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考作文有一套
14546400000006

第6章 生活·灵性·意境(5)

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代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致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现在想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周日逛街,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个盆子里只开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1.整体感知全文,概述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的括号里应填(?)代的陶渊明,他是(?)诗派的代表人物,“采菊东篱下”后面应接的诗句是“?”。

3.文中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进行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含义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文简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拓展迁移

1.观察五处景物,提炼它们的“意”,并用一句或一段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要求文美、意美、画面美。

§§§第四节如何运用景物特点制造情感旋涡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要么就是口水化语言,流水账记事;要么就是干瘪无力,没有朦胧意境之美;再有就是刻意去背记一些好词好句,引用名人名言,使文字出现硬伤,不够自然。其实,完全不必去背记他人的优美句子,而是要运用一定的技巧,注意观察,从景物的特点中挖掘出情感的抽象空间,或融于情,或寓于理,制造情感旋涡,让文字充满感动与震撼的魅力,使人过目难忘。

一、故事赏析

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各个满腹经纶。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回答:“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又答:“旷野里长满了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了杂草,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思考:如果你是这位哲学家的学生,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弟子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第二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弟子回答问题。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第四个弟子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长满了庄稼。弟子们围着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整理他的文章准备结集出版时,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它。

试想,人生如果缺了这最后一课,那么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问:读完这个故事,你感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如果只是单纯除草,那真的很简单,用铲子、用石灰、用火、连根拔除等都是不错的方法。可是,春风吹又生啊,今天你除掉了它,明天又长出来了,怎么办?难道一辈子就忙碌在这杂草上面吗?如果我们的心灵长出了荒乱的杂草,该怎么办?

温馨点醒:用庄稼去代替杂草,用美德和善意去充实心灵,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学问。

引申:从这个简单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自然界的景物多是情感或哲理象征体,如杂草可以是杂念、纷扰、困惑等情感象征,而庄稼呢,便可以喻为美好。试想,如果将景物的特点和情感、哲理等结合在一起进行文字创作,会有什么奇妙的效果呢?

二 导练分析

1.描写感动的话语,你会怎么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转身的那一刻,心,就像花蕊中的一滴露珠,被润湿了。)

2.描写难过的话语,你会怎么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仿若从尖锐的草尖上划过,刺疼。)

(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捏住,干硬地疼,想哭,却哭不出来,不能自己。)

3.描写冷漠与逃避的话语,你会怎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开始刻意冷落她,如秋叶躲冬风一般,硬生生地避开了一个漫长而又冷漠的冬天。)

4.描写珍贵的爱情,你会如何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珍贵的爱情,好比悬崖峭壁上的花,花开只有一次,一次便是一生。)

5.描写移情别恋,你会如何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再也无法安定在凡俗里,像一只恋花的蝶,翩翩然,就要向那五颜六色的花丛飞去。)

问:上面这些句子,是不是觉得都很美,而且很想把它记下来,刻到脑子里去?为何会让你如此喜欢呢?因为它们有一种朦胧的画面和意境感,淡淡的,却似乎刻画得非常深刻,抓住了你的心,对吗?

提示:再将这五个句子品读一遍,综合比较下,是不是能发现什么类似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1.花蕊、露珠与心、润湿。

2.草尖、滑过与心、刺疼。

3.花、花开一次与爱情、爱情一生。

4.秋叶、躲、冬风、漫长、冬天等,全用来修饰“我”的冷漠。

5.恋花的蝶、飞向花丛与心、无法安定。

以上都是将景物的特点与情感的抽象空间相结合,融情寓理,构成了一幅画面,渲染了环境,给读者心中制造了情感旋涡。试想,一旦我们沉溺于这样的情感旋涡,我们还能自拔吗?当然是欢喜不已,像遇见了美丽的风景,甚至会在文字营造的画面里流连忘返。

提示:有很多学生,作文里面还没开始叙述事件,便已经开始流露情感了,有的甚至一开头就空洞地上升到大情大爱了。比如: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雄伟的万里长城,我崇拜你;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依恋你。这样的语言完全没有画面情境,读者或阅卷老师读完也就读完了,根本不会再去多想,因为大家都一样嘛,老套的写法。

记住:文章情感最好的倾诉方式便是隐藏于行文之中,如一根细线,等到行文高潮处,再掀起狂潮来。

类似的美句还有:

1.悬崖的惊鸿相交,早已使她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于是,再遇,便成了不可收拾的倾心。

2.而她的羞涩,宛若池中寂静的野莲花,安静着,却幽香清逸。我无法形容当时内心的期待与激动。如果她是水中花,我便是那在岸边心念已久的采莲人。

3.她的笑,很轻,很轻,像五月的木棉花飘落,一瓣一瓣的在空中旋飞着,很清澄的美。

4.它失踪了,像心心念念的爱情迷了路,原本殷切的期待此刻却化为寒冬的霜,在心上铺开,厚厚的,透彻的冷。

5.原本一直向往着,我的初恋能有一个繁花锦簇的春天,那里有晨起的太阳,暖煦的风,每一朵洁白的云,都是微笑的心。而如今,原来只是一个人的单思念,那句隐忍了那么多年的表白,却见了光,像丢进深海的石子,泛不起任何涟漪,我再也不敢提及任何欢喜。

6.于千千万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千万万年之中,在时光无涯的荒野上,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遇见了,也只好问一声:“噢,原来,你也在这里?”

7.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8.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这胜景的不是水;一地竹影,摇曳生姿,练就此势的不是风。没有侧立千尺的绝壁,好水难为瀑;没有临风飘举的翠竹,劲风不生姿。

9.电影《剑雨》里有这样一段对白:

我愿意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只为有一天,她能从桥上经过。

温馨点醒:这些美句之所以美,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结合景物特点,融情寓理,挖掘出情感的抽象空间,震撼心灵。

思考:既然这些美句如此有感染力,是不是在写作时,文章中类似的美句越多越好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例文精选(一)

一份特殊的圣诞礼物

陈晓辉

十七岁,如花似水,青春萌动的年龄,我恋上了班上的班长——筱琴。多少次,我都会在放学后去那条寂静的梧桐路上等待,只为能见她一面;多少次,我都是侧着头听课,欣赏她那百度也搜不到的呈四十五度角的微笑;多少次,我反反复复地看那写满了山盟海誓的表白纸条,就是没有勇气亲自交给她。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家境优越;而我的母亲却只是一个普通的缝衣匠。相形见绌的卑微,让我觉得筱琴仿佛是天上纯净洁白的云,恬淡美好,却遥不可及。

高二那年的一个阳光午后,班主任让筱琴在班里做一个学生家庭成员数据统计工作。当统计表格发到我手上时,在“母亲职业”这一栏里,我犹豫着不知如何下笔。我怕如实填写,会迎来筱琴冬天般的漠然甚至是嘲笑。虚荣心犹如幽夜里的火苗哧哧闪烁,让我终在表格上填上了“教师”二字。忐忑不安地交上表格后,我想到家中坐于缝纫机旁辛苦劳作的母亲,心就像被人狠狠地撕扯过,硬生生地疼。

圣诞节,筱琴突然给我发了请柬,说她母亲想邀请所有当教师的家长带上自己的孩子去她家参加晚上的圣诞Party。我一口允诺下来,因为这是我接近她的最好机会。那天,我拿出自己平时所积攒的零花钱,去职业介绍所请了一个曾有家教经验的钟点工来充当自己的母亲,参加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