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14557100000017

第17章 战前国际关系史(13)

第二次魁北克会议,指1944年9月11—16日英、美两国政府首脑及美国财长摩根索、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和两国军事参谋人员参加的会议。当时,美、英等国已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苏军正在东欧、中欧挺进,德军面临三面围攻的形势。会议着重讨论对德、对日作战战略和战后处理德国的问题。会议决定:盟军应在西线全速挺进,突击鲁尔和萨尔,攻占德国的心脏地区;在意大利保持盟军原有兵力以牵制德军;战事如转至中欧,则应抢在苏军之前攻占维也纳;美、英就占领德国区域达成协议——东部为苏占区、西北部为英占区、西南部为美占区。会议还讨论了摩根索计划,但由于美国国内反对和英国提出不同意见,不得不放弃。第二次魁北克会议协调了英、美战略关系,但在协调东欧政策方面没有较大进展。

106.开罗会议

二战期间的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国际会议,被称为“开罗会议”。1943年是二战根本转变的一年,为了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在军事和政治上协调行动,讨论制定联合对日本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决定举行这次会议。会议签署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简称《开罗宣言》。宣言声明: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将日本逐出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掠夺的所有土地;在适当的时候使朝鲜自由独立。宣言最后声称:将坚持长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会议是二战期间有中国参加的唯一一次盟国首脑会议。它对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团结一致,加速打败日本的进程起了积极作用。《开罗宣言》严厉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和其他弱小民族的侵略,明确而具体地承认了中国收复失地的权利,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法律依据。但是,开罗会议也有消极一面,损害了中国东北的某些主权。

107.德黑兰会议

1943年11月—12月,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国际会议。1943年,反法西斯国家开始反攻,法西斯国家转为防御和退却,但仍在负隅顽抗。苏联政府希望美、英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早日结束战争。美国则期待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以减轻它在太平洋战场的损失。英国更多地关心它在欧洲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为了加强合作和协调对德、日作战问题,召开了此次会议。

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早日开辟第二战场。苏联要求优先讨论并落实第二战场的具体实施。丘吉尔却坚持其“地中海战略”,后又提出从西路进入西欧的新方案。罗斯福不赞成英国方案,主张实施西欧登陆。最后会议决定苏、美、英三国从东、西、南三面向德国发起进攻。为此,美、英军队将于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而苏军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军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关于战后波兰的边界问题,会议同意波兰国土应向西移,即将德国东部的一些地区并入波兰。三国首脑就战后德国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意战败后的德国由盟军分区占领。罗斯福介绍了战后建立维持和平机构(即后来的联合国组织)的设想。斯大林表示,打败德国后苏联愿参加对日作战。会议秘密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会后发表了苏美英三国《关于伊朗的宣言》和《德黑兰宣言》。《德黑兰宣言》宣布三国决心在战争方面以及在战后的和平方面,进行合作,声明三国已就从东面、西面和南面进行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时间,达成完全的协议。

德黑兰会议是二战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国际会议,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它是反法西斯同盟团结和壮大的重要标志,对于彻底打败法西斯,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起了积极作用。

108.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中、苏、美、英四国为筹建联合国而举行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在德国法西斯即将全面崩溃之际,美国邀请中、苏、英三国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召开会议,讨论并拟定新的国际组织章程。1944年8月—10月,在第一阶段苏、美、英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建议新的国际组织定名为联合国,并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及主要机构等,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但仍有问题未能解决。第二阶段由中、美、英三国进行讨论,中国提出三点重要建议:①在调解国际争端时,国际组织应坚持正义和国际法之原则;②大会应承担促进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任务;③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活动应扩大到教育和其他文化合作。这三条建议经英、美讨论并征得苏联同意后,作为四国建议提交给联合国旧金山成立大会。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为筹建联合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9.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国际会议。为了协调盟国关系,商讨最后打败德、日的计划及研究处置战败的德国,安排欧洲事务和战后和平等重大事项,举行了此次会议。会议讨论的问题范围广泛,主要问题为:

(1)处置德国问题。三国制定了最后击败德国迫其无条件投降的计划。德国投降后,三国将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设立盟国中央管制委员会进行协调管理。三国同意从英、美两国占领区划出一个地区,交由法国占领,并邀请法国参加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会议决定德国必须解除武装,解散总参谋部,拆除军事设施和军事工业,惩办战犯,并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消除一切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势力与影响。会议同意苏联提出的赔偿总额为200亿美元(其中50%应归苏联所有)的建议作为讨论的基础,决定设置赔偿委员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

(2)波兰问题。会议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当依照寇松线,在若干区域应作出对波兰有利的处理。波兰将从德国获得领土的补偿,补偿范围应征询新的波兰临时民族统一政府的意见。波兰西部的最后疆域定界,待后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问题,会议达成原则协议: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国内外民主领袖。

(3)远东问题。1945年2月11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秘密签订《三国关于远东问题的协定》,即《雅尔塔协定》。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为此,美、英两国答应苏联提出的下列条件: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苏联重新取得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俄国以前的权益,即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苏联还表示同意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友好同盟条约。

(4)联合国问题,就安全理事会的投票问题的折衷方案达成了协议。决定于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以便成立联合国。苏联撤回其所有加盟共和国都要成为联合国大会成员国的要求。

该会议是二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一系列决定有利于以同盟国的联合力量击败德、日法西斯,制裁德国和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但《雅尔塔协定》有关中国的条款,是背着中国人民作出的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会议反映出苏、美、英三国对二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和矛盾,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0.旧金山会议

旧金山会议即《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在美国的旧金山举行。会议根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的决议,由中、苏、美、英四国发起,邀请《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的签字国和参加国参加。参加会议的有50个国家。经过63天的讨论,会议基本上根据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所准备的建议案,制定《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其基本原则主要是:主权平等,真诚地履行国际义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等。同时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六个主要机构。6月26日,举行了签字仪式。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从此正式建立。

111.波茨坦会议

波茨坦会议是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亦称柏林会议。德国战败后,日本虽然顽固抵抗,但已无力改变局面。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盟国间在处理有关战后事务上表现出了巨大的分歧。为了商讨处置德国及欧洲等其他问题的安排,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7月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为:①德国问题。会议决定由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并由四国代表组成管制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方针是使德国非纳粹化、非军事化、民主化、地方分权化,并确定了四国从德国获得经济赔偿的来源。②波兰问题。美、英两国决定撤销对前伦敦波兰政府的承认,尽快举行自由选举,建立波兰临时统一政府。波兰的西边疆界问题待和会解决。③设立外长会议,由中、美、英、法、苏五国外长组成,以便进行关于缔结和约所必需的准备工作。④研究对意、保、芬、匈、罗的政策。各国一致认为首要任务是缔结对意和约,并同意在未与保、芬、匈、罗缔结和约之前可根据情况考虑与意大利建立外交关系。⑤会议期间还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公告。

在波茨坦会议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本作战的条件和战后处置日本的方针,并通过一项决议,即《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亦称《波茨坦公告》。公告敦促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日本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所决定的其他岛屿范围之内;日本军队必须完全解除武装,永久消除日本军国主义,战犯交付审判;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的所有障碍必须被消除;不准日本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之工业。公告宣称,在上述目的达到并成立倾向和平及负责的日本政府后,盟国占领军当即撤退。

波茨坦会议对敦促日本早日投降,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这次会议是战时苏、美、英等国争吵最激烈的一次会议,会上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国际事务中的分歧和矛盾已有明显表现,这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