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汽车:地球最好的“退烧药”
14555200000031

第31章 低碳汽车,节能驾驶(3)

d.加速滑行时正确的操作是平稳加速。若加速时采用猛加速(即加速泵起作用,加速踏板踩到底使机械节油器加人工作),则加速时多消耗的燃料,往往在滑行时得不到补偿,就会造成无谓的浪费,油耗反而增大。因此加速时较为合理的操作方法是平稳加速,使油门开度到80%~90%(机械节油器尚未加入工作)为宜。柴油车加速时,缓踏加速踏板至供油齿杆全行程的80%~90%为宜。

必须指出,过去公路上的交通流量不大,汽车运行速度不高,驾驶员有条件采用加速滑行操作来节约燃油。现在,随着公路建设和汽车产量迅速发展,公路上汽车密度大为增加,尤其是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大量建设以来,在要求快速行车的公路上,汽车加速滑行操作必然会受到制约。因为,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应与前方车辆保持足够的安全间隔距离,一般要求车速与间距成正比,如车速75km/h时行车间距不应低于75m,沈大高速公路规定行车间距必须保持120m。当汽车从入口处加速进入高速公路的行车道后,就汇入车流高速行驶,保持合适的间距,跟上车流行驶是较为安全的。如果汽车采用加速后再减速交替的加速滑行操作,以致车间距离忽小忽大,互相干扰,妨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而且当间距过小、超车或被超车的时候最容易发生车祸,从安全行车考虑,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不宜采用加速滑行。同时,高速行驶的车辆再加速行驶,油耗剧增,所以,即使在车辆流量不大的情况下,也不要加速滑行。

(2)减速滑行

汽车行驶在狭窄的道路上,前方修路施工、车辆抛锚等障碍;通过弯道、桥梁、交叉路口和坑洼路面;前方来车需要会车;通过车流、行人较多的交通频繁地区或路旁集市需要降低车速时,汽油车可采用发动机不熄火脱挡减速滑行,即提前抬起加速踏板,使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转的状态,将变速杆推入空挡,依靠汽车的惯性滑行行驶,逐渐降低车速。当车辆接近障碍时,车速已经降低,可以不踩制动或轻踩制动顺利通过。这样既安全,又避免了车辆接近障碍时急踩制动而多耗燃油。另一种减速滑行是汽车需要停车时(预见的临时停车和到达停车场站),可提前减速滑行,待到停车地点时轻踩制动停驶,也能有效地节约燃油。但应选择适当的脱挡滑行起始点,使到达场站前的车速不高也不低,恰到好处。如果滑行起始点离场站太近,车速又较高,到达时必然还要重踩制动,减少节油效果,而且会使客车上的乘客很不舒服;如果滑行起始点离场站太远,未到达前车速已降得太低,需要重新启动和加速行驶,反而会更费油。

由于减速滑行充分利用了汽车的惯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制动所消耗的功率和燃料,因而节油效果显著。值得提出:曾有“以滑代刹”和“尽量少用刹车”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制动(刹车)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装置,在汽车行驶过程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测的突然情况,不可避免要果断地采取紧急制动;即使汽车滑行时,也应随时做好制动准备。由于经常使用制动会增加油耗,所以提倡采用减速滑行,以减少制动和避免紧急制动。但是提出“以滑代刹”以及“尽量少用刹车”容易误解为减速滑行代替全部制动操作,忽略了安全因素,所以这种不够全面的提法不宜继续使用。

(3)下坡滑行

下坡滑行是利用坡道的势能推动汽车前进,如运用恰当,在丘陵起伏地区行驶,不但耗油不会高于平原地区,还有可能节约较多的燃油。下坡滑行的道路要求坡道小于5%的缓直坡道或陡坡接近平路的坡尾路段,而且道路较宽,视线良好时,可脱挡依靠车辆惯性行驶并控制车速滑行下坡。

汽车在比较熟悉的波状起伏丘陵地带也可运用下坡滑行操作,即汽车在临近坡顶前停止加速,抬起加速踏板,脱挡滑行通过坡顶,待临近坡尾时,挂挡逐渐踩下加速踏板或挂最高挡加速冲上第二坡道。

3.滑行注意事项

(1)发动机不能熄灭

发动机熄火后,车辆气压式制动装置或制动真空助力装置的动力源消失和得不到补充,必将使制动失效。在冬季发动机熄火后滑行,发动机温度下降较快,再启动运行时将增加油耗,在严寒地区还有冻水箱的可能。只有停车减速滑行时,汽油车可以采用发动机熄火脱挡滑行。

(2)不能采用脱挡的滑行方式

发动机脱挡滑行时,车辆越滑越快,必须依靠制动器来控制车速,制动器使用频繁,以致制动鼓发热和制动蹄摩擦片烧蚀,造成制动失灵,甚至轮胎漏气,对安全行车有很大的威胁。下坡时,随着坡度增大,轮胎的附着系数显著减低,制动能力减低且极易滑溜,这是造成下坡肇事的重要原因。因此,汽车下陡而长的坡道严禁发动机脱挡滑行,不应该为了多节油而采取这种冒险的滑行操作。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汽车下陡坡和长坡时发动机不熄火,挂上合适的挡位,利用发动机阻力,并根据情况间歇制动,控制车速下坡。经常在山区行驶的汽车,应装用下坡强制怠速节油装置,在下山时利用发动机进行制动,既安全,又节油。

(3)不能采用踩下离合器踏板的滑行方式

当汽车踩下离合器踏板挂挡滑行时,车辆会越滑越快,在滑行过程中必须抬离合器利用发动机阻力来降低车速,在滑行终止采用抬离合器启动发动机,以致离合器受到的冲击负荷过大,加速了离合器摩擦片和分离轴承的磨损,甚至发生离合器钢片开裂,减振弹簧折断,曲轴止推片磨损。目前山区的驾驶员在汽车下长坡道时广泛运用踩下离合器踏板发动机熄火挂挡滑行,由于在车上添置水箱,利用水喷淋制动鼓,避免了制动发热和制动失效,这种临时措施虽有一定成效,但事故频繁,相关零部件磨损严重,所以建议不要使用踩下离合器挂挡滑行的方式。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汽车运输和修理企业技术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汽车下坡时严禁空挡滑行”,“除预定减速停车外,不得熄火滑行”,汽车滑行采用点火挂挡滑行的安全操作方法。

4.大力推广不熄火挂挡滑行的安全节油法

(1)化油器汽油车的安全节油法

对于化油器汽油车,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下坡时必须采用不熄火挂挡滑行的操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发动机处于强制怠速工况,转速高于正常怠速转速2~6倍,其燃料消耗一般认为是正常怠速燃料消耗的2倍以上。因此,驾驶员在行车中往往采用脱挡滑行的方法以便节油,但实际上,强制怠速工况的燃料消耗较正常怠速油耗要低得多。经发动机反拖台架试验证明:发动机正常怠速时的燃料消耗量为1.1~1.3kg/h左右,而强制怠速工况下的燃料消耗为0.27kg/h左右,强制怠速工况下的燃料消耗量较正常怠速工况下的燃料消耗量减少75%。这样,车辆的安全节油方法是不熄火的挂挡滑行,该法既能保证行车安全,又能节约燃料,其燃料消耗比不熄火脱挡滑行节约燃料75%,为此,要大力推广不熄火挂挡滑行的安全节油操作方法。

(2)电喷汽油车的安全节油法

对于电喷汽油车,由于具有减速断油控制系统,采用挂挡滑行更省油。

减速断油控制就是当发动机在高速运转中突然减速时,由计算机自动中断燃油喷射,直至发动机转速下降到设定的低转速时再恢复喷油。其目的是为了控制急减速时有害物的排放,减少燃油消耗,促使发动机转速尽快下降,有利于汽车减速。

减速断油控制过程是由计算机根据节气门位置、发动机转速、水温等运转参数,作出综合判定,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执行减速断油控制。这些条件是:

①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中的怠速开关接通“油门踏板全松开”;

②发动机水温正常;

③发动机转速高于某一数值,该转速称为减速断油转速,其数值由计算机根据发动机水温、负荷等参数确定。通常水温越低,发动机负荷越大(如使用空调时),该转速越高。

当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时,计算机就执行减速断油控制,切断喷油脉冲。上述条件只要有一个不满足,例如发动机转速已下降至低于减速断油转速,计算机就立即停止执行减速断油,恢复喷油。

电喷汽油车采用挂挡滑行,延长了发动机转速下降的时间,也即不喷的时间延长,因而比脱挡滑行更省油。

(3)柴油车的安全节油法

对于柴油汽车下坡时,可抬起加速踏板,汽车在高速挡上挂挡滑行,使发动机在汽车惯性拖动下高转速运转,此时调速器起作用使供油齿杆由正常怠速供油位置向减小供油量的方向移动,在相同的滑行距离情况下,耗油量比脱挡不熄火滑行时的怠速油耗低3~4倍。如坡度大于6%,可打开柴油机排气制动器或挂次高挡滑行,充分利用发动机阻力制动,并间歇制动控制车速,不仅确保安全行车和节约燃油,而且减少制动器磨损。

汽车滑行虽然是有效的节油操作,但是它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确保安全行车,不妨碍其他车辆行驶,不影响运输生产效率,当遇到下列情况,就不能进行滑行:

①泥泞、积雪、结冰的道路;

②坡道陡而长的道路;

③狭窄、弯多且急的路段;

④傍山险路;

⑤路线不熟悉,交通流量大以及禁止滑行的路段;

⑥阴暗、风雪、雨雾天气和黄昏、黑夜等视线不清楚的时候;

⑦车辆超载、超高、超长以及装载危险品时;

⑧汽车转向、制动、变速等机构有故障时。

六、掌握行车条件与规律

1.汽车在冬季节油的措施

(1)汽车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特点

在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均在0℃以下,北部气温一般在-20℃以下,“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最低气温在-30℃~-40℃。汽车在低温条件使用时,发动机启动困难,润滑条件差,各运动机件磨损加剧,燃油消耗明显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发动机启动困难

低温条件下,发动机启动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润滑油黏度增高,曲轴转动阻力增大。蓄电池在低温时,电解液黏度上升,渗透力下降,内电阻增大,造成蓄电池容量及端电压显著下降,甚至不能放电;即使放电,也会因为极板内层的活性物质不能被充分利用,使得输出容量大大减小。启动机得不到所需要的输出功率,启动转速达不到要求。正因为启动转速低,燃油气化质量进一步变差,难以形成可燃混合气,致使启动困难。

②冷却系与蓄电池易结冰

寒冷季节,水冷式发动机在工作时应经常保持80℃~90℃的水温,发动机罩下空间温度应保持在30℃~40℃。若发动机在低温下运转,不仅会汽缸磨损量的增加,也会导致燃油消耗量增大,因此,冷却系的保暖作用十分重要。

③汽缸磨损与燃油消耗

低温启动发动机时,润滑油从机油泵流入曲轴轴承需2~3分钟,这不但增加启动阻力,加剧了机件磨损,也增加了燃油消耗。

在低温季节,加热水与不加热水对发动机升温时间及燃油消耗影响较大。以解放牌汽车为例,当外界气温为13℃时,加冷水启动发动机,低速运转15分钟后水温达80℃,消耗燃油1L;当向发动机加热水(预热至水温表指示40℃)时,仍用低速运转启动发动机只需10分钟水温便可达80℃,消耗燃油0.6L。两者相比,油耗相差40%。

④行车条件恶劣

寒冷地区的冬季,冰雪天较多,在冰雪路面上行车容易溜滑,通行困难;在刮风飘雪时行车,视线差,驾驶操作困难;制动效能明显降低;行车中技术速度下降,这些不利因素既有碍于安全行车,又增加了燃油的消耗。

(2)低温条件下合理启动发动机

目前采用的低温下启动发动机的措施有:启动前预热发动机;加热水或蒸汽、烘烤油底壳,以减小曲轴转动阻力;改善燃油的蒸发和雾化,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保持蓄电池有足够的容量与端电压;使用多级润滑油,减小曲轴转动阻力;严寒地区使用启动燃料。

①预热发动机。当大气温度低于-15℃时,应在发动机启动前加入80℃~95℃的热水,对发动机及冷却系进行预热。在严寒时节,采用上述热水预热后,还须用蒸汽或红外线烘烤油底壳(禁止用明火),并要预热蓄电池。

新型汽油机有预加热装置,一种为正温系数蜂房式钡钛陶瓷加热器,另一种是采用电子电热镀膜材料为热源的预热器,有效地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启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