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未庄的传说
14551400000032

第32章 袭世恩少豪入仕纳孝敬太爷坐监(2)

实则,身为一县之尊的马县令应酬很是密集,他请人,人请他,好酒好菜,每日都应接不暇,绝不缺少这一顿酒饭,也无兴趣和一点没权没势的人一同宴饮。这赵大人已离任多年,早已闲人一个,按心中的想法和常规,他这个一县之尊是不会应承这顿晚饭的,但因是和上面有瓜葛之人,他也不敢妄自做大,驳了这神通广大官场前辈的面子,于是,晚上便携了家眷儿女一同赴宴。见面之后,赵贵翁对比自己小了一辈的马太尊说了无数感激和恭维的话,说自马县令到任后,鲁镇的局面如何地万象开新,一片繁荣,百姓是如何地心悦诚服、赞颂拥戴。马太尊也客气地说:“只因公务繁忙,未及登门拜见前辈,望勿见怪。”其间无非都是些客套之词,无需赘言。

须臾,酒菜齐备,两拨人分宾主坐定。吃喝之间,赵贵翁有意无意地提及康必正,意思是要告知这马太尊:上面的康大人和自家交情非同一般,叫他日后不要轻慢了儿子。马县令自然明白他的用意,也顺水推舟说康主办如何学识渊博,能力高强,将来现任府尊升迁了上去,那绍兴衙门里的位置没准就是他的,意图赵贵翁再在康必正面前替他吹吹暖风。俩人说到高兴处,马太尊应诺道:“承康主办和前辈所托之事,在下一定不遗余力。”赵贵翁听了好生感激,一再嘱咐儿子:“务要悉心听侯马大人的教诲,好好跟大人学学做官的本事,切莫辜负了大人的一片苦心,尚能出头一二,对马大人的知遇之恩无论如何都当涌泉相报。”其实,赵贵翁的这一番言语既是说给儿子听的,也是说给马太尊听的,他已经替儿子向这太尊许了“涌泉相报”之愿,看似平常的客套之言,其间的内涵甚是意味深长。马县令听了也随口虚应道:“靠他自身努力,靠他自身努力。”赵耀宗坐在旁边只是点头,一会给马太尊斟酒,一会给马夫人打手巾,一会又给马家的小少爷夹菜。初次相识,就和马县令一家老小处得亲热非常,马太尊看了很是满意。

边吃边聊,一桌官家的老小谈的颇为投机,不知不觉酒足饭饱,太尊说是明日还有公务,提议终席宽座,回府歇息。赵贵翁忙摸出一张五百两银票塞给太尊的小少爷,马太尊欲要拦阻,老爷子把手一隔,一本正经地道:“这是给伢儿买糖吃的,不是给您马大人的,哪有爷爷见了孙子不买糖的道理!”于是马太尊便不再言语,站在那里满脸微笑地看着儿子,夫人叫儿子拿了银票,谢谢爷爷。这,便是赵贵翁今晚赶来请客最主要的目的。分手之时,马太尊吩咐赵耀宗回家休息几天,听候衙门通知。赵耀宗点点头,赵老爷子连说:“拜托、拜托。”

没隔几天,衙门任命的通知便到了,赵耀宗被委以鲁镇县衙书办之职。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话说赵耀宗身在优越的富贵之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既未含辛茹苦地奋斗过,又从没做个一丁点正事,虽也从书本上知道些纸上的人情世故,但这些年,在外洋和育训所所学的多是些忽悠算计的商贾之术和做官用权的诀窍,根本不知道人生的苦难为何物,百姓的心事有几多,也不晓得做事的具体方略,如此轻而易举地便心想事成,其间的机巧甚是繁杂:场面上冠冕堂皇照规矩行事的,私下里蝇营狗苟做手脚的;台上光明正大看得见的,台下乌七八难以示人的等等,种种的情形难以尽言。

总之,赵家小少爷做官,既有天时之便,也有人和之利,更有银钱之能,看官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有,一切乃常人难以企及。

可百姓们怎知其中的奥秘,只以为官人都是干大事,铺排人的,管这么大的地方,吆喝这么多的人,支应这么多的事,是很不好弄的,非有本事的人不可,因此做官升官一定都是天下一等的能人,所以,乡民都把这赵耀宗猜度的神乎其神,说赵家小少爷出了书房门就能升官,在外洋念书一定是个了不得的高材。左右邻居还将其作了教育孩童的榜样,家家鼓励儿孙要好好念书,长知识、学本事,将来像赵家小少爷一样出息得能,给祖宗长脸。

其实,乡民们不懂,这官家做事并非像百姓揣度的那么复杂,也不是什么非大才之人不可,官家所为,全是靠的官场规矩,而不是做官之人的才智。

做官的规则虽然繁杂多样,然其间最最根本之处就是十六个字而已,即“按职分权,依权管事,以上驭下,以小尊大”。官场之上,不管大小的事情,都是跟着职衔走的,你有多大的头衔,便有多大的权势,有多大的权势,就能做多大的事情,大鱼管小鱼,小鱼管虾米,虾米管黄泥,遇事都是一层一层地派下去,一层一层地做上来的,正职支应副职,下官讨好上官,乡长指使村长,村长吆喝百姓,小从大,下听上,三岁的孩童坐了龙庭,八十岁的大臣也要跪拜行礼,这都是定例。所以,通常情形之下,做官之人只要抓住权柄不放,就没有行而不通之事。因此,你有多大的职权,便有多大的能力,就能支应多大的事情,此乃规矩使然,与人力并无所关。再则,官场执事,除了救灾抢险、抓捕坏人之类的急事、要事,不能拖延或弄差错了之外,平常的事体,今天过了还有明日,是错是对也是自己定夺,上峰那里的褒贬材料多半是你自己弄好了呈上去的,怎么做,何时做,做到何等程度,实际的情形怎样,向下如何说道,向上如何禀报等等,都是自个儿把握。你说,上面给权,自己做主,层层分担,大家捧场,一切尽在自家的掌控之中,这官还有多少难做在那里?!

故此,官家之事,本非繁难,复杂的只是做官的诀窍和官场上的规矩。做官之人,要紧的是要和上峰沟通得舒畅圆满,情投意合,因为晋升遴拔,除来授去,都在上官手上,上官就是你的靠山,就是你的东家。又因如此,官场之上素来多是向上不向下,看人不看事的,对于做事多少、好坏,并不十分打紧,只要不出豁子,尚能交代,便是成绩,有了三分成就,便可当做十分的功绩传扬粉饰,至于百姓的感觉和谈论一般无关紧要,乡野之言,说说而已,哪怕暗地里说你混球,只要上峰不去理会,一切都会烟消云散。退一步而言,即便有了什么讹误失着,官场百科里粉饰涂抹,杜撰包装,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乃至变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招数应有尽有,到时一番神通使了下来,任何的过失都会无影无踪。只要上面的大人不想为难于你,一切皆可逢凶化吉。总之,官场上的是非曲直很难说的清楚,做官之人要领只有一条:唯上峰之好恶而好恶,做事不由东,做死也无功,摆平了上司就等于排除了风险,铺平了道路,这都是做官之人必修的功课。

除此之外,这官场之中还有一个“要么不用,用则不爽”的用人潜规,不想用你,你用劲劳神也是白搭,说要用你,无须你自个操心劳力,一步一步提起来毫不费事。但凡死板执著,上面无人关照之士,无论你怎么折腾,总是挪不了窝,升不了职,譬如有的人尽心尽力、忠心耿耿做了许久,只以为对得起这份俸禄和良心了,别人也夸其为官不错,能力不差,可就是提拔晋升总与他无缘,自己只在那里抱怨,说是机遇不善,最后一肚子牢骚怨言终老回家;但凡上头有人关照,或是遇到贵人青睐之人,官运自会从天而降,到时连你自己都料想不到如此容易,就把你连拉带拽地提了上去,叫你青云平步,喜出望外。所以,这做官与升官,说不易起来很是繁难,容易起来便如天上的馅饼,说砸着了你,就砸着了你。不过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腰里无钱莫耍横,朝里无人难升官。做官大小,就看你手段和运气如何。

说千道万,简而言之,官运好坏,与才学、能力和心术、人品并无必然之联系。官者的命运,一切皆在上峰手上,靠准了上峰,走对了路子,你就抓住了官印,踏上了做官的康庄大道,仅此而已!赵耀宗时运亨通,奥秘也就在此。

三、谋事

赵耀宗虽说从小锦衣玉食,没做过什么正事,但毕竟生于官绅之家,老爷子大大小小的经识过许多,做官的套路很是精通,有这么个先生坐在家里,日日的教导启发,耳濡目染,对做官的基本行状多少总有些印象,何况又在省城受了三个月的专训,还跟在马太爷后面不断的实习,因此,对官场上起码的规矩格式已然知道了不少,支派应酬,吆三喝四,做堂皇的文章,唱响亮的高调,应付上面的差事等等一套基本功夫和使唤人的本事大体在行。到了任上,各样的公务也凑合得马马虎虎,官场上一应的勾当都打点得颇为妥善。加之上面有康必正照应,老爹又在场外不地运动手脚,故此上官大人对其甚为看重,第二年春上就当了马太尊的副手,总理经贸事务。那绍兴府任命的公文上对擢升赵耀宗的解说是:如今外埠大开,经贸繁荣,正是官府亟待用人之际,像赵耀宗此等留洋之士,熟知外邦经略,中西贯通,学识超群,乃是经邦济世的难得之人,理当才尽其用,破格遴选,脱节提拔,此事攸关地方繁荣之要务,富民兴邦之大计……总之,照那上面说,这赵家小少爷的快速升官是万分的必要,而且这官唯有他做才最为合适。当然,这一切说辞无疑都出自绍兴府的康主办之手。

按绍兴府的官制,所属官员三年一考,平常之年由各县府自行考评。赵耀宗在副手的任上跟着马太尊弄了三年,把精力和本事大多都用在了应上对下,打点官场和做表面文章上了,除了几笔纸上的数字和他口头的宣扬之外,实在的建树很是寥寥。闻知上峰要来考评,忙叫跟随自己的薛书办撰文汇报,这薛书办关起门来忙活了几天,绞尽脑汁写了一篇漂亮的文章,东拉西扯,把许多百姓自生自长的功劳都算在赵耀宗的身上,说自从这赵副手掌管经贸商务之后,鲁镇的经济增加了多少多少,各路的投资增加了几成几成,洋务的局面如何地光辉灿烂,云云,妙笔生花,成就辉煌,听起来这赵家小官人本事非凡,劳苦功高。而主管官员考查事务的康必正固然对这赵耀宗眷顾有加,拿了这辉煌的政绩添油加醋大肆地渲染,绍兴的太尊一听十分高兴,忙指示康必正写文章,将赵耀宗的事迹详细上报省府,以示绍兴用人有方。省府的大人看了绍兴的公文,也是连连称道,夸赞赵耀宗到底是官身世家,留洋之士,眼界开阔,年轻有为,是个堪当大任的能吏,年轻官员的典范,要把赵耀宗做个榜样,通示全省的官员学习仿效……从县到省好一通炒作,弄的赵耀宗声誉鹊起,光环满身。次年春上,赵耀宗便被省里擢升为会稽县令,坐上了太尊的宝座。

见赵家父子皆官,几代富贵,未庄的乡民们羡慕不已,有的说是坟园风水之故;有的说是赵大人过去做官,衙门里头有人带携;也有的说这是官场规矩不严,弄得做官像做生意、继私产一样,子承父业,你传我接,离不开手,难怪纱帽轮不得到老百姓头上;还有几个翻白眼儿的在那里争论,姓朱的说是赵家当年有了钱才做的官,官历古以来都是有钱人做的,姓杨的说是做了官才有钱,做官的连捞带送,没一个没钱的,做官发财这是人世上最明显不过的……争来争去,也没个正经的答案,总在钱和官二字上兜圈子。但不管如何说道,乡民都知道,做官入仕生来是最好不过的,赵家当年买官的银子不知翻了多少倍回来了。所以,这世上家家户户都教导子孙用力的念书,图的就是将来也去碰碰做官发财的运气。虽然明明看见那些大官大印多数“传承有序”,平头百姓毫无渊源便能做官的事微乎其微,碰运气的结果很是难说,可人们还是愿意不惜工本,一赌春秋,把做官入仕当做子女最大的出路和荣光,费神耗力,千方百计捣鼓孩子往官场上奔。因为,在世人的眼里,做官实在是一件人生最为得意辉煌的事,一旦成功,便如升天,几世的沾光受益,乡俚民谣都道:

世人都说做官好,

天上神仙比不了,

山珍海味穿肠过,

不忌荤腥只管饱。

世人都说做官好,

百工千行比不了,

金子银子送进门,

儿子孙子都肥了。

世人都说做官好,

有权有势不得了,

出人头地贵无比,

威风八面任逍遥。

世人都说做官好,

官家奥妙谁知了,

一人得道全家福,

鸡犬拔宅上天曹。

正因做官有这等天大的好处,所以,做了官的牢牢抓住不放,上下传承,不肯易手,没做官的削尖脑袋,死命钻营,不肯罢休。从古到今,官道之上都是挤挤一团,只有椅子嫌少,不曾有过纱帽过剩的时候。

这赵家小少爷,两年跟班,三年应付,官至七品,刚过三十便成了一方百姓的“父母大人”,真正应了何小仙的那句神语:“官场之上一马平川,任意驰骋。”后面的前程无限看好,赵耀宗更加志得意满。

这会稽县地处绍兴东南,因山得名,也是一座文化的古镇,赵耀宗年纪轻轻荣登此位固然深含着上宪着重栽培的一番苦心。可当家方知柴米贵,事非经过不知难,身为一县之主,一应的主张皆要自己决断,治下德政的好坏与自己的前途息息相关,不像过去做副手,吃粮不担过,自己跟在后面吆喝就行。照其时官场上的风气,但凡做了主脑的官员,府尊也好,县令也好,一乡的统领也好,不论级别大小,都要有折腾的本事,折腾的越凶政绩越大,油水越多,升官也就越快,如同前回的钱世豪一样,像赵耀宗这等被上峰看好,年轻气盛,只巴望着往上攀爬的官员,尤其要不遗余力地把治下折腾得轰轰烈烈,方可显得出自己非凡的能耐,为将来加官晋爵攒足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