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76

第76章 清末新政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在戊戌政变中镇压了维新派,三年后却又公开打出了他们曾竭力反对的变法旗号,推行所谓“新政”。“新政”从1901年到1905年,历时5年。

清政府推行“新政”是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的。《辛丑条约》签定之后,帝国主义在中国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清政府已完全成为殖民者控制中国的工具。一个过于腐朽的朝廷并不符合外国列强的利益,他们要求清政府有所作为,以便承担起其代理人的职责。另外,清政府自身国家机器已运转不灵。加上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日渐兴起,要求变法的呼声高涨。为了整肃朝纲,维护自身威严和统治,清政府也必须采取必要措施。1901年1月底,清政府颁布新政谕旨,并于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新政筹划机构,任命奕勖、李鸿章(李死后由袁世凯补任)、荣禄等6人为督办政务处官员,后又增派刘坤一、张之洞为参赞,推行新政。

新政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政治方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属六部之首,裁撤冗员,整饬吏治。经济方面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还设立了路、矿、农、工、艺等各项公司,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军事方面裁汰制兵,编练新军,同时停止武科考试,设立武备学堂培养将才,又设巡警部办理警政。文化教育方面废除科举,奖励西学,并多次派遣留学生出国。

从表面上看,这些新政措施与戊戌维新相似,但二者实质却不同,新政只求在具体的统治方法上有所变通,丝毫未触动封建的统治体制。新政内容看似十分广泛,但多为有名无实之举。练新兵耗资巨大,新政官员借新政之名而中饱私囊,真正投资办实事的少。振兴商务方面,虽颁布了奖励章程,但同时增设新税捐,将全国商铺划成九等,按等纳税。而且在其颁布的各种路矿章程和法令中,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工商业利益也没有坚持保护,而是讨好帝国主义,由此还激发了一系列收回利权的运动。

清政府的新政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新军在维护清政府统治方面虽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后来大部分新军力量为革命党人所掌握,成为发动辛亥革命、颠覆清政府的一支重要力量。废科举、兴西学促进了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产生,有助于西学新知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传播。奖励工商业也提高了工商者的社会地位,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但总体上看来,新政的推进并没有改变封建专制,也没有使中国富强,反而由于增加苛捐杂税而加重了民众负担,加速了清王朝的最终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