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14551200000036

第36章 坚持立德树人,普及优质教育(2)

由此,我想到了学校,学校里更是人群集中,安全比天更高!因此,提醒法制处的同志们,一定帮着食堂的大师傅们检查煤气大小管道、灶具损毁程度、排风情况、电器电路、使用常识,再加装煤气泄漏报警装置;不厌其烦、不怕花钱、不怕阻力、不怕困难。有一句安全格言讲得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讲得好更要做得好!消灭了没有?消灭得怎样?是不是像战场上那样,你朝敌人开了一枪转身走了,谁知他没有死又朝你开了一枪,结果你死了。我知道,我们从来都不拿萌芽当芽,认为它不会怎样,你见过鳄鱼猎杀其他动物的可怕场景吗?可是你知道捏碎一个鳄鱼卵又是怎样的易如反掌?这卵是不是萌芽呢?没有发生就当将要发生,没有事就当有事来做。但是真的发生了你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就是再告诉你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往往把演练看成随随便便的事,最近,海南省临高县第一小学地震逃生演练结束后,疏散过程中发生挤压事故,导致22名学生受伤,要引以为戒啊!

在劳动中发现美

今天又发现了校园里的美,这是在劳动中发现的,这不比其他的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空空荡荡的欣赏,这种美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觉。我喜欢劳动,从小就喜欢,因为劳动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从此便不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也就爱上了劳动。

看到今天同学们热火朝天清理积雪的场面,我那久已沉寂的劳动之情油然而生,由情生爱,由爱而生敬意,由此,我觉得劳动的美是崇高的。翟铭是一位朴实的老师,在他的生活里有许多难题,然而他都能够做到坚持和忍耐,经常想着学校,有时吃住在学校里。今天六点多钟天正黑他就带领住校生开始清理校门口的积雪,等到师生陆陆续续来到学校时,校门口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李楠和他的球队干活时间最长,他们大多是从“书香斋”(210班)走出的“书生”,很有激情,他们从大门口到大街,从大街到操场,从操场到小广场,他们在共同的劳动中创造了美。班主任王素卿、苏科平、郝淑霞、侯彩红、孟雪、孙蔚、张浩、刘海晶、董永芳等等我记不起那么多了,给我深刻印象的是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董志军、云士秋、赵桂平、刘晓建、冀爱英、达文瑞、范春喜、袁斐、吕红丽、孙晓光他们很负责任。马献锋、王强、周志锋、韩林、范杰以及高中班的许多同学齐集到门前大街奋力清除坚硬的积雪。特别是一些我没有提到的名字而你们默默地参加劳动,你们行为才是更高尚的。

今早四点多环卫工就开始清除积雪了,要说冬天里的严寒,这个时候应当是最寒冷不过了,但他们有的把棉衣都脱掉了,我不敢用汗流浃背来形容他们的干劲,我知道他们已经干了很长时间了。当我们这个城市里许许多多的人还享受在温暖梦乡里的时候,当许许多多赶着上班的人云集在大街小巷的时候,当许许多多急匆匆赶着上学的学生奔走在路上的时候,你注意到了脚下的路了吗?如果这些都没有能够引起你们的思考,那么校园里挥舞着铁锨、扫帚的劳动对你来说又有多大的兴趣呢?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一些人对于劳动失去热情,对于别人的劳动视而不见,对于享受劳动成果心安理得。他们来学校里只是为了一个心愿,就是最多地获取教学资源,最大地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最好地愿望是大家都来为他们服务,正由于此,他们从不愿意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从来不愿意帮助别人而浪费自己的时间,从来不愿意给大家付出任何的义务劳动。学校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里有许许多多个体,整体要为个体提供各种有效的保障,比如,提供水电冷暖、提供笔墨纸砚、提供生活便利,但这些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求个体的付出,奉献一点爱心、付出力所能及的劳动,以求整体和谐,才能保证个体精神愉悦。如果没有这些,有效学习是谈不上的。

我觉得人的美体现在方方面面,有人学习成绩优秀是美,有人唱歌好听是美,有人爱好运动是美,有人擅长书画是美,有人心地善良是美,有人乐于助人是美,有人团结友爱是美,有人勇敢坚强是美,有人勤奋节俭是美,有人喜欢劳动同样是美。清理一场雪算不了什么,然而,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劳动,整个校园将遍布冰和水,大家不是被滑倒就是弄湿衣服,会给我们出入校园带来不便。你能说这是小事吗?你能说这事没有必要吗?你能说你不需要走干干净净的路而喜欢在冰雪上骑车吗?我总感觉劳动之美是一切美的源泉,要不,为什么说劳动创造美呢!

学校里的厕所文化

厕所不在乎多么好,有多么先进的设施,使用起来方便就行,这方便有好几层意思,首先是位置上的便利;其次是干净卫生,干净是指没有尘土、污迹,卫生是指没有异味;再次是保持干净卫生,保持也有几层意思,一个是负责打扫人员要经常保持,保持并不是不停地打扫而是无论什么时候看都是想看到的干干净净的样子,另一个是使用时的保持,凡使用者文明就行了,至于怎样才算文明,我不必解释了,这应当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所以我所喜欢看到校园厕所里有一个舒适的环境。

一所学校,如果厕所都让人感到舒服,那么这所学校的生活气息是浓厚的;生活气息浓厚了,家的感觉就有了;家的感觉有了,师生才以校为家。我有一个生活体会,只要外出就得带足用品,有一件东西忘记了就觉得不是滋味。特别是运动衣和运动鞋是必须要带的,因为每天早起来跑步已成了习惯,有人可能要问习惯了是不是就想跑呀?也不是,必定有一种人生追求,一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必须克服自己的心理的惰性;二是对身体的严格要求,身体健康才能不生病,不生病就不用花钱,不用求人,也不拖累人;三是对工作的严格要求,好工作不是待遇和条件多么优厚,再好的待遇和再优厚条件时间久了也就烦了,只有坚持不懈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感觉,有了生活的感觉也就有了工作的欲望,有了工作的欲望也就有了目标和追求。老师和同学来学校工作、学习,他们必须有踏实感,而踏实感来自于没有后顾之忧,也就是省心、放心。只要是教学活动的东西,他们需要什么学校提供什么,如果没有就应该准备,坏了就要修好,不能修的就调换,一切保证师生教和学的要求。学校里都这么温馨了还怕不安心吗?教育就是生活的部分,好的教育来自于好的生活,好的生活让教育更加充实。

厕所是供人使用的,它本是死东西,也是死活东西,死东西和活东西相处久了就产生感情了,也就是有了人气,有了人气的死东西也就成了死活东西了。人就不一样了,他本身是鲜活的,如果这个人没有爱心经常搞破坏,那他还不如死东西好;如果他们关心爱护这些供自己使用的设施,经常帮着打扫、清理、维护,就连厕所也充满人味,也会变得活起来。如果说校园文化是由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组成,那么厕所里的故事可不可以称得上文化,我是说,保洁员精心清洗每一件便器,每一根管道,每一个水阀,每一扇门窗,都经常保持得清清洁洁的;使用它的人需要冲洗的冲洗,该维修的维修,能动手修理的不也是举手之劳吗?厕所里有一块镜子是专门正衣冠的,好让我们都有一个好的仪表、好的形象。如果发生在厕所里的故事都是生动的、可爱的、真情的,那么这些平常而又生动的故事就是厕所文化,完全称得上校园文化。

勤奋是做人的本钱

早上当你不愿意起床时,你应当这样想:“我给自己下了命令,从今天开始五点起来跑步,如果我今天不想起来推到明天,明天又推到后天,哪一天才算今天呢?”我也没有给自己下过起床命令,说几点起来没有犹豫过,所以我没有这样的体会,没有觉得起床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当然,在严寒的冬天里躺在被窝中是比较舒服的。天明了还是不愿意起来,再小睡一会,五分钟也算,这大概算是一种温柔的享受吧。我不知道你们想过没有,人活着就有一种责任,起码有一种养活自己和养育后代的责任;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像我们从事教师职业的责任不比其他行业的责任,除了现在教育的责任,还有影响他们未来的责任。如果你把这样的责任看得平平淡淡的,认为这也没什么、那也没什么,什么都没有了,那还有什么呢?如此糊糊涂涂的人,怎么能够办出清清楚楚的事。孟子说:“贤明的人用自己觉悟的道理来使别人觉悟,现在的人却想用自己没有想通的道理来使别人觉悟。”课堂上,老师自己还没有清楚理解,怎能够让学生清楚理解呢?所以害怕聪明的学生提出问题来,即使提出来也不怕,他有自己的法宝:“这道题中考不考,我就不讲了。”前些年,我听过一个笑话:开学了,新生报到后班主任开始点名,点着点着发现一个古怪的名字不认识,他还不直接问这位学生叫什么名字,等点完了,他就问:“刚才我没有点到谁的名字?”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老师,是我。”老师问:“那你叫什么名字?”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这是小聪明,总有露馅的时候。讲历史的老师多数搞不清楚春秋战国是怎样一回事,总把春秋战国混在一起讲,如果讲给小孩子就能对付过去,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说这到大学里才讲,这样孩子就可能等到大学再问;如果你是讲给大人孩子一块儿听的,你就要说清楚究竟是怎样一回事,糊里糊涂就交代不了了。那春秋战国究竟怎样是一回事呢?春秋战国是东周的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战国时期是前475至前221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情况,史学上成为“先秦时期”。如果向上推,周又分为西周和东周,再推到中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平时克服点困难,早早起床把问题弄清楚、搞明白了再讲给学生,你发现孩子的眼睛有光泽了,不再是一头雾水了。而要做到清楚明白,无非像老百姓起早贪黑种粮食那样,何愁事情办不好呢?

《左传》上说:“人生全靠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古语说,勤力劳动可以克服贫穷,谨慎做人可以避免灾祸。南北朝时期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重视农业生产,将它视为“资生之业”。《列仙传》上说:“酒客作梁县县长,叫老百姓多多种芋,说:‘三年内有大荒。’后来果然应到他的话,因此梁民没有饿死。”我不是梁县县长,我是校长,我也经常开导大家做各种准备,记得我说过:坚持锻炼身体为老年做准备。如果有人说:“你看,我这样年轻,我想死都死不了,我还需要准备吗?”我是说,你们仅仅说说而已,我看到生活里那些正在自杀的人,有的站在楼顶上高喊:“别过来!你再走一步我就跳了!”上吊的人把绳子捆扎在梁上但站在下面哭喊着“对不起了”,但并没有真的套在脖子上面。我对这些全然不放在心上。我知道,他们活着时吊儿郎当的,却拿死来吓唬人。我常常拿自己锻炼身体的事情举例子,可是有多少人理解我的衷心呢!人都有一个惰性,谁喜欢吃苦耐劳呢?有多少人愿意吃那些简单的饭菜呢?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复杂化了,每天要肉蛋奶按比例搭配,蔬菜五谷补充维生素,吃多少糖、喝多少水,穿多少衣服。我觉得不可思议,我每天吃什么、吃多少、穿多少都不重要,如果没有书就过不下去了。我觉得老师平日里要多多读书,多多思考,多多实践,才有资本、有能力、有实力迎接教育的变革。

古罗马奥勒留说过一句话,当人们对一件事怀有一种强烈的爱好时,宁肯不吃不睡也要做好事情。我经常看到,那些起早贪黑的在大街上打扫卫生的环卫工,那些日夜不停的公交司机,学校里勤奋的老师和爱学习的孩子,值班的保安,维修的师傅等等都是用自己的勤奋,忙碌得筋疲力尽;而一些悠闲的人们登山游水也累得疲惫不堪。回望心路历程,深深地嵌入人心的是:真诚,严肃,满足,真情,善良,节俭,吃苦耐劳,不贪图享乐。圣雄甘地向我们揭示了真理的含义:“真理就像一棵大树,你越是悉心培植,越能结出累累硕果。真理就像一片矿藏,你越是深入追寻,越能发掘出无尽的珍宝。”我深深地感觉到,你越是勤劳,你就越是不知疲倦,你用勤劳和不知疲倦的双手和心灵创造了人生的美丽花园。

教育你怎么看

在讲课之前做了一个简单的导学案,我打算上两节课,不过不要紧,也不一定那么精确恰好90分;我会观察你们的状态,一旦发现状态不怎么好,还可能延长到120分钟。第一节课,选班长和副班长,由他们组建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展示内容为歌曲《幸福在哪里》,展示结果由班长、副班长和1至2名群众代表讨论后点评并通报获奖等级,由班长、副班长颁奖。最后,我来告诉你们我所理解的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人生的追求里,幸福在事业的发展里,幸福在创新的火花里。

我有一个心愿:我最大的愿望是做整个的校长,你们都要做整个的老师,用整个的身心来培养完整的人。

以下是我所理解的“教育,你怎么看”共五十条。

1.你怎么看待今天的创新与若干年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