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14557100000002

第2章 序

国际关系学院的年轻教师黄日涵最近来看我,希望我为他们的《国际关系实用手册》写序。从事国际关系研究与教学是我的本行,而且是为学生做一点事,自然是不能推辞。

国际关系专业在我们国家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为适应对外交往和研究国际形势的需要而发展起来,尤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和对外关系的迅猛扩展,一方面政府各个部门要同各国打交道,另一方面中国人大量走出国门并加入到国际社会中去,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来了解国外,国际关系学科便成为显学。全国很多高校实现专业升级,将国际政治学系升格为国际关系学院,学生人数成几倍地扩大。我们这所地处北京颐和园旁的国际关系学院原本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现在变成了众多同类国际关系学院中的一所,而我们每年招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样地大大扩充了。

国际关系专业的核心内容包括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国际问题、国际组织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它同外交学、宗教学、民族学、国际政治学和经济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很多知识是相互交叉的。正是由于这门学科在我们国家尚很年轻,在不少方面存在不足是很自然的。但它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新中国成立前后已经有许多前辈和老一代学者在这个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发表了很多文章和著作,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更是成绩显著。最明显的是在国际关系史研究方面,我们有了很系统的大部头著作,譬如出版了由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国际关系学会)主持编写的《国际关系史》十二卷本,这是一部几百万字的巨著,时空跨度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是我国长期从事国际关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学长们的共同研究成果。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同行们还编写了多种版本的国际关系史教材和专著。应该说在国际关系史学这个领域,无论是研究或教学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

至于说到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来也出版了属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著作,当然在这个领域很成熟的和有创建性的理论还没有形成。而在应用理论方面,相关出版物对国际形势和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地提出我们国家的看法。我们的特点是重大的论断是由领导人提出,学者们主要做“注释”工作。即便如此,系统化的应用理论著作也还并不多见,这说明理论研究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可能要经历相当长时期的探索。但必须相信中国人研究问题历来有自己的视角,即通常所说的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以中国人的立场、观点和智慧来创新中国特色的理论。同时,还应该想到论从史出,在历史学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提炼、发掘和总结出新的理论,可以期待中国国际关系的理论创新一定会来临。

近些年来,青年学生投身于学习国际关系专业的热潮不减,说明这个行业的兴旺与诱人,后继力量在不断壮大,学科建设的前景广阔。尤其在每年招收研究生的时候,有很大比例的非国际关系专业本科毕业生前来报考,其中包括原先是读理工科的学生也改换了自己的专业。正是因为报考的人数很多,每年总有相当一部分人落选,有的连考几年也未能如愿。鉴于这样的情况,黄老师、姚老师主编了这本《国际关系实用手册》,目的就是要帮助准备报考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提供给他们一本专业复习的资料,使他们复习起来省时省力。尤其对于那些不知道如何着手复习的学生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衷心期待国际关系专业这块园地花开满园,后继人才辈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能有更大的贡献。

顾关福

201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