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农业:引领农业新时尚
14555300000017

第17章 “高碳”到“低碳”——农业的华丽转身(4)

利用果树废枝条还可以生产食用菌。山东庙后镇龙湾村每家都有苹果园,以前修剪下的大量树枝都做了柴火,现在他们从南方引进香菇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以废弃苹果枝条为原料,种植食用菌。农户们在苹果开花前把菌棒准备好,苹果结果后再去忙种香菇,废弃的菌棒还能还田当肥料。

菌糠变饲料。食用菌采收后,剩下的糠块可以风干或利用太阳光晒干粉碎后,可以添加到家畜的饲料中。稻草菌糠含蛋白质达8%~10%,菌糠的营养成分相当于饲料中的麸皮、青糠。不少地方已经利用菌糠作为猪的饲料,一般占饲料量的5%~10%。由于菌糠中还含有多糖、核酸和有机微量元素,因此菌糠喂猪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改善肉质。科学实验表明,使用菌糠替代苜蓿干草等精饲料喂养奶牛,会延长奶牛的高产时间,乳品质指标略有改善,每产1kg标准奶节约饲料成本0.10元。

茭白叶变工艺品。上海青浦区练塘镇的茭白种植户将茭白叶晒干后,被一家工艺品制造公司收购。经过工人的巧手编结,并辅以竹子、线绳等装饰品,茭白叶就变成了出口日本、韩国的精美艺术品,每件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五六十元。这类工艺品在日韩等地主要用做新年里的吉祥饰物和“鬼节”时的祭祀用品。由于多为一次性使用,市场需求很大,生产茭白叶工艺品的公司每年的净利润可达800万元~1000万元。

各种蔬菜瓜果的藤蔓也有利用价值。宁波市江口和西坞两街道农民采用蔺草茬晚稻撒直播新技术,把蔺草下脚料当做肥料,每亩粮食增产50公斤以上,还降低了种粮成本。上海浦东新区有关部门正在试验将西瓜、甜瓜、黄瓜、西红柿等的藤蔓进行粉碎并拌以畜禽粪便,制成绿色有机肥。

种种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的创意和奇招启发我们,秸秆、玉米芯、畜禽粪便、瓜果的藤蔓、黄叶菜等人们眼中当仁不让的“垃圾”,也许是我们叫错了名字,让它们待错了地方。

十、低碳农业,风生水起

1.江西的“低碳农业产业群”

2009年11月17—23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大会发表了《南昌宣言》,号召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为配合这次博览会,江西省政府于会前发布了国内首个省级低碳经济发展白皮书《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其中提出的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低碳型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这份白皮书指出,要建立三大低碳产业群,即低碳农业产业群、低碳工业产业群和现代旅游产业群。其中,低碳农业产业群以建设“四大生产区”和“八大生产基地”为核心,四大生产区包括南部平原优质粮食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北部平原优质棉花、油菜生产区,环湖水域高效渔业产区,丘陵高地高效林业、牧业、果业生产区。八大生产基地包括鄱阳湖大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鄱阳湖淡水养殖基地、棉花种植基地、油菜种植基地、有机茶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禽畜养殖基地、早熟梨种植基地。

为实现白皮书中提出的低碳农业发展目标,2010年江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积极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开发绿色、无公害的有机茶、水果、蔬菜、油菜、食用菌和畜禽、水产品,促进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加强化肥、农药使用监管,积极推广使用绿肥、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控制并努力减少面源污染。

2.上海构建首个低碳农业园

2010年的“低碳经济与上海发展论坛”上传出信息,上海已确定将崇明岛作为低碳示范区,其中发展低碳农业是一个重要方向。

崇明低碳农业示范区将采用“种养大循环”的模式,达到“低碳”的目的。示范区内将采用一种全新的厌氧发酵技术和分离回收技术,将养殖业排放的动物粪便、废水和种植业中产生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沼渣、沼液和甲烷。沼渣、沼液在经过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还田。

上海市委常委吴志明提出了三项关键措施以推动低碳农业:大力推广绿肥种植,逐步减少两麦面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机械化还田;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循环农业。

3.江苏——低碳农业示范工程

开始低碳农业行动的不仅仅是江西省。在江苏省2010年的农业发展方案中,对低碳农业进行了如下规划:启动建设10个低碳农业示范工程,以沼气工程为纽带,实现农牧结合、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建设25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实现示范县内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全省利用率达到70%以上;治理太湖、淮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太湖有机农业圈和入湖河流有机农业带进行建设规划;在太湖流域新治理大中型规模养殖场140处,新(扩)建10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完成发酵床生态养殖圈舍改造6万平方米;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600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到45%。

这些示范工程分布在2000亩种植基地的周围,有相应的畜禽养殖规模,并配套1000立方米的沼气工程。以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尿水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沼气工程处理,产生清洁能源沼气用于发电,沼渣、沼液等用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低碳、绿色、高效、综合性的生态农业链,实现低碳农业园区内能源、养分自给,达到种植业、养殖业和环境相平衡。

4.杭州“双十”工程

杭州也将低碳理念拓展到农业和农村。从2008年开始,杭州市开展了“十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工程”和“十万农户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项目建设。“双十”工程建设期间,新建“十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工程”市级示范项目179个,新增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1432万吨,年减排COD4010吨,直接受益农户达8.4万户。新建“十万农户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示范项目105个,面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3.7万平方米,推广户用沼气池5610只,新增年节能折合2.8万吨标煤,直接受益农户数7.3万户,实现农民年增收节支2041万多元。

5.重庆的集中型沼气工程

为了改变西南地区集中型沼气发展滞后的现状,解决农村沼气规模小、布局分散、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现实问题,重庆市将立足本地,运用不同的沼气使用模式,打造10个集中型沼气池的样板工程。目前,重庆市首批7个集中型沼气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涉及大型养猪场、养牛场,城郊规模化养殖区,以及餐厨垃圾处理厂等。

重庆市政府规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建成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等集中型沼气新技术工程200处,实现沼气不排空,沼渣、沼液不直排,沼气利用率达到100%,沼渣、沼液利用率达到95%以上,二氧化碳减排3万吨以上。

随着低碳经济的呼声渐起,“低碳农业”也成为各地政府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中的关键词,各地媒体也都在纷纷报道低碳农业的新景象。2010年的首届“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融资峰会”(CMAIIS)也将以“低碳农业,绿色经济”为主题。“低碳农业”似乎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