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世上只有三道高考作文题
14541400000006

第6章 范文精选:成功的捷径是模仿成功者(1)

以下三篇“摆事实,讲道理”的议论文范文摘自“高考作文天网”。大家的作文练到范文水平并不困难,满分60分的话,拿到48至55分是没问题的。

范例一:2005 高考全国卷II 作文题:位置与价值

位置并不能左右价值

是的,“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我非常赞同命题人的观点,一般说来,位置与价值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仅仅是“可能”,因为价值怎样不绝对取决于位置如何,位置不能左右价值的体现。

一个工地上有三个青年人,他们搬砖砌墙,都干着瓦工的工作。一位记者走过来问了一句:“你们在做什么?”甲不假思索地说:“我在砌墙。”乙认认真真地说:“我在盖高楼大厦。”丙想了想郑重地说:“我在建设美丽的城市。”记者本是随便地无心地问,可被问者的态度和回答的内容却截然不同。记者觉得很有趣,就问清了他们各自的姓名,并把此事记在本子上。不知不觉中五年过去了,记者翻看日记本又想起此事,尽管费了一些周折,但还是找到了那三个人。然而,三个人的情形却今非昔比、有了很大差别:甲还是瓦工,仍然在砌墙;乙已经成为建筑师,坐在办公室里画着他的图纸;而丙呢,居然成了甲乙二人的老板——国内外闻名的一家大建筑公司的总裁。你看,三个青年曾同处在建筑工地——砌墙的位置上,但因他们的观念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其价值体现也就出现了大大的不同。这说明位置不能左右价值。

还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关于价值”的研讨会上,一位演说家连一句开场白也没讲,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与会的200多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伸开五指,用眼看着手掌上的“纸团”继续问:“谁还要?”仍然有很多人举手。他又说:“那么,假设这样做又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脚,并且用脚碾了又碾,尔后俯视着地上又脏又皱的钞票说:“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了手来。于是,演说家正式开讲了:“朋友们,方才我们己经上了一堂‘关于价值.’的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把钞票高举过头顶、揉成团平放在手中或丢在地上弄脏它,我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没有贬值—一依然是20美元。在人生路上,我们也会像钞票一样,处于不同位置、遭遇不同经历,但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我们能够想我所想、做我所做、急人所需,我们就永远不会丧失价值。”“说得好!太好了!”与会者以赞美声、掌声表达着自己的心领神会。

上述两个故事均来自于生活真实。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此,无需学生我再多说什么:价值不受位置的左右,不论自明。

范例二: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个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此次渔讯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他只好又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无论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请以“目标与现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 ,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目标与现实

渔夫总是决心今天一定要抓到墨鱼,明天一定要抓到螃蟹。但市场是变化的,渔夫却不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最后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从他的悲剧中,我们不难看出人活在现实中,要有自己的目标,但这些目标应随现实的改变而改变。

目标和现实就像一个鱼池。现实是水,目标是鱼。鱼要不断的适应水里生存环境,如果水底缺氧,鱼就要游到水面上来。可见目标也应随着现实的改变而改变。古时候,有一个农夫拿着一根竹杆要过城门,但竹杆太长,城门太窄,不能通过。于是最后农夫把竹杆锯成两段,才进城去了。农夫想要进城,但实际情况却阻碍了他目标的实现,如果农夫懂得随机应变,就不回会以损害自己的利益才能通过城门。这和那个渔夫所犯的错误是一样的,殊不知,确立坚定不移的目标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也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懂不懂得随机应变。

如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小时候,母亲给她起名为“康多莉扎”,意思是“甜美的弹奏”。于是小赖斯立志成为一名钢琴家。但在大学的一次音乐节上,她看到了有个11岁的孩子看一眼就能演奏一支曲子,而这个曲子,赖斯认为自己要练一年才能弹好。钢琴世界的激烈竞争和严酷现实使赖斯放弃了自己的钢琴梦。她说:“我弹得不错,但不是最好的。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曲子我都能弹,但我永远不能像真正的钢琴家弹得那样好。”正是由于对自己所处的位置和不利的因素做了一番认真的思考,她才会取得今天如此的成就。是啊!世界少了一个钢琴家,却有了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我认为:一个好的目标应随现实的改变而改变,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目标对世界有价值,而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当年苹果公司邀请当时还在百事可乐工作的史考利加入苹果,史考利在去留之间反复徘徊,这时乔布斯用一句著名的话打动了他:“毫无疑问,如果你继续留在百事可乐,当然可以卖更多的汽水给青少年喝。但是,如果你加入苹果电脑,却能改变世界。你要把你的余生花在卖糖水上还是花在改变世界上?”史考利听从乔布斯的劝告,改变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最终成为有价值的人。可见在选择人生目标时应该考虑这个目标能否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理想固然令人神往,但现实是残酷的。就像鱼如果脱离了水根本就不能存活。因此现实是基础,任何目标都应源于基础。

范文三:2003年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别让感情遮住了理智的双眼

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富人,由于下雨他家的墙被淋倒。他儿子和邻居的一位老者都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晚上家里果然来了小偷。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却认为老者是小偷。大概你也认同富人的说法,但若仔细一想便知不妥,亲近的感情会影响理智的认识,所以请擦亮你的理智的双眼。

听罢这则材料,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倘若告诉富人将有小偷来时的人和富人没有任何亲缘关系,那么富人恐怕会怀疑他俩,因为他们都和富人没任何关系。所以说富人的判断并非是理智的,而是受到世俗情感的影响,所以说生活中我们认识事物时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情的影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会被感情遮住理智的目光。一代清官包青天,在审理自己侄儿包勉的案子时,完全排除了个人的感情,丝毫没有受到情感的影响。用他的话说就是:“公堂之上无父子。”就因为此,他才被后世之人连连称颂。

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力学系统的创始人,而在当时人们正在研究光的本性,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光具有粒子性,它是由无数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而另一种是说光只具有波动性。当时两派各举出了例子和实验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但由于牛顿支持粒子说,反对波动说,所以人们也就认为光只具有粒子性。从而使光的波动说发展很缓慢,直到20世纪初才被人们所接受。

现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研究黑洞问题时,曾收到他的导师的信,说黑洞是不会向外辐射能量的,劝他放弃这方面的研究,但霍金并没有被感情蒙蔽,依然坚持认为黑洞会向外辐射能量。最终他因此获得了"原子物理之父"的光荣称号。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情感的干扰,因此我们要以“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尚情操来拨开情感蒙蔽的双眸,用客观的、理智的、公平的态度来认识它。

“情感”犹如眼前的一片乌云,拨开它我们会发现蓝天、绿水……

以下是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高考作文和郁达夫的两篇散文,大家平时自己可以写上几篇“人与自然”类的作文,然后修改几次,这样以后碰见这类题目心里可以有个底。

2008年重庆高考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在自然中生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然的第一个解释便是“自然界”,这三个普通的字组合在一起却让我们产生敬畏。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与自然界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越来越懂得如何在自然中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状态,这还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本能。

晋代的陶渊明,你是后人的典范。多少人都向往你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你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只是为了与大自然做最亲密的接触。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隐居中你拥有了淡然的心态,豁达的胸怀。

庄周,你的境界是无数人向往却又无法企及的。人们都知道“庄生晓梦迷蝴蝶”,人们也都知道你愿意做水中的小鱼。你在自然中生活,你的思想触摸着身旁的一草一木。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草因你而茂盛,水因你而清。

在5.12地震中倒下的“短信妈妈”,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动容。你双膝跪地,仿佛在向大自然祈求。你祈求她不要伤害你的孩子,哪怕夺走你的生命。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在自然伤害你的时候,你却为生命撑起了一片天。

在孤岛上的汶川县委书记王斌,你是13亿中国人的挂念。你不仅没有倒下,还组织大家积极展开生产自救。你始终站在与死神抗争的第一线,你始终站在与大自然战斗的最前沿。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因为你知道,生命才是最神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