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
14573500000013

第13章 深化(3)

我们都认得贪的模式,只不过在别人身上比在自己身上看得更清楚。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有所欲求,或我们不应该有目标和企图心;而是在提醒我们:倘若我们觉知到自己对所欲求之物有多么执着,并让这个觉知调整我们的思维、情绪及行动时,我们将为自己与他人减少一些苦难。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嗔:贪的反面

憎恶或“嗔”的表现与贪相反。它的生起同样源于未被检验的欲望。只不过,现在所欲求的是“不要这个”。

嗔的生起,源于你不想要、不喜欢、想远离、望而生畏、想推开或希望它消失的事物。任何不喜欢的,皆包含于这个类别——嗔。嗔是许多强烈(如生气、憎恶、愤怒、害怕)与轻微(如急躁、气愤、不悦、烦躁)情绪的核心。

尝试留意一下,一天之中有多少次,“嗔”会让你陷入麻烦?这项观察深具启发性。也许你因以下种种情况感到烦躁:某人说话的方式;使用与你不同的方式装填洗碗机;把工具放颠倒(对你而言,那显然需要反过来才对);不喜欢今天的天气;某人因为你不曾做过(或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指责你;有人责备你做事没有尽职尽责;并未得到你所期待的重要人物的认可与赞赏。

其实,任何一个引发嗔心的场景,都是天赐的财富,前提是,你已经做好迎接它们的准备。它们给我们无数次机会去“看见”:自己的幸福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别人的作为;我们多么缺乏自觉,迫切希望事情按自己的期待发展;我们渴望被善待,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应该了解我们的需求。

你能够感受到上述例子中那强烈的“自我中心化”,以及内在的叙述有多么“剧毒”吗?毫无疑问,当你开始反省自己与厌烦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时(不论你认为那件事有多么渺小、多么具有针对性),你会在许多流人心识的事例里面发现这一点。

用这种方法在正念中觉察嗔心,将带来深度疗愈。它可以暂时消解掉由无意识反应所引发的自我束缚。一点点觉知——就算发生在事后——也能够让我们看到,即使是这样的时刻,我们仍然拥有真正的选择余地。如果我们能够好好思考刚才所发生的事,反省一下这些情绪有没有让我们感觉更好,将会即刻醒悟,其实我们不需要成为嗔心的死囚。这也让我们明白,在下一次“机会”来临时,要记得去觉察并且体验事情不如意时在身体中所产生的那股收缩性能量。于是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任那动荡能量生起、处理它们,然后看着它消失,就像烛火熄灭时升起的烟雾一般。不把它当作针对我们个人的,也不花费任何力气试图去控制当下。

这并不是说,在面对有害情境时不应采取强而有力的行动。在威胁面前坚守原则与勇气,是正直、警醒与关爱的生活之基础。实际上,这取决于具体情况,有的时候,强有力的行动正是我们的清明、智慧与慈悲的适切表现。

但那时,这种有力的行为已不再是个人的了。它是我们整体的显现,是无分别修习的自然延伸。

痴:自我实现的预言陷阱

第三种毒,愚痴(delusion),是智慧的反面。它未能如实地了解事物,因此也被称为错觉(illusion)。

无论是愚痴还是错觉,皆因我们未能清晰地掌握彼此差异又错综复杂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源于未能看清当下发生的事物真相。我们生活在自身窄小的故事泡沫里,常常颠倒因果,完全被误差与误导的思想所束缚。

那未经检验却被拿来哄骗自己的故事情节,常会演变成自我应验的预言。我们收集各种想要的证据来支持某个特定观点,即使这个观点是公然的欺骗,也依然选择相信,这就是痴。这点在政治领域与社会现象中屡见不鲜。

当下永远是恰当的时间

在贪、嗔、痴之间,有许多要留意的地方。我们可以先从近处开始。不要去批判任何人,也不需要批判自己太过个人化。

重点是要看到这些心理戏剧的发生、它们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以及每一时刻的实际感受。如我们所见,有许多事等待着被察觉,这也是正念潜藏着这么多转化与疗愈的力量、引导的力量,帮助我们回归自身力量的原因。

这个能力将贯穿一生,随时可得。你与正念相遇的时机并非重点,与它的承诺亲近时的年龄也不重要,这是因为,正念是一生的承诺,它承诺重塑你的生命。更准确地说,它承诺把你的生命还给你自己。这件事,在任何年纪、任何瞬间都有可能发生。

当下,永远是恰当的时机。因为,当下是唯一存在的时间。看看你的手表吧。

真难以置信!

这是怎么发生的?

现在的时间又是现在了。

“全部课程”无非是“仅此而已”

“永远”就在“当下”。生命这趟历险的“课程”永远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一切,无论我们喜欢与否。

当下发生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从贪、嗔、痴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我们不必告诉自己什么是最好的理想、最美的神话。我们最需要的其实已经被赋予:在当下这个唯一存在的时间里,认清事物的本然面貌。

了解当下发生的一切,并将我们从下意识的习惯中解放出来。这样做的关键在于,要捕捉到心最初标记事件的那个瞬间。当事物生起时,我们把它标记为乐(如果它是乐的)、标记为苦(如果它是苦的),或不苦不乐。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透镜,我们透过它来了解自己的注意力倾向。这会为下一刻发生的事件带来不同的体验,但前提是我们必须首先意识到,自身的评估机制通常是无意识且自动运转的。

“乐”指的是:我们渴望与正在关注的对象建立持续的联系。如果这联结断开了,我们就会受苦。我们想要更多,因此如果不能在觉知中单纯地观照“乐”,让它在觉知中停留,我们则很容易在那一刻落入贪心。

“苦”指的是:渴望结束当下的经历。如果它继续发生,我们就会受苦。如果已经习惯于即刻把它推开,或想要缩短它的时间,此时我们已落入嗔心。

“不乐不苦”指的是:它不具备上述这些明显特质,因此一开始很难察觉。当某事是不乐不苦的,就会很容易被忽略,因此我们就落入与之相关的愚痴、无知或错觉。

因此,对一切时刻里的乐、苦、不乐不苦的特质保持觉知,是防止我们陷入贪、嗔、痴的关键,同时也是当我们陷入其中之时,能迅速抽身的关键。当我们在正念中与某个对象接触,正念将会瞬间终结那些非必要的、额外的苦,因为苦既非在苦受中,亦非在乐受中,而是存在于嗔心与贪心中,也就是存在于执取与自我认同之中。

当觉知观照到当下发生的真相,所有一切即在此一瞬间消融……就像手指轻触了肥皂泡。

即刻,从苦中释放,

即刻,从贪婪、嗔怒、愚痴中解脱,

下一个即刻,当然,已是此刻。

把生命还给自己

我们常在减压门诊里听到病患反馈说,他们感到正念训练把生命还给了他们自己,所以非常感激我们。

我要说明,这些话某种程度上是事实。但是,并非我们给了病患什么。这句话也是事实,或许更为真实。不论他们得到什么益处,那皆源自他们自身禅修的努力,来自课堂里其他学员的启发与支持,来自他们自己的愿心,且长时间维持练习的自律,源自他们本自圆满与完整的这个事实。正念的绽放,永远是在培养与融合我们本自具足的事物,并没有增加或减少什么特别的素质。就减压门诊的病患而言,正念并不是当你感到压力时才拿出来用的贴心好主意。它也不是用来放松的技巧。正念绝对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存在方式。

所以,虽然世上有成百上千种禅修技巧,但是禅修其实与技巧完全无关。

如果我们了解透彻并使用得当,便会明白,种种技巧皆是用来认识本然的善巧方便,皆是帮助我们以更明智的方式与存在相处的方法。

把正念带进世界

一旦你的修习已建立起基础,并且真的把生活本身当成了禅修与老师,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天赋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并将找到许多方法把正念带入生活的各个角落。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或许会发现,教导学生如何专注,鼓励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里觉察身体、思维与情绪,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你可以把这想象成在教导他们,要想有完美的演出(在学习、创意与人际关系等领域),必须提前为乐器精心调音。这种调音与演出的关系,存在于各种形式的学与问、探索与想象中,并且会不断地彼此强化。于是,乐音变得越来越丰富。

接受正念训练后,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将会培养出更佳的智力和情绪平衡能力。这将有助于发展更佳的压力复原力、社交与合作能力,而这正是我们希望每一位文明、守诺的公民所拥有的素质。许多大学教授正在革新课程,将正念练习作为“实验”项目,探索各种禅修传统以及它们在人文、科学领域里的创新应用。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不论是在学前教育或是研究所,正念都可能成为你工作上的可贵盟友。它也许会满足你内心深处对真诚、联结以及创意的渴望。如果因为培养了正念,教室里充满了学习热情以及探索兴味,那将会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满足感。身为老师的我们,不正是依此满足而活的吗?

基于相同理由,正念几乎将会成为我们在一切行业里的盟友。在以绩效为本的工作中,觉察会带来最佳生产力与员工满意度。现在,美国百大和五百大企业已开展正念训练,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绩效,提升领导力、革新力、创造力、情商和有效的沟通能力。

军队正在通过正念训练,来应对多方部署带给军队与家庭的高社会成本,培养士兵更大的压力复原力、更明晰的洞察力,以及在抗暴场合的自我节制力。在敌人未穿制服、到处有平民、士兵也感到恐惧的战场上,正念训练将会减少平民的伤亡。

正念可能会在政治上发挥深刻的影响。政治领域总是贪、嗔、痴当道,自我中心化力量强大,损伤了善意、智慧、正直、礼貌等特质,虽然政界要员最初正是受到这些特质的鼓舞,而决定去为国家的福祉做出创造性贡献的。

再往近处说,将正念带入我们对儿女的教育方法中,不论是对新生儿、小孩还是稍大的儿童,将会为我们创造出更多可能,并在滋养孩子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持续发展与成长。正念还可应用到孕妇的“正念生产”、老年人的“正念照顾”,还有引介到运动休闲中的“正念”,以及法律领域和其他社会机构中的“正念”。

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在正念中发现新的工作方法,用以提升、优化工作效率,增强对工作的热忱,激发创造力,满足你对真诚、善意的人际关系的需求。这些力量——若经过深思,借由实修,持续加以培养,直到开花结果——真的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这个世界。所以,在这个被称为人类世界的交互网络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智慧与转化、洞察与疗愈、创造与想象的一股原动力。

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会进行无数选择并且承担其后果。例如,我们要如何选择与实相的关系?一旦我们跟随心生与直觉,又会发生什么?我们要如何面对这种种可能?这个机会正在邀请我们所有人,以自己的方式全心全意地投入这一场旅行,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与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