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农业:引领农业新时尚
14555300000004

第4章 农业正面临哪些危害?(3)

3.农药对生态的破坏

农药的不当滥用,导致害虫、病菌的抗药性。据统计,世界上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从1991年的15种增加到800多种,中国也至少有50多种害虫产生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造成用药量的增加,乐果、敌敌畏等常用农药的稀释浓度已由常规的1/1000提高到1/400~1/500,某些菊酯类农药稀释倍数也由3000~5000倍提高到1000倍左右。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各地防治棉田的棉铃虫和棉蚜只需用除虫菊类杀虫剂防治2~3次,每次用药量450毫升/公顷,就可以全生长季控制危害;到了90年代,棉蚜对这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已超过1万倍,防治已无效果,棉铃虫也对其产生几百倍到上千倍的抗药性,防治8~10次,甚至超过20次、每次用750毫升/公顷,防治效果仍大大低于80年代初。

大量和高浓度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的同时,杀伤了许多害虫天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过去未构成严重危害的病虫害大量发生,如红蜘蛛、介壳虫、叶蝉及各种土传病害。此外,农药也可以直接造成害虫迅速繁殖,20世纪80年代后期,湖北使用甲胺磷、三唑磷治稻飞虱,结果刺激稻飞虱产卵量增加50%以上,用药7~10天即引起稻飞虱再猖獗。这种使用农药的恶性循环,不仅使防治成本增高、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造成人畜中毒事故增加。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误杀了害虫天敌,还杀伤了对人类无害的昆虫,影响了以昆虫为生的鸟、鱼、蛙等生物;在农药生产、施用量较大的地区,鸟、兽、鱼、蚕等非靶生物伤亡事件也时有发生。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1998年发表报告说,若以1970年地球生物指数为100,则1995年已下降到68,在短短的25年中,地球上32%的生物被毁灭。在此期间,海洋生物指数下降30%。

七、化肥污染危害大

化肥污染是农田施用大量化肥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的现象。农田施用的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在化肥利用率方面,氮为30%~60%,磷为2%~25%,钾为30%~60%。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的NO3-的形式存在,就会随下渗的土壤水转移至根系密集层以下而造成污染。可导致河川、湖泊和内海的富营养化;土壤受到污染,物理性质恶化;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为防止污染环境,应对使用的化学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

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1)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使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过多。

(2)土壤受到污染,土壤物理性质恶化。长期过量而单纯施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酸化。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团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铵离子量增加,使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板结,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亚硝酸盐的生物毒性比硝酸盐大5~10倍,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形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则是强致癌物质(见N-亚硝基化合物与癌)。使用化肥的地区的井水或河水中氮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甚至超过饮用水标准。施用化肥过多的土壤会使蔬菜和牧草等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加。食品和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就会引起小儿和牲畜中毒事故。

化学肥料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杂质,如磷矿石中含镉1~100ppm,含铅5~10ppm,这些杂质也可造成环境污染。

(4)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施用于农田的氮肥,有相当数量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会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

八、焚烧秸秆的恶劣影响

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平均每亩地每年产生350公斤左右的农作物秸秆,包括稻草、麦秸、红薯藤蔓、玉米秆、花生蔓、油菜秆、豆秸等。这些农作物秸秆除了少部分被用来喂养牲畜或直接粉碎掩埋还田、沤制农家肥外,大部分直接作为农家炊事燃料燃掉,或者直接在田间地头被焚烧成草木灰。

每逢农作物收获季节,焚烧秸秆使田间地头黑烟升腾,有时候甚至遮天蔽日、浓烟呛人;焚烧之后,农田耕地里乌黑一片,农村地区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也是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出现酸雨和“黑雨”的主要原因之一。焚烧秸秆不但污染空气环境,还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易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田间地头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时,还会同时烧死农田耕地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单一,而且会导致土壤板结或酸化。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不仅对农村地区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是农业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

在飞机场、高速公路、国道及省道、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附近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时,所产生的遮天蔽日的浓重烟雾和烟尘会积聚在低空地带久久不易逸散,影响了飞机的起降和汽车驾驶员的视野,往往会造成飞机航班误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甚至危及高压输电线或通讯设施的安全,有时会产生严重后果,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也是最大的破坏。

九、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危害

随着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饲养方式从农户散养转为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生产的高度密集,畜禽养殖废弃物大大超过其周围环境的处理和合理使用的能力。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未被消化吸收的有机物、无机物、病菌等,会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多方面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