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人们运动的机会大大减少,加之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许多人已经处在亚健康状态,表现为精神不振、浑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忧郁、头晕心慌,据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慢性病发生、延缓慢性病进展有积极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医师也会鼓励人们(包括慢性病患者)多做运动,但具体实施时该做哪一类运动、保持多大的运动量比较合适,也成为时下人们都在探讨的问题。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1992年维多利亚健康宣言声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是保持健康的“四大基石”。由此可见,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一、合理运动助健康
时下,人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和兴奋大脑神经中枢,增强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增加饮食,提高睡眠质量。但在锻炼身体的时候,要把握好锻炼前、锻炼中和锻炼后这三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最佳效果锻炼身体不能由性而为。
不过,又有多少人对本身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运动,运动量的大小合适,都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其实最简单的便是人们平常的散步,这是一种合理的有氧运动,好处很多:有助于消化系统,对慢性胃炎可起辅助治疗作用;防止腿脚的退化;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还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质量等。对于中青年人来说爬楼梯也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工作或生活在高层建筑的人,可选择逐渐增加的方式锻炼,如先爬3层,一个月后增加1~2层,逐步增加至10层左右,每天爬2~3次,同样能达到锻炼目的。当然,40岁以上的人最好不要爬楼梯,因为年龄偏大,关节过多负重可促进老化。现在有一些人因为工作忙,每周只能抽出1~2小时运动,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还是要选择易掌握、易坚持的运动项目。
1.运动不当反伤身
有的人在锻炼过程中容易发生运动不当的行为,平常我们运动时应当量力而行,讲究科学,否则,会造成身体损害。除此之外,营养也是关键。蛋白质和钙的摄人都是肌肉健康的基石。在运动时补充电解质、钾等所需元素,可以确保反应速度,减少因动作变形而发力或者受力错误造成的伤害。
总之,不论做什么运动,都应该讲究科学,否则,不但达不到健身强体的目的,反而可能使身体受到伤害。如突然发生剧烈的体力、情绪上的变化或勉强自己做某些特殊动作,这样的运动方式很容易对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出现猝死的事件发生。这种危险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当时就产生疼痛的运动性损伤,主要是指如膑骨、胫骨损伤、关节积水等等下肢损伤。而这损伤是因为突然增大耐力训练,局部负担过重、过胖、年龄偏大等多种因素的原因造成的。
(2)是对心脏等内脏器官造成的潜在性伤害,如心脏快速博支,可导致猝死等。
(3)过量运动使体内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从而导致肌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一般来说,剧烈运动后的免疫力需经过24小时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在运动场馆或户外做健身运动时,应注意不同人群或个人因年龄、性别、遗传以及运动基础等因素上存在差异,造成人们运动能力不同,应因人而异地调整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时间,才能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否则,势必会造成身体的伤害。
2.早晨不是运动的“黄金”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老人喜欢早睡早起,大多喜欢在早晨起来锻炼身体。但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其实一天当中最不适合锻炼的时间就是早晨。
(1)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早晨刚醒来时并不会感到神清气爽,而是有些无力,需要伸伸懒腰,稍活动活动才会好些,这是因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刚醒时肌肉和内脏还处于隋性状态,需要时间才能得以恢复,所以此时不适合锻炼。
(2)早晨耗氧最多,血液最稠,血压偏高,这时运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发作甚至死亡。
(3)早上气压高,空气中的尘埃下沉,空气质量下降,特别是冬季,早上往往雾漾漾的,运动时呼吸急促,又快又深,会将大量的灰尘吸人肺内。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是在没有阳光的夜晚,却是相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在太阳出来之前,野外的空气并不好。
另外,饱餐、大量饮水后立即运动会减少消化系统的血流量,影响消化,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绞痛,胃下垂也与饱餐后运动有关。
3.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有益健康,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常识,但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仍较低。人们解释运动少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更多的人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有的人因为运动方式不适合未能坚持,或因没有效果最终放弃,也有人因运动不当而造成损伤。所以,要想让运动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很重要。
第一、因体形而定
(1)梨形体形这种体形的人,其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和大腿。他们可选择高强度、低阻力练习和耐力练习,如跳绳、在平台跑步机上慢走等;应避免大阻力运动如上坡、爬高、跳踏板操等。
(2)枣核形体形这种体形的人手臂和腿很细,而腹部、腰部和臀部较粗,可选择体操、游泳、跑步等全身运动,着重四肢力量的练习;也可进行哑铃操、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俯卧抬头等局部运动。
(3)V形体形这种体形的人上身较大,腰部有点臃肿而臀部较瘦小。他们可进行爬高、踏板、有氧操和跑步等锻练,避免做诸如俯卧撑、举重等使上身强壮的运动,可通过蹲起或跨步来强壮下肢,使身体上下部分的比例变得协调。
第二、因病而定
(1)慢性病患者
有的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选择运动方式时就要因病而异,同时运动前应进行体检,并请专业保健医生或康复医师开好运动处方,控制好运动量,最好有人陪同以防发生意外。
(2)糖书法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早上空腹时运动,或者参与激烈的运动,以防低血糖发生,最好是饭后1小时再运动,并在有人陪伴下运动。运动前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注意注射部位,最好避开活动量大的肌肉,以免因运动使胰岛素吸收速度过快产生低血糖。适宜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有散步、快步走、慢跑、游泳等。
(3)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病人待血压较稳定后,可以进行快走、慢跑、骑脚踏车、游泳等强度稍大的运动;血压控制不稳定者,适合散步、体操等较温和的运动。
(4)心脏病患者
心脏病患者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以运动一休息一再运动的间断方式,慢慢增加运动量。此外,避免冷天运动,若因心脏病做过手术者,须经医师评估,再参与运动。
(5)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适合进行较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等,最好在平地上运动,以防跌倒造成骨折。
(6)骨关节炎
有膝关节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合爬山或上长距离阶梯,可选择无负重状态的运动,如游泳、骑脚踏车等。
(7)视网膜病变
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避免跑步、举重等剧烈运动。进行过激光治疗的病人,需要得到眼科医师的许可后才可进行运动。
第三、因“时”而定
大家在做运动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状况甚至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选择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
一年四个季节中春、秋季相对来说是比较适合进行运动锻炼的季节,可选择各种运动方式,但春季是开花的季节,所以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有过敏体质或疾病者,应注意室外活动时做好抗过敏准备或减少户外活动。
夏季由于天气较热,不适宜进行较剧烈的跑、跳运动,以防中暑或脱水,选择游泳则是最佳的运动方式。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不宜长时间进行室外运动,可选择一些室内运动方式如跑步机、功率自行车、健身操等。
天气不好如刮风、大雾、下雨、下雪时不宜进行室外运动,以防发生意外造成运动损伤,应选择室内运动或到健身房运动。
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人在早上基础血压和体温较高、血液黏稠度高、肾上腺素分泌比傍晚高4倍,所以最好不要进行大强度的运动。特别是存心脏病的人,早晨锻炼很容易出问题,最好在下午进行锻炼。这样不仅安全性高,且并不影响锻炼效果。高血压病患者冬天运动时由于清晨气温较低,所以要避免太早出门运动,而且要注意保暖。喜欢晨练的人,也大可不必“闻鸡起舞”。
4.这三种运动方式让你越减越肥
人体的肌肉是由很多肌纤维组成的,主要可以分成两大类:白肌纤维,红肌纤维。在运动时,倘若进行快速、有爆发力的锻炼,得到锻炼的主要是白肌纤维,而由于白肌纤维的横断面相对来说较粗,所以,肌群容易发达粗壮。就是说这种运动减肥方法,会越运动越“粗壮”。以下三种运动方式,是我们在运动减肥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1)大运动量运动
若运动量加大,人体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也就相应增加,这就要靠心脏加强收缩力和收缩频率,增加心脏输出血量来运输。做大运动量运动时,心脏输出血量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使机体处于缺氧的无氧代谢状态。无氧代谢运动不是动用脂肪作为主要能量释放,而主要靠分解人体内储存的糖元作为能量释放。因在缺氧环境中,脂肪不仅不能被利用,而且还会产生一些不完全氧化的酸性物质,如酮体,降低人体运动耐力。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后,血糖水平会降低,血糖降低是引起饥饿的重要原因,这时人们往往会食欲大振,这对减肥是极为不利的。
(2)短时间运动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首先动用的是人体内储存的糖元来释放能量;在运动30分钟后,便开始由糖元释放能量向脂肪释放能量转化;大约运动1小时后,运动所需的能量才以脂肪供能为主。如现在常见的跳健身操减肥塑身,持续时间大约只有1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在脂肪刚刚开始分解的时候,人们就停止了运动,其减肥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3)快速爆发力运动
人体肌肉是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主要可分为两大类:自肌纤维和红肌纤维。在运动时,如进行快速爆发力锻炼,得到锻炼的主要是白肌纤维,白肌纤维横断面较粗,因此肌群容易发达粗壮。用此方法减肥会越练越“粗”。
因此,想要达到全身减肥的目的,应选择做心率每分钟在120—160次的低中强度、长时间耐力性有氧代谢全身运动。
5.有氧运动也要讲科学
有氧运动,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大家在做时同样也需掌握一定的规律性,反之,同样会对身体造成不利的损害:
(1)持续时间
一般健康者每次有氧运动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可延长到1—2小时,主要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而定。达到运动量的运动,每周可进行3—5次,次数太少也难达到锻炼目的。
(2)后发症状
即运动过后的不适感觉,也是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的尺度。一般运动之后,周身轻度不适、疲倦、肌肉酸痛,俗称“缓乏”,在休息后很快消失,是正常现象。如果“缓乏”症状明显: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一两天不能消失,表明中间代谢产物在细胞和血循环中堆积过多,是无氧运动的后果,你下次运动可就要减量。
(3)循序渐进
这是所有运动锻炼的基本原则,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向中等强度逐渐过渡;持续时间应逐渐加长;运动次数由少增多;都要在个人适应的范围内缓慢递增,绝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反会引发意外。特别是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疾患的人,就更要掌握运动的尺度。最好在运动前去看医生,全面查体,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开出具体的有氧运动处方,再依方进行锻炼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6.运动“三步曲”
第一步:热身运动
即准备活动,5分钟。以下每个动作做5~10次,每次10秒钟。①头部旋转运动;②双肩旋转运动;③腰侧弯运动;④提大腿(劈腿)运动;⑤拉小腿筋运动(压腿)。
主要是指做热身柔软操以背部与下肢后侧肌肉为主,拉筋时稍微用力到有拉紧的感觉就可以了,不要忍着痛拉。
第二步:主运动
要注意控制运动量,防止运动过度。主运动时间每次30~50分钟,运动次数每周3~5次。
大家可以用靶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170减去年龄数即为运动中要达到的靶心率,如60岁的老人跑步后心率每分钟为170—60—110。
第三步:冷却运动
即整理运动。约5~10分钟,不要立刻坐下休息。例如慢跑后需散步5~10分钟再停下来休息。
这里所讲的冷却运动很重要,因为运动后立刻停止血压会突然下降,容易使大脑与心脏缺血造成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