而远,一般皆可投出50米以外。斜劈式一般用于1.2米至2.6米的微型抛竿和小抛竿,单手或双手握竿,从右身侧或左身侧,或从右肩上方或左肩上方斜抛入水。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抛投,投射角度皆以45~50度为最佳。抛角太高或太低均抛不远。而准确性则靠双手力的平衡或单手力对竿的控制。钓时,一旦抛到一点后,基本上应每次都抛在这个点上,或这个点的前后左右3米以内范围。这样,每次抛出的食料在点及附近越积越多,等于手竿打窝子,鱼便越来越多,吃钩率也会逐步提高。

投钓的食料有多种。海水投钓每钩必挂动物性饵或假饵。淡水投钓除用虾、蚯蚓、螺蛳肉、面团粒、麦粒等外,还可用炸弹钩包粉末诱饵团,北方多用此法。这些植物种子粉末团有香型、发酵酸型、臭型多种,应揉和至可以捏成团,抛入水中不散,但入水后5~7分钟则散开形成雾状食料,方可钓到鱼。这些粉末鱼料诱饵为豆饼、麦片、麸皮、黄豆粉、芝麻屑、大米粉等,有的还加骨粉或虾粉、香料,以增强诱惑力。海水投钓饵料较多,可用身饵(鱼的肉)、虾、小鱼、乌贼等,也可用海滨生长的螺、蚶、贝、蛤、蛏等,还可用沙蚕、海蛆、海藻虫等。总之,鱼儿喜欢吃什么,就放什么。目前,为方便卫生,海钓爱好者用假饵垂钓的越来越多,海鱼吃钩凶猛易上钩,不似淡水鱼那么挑剔。

但值得注意的是,投钓受水域限制,即必须在江海湖泊大水面上才能进行,在小塘、小河、沟渠、溪流中无法使用,那里还是用手竿实用。

4.溪流钓

指在淡水溪流中垂钓,多用软竿、细线、小钩,以溪虫或昆虫等荤食为饵。有的用浮标(单子大浮标1枚,散子鹅毛浮标有20多个1串),钩饵大都不着底,顺流而下;有的着底,被水流冲击在河底行走。溪流鱼类抢而食之,拽竿即可钓取。溪流中不仅有小鱼,在大溪流、深涧、水洞、山潭库内还有大鱼,如价值很高的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支流的胭脂鱼,可长达1米,重10余千克;铜鱼也可长到40多厘米;国家级保护动物大鲵(俗称娃娃鱼)也常可在溪流中钓到,但不能钓取。在溪流下游与江河交界之处,鲤鱼、鲫鱼、鳊鱼、草鱼、鳜鱼等也会溯游而上,觅食交配,尤其是在春末夏初桃花水下来以后,则常可钓到这些鱼类。

5.冬钓

指冬天垂钓。鱼是变温动物,可分为暖水性、温水性和冷水性多种。不少鱼有冬眠的习惯,但也有不少鱼在冬日照样吃食。在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冬日大都结冰,可敲冰洞后进行冰钓。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冬日水面不结冰,或仅结薄冰,一二日即化,冬钓方法与冰钓不同。至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及福建、台湾南部,冬日一如北方的春秋,其方法与北方春秋天相仿,又当别论。

我国广大地区的冬钓,无论南北方,手竿、抛竿多用软性竿、细线、小钩。钓点要找深水、向阳水面,水草下面,或有较热水流下泄的流水处,这是冬日鱼过冬或觅食的所在。冬日寻钓点是能否钓到鱼的关键。因冬日鱼一般不再游动或很少游动,浅水或表水温度太低,它们是不肯问津的。一旦选中好钓点后,撒放诱饵要少而精,且要多选几个钓点,一旦发现一个钓点鱼多,应舍弃其他的点,专拣一个钓点。钓饵要香、活,能开鱼的食欲。

冬日水冷,鱼的体温也随之变冷,它们消化力差,又不大动,消耗少,钓取后的挣扎力也小,故软竿细线足可对付大鱼。冬日鱼嘴张得小,不似夏日大口拼命吸食,故钩子要小,饵亦要小,才能钓得多。

6.冰钓

指北方的冬钓,说得确切些,是在冰上打洞后往洞里垂钓。

冰钓有两种。第一种是人站在岸边向冰层打洞垂钓。这种钓法适于湖面冰薄不匀,承受不起人的重量,或水面狭窄,不上冰照样可以站在岸边打洞垂钓。第二种是站或坐在冰上打洞垂钓,这是我国北方冰钓的主要方法。钓者应拣水深、下面有水草、易聚鱼的地方,用冰镐或电冰钻钻几个40~60厘米直径的洞,将碎冰捞起,用1~2米的短竿或竹梢垂钓。在内河、内塘里钓线较细,在水库、大河面、湖淀钓线要粗些。饵多用荤饵,以红虫、红蚯蚓和鱼肉较多;素饵(如面食)中拟用鱼粉、虾粉等,效果也较好。

冰钓之所以能钓到鱼,是因为水温与气温,水温与地温,水的上层、中层、下层温度之间皆有差异。冬日水越深,底水温度越高。一般2米深的水,上层冰为0℃;1米深处水温为4~5℃;水底2米处为6~8℃;3米深的底层水温,可达8~10℃。鲫鱼、鲤鱼乃至草鱼、鳊鱼,在8~10℃的水温中还是进食的,均可钓到。但冰钓属冬钓,鱼消化能力差、食量小、嘴张不大,所以钩子应相对小些,采取悬砣钓组比朝天钩有利,因单钩、小钩钓饵精细鱼易吞进,且反映灵敏,吃钩率及钓起的数量均高。

冰钓大多在冰上进行,要注意安全。冰的厚度在8厘米以下时,不能上冰垂钓。即使冰层在8厘米以上,由于水流、水的深浅和地气冷暖的关系,冰的厚度也不一样,应拣冰层厚而结实的冰面上打洞垂钓。冰钓效果在气温-1~-8℃时为最好。低于-20℃时,由于空中冷气不断通过冰层向水里渗透,鱼儿吃钩率差,甚至不食,人在冰上也冻得受不了,最好不要垂钓。冰钓时应多穿衣服,尤其关节部位要重点保暖,保暖鞋底要厚,且要防滑。冰洞靠钓者一方应用碎冰筑一道低低的凹凸不平的“围墙”,防止因大鱼吃钩或站不稳使人滑进冰洞里。冰钓时要戴手套,甚至双层手套,以免手冻伤。春日冰雪消融时,不要轻易再上冰层垂钓,以免发生意外。

7.手竿钓

指用手竿垂钓。以单根竹作鱼竿,是我国钓鱼界的传统,民间有“独龙竿”之称,现在渔具商店出售的竹制鱼竿,是插式套竿。上世纪70年代末,国外先进的用环氧树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玻璃钢竿进入我国市场。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生产碳素钢鱼竿,这是一种轻柔、弹性好且结实耐用的手竿。现在,后两种鱼竿已占领了全国各地的广大市场,竹制手竿则成了罕见之物。

手竿一般长2~8米不等。其中,2~3.6米为短手竿;4~6.3米为中长竿;7.2米以上为长手竿。通常使用的是5.4米和6.3米的中长竿,故这两种竿又称标准竿。

手竿钓简单易行,在各种水域都可进行,因此,它不仅是初学者的入门工具,也是广大钓鱼爱好者的“常规武器”。对手竿的要求是,直、轻、软、弹性好,不易断裂,有的还要求美观、易携带、经久耐用。玻璃钢竿的重量比竹制竿轻得多,弹性也好,而碳素钢竿比玻璃钢竿更轻更牢,美观大方。

8.多竿钓

即一人同时在水边用多根鱼竿垂钓。多竿钓分为抛竿多竿钓和手竿多竿钓。多竿钓常采用抛竿,而在自然水域手竿使用得也较多。

在钓鱼旺季,湖边的钓者,常面对水面整齐地排列开8~10根抛竿,长长的钓线像琴弦般成扇面向湖中扩展,这就是抛竿多竿钓。抛竿梢上一般都挂1只铃,鱼儿吃钩时牵动铃响,钓者便起身提竿。海上滩钓、矶钓,水上冰钓,也可用这种多竿钓。

手竿多竿钓一般不超过3根,多了则成为排钓。3根竿一般皆架在湖边的水花生丛上,钓者在水花生洞里或水花生外水域垂钓。3根竿有的是长竿、中长竿和短竿,向水面延伸成垂直一线;有的采用两长竿一中长竿,两长竿面对水面成直角,直角中间放置中长竿。通常长竿用粗线、大钩,钓较大的鱼,如青鱼、草鱼、鲤鱼、鲶鱼等;中长竿细线、小钩,以钓鲫鱼、鳊鱼、黄颡鱼等为主。

运用手竿多竿钓的目的,是因为自然水域鱼稀,为提高吃钩率。在垂钓过程中,一旦发现某根竿子的浮标动了,应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这根竿子上,把握时机提竿,对其他两竿仅间或瞟上一眼即可。

有时自然水域的鱼群突然涌来,二三根竿几乎同时吃钩,此时钓者应当机立断暂时舍弃二根竿,手提一根最称心的鱼竿,在3个窝子里轮流钓。哪个窝子里沫星多,吃钩率高,就钓哪个窝。这样,可以保证不跑鱼,反而比3根竿同时钓还要钓得多、钓得顺手。如果是抛竿多竿钓遇此情况,也要暂时舍弃几根,乃至仅用两根抛竿,其效果要比同时用七八根抛竿还要好。

9.单钩钓

即一根竿下用一只鱼钩垂钓。多用于手竿,有时也用于抛竿浮钓。这是传统常规的基本钓法,至今仍经常采用。

单钩钓有许多好处。一是鱼的注意力集中一饵,吃钩快,不会左右上下挑剔。鱼一吃钩,浮标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钓者及时提竿,可大大减少脱钩率。二是上钩快,取鱼快,增加了钓鱼时机。单钩钓最适宜于鱼儿密集的养殖水域,或有鱼群的自然水域。

10.双钩钓

即一竿一线下方拴两只钩子同时挂饵垂钓,多用于手竿,双钩钓抛竿浮钓也间或用之。

双钩钓有多种拴法。一是双钩平行法,铅坠在线的一端固定,铅坠上方横一天杠,左右各一只鱼钩,钩同样大小。二是双钩上下法,一钩在下方沉底,一钩拴于线上(有活动和死结两种),底钩用咽钩(或用朝天钩),上方一钩可距底钩5~100厘米不等。上下两钩可同样大小,也可底钩大、上钩小。下钩放钓饵垂钓,上钩可放钓饵,也可放诱饵。这是传统双钩钓,又称底砣双钩钓。

日本、菲律宾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使用的双钩钓,与我国其他广大地区传统的双钩钓不同,称为悬砣钩底双钩钓。用单子大浮标,两钩线长短不一,但都沉底,砣悬在水中,这样的双钩钓法更为灵敏,鱼儿集中时,经常可一竿同时提出两条鱼,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