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71

第71章 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明朝。1709年,康熙帝将它赐给四子胤稹,并赐名为圆明园,“圆”乃“君子之灵魂”,“明”为“用人之智慧”,是康熙帝授其子孙为人治国之计。雍正即位后,将圆明园大规模扩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圆明园三园格局基本形成。后来圆明园又经过嘉庆、道光、咸丰等皇帝的经营,才营造成为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宫苑。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所以圆明园也被称为“夏宫”。

圆明园共经营了150多年,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其中以圆明园最大,此外它还有许多属园,园长10多千米,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园里共有100多个景点。它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集了全国的名园胜景,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同时,它也大胆吸收西方建筑形式。有一组中西合璧的“西洋楼”建筑群,兼备中、日、西欧三种风格。除此之外,圆明园还是一座皇家博物馆,珍藏了无数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和铜瓷古玩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

1856年,正当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时,英法联军在俄国和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新的旨在扩大《南京条约》所取得的权益的侵略战争,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中华文化遭受到一次空前的劫难。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不仅被残暴洗劫,甚至被野蛮的侵略者们付之一炬。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听说清军驻守力量在北城最薄弱,便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首先闯入的是法国侵略军,当法军攻破宫门时,园内太妃董嫔恐受辱而自缢身亡,护园大臣亦投水自尽。侵略者们见物就抢,口袋里装满了珍品宝物,刚开始司令部还对士兵们有所节制,后英军亦赶到,联军司令部发出了“自由抢劫”的通知,一万多名士兵军官贪婪地扑向琳琅满目的珍藏,进行疯狂的洗劫,能抢就抢,能运就运,对于那些搬不走的大件器物,他们就丧心病狂地砸碎破坏。大劫洗劫后,额尔金在英国首相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10月7日到9日,迈克尔率英军第一师持火燃园,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工匠都葬身于火海,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10月13日,侵略军攻占了安定门,控制了北京城,10月18日再次抢劫万寿山、玉泉山和香山等多处珍贵文物,并进行第二次大焚烧。这次焚烧圆明园的事件之后,有些偏僻角落和水中景点并没遭劫,清廷30多年间仍将此当成重兵看守的禁苑,进行一系列的修复工程,同治光绪和慈禧还常到此巡游。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圆明园再次遭受劫难,遗址被彻底破坏。

圆明园被焚使中国文化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大量的珍奇、瑰宝、文物流落国外。它见证了外国列强无耻侵略我国的罪恶,提醒我们不忘国耻、奋发向上,为祖国的振兴和强大而不停奋斗。

辛酉政变,亦称北京政变、祺祥政变,是1861年发生在清朝最高统治集团间的官廷政变,政变的结果是原辅政大臣肃顺等人手中的权力转移到慈禧太后和议政王奕诉手中,慈禧开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垂帘听政。

咸丰帝在位时,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咸丰帝与其弟恭亲王奕诉因皇位继承问题而彼此不和,奕t斤被罢斥后肃顺逐渐受到皇帝的重用。肃顺虽然办事干练,极有成效,但性格骄狂、锋芒太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看不起满朝亲贵,惟独对恭亲王奕诉不敢掉以轻心。奕诉地位显赫,精明强干,对肃顺是个极大的威胁,两人之间矛盾重重。

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携妃后子臣逃往热河,留下奕诉在北京负责与联军议和。通过签订《北京条约》以及处理一系列善后事项,奕诉渐渐笼络了留守北京的王公大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并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博得了外国人的好感。英法撤军后,奕诉等一再奏请皇上回京,肃顺等人却极力阻扰。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年仅6岁的皇子载淳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咸丰遗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总摄朝政,辅佐幼帝。咸丰帝将奕诉摒于辅政大臣的行列之外,加深了奕诉与肃顺的矛盾。

幼帝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原为咸丰的官人,因生载淳而被封为懿贵妃,载淳继位后被尊为慈禧太后。时年26岁的慈禧有着极强的权势欲,很想个人把持朝政大权。咸丰在位时,那拉氏曾帮咸丰帝批阅奏折,这给她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按照清朝家法,太后可以垂询国事,此所谓“听政”。慈禧利用此规矩,在先帝驾崩后就向东宫慈安太后提出应废除“顾命体制”,而改为垂帘听政之制。慈安太后宽厚和平,不懂朝政,一切听慈禧的安排。贸然提出垂帘主张,必然会招致大臣的反对和清议的不满,慈禧于是开始拉拢恭亲王奕诉共商计策,两人一拍即合。

1861年10月,皇室护送咸丰灵柩回京,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先到北京。11月2日,慈禧发动政变,以幼帝之命发布上谕,解除载垣、端华、肃顺的职务,并处以死刑。同时宣布两太后垂帘听政,命奕诉为议政王,入军机处,改年号为“同治”。虽然垂帘听政的是两个皇太后,但实际上实权只掌握在慈禧一人之手。由于得到多数文武大臣的支持,又采取了不事诛连的明智政策,所以政局没有发生重大动荡。这次政变因发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称为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后,政府改变了道咸两朝战和不定、疑惧重重的对外政策,实行以和为主,对外国侵略者妥协,与其勾结,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慈禧执掌政权达半世纪之久,专制腐朽,使中国蒙受了更多的灾难和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