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14554900000016

第16章 低碳家居环境九不宜(2)

除了居住在海边的人,内陆的家庭认为加湿器比空调还要有用。因为衡量空气舒适度有两个重要指标——空气质量和湿度,这两方面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特别会对呼吸系统有影响。人类生存的最佳湿度应是45%左右。但市场上喷雾型的加湿器,对室内湿度调节作用并不大,因为喷雾型的加湿器只是给人造成一种空间中增加了水汽的意象,也许你还能感觉到水滴落在皮肤上。事实上只有水在空气中形成饱和状态,才是对人体有利的,肉眼能看得见的喷成雾状的水,在空气中恰恰是不饱和的。所以,用喷雾型加湿器不如床边放盆水,因为自然挥发的水在空气中是饱和状态的。

六、洗衣粉与消毒液不宜混用

许多家庭主妇在洗衣服时,为了除菌,都习惯加点消毒液,有些人干脆把洗衣粉和消毒液同时放进洗衣机里。其实,这样不但起不到杀菌效果,还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常用的消毒液比如滴露等,溶于水后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某些亲脂性病毒,比起以前的来苏水或过氧乙酸等消毒剂,作用温和,对皮肤的刺激小。但它属于含氯的酚类消毒剂,过量或不正确使用同样会有危险。而洗衣粉多含有表面活性剂,如果将洗衣粉和消毒液混用,会导致氯气产生,当氯气浓度过高时,会刺激人的眼、鼻、喉等器官,严重时还会损伤人的心肺组织,甚至危及生命。也不能将衣物柔顺剂与洗衣粉一起用。柔顺剂虽然能令衣服变得柔软,不起静电,而且闻起来也更清新。但加拿大《自然生活》杂志撰文指出,衣物柔顺剂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长期使用会造成头晕、头痛、器官受损,更严重时,还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和化学品安全说明书的数据显示,衣物柔顺剂中含有多种危险化学成分,包括乙酸苄酯、苯甲醇、柠檬烯、沉香醇、氯仿等。乙酸苄酯可能导致胰腺癌,其气体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咳嗽,并能透过皮肤吸收;苯甲醇可刺激上呼吸道,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并引起头痛、恶心、呕吐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柠檬烯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刺激眼睛和皮肤;沉香醇有麻醉作用,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失调及呼吸不畅,在动物试验中,甚至能导致试验对象死亡;氯仿是一种毒害神经的麻醉性、致癌性物质,已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列入危险废物名单。《自然生活》指出,大部分此类化学成分在烘干机里加热时危险性更大。由于柔顺剂会残留在衣物中,致使这些化学成分慢慢释放出来,渗入皮肤或进入空气。更糟的是,大部分衣物柔顺剂中都添加了香味以掩盖化学气味。

对于儿童、老年人和病人来说,长期接触这些化学成分尤其危险,甚至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儿童可能会起皮疹、长时间哭闹或腹泻。有些研究者甚至指出,有部分婴儿猝死案例是由于变态反应引发的,而用衣物柔顺剂洗涤的儿童衣服和被褥很可能是引发过敏的原因之一。因此,《自然生活》建议,最好少用衣物柔顺剂,如果想衣物柔顺,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它们不仅不会危害健康、污染环境,还更经济。①向洗衣机中倒入1/4杯小苏打,可以软化衣物。②倒入1/4杯白醋,也可以软化衣服(但不要同时使用漂白剂)。③将衣物搭在晾衣绳上,以消除静电。④将一小片铝箔与衣物一起放进烘干机,能避免产生静电。⑤较柔软的衣服,少用洗衣粉。⑥安装软水器。⑦如果一定要使用衣物柔顺剂,尽量选择含有天然成分的。

七、冰箱食物不宜久存

细菌是非常耐低温的。寒冷只能使它的代谢活动减弱或接近于停止,然而,这时的细菌并没有死亡,一旦有了它适合的生存条件,它还是会卷土重来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产生各种毒素,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受到病菌污染的食品,即使在冰箱里结冻,细菌并没有死亡,对人体仍然具有危险性。因此,使用冰箱时,应该将冰箱内的生熟食物分开,熟食需要加热后再食用。另外,冰箱保存食物也有一定的期限,时间太久了也会变质。

专家指出,食物久放冰箱中有以下害处:

滋生细菌:在低温环境中,食物本身的代谢也只是放缓,并未停止。多数细菌并不会因低温而死亡,相反许多微生物很容易在低温下生长繁殖。同时,冰箱内湿度较大,不利于食品保鲜。

偷窃营养?冰箱是窃取食物营养的“黑手”,特别是那些富含维生素的蔬果菜肴。有研究证实,在4℃的冰箱中储藏24小时会令黄瓜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30%。

破坏美味 冰箱是美味杀手。新鲜诱人的香蕉与荔枝,还有风味别致的豆酱、火腿、肉罐头,经过冰箱储存往往颜色尽失、味道不鲜,搞得不好还会吸附一些异味。

冰箱疾病 直接吃来自冰箱的食物会导致胃内黏膜血管急剧收缩、痉挛而引发胃部不适,甚至导致胃病,而那些在低温环境下滋生的微生物可以导致急性肠炎,甚至痢疾,耶尔森菌肠炎就叫“冰箱肠炎”。此细菌能够在-40℃低温中生存繁衍,冰箱正好是它们的乐园。

藏污纳垢 不论生熟、不分种类,各种食物以及食物自身分解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如茶叶、咖啡、烟草、化妆品,甚至胶卷都在冰箱中汇聚,裹挟着各种气味,产生千千万万个细菌、真菌,冰箱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所。

制造毒物 许多人喜欢大采购,将1周内准备食用的蔬菜购好后在冰箱存放。这种做法非常危险,蔬菜中原本含有的硝酸盐,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会形成亚硝酸盐,人吃过的剩菜受到细菌和唾液中酶的污染,亚硝酸盐形成的速度更快。

由此可见,冰箱里食物不能长期保存,以防变质和污染,对人体健康不利。

八、装修的新居不宜急住

在家庭装修工程完工后,许多消费者都希望尽快喜迁新居,但据室内环境检测部门检测,新装修好的居室内空气污染严重,有碍身体健康。因此,不宜急入新居,在新居入住前应注意通风排污。家庭装修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类装饰材料,如板材、石材或油漆、黏结剂等,特别是化学合成材料中所含有的物质在室内挥发后形成刺鼻气味,一些残留在板材或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释放造成室内空气污染。除胶粘剂释放甲醛外,含有甲醛成分的装饰材料也会向室内散发有害气体,如预制板、涂料、墙布、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及油漆等。

影响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室内通风量(即室内空气与室外新鲜空气换气次数);室内建材的装载度(即每立方米室内空间甲醛释放的表面积)等。刚装修的新房甲醛浓度都很高,对人的身心非常有害。装修好的居室应通风散味,做好空气净化工作,一般需要5~10天,亦可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情况适当延长。若室内使用含有苯、甲醛及酚等物质的涂料时,通风晾置时间需要1个月左右,但涂刷乳胶漆的居室不宜过久晾置,否则装饰面易出现细小微裂。总之,刚装修的新房一定不能急着搬入,否则对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害。

九、家有儿童不宜点蚊香

现在市场卖的蚊香合格率较低,一般都含有有毒物质,对人体特别是儿童健康有影响。2008年,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曾公布了家用卫生杀虫产品的质量抽查结果,抽样合格率仅为42.9%。其中,专家指出,劣质蚊香很可能成为人们睡梦中的“杀手”。

目前市面上的灭蚊产品包括盘式蚊香、片型电蚊香、液体电蚊香和杀虫气雾剂等。其中,盘式蚊香、电蚊香的主要驱蚊成分为菊酯类,它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一种低毒高效杀虫剂,在合理的比例之内,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劣质蚊香,除了含有除虫菊酯外,还含有六六六粉、雄黄粉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具有毒性,并会在人体内蓄积。如果居室内通风不良,可能使人慢性中毒,产生鼻黏膜炎症、喉部不适、头晕、头痛等症状。

蚊香、气雾杀虫剂等都属于短效杀虫剂,需要每天使用,再加上使用时要紧闭门窗,很容易使人长期、过多吸入杀虫剂的气雾,造成人体肝脏、肾脏、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的损伤,对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

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购买未标明有效杀虫成分的蚊香及灭蚊片。这可通过点燃时散发的气味来分辨:只含除虫菊酯的蚊香,烟味清香而没有异味;含有六六六粉或雄黄粉的蚊香,则有一种呛人的气味。蚊香点燃后,人应立即离开一两个小时,待打开门窗、充分通风后再进入室内。由于婴幼儿大脑尚未发育完善,有婴幼儿的家庭应禁用蚊香,可改用物理防蚊方法,如装纱门、纱窗和吊蚊帐等。

带香味的日用品也要控制,不是越香越好。很多本来没有味道的生活用品,现在都芳香扑鼻。香气多了,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同时也埋下了新的健康隐患。香味越多、越浓,潜在危害也越来越大。

生活中大部分香味来自于香料、香精。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的尤启辰工程师告诉记者,香料是配制香精的原料,一种香精往往是由几种乃至上百种香料所组成。最初使用的香料大多是纯天然物质,而如今所使用的大多是人工合成香料,天然提取的香料价格比较昂贵,人工合成的香料不仅香味强烈,而且价格便宜,但其中所含的成分也比较复杂。近几年来,由吸入或接触香精引发的过敏病症非常多,这种现象在冬天尤其明显。冬季一般室内环境密闭,有的香精产品中含有害化学成分,积聚在狭窄空间内,污染空气,人体吸入后,健康受到影响,对体质弱的人危害更明显。

由于香精的用料构成属于商业机密,所以各国执法部门并不要求生产厂家向消费者公布其中的具体化学成分,而是笼统地将这些化学成分称为“香精”。这样做虽保护了生产厂商的竞争利益,但却给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带来了不少隐患,也给因吸入、接触香精后过敏的患者带来治疗上的困难。

有几类人群不宜使用香精产品: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哮喘等变态反应;贫血、偏头痛、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加重病情;体质不好、身体疲劳和新陈代谢不佳的人更应该少接触这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