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21

第21章 司马迁著《史记》

《史记》是一部划时代的宏篇巨作,从《史记》开始,我国才出现了规模巨大、组织完备的历史著作。它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开创了历史著作中的纪传体例,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作者司马迁因此也成了世世代代深受推崇的历史伟人。

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司马迁编写史书提供了条件。司马迁出身于史官世家,他的祖先世代做周代的史官。父亲司马谈是武帝的太史令,他曾想写一部记述历史的著作,但未完成。司马迁10岁以前学过耕地和牧畜,10岁诵读古书,师从大学者董仲舒和孔子的后代孔安国。20岁以后,他游遍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各地,并且跟随汉武帝四出巡幸。在此期间,他考察风俗民情,访问历史古迹,收集民间传说,成为西汉一代稀有的大博学家。司马迁的游历和官宦生活,为将来的著述提供了直接的材料来源。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职也做了太史令,得以有机会大量读国家的藏书和档案,收集了大量历史资料。他遵循父志,从公元前104年起开始写《史记》。

就在写《史记》的第六年,发生了影响其一生的大事,一次汉匈之战后,将军李陵佯降匈奴,武帝知道后非常愤怒,而司马迁凛然大义地为李陵辩护,触犯了武帝,被交往大理寺,并落到酷吏杜周手里。杜周对他严刑逼讯、残酷折磨。后来武帝听说李陵带兵攻打汉朝,一怒之下,将司马迁处以腐刑。司马迁人格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内心万分悲痛,他几次想自杀。可父亲的遗愿没有实现,他不甘心这样死去.就在狱中发愤著书。50岁时司马迁遇赦出狱,被任命为中书令。但他没有忘记在狱中的痛苦经历和精神摧残,用了14年时间,倾注全部心血,终于在55岁时完成了这部闻名于世的著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司马迁的后人也被追封为“史通子”。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整、结构严密的通史著作,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西汉武帝年间,共三千年的历史,尤其详细描写战国、秦汉时期。全书共130篇,52.65万字,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史记》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以各种人物传记为主,以表、书为辅,综合编年、纪事体例的优长,独创了通史的纪传体例。这一伟大著作,奠定了作史的范式,成为历代王朝编写历史的典范。中国的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以《史记》为榜样。

《史记》的取材相当丰富,它融合了司马迁广博的学识并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司马迁治史严谨,叙述、描写力求实事求是,敢于揭露丑恶行径,如汉高祖的流氓无赖行为,汉武帝的迷信神仙、重用酷吏张汤等;他爱憎分明,对历史上的明君、贤臣、义士和农民起义领袖,大力歌颂。他还独具匠心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性的形式,使《史记》成为一部古代文学名著。

《史记》承前启后,在内容的广泛、记事的久远、史事的详实、材料的系统组织的完备上独具一格,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影响巨大,这是司马迁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