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华尔街金融真相
14546300000024

第24章 富人们靠什么赚钱(7)

通过前文我们知道,在美国操作期货时,一般要通过Margin(保证金,俗称“麻筋”)账户,保证金至少是总价的25 010,也就是说至少是1:4的杠杆。而期货的保证金比一般股票的保证金账户比例更低,只需总价的5%到10%。保证金加上期货,那可是杠杆加杠杆,获利与风险比例均比股票高。但买卖“期货者”获利或亏损的幅度,可以是本金的数十以至数千倍!

多年前,美国的大报、小报以及电视新闻,沸沸扬扬地议论着第一夫人希拉里,焦点是她在克林顿当阿肯色州长期间,下注1000美元炒牲口期货,仅用10个月,便获利10万美元。希拉里的这笔牲口期货交易之所以形迹可疑,不仅是因为发得太快、获利太高,而且1000美元的数额实在太小,在一般情形下根本不足以在牲口期货市场下注。希拉里的解释是,她对期货市场一无所知,对这笔交易的细节也一无所知,买卖是在她的朋友——期货专家詹姆斯·布莱尔的怂恿下,并由他一手包办的。至于布莱尔,是否因此而从克林顿州长手上捞到什么好处,就不得而知了。希拉里在期货市场碰运气,发了笔小财。反对党自然耿耿于怀,大做文章,这下子好了,期货交易成为轰动一时的热门话题,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总统夫妇被政敌抓住把柄纠缠了几个月,搞到后来,还是不了了之,风波也就逐渐平息了。这么容易就赚到大钱,因为她是希拉里,我们平民小百姓千万不可轻举妄动,不要误以为期货是发大财的捷径。因为说穿了,期货是一种零和游戏,她希拉里能够1000赌注赚10万,普通散户就可能会1000赌注亏10万。弄不好还会倾家荡产。

以电影期货产品走上交易舞台来看,很显然,是《阿凡达》的成功,激起了华尔街的兴趣。试想,以5亿美元的资金投入,三年五载便可带来25亿美元的票房,再加上后期的衍生品,包括DVD、图书、电脑游戏、玩具等,预计总收入会突破50亿美元!即使按其中的30%计算,至少15亿美元纯利润,那也是投资额的300%!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借用马克思的话,什么事情干不出来?!简直与“点COM”的疯狂可以一拼。所不同的是绝大多数“点COM”公司都在烧钱,而好莱坞电影是真金白银地赚到了。

2008年爆发的金融海啸,已经演变成经济危机,令美国实体经济变得极度萧条。除了所谓的绿色工业,投资的亮点越来越少。像黄金、石油、绿色能源等企业,股价早就高处不胜寒,获利空间狭窄,甚至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称,这次危机很可能演变成大衰退,可以和“二战”前的大萧条相媲美,衰退将持续7~10年。

好莱坞正是借助大萧条崛起的,这次大衰退无疑令历史再次重演,给了好莱坞绝佳的机会。因为危机之中的美国民众旅游少了,其他消费也减少了,只有电影票房逆势大幅上升。可以预见,电影期货合约将是华尔街今后几年的一大热点。

如今的世界是平的。2010年,国内华谊电影公司上市,正好与上面的新闻交相辉映。国内媒体似乎也预言,21世纪最暴利的产业就是文化业,特别是影视公司的“钱”途,多年来一直被金融界锲而不舍地垂涎着。国内民营电影业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成功上市,应验了媒体的预言,华谊造就的那批“星光熠熠”的明星们,也踏入了富翁之列,更使得导演冯小刚成了亿万富翁!

华谊公司的上市,实际上也是让股民们向中国影视业投注。最近中国也将开放期货市场,如果学美国也做票房期货的话,相信股民们也会纷纷追捧!不过,在此我再次善意地提醒一句,普通股票的风险已经够大了,在期货市场上,投机的火药味更大,稍有不慎,便可倾家荡产。赌不起的,最好的投资就是远离它!

15.巴菲特不是上帝,他在掠夺你

被中国人民尊崇为“股神”的沃伦·巴菲特,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08年世界最富之人,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巴菲特的基金在50年中平均年投资回报率达到惊人的31%。他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坚持“Buyand hold”(买下后长期持有,只买不抛)价值投资理念,节俭的生活习惯和慈善事业。因此他是2007年《时代》杂志评出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巴菲特的讲话常常被称为商业讨论与幽默的混合体。每一年由巴菲特主持的公司股东大会,从世界各地慕名前来的参加者就达2万多人。在这一盛大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准备就绪的公司年报和发给股东的信件中,引用和穿插着文学典故、圣经话语、中东的警语以及数不清的玩笑,因此经常被财经媒体所报道。他每年拍卖一次与其共进晚餐(或午餐)的机会,拍卖价越炒越高,2008年赵丹阳以高达211万美元的价格中标。

媒体也最乐于歌颂巴菲特节俭的美德,将他与华尔街嗜血成性的银行家的奢侈生活加以对比。因为他是世界最富之人,却依然住在当年所购买的小房子里,只花费他31500美元,如今市值也不过区区70万美元。

虽然后来他在加利福尼亚拉古纳海滩(Laguna Beach),买了栋400万美元的别墅,但媒体却“懒得”加以报道,与他几百亿美元身家的天文数比起来,400万算得了什么?他的公众形象无可挑剔。然而,当他1989年花费公司1000万美元资金购得一架私人飞机时,他羞愧地称其“不可饶恕”。因为他与华尔街其他大鳄和CEO们的分别就是不奢华,这也是他引以为豪的。美国太需要一个道德精英典范了,当然不会深究巴菲特自认的那点瑕疵。再加上巴菲特已经将85%的公司股份捐给了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公众对他的信任更是超前,他真的就像“神”那样,被捧上了神坛。因此,他的影响力也空前巨大,回想一下,前面章节提到的他投资中国的神来之笔,便可见一斑。

巴菲特,这位被中国人民尊崇为“股神”的专家,他没有为社会创造一分钱,之所以能够从广大股民,特别是中国人民身上狠狠地劫掠成功,就因为他的“股神”效应,他的“赚钱不为己”的公众形象。任何公司只要和“股神”一沾边,民众立刻盲目跟从。

2008年10月,巴菲特以2.32亿美元投注中国比亚迪汽车公司,占其10%的公司股份。才刚过一年,巴菲特已经从比亚迪公司的账面上,赚得了高达七倍的投资回报率,超过16亿美元!可想而知,跟在“股神”身后进场的中国股民一定是成千上万。但愿这一次“股神”坚守到底、脚底不抹油,那可就是中国股民的大幸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些年来,巴菲特所玩的投资游戏,说穿了,就是华尔街的金字塔游戏。这种游戏看似合法,却是Perfect Crime(完美的犯罪),就是攫取常人无法想象的利润,把别人口袋里的钱玩到他们的腰包里。因为帝国的垄断的权力体系,游戏规则由他们制定,使他们能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嘲笑被压死在底层的“无知”者。他们国内国外大小通吃毫无例外,也毫不手软。

通过2008年这次金融海啸,这种狼吃羊的兽行在华尔街丛林已司空见惯,可一旦狼繁殖的速度超过了绵羊,那么也就到了狼吃狼的时候了。

巴菲特在中国人民身上劫掠了一票之后,马上杀回老家美国,在高盛集团的狼嘴里拔掉了一颗牙。2008年9月23日,就在高盛宣布转成银行控股公司的第二天,因为高盛亏损巨大,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巴菲特向高盛伸出“援手”,以50亿美元购得高盛的优先股,用另外50亿美元换取了高盛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巴菲特之所以敢大胆出手,就好比打麻将,他将对方的底牌看得一清二楚。第一,“股神”透过政府间的层层关系,摸清政府将救助AIG(美国国际集团)。只要AIG不倒,高盛也必将屹立不倒。果不其然,当AIG拿到1800亿美元的政府救助资金后,立刻赔偿高盛129亿美元(高盛“下赌”40亿美元卖空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第二,高盛也将从政府的救助资金里要到100亿美元。巴菲特深知,只要高盛喘过一口气,市场这大蛋糕还在,分割蛋糕的霸主却少了,他完全可以稳坐钓鱼台。

2009年7月24日,这天高盛的收盘价每股为164美元,巴菲特认购的优先股价值55亿美元,而普通认股权证购买的股票为32亿美元,再加上红利再投资4亿美元,总金额为91亿美元,扣去巴菲特当初投资的50亿美元,净利41亿美元。仅仅一年不到,“股神”便为此项投资赚足111%的回报。“股神”自己毫不掩饰对高盛的信心,他称:“我和高盛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40年。我关注这家公司很长时间了,我对高盛集团的状况和管理层的信心超过华尔街任何公司,他们对市场的时机把握最为出色。”当然啦,他如果不了解高盛与政府上层之间的关系,他怎么会如此大胆?

只有上帝能够洞察人间的一切!巴菲特虽不是上帝,可却能像上帝那样站在金字塔的顶端,洞察在他脚底下人们的一举一动,不称他“股神”也难。只要华尔街金字塔模式存在一天,这种血腥的掠夺就不会中止,世界也就得不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