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在中原崛起,齐也由姜姓变为田姓;秦、楚、燕分别占据西陲、南园、北疆,这七国各自改革图强,新一轮的争霸战争轰轰烈烈展开了,史称“战国七雄”。七雄间的对抗争霸成为战国时代的主题。七雄除燕外,都曾是春秋霸主,且多是卿大夫取代原来的诸侯而起的新兴势力。
战国初,为了增强在争霸战争中的实力,各国纷纷兴利除弊,变法改制。首先进行变法的是魏,魏文侯于公元前445年起用李悝,实行变法,使魏国最先强盛起来。由于地处各大国之间,为了既扩充地盘,又不至于四面树敌,魏对赵、韩采取了既联合又攻战的策略。魏通过伐楚.遏制了楚的北上,又击败韩,进攻赵。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因此又称粱惠王。后来,魏又以武力迫使韩献出大量土地,国力大增,使韩、鲁、宋、卫前来朝会,并在前344年,主持了“逢泽大会”,率12诸侯朝见周天子,成为盟主。
这个时候,齐和秦也迅速崛起,开始与魏争雄。首先向魏发起挑战的是齐。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攻赵,很快逼近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孙膑与庞涓师出同门,但因遭庞涓嫉妒而被削去双足。足智多谋的孙膑分析了形势,认为魏现在出师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不如避实救虚,围魏救赵。田忌采纳了他的建议,领兵杀向魏都大梁。庞涓听说后忙领兵回救,但因长途行军,人困马乏,中了齐的埋伏,全军覆没,齐大获全胜。
事隔不久,魏国再次进攻韩,韩又向齐求救,齐仍派田忌、孙膑率军解救,这次他们仍然直奔大梁。庞涓因为有了上次教训,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孙膑这次却采用了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假装失败后退,第一天留下军灶10万,次日减为5万,故意示怯,不断撤退,制造假象。庞涓中了计,以为齐军逃亡严重,就率轻骑追赶,又中了孙膑的埋伏,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这一战后,魏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而齐和秦则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霸主,展开激烈二争强。
秦经过商鞅变法,一跃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它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而齐也因马陵之战而提高了威望,齐秦对峙局面形成。魏、赵、韩地处中原,成为他们必争之地,而楚则是他们斗争的焦点。这时各诸侯位国间产生了“合纵”与“连横”的斗争。主张联合小国抗击齐或秦的是“合纵”;主张依附于一强而攻击众弱国的是“连横”。楚怀王在位时,秦派张仪人楚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允诺归还楚国的商於。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断交.但当向秦索地时却遭到拒绝,于是发兵攻秦,大败。魏乘楚国空虚,突袭楚国。楚国连遭打击,逐渐衰落。
楚衰落后,齐成为秦东进的最大障碍。秦就联合燕、楚、韩、赵、魏共同伐齐,大败齐军。燕国这时乘虚而人,趁势攻下齐的都城临淄,连攻70余城,将其并人燕的版图。秦在“台纵”斗争中削弱了齐国,继续向东发展。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任用范睢为相,采纳了他“远交近攻”的策略,即远交齐楚,近攻三晋。三晋之中,惟有赵还具有单独抗秦的力量,秦赵之间冲突不可避免,于是出现了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争.只尚“纸上谈兵”的赵括被误听流言的赵王启用,代替了老将廉颇,在与秦的对峙战中惨败,赵国40万大军被俘,秦军乘胜前进,包围赵都,魏国的信陵君窃出魏王兵符率援军救赵,赵魏联台打败了秦军。虽然秦暂时受挫,但实力不减,六国中已没有一个能与之单独抗衡的,秦统一六国的形势渐渐成熟。后来秦以十年之功终于结束了战国群雄争霸的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