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05

第5章 西周建立

周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以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为界分为两段,前一段就是西周,是我国奴隶制文明的最后时期。到了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渐渐瓦解,向封建制过渡。“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的周礼,以及西周开始实行的分封制,渐渐完善的法制,都为以后的封建王朝的统治提供了借鉴。为西周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的是周文王,经由文王、武王的努力,于公元前1066年牧野之战中大败商纣之后,西周才正式确立,周朝王业实际上是从太王曾父开始的。

周族的先祖相传是后稷,国君姬姓。周族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寻求发展机会,公刘率民征服豳地后定居下来,吸引不少部族来投靠,为周族崛起打下基础。公刘之后九代,古公覃父被立为首领,这时姬姓部落因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已逐渐富裕起来。由于常受到游牧民族侵扰,他们便在覃父带领下迁居岐山下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建立了宗庙城池,设置官吏,形成一个粗具规模的王国。这时新的封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大大促进了周的强盛。其后季历继位,至朝歌觐见商王,在其支持下攻伐戎狄,解除了他们对周的威胁,但因为遭到商王的猜忌,被杀,也埋下了商周仇限的种予。

文王姬昌在即位的第一年便进行了一次伐商战争,结果大败而归。他意识到力量还不够,就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并招纳贤才。通过这些措施,周在远近的方国部落中有了很高的威望。文王表面佯装臣服于商,其实暗中已积极筹备灭商大计。在受到鄂侯之事牵连而被关在蓑里时,纣王杀掉他的儿子伯邑考并将其煮成肉汤给他喝。文王假装不知道,忍悲喝下,还命国人向纣贡纳宝石和美女。纣以为他昏庸无为,就释放了他。文王在被囚禁期间,研究天地万物发展规律,把古人传下来的易经推演为周易。

被释回国后,姬昌一如既往把机锋藏得滴水不漏,暗自扩展势力,敬老慈少,礼贤下士,赢得天下人心。有一天,文王要出猎,照例先占卜。据卦示,所获并不是异兽珍禽,而是位能辅佐他成就霸王之业的奇才。来到渭水南岸,他果然遇见了一个钓鱼的奇人。这位白发老者心定气闲地稳坐岸边钓鱼,但他的鱼钩却是直的。这就是姜尚,他在此钓鱼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为了投明主。姜尚祖先是舜时“四岳”之一,但到姜尚这一代已家道中落,姜尚虽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却怀才不遇。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抱负,听说西伯侯文王礼贤下士,便专门守候在这儿。相谈之后,文王认为他是可堪重任的大才,便将这位钓鱼老者请上自己的车,兴高采烈回到国都,姜尚被封为相,封号“太公望”。文王采取姜尚的意见,孤立商,争取盟国,并大力征伐小国.巩固了后方。还灭掉了宿敌崇国,震撼了其他国家,并在泮水之西建镐京。这时候,三分天下周人实际已占据了其二,灭商的时机已渐渐成熟,但积劳成疾的文王却在这时候去世了,在位共50年。他死后,姬发即位,这就是周武王。

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毕公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武王静待灭商的契机。即位的第二年,姬发就曾率大军进入商王境内,但因意识到时机尚未成熟,便没有大力征伐。然而这次的孟津誓师,公开举起了反对商纣的义旗,并利用各种机会鼓舞士气,鞭鞑纣的罪恶,无疑是一次灭纣的预演,为伐商大造舆论。纣王残杀了很多亲信重臣,大失人心,气数已尽。武王和姜尚认为灭纣时机已到,便再次出师,大举伐商,周在盂津再次会合诸侯,一路所向披靡。公元前1027年2月甲子日,武王率大军集结在离商都七十多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举行了庄严的誓师典礼,并与商军会战于牧野。周军士气高昂,战阵整齐,而商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主将无能,兵士多为乌合之众,大多是俘虏不久的夷人奴隶。两军一交战,商王军队纷纷阵前倒戈。武王乘胜追击,直捣朝歌,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牧野大战以周的胜利而结束。第:=天,周武王在朝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宣告商朝灭亡,周奉天命掌管天下,西周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