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14551200000001

第1章 自序

2012年9月,我的《做整个的校长》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在自序中介绍了书名是借用了陶行知的一句话,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又半年过去了,做整个的校长连同那部《做整个的校长》,不断激励着我、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努力去做整个的老师和整个的学生。当然,也激发着、感染着、影响着所有阅读该书的人们,一起来培育教育之树、一起来欣赏教育之花、一起来收获教育之果。

教育是高尚的、自然的、和谐的,提到教育,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学校,说明了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也说明了任何一个家庭对学校教育所抱有的厚望。把孩子送进学校是为了得到所期望的那份结果,如果是我,我期望我的儿子有责任心、有上进心、身体健康、懂礼貌、爱思考、勤奋、活泼、诚实、善良、宽容,至于说学习成绩好是必然的。然而,现实的学校越来越偏离教育的轨道,把教书和育人两个轮子改造成了只教书的独轮车。经过一番改造后的学校有学没校了,整个学校里能用上的、起作用的、“活着”的只有教室了。你看每一天,学生进了大门口(校门口)就是小门口(教室门),出了大门口也是小门口(家门口);也有的从一个小门口(宿舍门)到另一个小门口(教室门),连大门口都不需要出入了,所以说,如果这样设计学校便省去了许多事。建一个大门口直通小门口,就像乔家大院一样,从一个大门进去有几十间房子就够用了,也根本不需要再建那么多功能教室、活动教室、高标准运动场什么的,是不是更省事、省钱、省力呢!

再看看学生,每天从大门口进到小门口后干什么: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老师讲来讲去的、作业翻来覆去的、累得活来死去的。最近,人民日报①上发了一篇图文,图上内容,作业、考试就像雪片似的把一个个小小向阳花(孩子)压得死去活来;有文字为证:“新闻背景来自浙江某单位领导动用了九名下属为女儿做寒假作业。九人一共花了三天,熬了两个通宵才把作业完成。”并有打油诗一首:

①《人民日报》(2013.2.28)

作业空白教辅占,

减负徒唤落实难。

立德树人放眼量,

成长岂止在校园。

顾明远老先生呼吁:“不要把教育和孩子作为工具。”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许多学校不像学校,而是像制造机器人的作坊,把学生当作提高学校声誉的工具、应付考试的机器。”他强调说,“教育是传承文化、培育人才,促进个体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学校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考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要回到‘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①

才是培养好学生的地方;一个好学生除了我提到的“十一点”外,还应做到,能策划、会创造、能解决种种实际问题、能为社会服务,而不是靠死记硬背、装填知识,像存钱一样储备死知识,更不是装样子读书学习让别人看。学生每天的任务是搬运书本知识,像搬运工一样;老师每天的工作是装填知识,像开铲车一样。孩子们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地搬运知识,一个个变成了知识的奴隶。

①《光明日报》(2013.2.6)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教育呢?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是与传统教育恰恰相反的实用主义的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之后还留下来的。”留下来的是什么?除了我提到的“十五条”外,还应该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必定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放到首位、把素质教育做得扎扎实实的;必定是一所人的学校,人的学校连空气都好,学生喜欢学习、老师喜欢做事,学生有自由的空间、老师有伸缩的余地,学生有梦想、老师会做梦;必定是一所开放的、变化的、全新的学校。本书的重点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分为让课堂回归自然,状态影响生活,阅读丰富人生,美好生活需要发现,家校联手助学生成长,坚持立德树人、普及优质教育,感悟课堂、感受人生,七个部分,一百二十余篇文章,讲述着每一天的故事,讲述着不同的故事,讲述着感人的故事。在《“八真”课堂》里针对当前课堂作假,对外高喊素质教育,对内死抱着分数不放,明一套暗一套,骗了社会害了学校坑了自己,提出“八真”课堂,谈到老师真心、真教,学生真诚、真学,教学合一。真放手谈到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学的兴趣,才能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细节决定成败》里面谈到学校发动师生为迎宾石征集名字,两名八年级学生刘伟祯、岳涵和“梦之起”一举成名,并作石头记,文曰:“谁说梦想不会实现,当我们踏进十中时,校长为我们撑起帆,老师教我们掌起舵,梦想便从此起航。”王璇同学的优秀作文《荷花荷叶淤泥》中说:“荷花的高洁美是可贵的,荷叶的陪衬美是难得的,而淤泥的奉献美是崇高的。”而我愿做淤泥育荷香,这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奉献,是一种创造。《教师心中的那一缕阳光》中谈到了激情是课堂的催化剂,没有激情哪里来的热情、没有热情哪里来的真情、没有真情又哪里来的师生情!

愿我们的学校都能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