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未庄的传说
14551400000040

第40章 摆威风阔佬造庄仇富贵村妇扒墙(5)

见官府动了真格,乡民们也不敢莽撞硬顶,只是站在那里议论纷纷,都说是那几个人想抢夺钉耙,他自己碰上去的,也没什么大不了,哪里是打人,这是官府在帮着有钱人压制老百姓,太过欺人;有的说官府这是借题发挥,想惩一儆百,把老百姓吓住这太不讲理了……但都是嘴里低声说说,没有一个再敢动手阻拦。马三、赵四、六一公公和众乡邻见杨二嫂被抓,也有些胆怯起来,在麦田里这边跑到那边,没了主意,只是嘴里喊:“不准挖、不准挖!”官府的人也不理他,挖的挖,砌的砌,一刻也不停手。几十个乡民没有法子,围在那里眼巴巴看着把墙脚挖了,几层砖头都铺了下去。

不到晌午时分,在朱副统领的亲自指挥下,王家庄园的墙基全部弄好,两层红砖把庄园的轮廓和位置圈了下来,四址都下了木桩,标记了界线。朱高站在土墩上当众严厉地交代了几句:“这是私家财产,无论何人均不得故意毁坏。如有违者,将以侵害私产论罪!四家的用地银子,明天到庄府来按了手印便可到钱庄支取,官府有账在那里。”说罢,领着人马得胜回衙,乡民们也一哄而散。

六、收场

话说杨二嫂被拉到警局,说是妨碍公务,要被管束七天。杨家老小哭哭啼啼,到警局去求情,可到了官员手上,草民固然说不过,更说不服,不管冤与不冤,只好听凭处治。邻居们明知是官府杀鸡儆猴,杨二嫂冤枉不小,心中都十分气愤,但又无法可想。王、赵、刘三家一致相约,坚决不到钱庄去领王胡的银子,等杨二嫂出来再说。

七天过后,杨二嫂被放了出来,回家好哭了一场。马三、赵四、六一公公和邻居们都来看望,有的还拎了鸡蛋送来,看见杨二嫂伤心落魄,大家一边好言宽慰,一边大骂王胡不是个东西,说有钱的人就是心狠手辣,将来和这样的人做邻居真是要被他搞死了。

在官府的大力保护之下,王家庄的墙脚已经定局,第三天王胡就带着小老婆来到园地,察看之后心下蛮是满意,只等过几日便要全面开工。

有道是:佛是一炷香,人是一口气。不管贵人还是贱民,人要是为了自己心里的那一份尊严,那一份平衡,憋起气来,任何金钱和权势也难夺其志。看着王胡得意洋洋的样子,乡民们心里的气愤更是难消。经过上次的场面,乡民们知道,官府的力量比王胡更大,官府要撑谁的腰,旁人便无法阻挡,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私人再大的浪头也成不了气候,拧不过官府,要出这口气只有喊冤叫屈,像杨三姐告状一样,惊动大官大府,出面干预,才能挡得住王胡和地方上的昏官黑吏。想到这层,有人灵机一动,说王胡私建豪宅,毁田造庄,有违土地的法条,一旦告了上去,上面的官府定然不会不管,提议大家,不要跟他在下面闹了,越过未庄和鲁镇向上投诉,去找青天大老爷。此计一出,众人皆称妙着,于是六一公公为首,找了几个有文化的人合计合计,去请毛资甫的大儿子写了一道投诉的信件,那信中言道:“王胡和官府串通一气,强占民田,私造庄园,有违规制,还仗势欺人,关押民妇,伤害人权,乡民百姓忍无可忍,呼唤青天为民做主。”总之,说得十分的严重。大家听了这信,都自告奋勇说要联名上去。当天,榆树村四十多户,一百多个成年的男男女女都在这信上具了真名实姓,并按了红手印。第二天一早,马三、赵四两人便上街把这信寄到省城去了。

话说杭州省城的官员得了这信,看见上面言辞恳切,有根有据,明摆着是下面的官员和王胡有违法度,又有这么多通红的手印,知道群情难褫,无法遮掩,也不敢视作儿戏,没几天就派了官员下来了解。

上面的大员先到了鲁镇。

官场之上,像鲁镇马县令这样日理万机的地方头号要员,处事多是只要过程,不看结果的。不论何事,不管你好弄不好弄,他只要即兴指示一番,下面接着就是一通不得了的忙碌,而且总想弄得不折不扣,以示对这大人的忠诚和自己“能办事”。正如俗语所言:“上面放个屁,下面忙断气。”而那作指示的大人自己,一般说过即罢,过后便不再思量,也不管你如何的进行。因此,自从那天给未庄下了旨意之后,马县令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不知王胡建房的事进展如何,忽见上面大员来查,知道事已闹大,也不敢过于强词夺理,赶紧偷偷向未庄的冒统领了解了详情,严令不惜代价做好一切遮掩的准备,维护地方稳定,并对省里的官员回说:“此事乃个别小民贪心太重,想要多讹补偿,才起了冲突,眼下事已平息,并无多么的严重。”又道:“乡下偏僻,加之春天时雨时晴,道路泥泞,车辆多有不便,不如把未庄的统领叫到县里向大人们禀报之后再说。”巧言把省城的官员拦在县府吃住,这省里的大人本来只是下来应付差事,地方上的事务反正好歹还由地方兜着,见说事已平息,也就懒得下乡深究细查,遂同意在县城听了汇报再处。

这边马太尊好酒好菜忙着招待省府大员,那边未庄冒统领加紧布置防范,把镇上的大小官员都偷偷分工下去,吩咐严密封锁消息,密切关注草民动向,尤其要严防百姓与省里的官员接触,布置停当,便到县府汇报去了。

到得县府,冒统领把事先想好的词语向大人们禀报了一通。虽然说词避重就轻,若无其事,可最后省里的官员还是严明饬令:“如乡民所言属实,务须立马纠正王胡毁田造庄之举,并安抚乡民,以防事态扩大,再行上告。”马县令和冒统领诺诺称是,立誓一定不折不扣遵照省里的指示办事,确保百姓不吵不闹,社会安稳和谐,省里的大人听了甚为满意。

正事之后,自然是公务休闲,一应的吃喝玩乐县衙都已安排得妥妥帖帖,太尊、统领陪吃陪喝,三级官员沟通得亲密无间。三天过后,大人们带着土产回省交差,马县令和冒统领依旧一如既往,履行公务。

事后,马县令偷偷跟王胡打了招呼,叫他:“不要再到未庄去劳命了,把事情弄大了不好,到眼前为止,所有的损失再在其他方面想法补偿。”话已至此,王胡不好再说,只得作罢。

那边大事化无,乡民们心中没底,投诉的书信发出去之后,都在等待着省城的消息,可过了快两个月也没动静,王胡也不见过来了。后来才听到风声说,省里来人制止了……又过了些时,王胡派人把所有的材料都运走了。收麦的时候,马三、赵四、六一公公和杨二嫂,都把埋在田里的砖头扒了回去砌了猪圈。

榆树村又回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家一家仍旧都是差不多的房子,差不多的生活,没有太多穷富贵贱和高低竞争的压力。因此,他们虽然过得很平淡,甚而有些艰苦,但很安逸、祥和。

一场轰动一时的闹剧给这原本安静的乡下带来了很大的震动,也掀起了许多莫名其妙的谣言。在未庄,乃至更大的范围内,《王胡造庄与杨二嫂扒墙》的故事传得神乎其神。有的说王胡买通了省里,要造几十亩田的庄园,把乡民的田挖了不像个样子,老百姓联名写了血书,告到京城,京城里来人才止住了;有的说王胡卖假货被罚了几百万银子的款,没钱起房子了,把起房子的砖头都拉去卖了;也有的说王胡行贿被抓起来坐了牢,抓杨二嫂的人也被撤了职回家种田去了……一传十,十传百,弄得烟雾成天。

寻常的人们就是这样,总是喜欢按照最快意的想法去猜度那些自己憎恨或新奇的事。因为他们无法去左右这些事情,便把心头的不满和愿望夹杂在了谣言之中。

不管外面的说法如何,经此一番挫折,王胡头脑也有些冷静下来。这么些年,自己只顾寻钱,总以为银钱至高无上,有了足够的钱财,就能摆平人间的一切。没料到银钱也有失灵的时候,再多的钱也买不到情意,买不动人心。想想当年讨饭时,乡邻们都对自己很是友善,有的还主动拿馒头往他手里塞,旧衣服也留着等他来要,如今这么有钱有势了,乡亲们倒反而这么不待见、不买账。你说这些乡民,平时种田长粮辛辛苦苦也弄不几个银子,一到收种季节吃辛受苦,个个便怨天恨地,巴不得晚上就把死人田卖了,如今自己出这么大的价钱,按常情早该把地放了,可一个个都突然变了世,一分一毫都守着死活不肯放手,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他想不通:这到底是世道变了,还是人心变了,银子,到底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

一场原本不该发生的风波,在不经意间测出了人心向背,社会上的说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间的是是非非,实在叫人很难定论。曾有无名氏说:做了富人的王胡仗着几个钱财,以为万事不求人,近邻恶交,一件原本很简单的事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和麻烦,实在是很不值当;官府以为乡民软弱无知,见钱眼开,帮着强势做局,反而激起众怒,小小一桩事情,弄得沸反盈天,更加的可笑与荒唐;而没钱没势的乡民,只是出于对富人的不满,放着明摆的利益不要,死顶硬扛,既未得利,又未得势,只是赢了一口气,也是叫人不好评论是非曲直。

这场穷人和富人的较量在不了了之中结束了,然而留在未庄乡民心灵上的影子还未完全退去。人们依然一边在仇视和诅咒着富人,一边又在努力使自己成为富人。在他们眼里,高昂的物价,奢侈的消费,腐败的官场,不公的社会等等一切的不尽如人意和肮脏的东西都是富人们弄起来的,只要自己没有成为富人,富人就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就是对自己的威胁。于是,他们不是想把自己变成富人,就是想把富人变为自己,只要贫富的差距过大,他们就永远不会有平和的心态,不会消停心中的不满,不会放弃对富人的抵触。也许,这便是人心使然,杨二嫂扒墙,乡民仇富,因由便在于此。

故有贤者云:人类非同于兽,不能任一切的欲望和能量都自由地发挥,社会之责任就是用理性的规制来规范和约束人的欲望和行为,倘若把人视作豺狼和猛兽,任其物竞天择,弱肉强食,这社会必然会出现许多可怕的祸端。故此,治庄安民,人气比财起气更为的珍贵,公平比富有更为的重要。无论是一庄一乡,还是一省一国,维护公平,理顺人气才是强盛之根本,而不是说凡有了丰富的银钱,便能万民归心,天下悦服,一切皆可迎刃而解。所以,天下安稳之保证在于公平,而非金钱、财富。

因为,人们对公平和尊严的渴望更甚于金钱!

注解:

1、眼睛塘儿浅——形容气量小,见了别人的好东西便搁不下,心生嫉妒或想占为己有。

2、管闲事、贩是非——形容专门搬弄是非的人。地方俗语。此处表明王胡对杨二嫂的极度不满。

3、烧灰敷痔疮都不得收干——形容一无是处、毫无用处的废物。专指不争气的人。地方俗语。

4、猫儿头鞋子——地方风俗。小孩满月是穿的小花鞋,鞋头上绣有猫脸。

5、发落——指出息、前途。地方俗语。

6、煞棍定砣——指确切的,不可更改的意见。地方俗语。

7、刹扣的话——指最后结论性的语言。地方俗语。

8、麻筋——指要害部位。点到麻筋,指点中要害或关键之处。地方俗语。

9、戴高帽子——指奉承,说好话。地方俗语。

10、攒饿劲——在旁边给别人打气、出主意。一般是指自己不负责任,又希望事态扩大的行为。攒,动词。饿劲,形容词。地方俗语。

11、杨二嫂(豆腐西施)——见鲁迅《故乡》。

12、六一公公——见鲁迅《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