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2005年首先出现在法国里昂,这项服务的名称叫“热爱自行车”,据里昂市副市长让·路易·图雷纳估计,至2008年,里昂市的3000辆租赁自行车已行驶了1609万千米,这一数据相当于减少了汽车行驶所排放的3000吨二氧化碳气体;图雷纳还说,推行自行车项目以来,里昂市的机动车流量下降了4%。“热爱自行车”服务推出后好评如潮,欧洲各国随即跟风,纷纷推出各有特色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法国巴黎提倡“随用随骑、骑后速还”的用车理念,规定每次用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则免费。而实际上,巴黎市内每隔200多米就有一个联网租赁站,大多数巴黎市民骑车车程也不会超过30分钟,租赁后在任何一个租赁站归还,这项“自行车城市”计划相当于是免费服务。在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约有150处自行车停车点,任何人将20克郎硬币放进车链上的孔眼内,便可以使用这种公共自行车,用完再锁在任何一个存车处,取出硬币即可。而在英国伦敦,租赁自行车更为简单,市民只需用手机给服务中心发条短信,就会收到一个开锁密码,通过这个密码,用户可在市内任何一个租车停放处自行取车。
2008年5月1日,杭州在中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意图让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破解交通末端“最后1公里”难题。按照杭州市的规定,16周岁至70周岁之间、具有熟练自行车骑行能力的需求者,可凭杭州公交IC卡及开通公交功能的市民卡,在租车服务点办理租车或还车。没有公交IC卡的市民或外地游客,也可在各固定公共自行车租用服务点及杭州公交IC卡发售、充值点,凭本人身份证等证件,缴300元现金作为租车信用保证金和消费资费押金,办理杭州公共自行车租用卡。一小时内免费,一小时至两小时收取一元租车服务费,两小时以上至三小时租车服务费为两元,超过三小时按每小时三元计费。
做个光荣的“走班族”
在交通还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人都羡慕可以开车上班的人。如今,不少人都实现了买车的愿望,但是他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满足感,反而想回归最原始的方法——走路上班,从而衍生了“走班族”。有这样一个段子:“俺们刚吃上肉你们又吃菜了;俺们刚穿上睡衣,你们又改裸睡了;俺们刚把青菜上的害虫灭掉,你们又改爱吃虫啃过的菜叶了……”现在应该再加上一句:“俺们刚开上汽车,你们又改走路了。”
“走班族”中既有年轻的“80后”,也有事业有为的“70后”,他们多数为有车一族,但是家与单位的路程较短,多数在30分钟以内就可以步行到达。在提倡低碳生活的背景下,这种“走班”的方式越来越流行于繁华的都市。一些平时懒于运动的年轻群体也被身边的朋友所感染,放弃开车上下班,加入到健康的“走班族”行列中。
步行既环保又可愉悦身心。现在,都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特别是长时间待在办公室的白领,更是很少锻炼身体,不但容易积累脂肪,也容易出现各种职业病。“走班”是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不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锻炼身体、预防各种疾病、缓解压力、愉悦身心。
六、不可不看的环保电影
随着人们环保概念的增强和对自然探究的渴望,以环保或自然为主题的电影不断涌现出来,其中不乏一些震撼人心的作品。
《家园》
在影片《家园》里,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千克牛肉就需要消耗13000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
影片最后所传达的信息是:“现在已不再是悲观的时候,让我们立即联手,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答案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后天》
影片《后天》为唤起世界对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及理论上可能引起的新冰河世纪威胁,针对全球著名地标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冰冻图像,显示了气候对人类威胁的急迫性与全面性。
《可可西里》
影片以新闻纪实报道的形式,从一个随队采访记者的角度,讲述了在人类生存的禁区可可西里无人区,巡山队员与一群疯狂凶残的盗猎分子的殊死搏斗。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根据资料显示在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
然而随着欧美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于是导致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短短几年间,百万只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残存不到两万只。
《难以忽视的真相》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迅速上升,纽约等大城市可能会迎来洪水,世贸中心遗址将被淹没,极端气候和疫病的出现将更加频繁,一些地区将饱受暴雨或干旱折磨……这不是某个好莱坞科幻片中的情节,而是一部宣传环保的纪录电影。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是2000年在美国总统竞选中失败的戈尔。影片的主题所讲的是:南极冰层融化,北极熊遭到猎杀,全球气温纪录年年攀升。诚然,真相来之不易,但看到了真相之后,会不会有所行动,则还要看以后人们的态度。
《第11小时》
影片访问了超过50名与地球生态学有关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政治人物。影片不但揭示了气候异常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机,并对由此引发的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各种难题,作了全球性的探索和深入研究。
《帝企鹅日记》
影片记录了在南极大陆上生活的帝企鹅生存和繁衍的故事。展示了帝企鹅这个可爱又坚强的物种如何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保护小企鹅,从而完成它们的生命延续之旅。
《谁消灭了电动车》
这是一部探讨电动车兴衰的纪录片。1996年问世的电动车拥有较燃油车、混合型动力车和氢燃料电池车所不能比拟的环保节能、费用低廉等优越性,但是这种车却最终没能得到推广。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本片导演通过调查揭示,原来电动车的陨落是一场谋杀,因为它威胁到了石油巨头们的利益。
《食物的未来》
《食物的未来》历经三年的跨国研究和拍摄,通过与各国专家和农民对话,生动地揭示了复杂的生物技术、伦理、环境、农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当今北美乃至世界粮食系统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粮食安全、农民生计和食品安全所带来的挑战。
《食品公司》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和两位作家向我们揭示了在美国少数大公司控制下,食品系统的真相。电影制作者通过运用动画和图表展示了美国食品制造变得越来越复杂的过程。原本很简单就能获得粮食和肉制品,现在却要为吃而担惊受怕。
《玉米大亨》
在纪录片《玉米大亨》里,两个美国的年轻人回到美国艾奥瓦州老家,种上一英亩美国最高产、补贴最高的粮食——玉米,用亲身经历去探究自己的食物来源,追踪自己种这一亩地将会为下游地区的人们带来怎样的环境影响。
七、加入一个环保组织
在全球,在中国,有大量的志愿者无私地奉献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和参与环保的工作。行动,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会积少成多,扇起蝴蝶的翅膀,推动环保风暴。
自然之友 www.fon.org.cn
自然之友希望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分享安全的资源和美好的环境。
使命:建设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平台,让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成自觉的行动。
核心价值观:与大自然为友,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权利;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根与芽 www.genyuya.org.cn
根与芽是珍?古道尔研究会面向全球青年(从学龄前儿童到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青少年理解和保护野生动物,理解和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培养青年人尊重和同情所有的生命,鼓励青年人采取行动,使他们的社区、动物和自然环境变得更美好。
根与芽使年轻人能在当地协调项目工作,提倡对环境、动物和人类社会进行关心和爱护,通过建设性的活动。全世界的“根与芽”小组的参与者更加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是如何影响当地社区和整个环境的。根与芽教导青年人: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对环境及周围的确有影响!
绿色和平 www.greenpeace.org
绿色和平是一个全球性的环保组织,致力于以实际行动推动积极改变,保护地球环境与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的使命不能仅靠绿色和平来完成,唯有结合你的力量,才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绿色、更和平。
绿色北京 www.greenbeijing.net
绿色北京在实践中对环保教育进行深入的讨论、思考,努力探寻更有效开展环境教育和推广环境意识与公众参与的途径。试图将环保教育与社会主流文化思想、流行文化趋势相结合,以一种开放的形式走入人们的生活,让环保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热爱家园 www.community.org.cn
志愿者的精神家园、弱势者的希望家园、公共精神的绿色家园。
江苏绿色之友(南大地文化发展交流中心)www.jshj.org
江苏绿色之友创始于1998年,由江苏省各行各业的热心环保事业的人士组成。江苏绿色之友现有正式注册的志愿者千余人。
绿色江河 www.green-river.org
绿色江河,推动和组织江河上游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促进中国民间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环境道德,争取实现江河上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GreenSOS(绿色学生组织网) www.greensos.org
GreenSOS服务于中国学生环保社团,呼唤中国青年之绿色使命。它以西部高校环保社团为服务对象,以网站为交流平台,以项目为重心,以网络培训为纽带,帮助学生环保社团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此促进西部环保社团的健康成长。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中极其伟大的事件。人类在近代赢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危机的警钟,促使人类逐步学会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行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经形成共识,各国正在共同行动。尽管面临的挑战严峻,但有理由相信人类能够靠自己的智慧来修复环境。地球的明天会依旧美丽,人类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