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考作文有一套
14546400000011

第11章 给作文插上心灵想象的翅膀(3)

读完信,心里有一种温暖的幸福感。是啊,“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这是我听过的世上最动人的句子。

这样的结尾有几个作用:(1)创造了一幅感人的画面,给读者以想象和感动的空间。(2)揭示出“我”的做法成功了,让女孩走出了迷顿、困惑与自卑,说明老师除了授教,更多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3)说明幸福有时很简单,由一个简单的句子,侧面说明了温暖别人才是幸福的根源。

五、技巧延伸训练

根据以下两个情节,你会如何构思一篇文章?

1.市场上,一个汉子卖苹果,九毛钱一斤;

2.市场上,一个女子在买汉子的苹果,讨价还价至八毛钱一斤。

答:女子为一毛钱计较不已,最后,终于遂了心愿,买下苹果,但却遭到了汉子的鄙视,以为她很小气。后来,汉子才知道女子背后的故事,一毛钱于她而言是大钱,她担负着非常沉重的负担,为了孩子,原本大方得体、风光无限的她变得……

你的构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两个情节,请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并使情节戏剧化,选择适当的主题,写一篇不低于600字的文章。

例文精示

哈,深圳人

彭宁

路灯,散出淡淡的金黄色。灯下,一溜排去,是卖水果的小贩。叫卖声响成一片,“苹果,卖苹果啊!”倚在灯柱下的那位精瘦的汉子喊得最起劲儿。

不远处,走来一个女子,二十多岁,穿着一套黄黑相间的运动装,俊眉俊眼,长长的黑发被晚风轻轻掀起,柔软、潇洒。好一个标致的特区姑娘!

“买苹果吗?小姐,吃苹果有助美容!九毛一斤。买吧,小姐。你看这苹果,多么……”汉子殷勤地拿起一个苹果,展开攻势。

姑娘嫣然一笑,犹豫着,似乎又不急于美容:“太贵啦,八毛差不多。”

“小姐,一分价钱一分货嘛……好了,好了,一人走一步,八毛五吧。”瘦汉子手一挥,张开五个手指头。

“不!八毛。”偏偏这姑娘不领情,回答得那么干脆,一甩长发,做出欲走之状。

看来美容也抵不住五分钱的差价,汉子只好忍痛让步。

“算啦,给你!深圳人还在乎五分钱,真是的!”

姑娘转过身来,俏皮地咧一咧嘴,并不争辩。

秤尾高高翘起,汉子麻利地收秤:“两斤。”

姑娘递过五元钱,瘦汉子忙不迭地从裤兜里抓出一把钞票,大一张小一张地点给对方。

“多找了两毛。”姑娘平静地望着汉子。

“啊?”汉子心一跳。

“多找了两毛。”姑娘认真、清楚地又说一遍。

“哦……”汉子很庆幸地舒出一口气。嘁,送到嘴边的肉都不吃,天下竟有这样的傻人。

“小姐,你真是好人,到底是深圳人,够气派。”

姑娘不在意地笑笑,忽然想起了什么,咬咬嘴唇,从手袋里拿出个小圆筒筒。

弹簧秤!汉子的心又是一跳。

“那两毛钱最终还是属于我的。”姑娘手一伸,弹簧秤几乎到了汉子鼻尖。好家伙,少二两半。

汉子脸上尚未散尽的甜笑结住了,显出几分苦涩;灵巧的舌头仿佛也结住了,支支吾吾地说不出完整的话。

目送姑娘远去,一时间,汉子心里有点糊涂,两毛钱在瞬间三易主人……

很快,他恢复了常态。望着金黄的灯光下来来往往的行人,对旁边的小贩说:“哈,这些深圳人!”

提示:本文就是抓住两毛钱的细节点,通过故事来放大,反映出深圳人的精明的主题。结合例文,看看你的构思,对比一下,哪个好?为什么?

§§§第三节和风说话的孩子

首先,大家来说说这个题目,你觉得《和风说话的孩子》会是怎样的一篇文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故事赏析

“花为什么会开?”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问她面前的孩子。

第一个孩子说:“睡醒了,想看看太阳。”

第二个孩子说:“它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

第三个孩子说:“它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更漂亮。”

第四个孩子说:“它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

第五个孩子说:“它也长有耳朵,它想听小朋友唱歌。”

第六个孩子问老师:“老师,您说呢?”

老师想了想,又想了想,才说:“花特别懂事。它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它,就仰起它的小脸,笑了!”老师的回答很有趣,孩子们全看着老师笑了,那笑脸比花还好看。其实,老师原来的答案是“开花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受到孩子的启发后,才有了这个漂亮的答案。

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

提示: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诗人”。写作文就应该时刻保持你的童趣、童真和童情,结合想象,让答案丰富多彩,让作文不拘一格。在成人的世界里,答案很可能是被束缚的,而孩子不同,他们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这类想象美文的创作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基准点——孩子,借助他们来表现出“不正常”。

二、导练分析

1.根据自然或生活中的“风”,你能想到哪些人生哲理或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们有一面旗,没有风,它根本就飘不起来。可是,怎样才能有风?奔跑。对,只有勇敢地、大踏步地往前跑,才能有风,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之旗高高飞扬!

(2)没有风的湖面,如一面镜子,湖边景物倒映得非常清楚。可是,起风了,湖面就抖动了,湖边的景物的倒影显得模糊不清了。人应该在纷繁之中保持一个独特的自我,让自己的心湖风平浪静,这样,才能将混浊不堪的外界景物分辨得清清楚楚,保持纯净的人性。

(3)风雨是人生的挫折,然而,人生却因为有了风雨才显得更加完美,历练之后的生命才会更加坚强,这样,风雨就成了美妙人生的伴奏曲。

提示:当我们在公园里、马路边、阳光下、沙滩上的时候,都要用心去观察周围的景与物。记住,自然中的每一处风景,都可以与我们的人生、心灵、生命相结合,它们都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品质。

2.请以“风”为主题,写出三句或五句优美的比喻句或拟人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微风是夏日里外公手中那不知疲惫的蒲扇。

(2)微风是午后蔓延在庭院里那浅浅的忧伤。

(3)风是一个会撒娇的孩子。

(4)头顶有和煦的风吹过,淡淡的,似我对你那透明而又哀伤的情思。

(5)风是一种灵动的音符,或浅唱,或低吟,它总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安宁。

(6)风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天使,她能将我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爱隽永传播。

(7)风是爱碎碎而又喃喃的细语。

(8)风是手心握不住的遗憾。

问:将这些比喻句整合在一起,总结一下,为何“风”可以那么美,那么诗情画意?

答:……

提示:在特定的条件下,风只能是风,它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当场所变了,时间变了,所承载或寄托的情感变了,“风”就可以很美,可以百变,可以成为很多美丽或爱的象征。所以,想象美文的关键是让思想跳出常规框架,挖掘出景物背后的故事与情感。

3.请想出关于“风”的五个优美的题目

答:(1)风是很重很重的

(2)和风说话的孩子

(3)风是一双美丽的心灵翅膀

(4)聆听风的声音

(5)装在瓶子里的风

问:将上面这五个题目整合在一起,总结一下,它们有什么相似点?

答:……

提示:每个题目都包含一种或美或朦胧的意境。如:看到“风是很重很重的”这个题目,我们就会问:“微风明明很轻柔,为何要说‘风是很重很重的’?它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看到“和风说话的孩子”这个题目,我们就想问:“为何这个孩子会和风说话?是怎么说的?风能听懂吗?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创作构思总结

现在,我们来结合前面三个大问题综合分析一下:(1)有关风的人生哲理。(2)有关风的美句。(3)有关风的题目。试想:如果这三者结合在一起,融合一定的情感线索,是不是就会产生一篇想象或哲理美文?

答:……

三、例文精选(一)

风是很重很重的

陈亦权

夏末秋初是山林探险的好季节,我和几位驴友一起,来到了贵、川交界处的一个偏僻深山里探险旅游。

走进山林后的第三天,我们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只有十来间泥砖房的小村子。村外的空地上,几只羊儿正在吃草。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翻看着一本破旧的数学书,小男孩身上的衣服虽然也和那本书一样破旧,沾满灰尘和污屑,但却长得圆头圆脑,非常可爱和机灵。他瞪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

好不容易遇见一块平坦的空地,我们几位驴友决定在这里休息片刻,顺便和这位小男孩说说话,逗逗乐。见他看书这么认真,我就问他说:“小朋友,读书了没有?读几年级了?”

“再开学就是二年级了!”小男孩回答。

“好,那我来考考你!”我接着给他出了几道简单的算术题,还有几道拼音测试和组词造句的语文题,小男孩全都回答出来了,看来学习成绩还不错。

见这些都没法难住他,我就给他出了几道比较玄的问题:“你知道什么东西最大吗?”

“地球!”小男孩回答说。

我接着又问:“那你知道什么东西最重吗?”

“嗯……房子?不,大山!”小男孩眼睛一转,又纠正说,“不,应该还是地球!”

这些答案虽不至于无懈可击,但对于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来说,也算是非常不错了。我接着又问:“那什么东西最轻呢?”

“鸡毛!不,羊毛!”小男孩歪着头说,“还有蒲公英!”

我笑着告诉他,这些东西的确很轻,但却并不是最轻的,空气、烟雾,还有风,这些东西才是最轻的。

小男孩瞪着一双大眼睛想了想,有些不赞同,说:“空气很轻,但风却很重很重!”

“风只是流动的空气,与空气是一样的!”我正说这句话时,突然有点明白了他想说的意思,对,大台风,它可以刮倒大树甚至是房子!于是,我接着告诉他,大台风与空气一样很轻很轻,只是它的力量很大,但那并不是风的重量。

小男孩显然对我的话非常不屑,他用极不信任的眼光看了我一眼,然后站起来坐另一边的大石头上,再不理睬我,嘴里还轻轻地重复了两遍那句话——风是很重很重的。

这么固执的小男孩,我不打算再教他一些什么,反正也休息够了,就和驴友们接着赶路。离开村口三四里路之后,我们突然发现身上已经没有水了,最要命的是,我们走进了一座秃岩山,别说山涧泉眼了,就连一棵小树都看不到。我们决定往回走,到那个小村里去取水。

回到村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可能是都在午睡的缘故吧,我们去了好几户人家,竟然都关着门。翻过一个小坡,我们终于看见有一座泥房子还开着门,门口有一间矮草棚,关着十来只羊,大门里侧的地上,铺着一张竹席,上面躺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和一位小男孩,竟然就是我们之前在村口遇见的那位小男孩,他睡得很香甜,老人用一把麦秆扇为他扇着风。

见有陌生人到来,老人连忙站了起来。我们说明来意以后,他非常热心地把我们带到厨房,给我们的水壶灌水。灌到第三只的时候,水壶突然从他的手中滑落到了地上,老人连忙弯腰捡起来,面带愧色地接着灌水。我说我们自己来吧,他却笑着说来的都是客,哪能让客人们自己动手?帮我们把所有的水壶都灌好水后,老人说现在的太阳太猛,我们不妨先在他家休息一两个小时,等太阳弱一些再上路。

我们欣然答应,在门口坐了下来。老人则回到竹席上,一边轻轻地对我们介绍附近的地形山势,一边继续用麦秆扇给小男孩扇着风。没多久,他手中的扇子又突然滑落了下来,掉在小男孩的肚子上。小男孩被惊醒了,他先是惊讶地看了我们一眼,然后心疼地对老人说:“爷爷,我说了我不热,你不要为我扇扇子了!”

“好,好,爷爷不扇了,你接着睡吧!”老人慈祥地微笑着说。

小男孩逐渐睡去,虽然他说自己不热,但睡去后,额头就冒出了细微的汗珠。老人又拿起麦秆扇,轻轻地给他扇着风。老人边扇着风,边对我说起了自己的孙子。他说这孩子命苦,他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滚落的山石砸中,双双离开了人世,留下他们祖孙俩相依为命。家里穷,买不起电风扇,所以,热天里他都要给孩子扇扇子。可从今年开始,老人的双手有些不对劲了,经常莫名其妙地抖动,握不牢东西,以前一只手可以拎起五十斤稻谷,现在连给孩子扇点风都觉得特别费力,使不上劲。不过,小孙子特别懂事,再热的天,也不让爷爷给他扇扇子,怕累着爷爷。

老人说到这里时,眼眶变得湿润起来,但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欣慰的微笑!他的脸黝黑黝黑的,爬满皱纹,他那双粗糙而且布满青筋老茧的大手,因为怕扇子掉落而使劲地攥着扇柄。此情此景,我不禁再次回想起了小男孩的话,“空气很轻,风却很重很重”。我猛然间意识到,他说的是对的,风确实很重很重,甚至比五十斤稻谷还要重,重得连他爷爷都拿不动!

起身离开的时候,老人走到门口替我们指路,我趁这时间从口袋里掏出三百元钱,悄悄地塞到了小男孩睡觉的那张竹席下——这足够他们买一台电风扇了!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在做慈善,我只是觉得,风不应该那么重,而我所做的,只是力所能及地让风轻一点,再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