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14573000000020

第20章 第11个星期六(2)

自我管理训练主要分为三步,首先,培养一种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能够觉察感受,对它们进行监控并在必要的时候改变它们,处理焦虑和应激。

其次,在障碍面前坚持不懈,适当地表达情绪。

最后,使用工作记忆、注意和抑制控制能力来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和学业表现。

昕怡问培智:“当你想打架时,通常是什么使你有这样的冲动?”

培智说:“比如我看到有人欺负同学,我就生气,就想打架。”

昕怡:“好,那我们就来试试按照上面的几个步骤做下自我约束,好么?”

培智爽快地说:“好。”

昕怡请其他家长和孩子注意观察自己指导培智做自我管理的过程。

昕怡:“首先,试一下回忆某个令你激动想打架的场景,对你的生气进行打分,如果不生气为零分,非常生气为五分,你回忆每次令你生气想打架的情绪是几分?”

培智立刻说:“3分,生气。”

昕怡:“生气时你的身体是怎样的状况?内心有什么感觉?”

培智:“身体紧绷,拳头紧握,咬牙,心里很烦,想发火。”

昕怡:“好,请你现在用语言再表达一次你的身体反应和心理感受。”培智重复说了刚才的话。

昕怡:“继续,再说一遍,”培智重复,昕怡说:“试着做深呼吸2~3次,慢慢放松你的身体,感受肌肉放松的状态,再放松双手,并缓慢而平稳地说‘看到有人欺负同学我会心里着急,不舒服,不过没有关系,我可以考虑用其他方式来促使他们停止这样的行为’,现在感觉怎样?”

培智:“做完深呼吸我就感觉身体放松了,再说了刚才的话后,心里觉得不一定每次都要打架,也可以和他理论啊。问他为什么欺负同学。”

昕怡:“嗯,非常好,你是怎么做到不再打架而变成和欺负同学的人理论的?”

培智:“刚才这个办法能够让我放松身体,老师再让我说出我的怒气,我就感觉没那么生气了,所以觉得可以和他说理,而不是打架;还有,想起以前打架带来的很多麻烦,我不想再打架了。”

众人不自觉地给培智鼓掌,培智一家人也笑了,尤其培智爸爸特别开心,他说:“儿子,你能够做到这点真棒!”

昕怡问培智:“现在情绪打分是多少?”

培智:“不到2分吧,虽然对欺负同学的人有点生气,但也不至于要打人啊,自己打人,不也等于欺负同学了嘛。”众人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培智的鼓励,培智不好意思地笑了。

什么影响了你

培智爷爷有点担心地说:“这孩子现在看起来知道了,可是一旦遇到事情做不到怎么办?”

“对呀,对呀,有时候他们遇事就做不到了。”

“嗯,管不住自己。”

“是啊,就是忍不住怎么办?”

大家七嘴八舌地提出了顾虑,昕怡看了看每个人,不急不慌地说:“大家有些担心具体事情到来时可能做不到,这里首先有一个不信任在了,当你不信任孩子,他就会出现你所担心的行为——打架。”

“这……”众人张大了口。

昕怡说:“进入青春期,‘我是什么人’这个问题的思考常常围绕着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而展开。而在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社会经验、父母、抚养方式上的文化差异等,均会影响孩子自我价值的形成,如学业能力、社会接纳、运动能力、身体外貌、行为举止等。”

昕怡停了一下,环顾一周,继续道:“孩子有怎样的行为,和家庭对这个孩子的评价有很大关系。”

艾琳说:“对,我赞成,以前我总说我儿子管不住自己,每次当我儿子说‘你放心,我能够管好自己’这句话时,我就觉得他说谎,他根本做不到。你猜我儿子说什么?”她看着大家。

“你儿子说什么?”张轶妈妈问。

不等艾琳回答,培智说道:“您儿子肯定生您的气。”

艾琳:“是的,我儿子说:‘你从来就没有相信过我,本来我还有信心努力做到,被你这么一说,我也不想努力了,做不到都是因为被你说的。’”

昕怡:“是呀,在家庭关系中,我们通常是相互影响的,当家长足够支持和理解孩子时,孩子的行为就会逐渐朝向家长期待的良好行为方向努力,反之,则会越来越糟糕。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面对众多生理、认知和社会变化,青少年在走出童年开始寻求稳定的成人认同感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困惑并伴随着自尊心的下降。”

艾琳:“对呀,那段时间他就是越来越差,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找昕怡老师咨询后,我就改变了,只要他说能够做到,我就说:‘嗯,妈妈相信你,因为你已经长大了。’结果儿子对我说:‘就是的,以前你总不信我能做到,现在你相信了,我就更有动力啦。’”

昕怡:“艾琳说得对,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把父母或者老师的夸奖和批评记在心里,慢慢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批评过多,孩子就会出现自我认同混乱,从而影响自信心的发展,变得自卑。”

培智说:“就是,我爸爸一夸奖我,我就高兴,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就有了信心,知道怎样应对,有时候爸爸批评了我,我再遇到同类事情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做,觉得自己好像处理不了,心里很烦,真想打人。”

张轶说:“我也是,一被妈妈批,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特别混乱。”

培智爷爷说:“看来有时候我们也要假装信任孩子一下哦。”

昕怡:“是的,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信任能够带给孩子更多的信心,即使他们没做好,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如果您希望孩子变成您心目中榜样式的人物,那就以对待榜样式人物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变成您期待的那样。”

培智爷爷点头道:“嗯,我们确实需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大家跟着点头,同意老人家的说法。

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学习并成长的,重要的是需要了解是谁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信心。培养自信,就得从失败中、错误中、不良影响因素中发现积极、正向的因素,进而鼓励自己,改善自己。

这也就是说,真正影响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内在的认知。

做不到怎么办

培智一家经过这么多次的讨论和交流,基本明白教育孩子家长需要首先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而这个前提是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培智父亲想着儿子长大了,确实需要让他自己学会管理自己了,可是不知道怎么做。

培智妈妈说:“我们想着他长大了,让他自己管自己,不再提醒了,可是他做不到,怎么办?”

培智说:“你们光让我做计划,我也不知道怎么计划呀。”

昕怡说:“现在请培智和大家一起拿出一张纸,一支笔,把每天24小时的时间按照每一小时一个时间段列在纸上,想一想,每天的这些时间准备怎样度过?”

培智:“每个小时都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