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郭沫若翻译研究
1466300000015

第15章 德语译作 (2)

Kennst du es wohl?

Dahin, dahin

Mcht ich mit dir, o mein Geliebter, ziehn!

Kennst du das Haus? Auf Sulen ruht sein Dach.

Es glnzt der Saal, es schimmert das Gemach,

Und Marmorbilder stehn und sehn mich an:

Was hat man dir, du armes Kind, getan?-

Kennst du es wohl?

Dahin, dahin

Mcht ich mit dir, o mein Beschutzer, ziehn!

Kennst du den Berg und seinen Wolkensteg?

Das Maultier sucht im Nebel seinen Weg.

In Hoehlen wohnt der Drachen alte Brut.

Es stuerzt der Fels und uber ihn die Flut.

Kennst du ihn wohl?

Dahin, dahin

Geht unser Weg.

O Vater, lass uns ziehn!

郭沫若译该诗于1923年5月3日,译文载于本月13日上海《创造周报》一号。郭沫若在译文后的附白中还简评了马君武和郁达夫对该诗的翻译。

郭沫若译文:

有地有地香椽馨,

浓碧之中,橙子燃黄金,

和风吹自青天青,

香榴静,橄榄树高擎,

知否?我的爱人,

行行,行行,

我将偕汝行!

有屋有屋建高瓴,

华堂璀璨,幽室耀明晶,

大理石像向侬问:

可怜儿,受了谁欺凌?

知否?我的恩人,

行行,行行,

我将偕汝行。

有山有山云径深,

驴儿踽踽,常在雾中行,

幽壑中有蛟龙隐,

崖欲坠,瀑布正飞奔;

知否?我的父亲,

行行,行行,

向我故山行。

郁达夫译文:

那柠檬正开的南乡,你可知道?

金黄的橙子,在绿叶的阴中光耀,

柔软的微风,吹落自苍空昊昊,

长春松静,月桂枝高,

那多情的南国,你可知道?

我的亲爱的人,你去也,我亦愿去南方,与你终老!

你可知道,那柱上的屋梁,那南方的楼阁?

金光灿烂的华堂,光彩耀人的幽屋,大理白石的人儿,立在那边瞧我,

“可怜的女孩子呀!你可是受了他人的欺辱?”

你可知道,那南方的楼阁?

我的恩人,你去也,我亦愿去南方,与你同宿!

你可知道,那云里的高山,山中的曲径?

山间的驴子在云雾的中间前进,

深渊里,有蛟龙的族类,在那里潜隐,

险峻的危岩,岩上的飞泉千仞,

你可知道那云里的高山,山中的曲径?

我的爸爸,我愿一路与你驰骋!

马君武译文:该诗译文收于1914年6月出版的《马君武诗稿》。

君识此,是何乡?园亭暗黑橙橘黄。

碧天无翳风微凉,没药沉静丛桂香。

君其识此乡?归欤归欤,愿与君

归此乡。

君识此,是何家?下撑楹柱上檐牙。

石像识人如欲语,楼阁交错光影斜,

君其识此家?归欤归欤,愿与君

归此家。

君识此,是何山?归马识途雾迷漫,

空穴中有毒龙蟠,岩石奔摧水飞还。

君其识此山?归欤归欤,愿与君

归此山。

郭沫若评论郁达夫译文“译语本自信雅,但稍嫌冗赘”,认为马君武的译文“译调比郁(达夫)简略,但多省略处”,尤其指出,马君武把原诗第一节中的Laub(叶)误作Laube(园亭),Myrte(番石榴)误作Myrrhe(没药)(植物名),“这是过于疏忽之处”。

从郭沫若这一简短的评论中多少可以看出些郭沫若的译诗标准来,“信”当然是被视作第一要义的,一切“雅”都要以此为基础。二是在“雅”的基础上追求简略,惜墨如金。

《维特与绿蒂》

这首诗是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第二版时(1775年)增加的,第一节写在小说第一部卷首,第二节写在第二部卷首。歌德原作:

Vor dem 1. Buch:

Jeder Jüngling sehnt sich, so zu lieben,

Jedes Mdchen, so geliebt zu sein.

Ach, der heiligste von unsern Trieben,

Warum quillt aus ihm die grimme Pein?

Vor dem 2. Buch:

Du beweinst, du liebst ihn, liebe Seele,

Rettest sein Gedchtnis von der Schmach;

Sieh, dir winkt sein Geist aus seiner Hhle;

Sei ein Mann und folge mir nicht nach.

1921年1月23日郭沫若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篇末附录了这首译诗。标题是郭沫若自己加的,原作并没有标题。

郭沫若译文: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啊,怎么从此中会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

你看呀,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目语:

请做个堂堂男子哟,不要步我后尘。

这首诗在中国的名气之大,以至于自今没有人对郭沫若的译文与歌德的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对该诗的创作背景进行过认真分析。然而郭沫若对该诗的译文可以说是他众多的诗歌翻译作品中与原文出入最大的一首。如果除却诗意上的渲染,单从文法上来分析该诗,它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

“Jeder Jüngling sehnt sich, so zu lieben,”——每个少年都渴望着那样去爱。so(意为那样或这样) 这个词在这里是有具体指向的,就是小说中维特对绿蒂那种的爱恋。“Jedes Mdchen, so geliebt zu sein.”—— 每个少女都渴望那样被爱。这是个被动句,又是一个省略句,共用了前一句的谓语“渴望”。so在这里同样是有具体指向的,就是绿蒂被维特那样地爱恋。“Ach, der heiligste von unsern Trieben,”——哎,我们众多欲望中最神圣的(欲望)。再讲明白一点,就是对爱情的欲望。Ach是个语气词,在这里表示哀叹,不是表示感叹。

Warum quillt aus ihm die grimme Pein?——为什么从这最神圣的欲望中有这种猛烈的痛苦喷涌而出?代词ihm指代前文中的“最圣神的欲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Pein(痛苦)这个词有定冠词,它指的是维特那种因爱而生的极度痛苦的精神状况。这个问句是歌德对维特发出诘责,表示出对他的极端行为的不理解。诗的第二节中“Rettest sein Gedchtnis von der Schmach;”——请把他的记忆从不名誉中拯救出来。这是它的字面意思。进一步讲,“他”当然是指维特,因为小说主要是由维特写给友人的信件构成的,所以说这些信件,也就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是维特的记忆留存。“不名誉”当然是指维特明知绿蒂已经订了婚,仍然狂热地追求她,以致最后殉情。歌德是想用这句话来奉劝读者——就把《少年维特之烦恼》只当成一部小说来读吧,可别学了维特的样儿。

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第二版时增加了这首诗,意在给由该小说引发的“维特热”甚至“维特崇拜”降温,多少有点醒世的作用在里面。这当然也反映出了歌德思想中保守的一面。然而,郭沫若热烈奔放译文《维特与绿蒂》无疑是给在中国兴起的“维特热”加了一把火。尤其是译文中的“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简直成了新文化运动中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的宣言,至今仍广为流传。

海涅

《归乡集第十六首》(Das Meer glnzte weit hinaus)

海涅诗原文:郭沫若译文:

Das Meer erglnzte weit hinaus洋之水

Im letzten Abendscheine;缥缈映斜阳;

Wir saBen am einsamen Fischerhaus,阿侬双坐打渔房,

Wir saBen stumm und alleine.情默默,意凄凉。

Der Nebel stieg, das Wasser schwoll,暮霭升,海潮涨,

Die Mwe flog hin und wider;白鸥飞渡来而往;

Aus deinen Augen, liebevoll,自卿双爱眼,

Fielen die Trnen nieder.玉泪滴千行。

Ich sah sie fallen auf deine Hand,千行玉泪滴卿掌,

Und bin aufs Knie gesunken;而我跪在膝之上;

Ich hab von deiner weiBen Hand自卿白玉掌,

Die Trnen fortgetrunken.饮泪入肝肠。

Seit jener Stunde verzehrt sich mein Leib,自从那时消瘦起,

Die Seele stirbt vor Sehnen;-灵魂已为钟情死;——

Mich hat das ungluckselg:不幸的夫人呀!

Weib Vergiftet mit ihren Trnen.将泪来毒死我矣。

这首诗的译文最早出现在郭沫若1920年3月30日致宗白华的信中。诗的结尾处注明是五年前旧译。由此可知该诗译于1915年,是在郭沫若进入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正式开始了他的学医生涯之后。郭沫若后来回忆道:日本的医学是德国系统,凡学医的必须学习德文。在高等学校(略等于高中)的三年间,德文的功课极多,此外还有第二外国语的英文及初步的拉丁文。日本人教外国文的宗旨是注重在读,用以接近参考书,写和说话是他们所不注重的。教授方法极其蛮干,略通发音和文法,便拿很高级的文字来做读物。我学德文时,主要就是读的歌德的作品。这是很不合理的教授法。但这种教授法,对于我却发生了一个与目的相反的影响。这把我决心抛弃的文艺倾向又挑拨煽动了起来,而且使旧文艺和新文艺深深地结合了。

日本人教外国语,无论是英语、德语,都喜欢用文学作品来做读本。因此,在高等学校的期间,便不期然而然地与欧美文学发生了关系。我接近了泰戈尔、雪莱、莎士比亚、海涅、歌德、席勒,更间接地和北欧文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都得到接近的机会。这些便在我的文学基底上种下了根而不知不觉地便发出了枝干来,终竟把无法长成的医学嫩芽掩盖了。

在阅读的同时,他开始试译海涅的《归乡集》(Die Heimkehr)第十六首。据现有的资料来看,这是郭沫若最早的译诗,是他翻译事业的发轫,同时也是他所提倡的翻译美学——“风韵译”的发端之作和典型代表。译文不拘泥于原文的文法,具有明显的旧体诗的格调,为烘托意境而对原文的词句有所超越,例如“情默默,意凄凉”、“缥缈”、“玉泪”、“肝肠”等,凸显了唯美风格。

在致宗白华的信中,郭沫若讲到3月21日午前与田汉(寿昌)同读海涅的诗,田汉喜欢海涅的《悄静的海滨》,“他这一首我自然喜欢的,可我尤喜欢的是《归乡集》中的第十六首”。

至于为何对海涅的诗情有独钟,郭沫若后来回忆说:在和安娜恋爱(1916年8月)以后另外还有一位影响着我的诗人是德国的海涅,那时候我所接近的自然只是他的恋爱诗。他的诗表示着丰富的人间性,比起泰戈尔的超人间性的来。我觉得更要近乎自然。

在谈到海涅的诗对自己创作的影响时,郭沫若说:民七的秋间我已升进了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住在博多湾的海岸上。在那时作的《鹭鸶》《新月与晴海》《春愁》等诗明白地还在泰戈尔与海涅的影响之下。

施笃谟

《沫若译诗集》所收录施笃谟的三首诗歌《今朝》《林中》和《我的妈妈所主张》均来自郭沫若和钱君胥合译德国著名作家施笃谟小说《茵梦湖》。这三首诗在小说中并无标题,标题是郭沫若自己加的。《茵梦湖》译讫于1919年,1921年7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据钱君胥回忆,正是《茵梦湖》中的诗歌触动了郭沫若的心弦,才促使他起念翻译整个小说的,尤其是《我的妈妈所主张》一诗,更为郭沫若漫步博多湾时所常常吟诵。

施笃谟原文:郭沫若译文:

Meine Mutter hats gewollt,我的妈妈所主张,

den andern ich nehmen sollt;要我另选别家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