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14539200000028

第28章 欧美再工业化与中国产业发展战略下(2)

第三,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大的思路。从国际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的大趋势和大格局,以及欧美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看,中国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里,国内产业调整和发展的思路为:(1)在发展国内产业上,稳定投资,适应性地回调出口,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对出口的替代,形成对制造业发展有需求的国内市场条件;(2)从过去引进外资,2008年底政府主导扩大投资等为主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到继续吸引外资,更重要的是与促进中国社会民间投资发展产业并重;(3)鼓励创业,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增加中等收入人群,减少因失业而贫困人口,扩大劳动力需求来拉动工资收入增长,以此来扩大国内消费对产业发展的内部需求;(4)继续调整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将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与容纳就业和满足市场相结合;提高服务业的比例,逐步消除大的方面的产业结构失衡;(5)承认农业就业萎缩的现实,从改善土地供给与土地制度改革入手,以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为基础促进农业的现代化;(6)逐步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GDP和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发展现代服务业与稳定传统服务业并重,防止产业过度虚拟化;(7)一、二、三次产业及各次产业内部各行业间,形成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良性流动和相互需求供给之间的良性平衡。

第四,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总体上完成第一次工业化,成为世界第五波完成工业化的国家;(2)GDP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10.1︰45.3︰44.6调整为5︰35︰60;就业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34.8︰29.5︰35.7调整为15︰25︰60;(3)工业产业技术水平在世界上进入前10位,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并与世界大的产业格局形成良性的分工和协作及循环;(4)产业发展既满足科技进步,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竞争力的需要,也要考虑中国人口众多和就业压力大的国情,形成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力密集互相协调的产业结构。

第五,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任务。(1)将目前南方平均4亩左右,北方平均10亩左右的家庭种地规模,以及碎块化的农田,通过流转和改造未利用土地,集中为45亩左右,初步到达目前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水平的农田小规模化经营;延长土地使用年期,明晰和赋予完全产权;尽量减少农产品的进口和防止农产品增产技术的转基因风险。(2)加大自主科技创新的力度,在新能源、材料、生物工程、信息、航空航天、环保等领域突破一些重大的技术难关,并使其产业化,提升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创造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环境,使产业的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结构适应中国人口和劳动力众多的国情。(3)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发展第三产业的城市市场容量和生活方式条件,在扩大传统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为工业和科技进步服务的现代第三产业,加强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经济发展的虚拟泡沫。(4)对一些在产业组织结构上集中度要求高的行业,如钢铁、化工、炼油等等,要调整行业结构,提高前几位企业的生产和市场集中度,同时要形成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防止串谋和垄断;一些化工、汽车制造等产业,形成产业链分工,骨干大型制造和组装企业与中小制造配套企业相结合的格局;对一些产业组织上要求分散竞争的行业,不要求做大做强,要鼓励创业和发展小微企业。总之,在产业组织结构上,形成特大、大、中、小、微不同规模的企业合理分布的组织结构。(5)在吸引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重点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项目;评价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社会成本,提高引进外资和项目的环保要求和标准;区域布局上,在加大交通建设以及降低道路运输成本的前提下,引导外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第六,应对欧美“再工业化”,学界和企业界认为的重点有:

(1)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改变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重大的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企业创新。同时,加快推动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跃升,加大集成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建设,提高制造业的技术能力、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通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特别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大技术突破。(2)完善管理和制度创新。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战略性重组,提高抗风险能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培养企业家队伍。对中国企业而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角似乎不仅仅是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也非常重要。张瑞敏指出,现在制度创新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必须改变旧式企业制度,按照新工业需求更新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3)增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耦合度。位列2011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30位的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进行有色金属和半导体生产,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针对美国政府推行的“再工业化”表达个人观点,当下传统工业经济的时代已近尾声。“这是一个比拼商业理念、服务理念和商业模式的时代,企业家要有全新的思维模式,世界经济发展到了怎样一个拐点,要跟上最新趋势的步伐,了解了才能想办法去做。”(4)美国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和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很多企业家关注的话题。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把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我们现在的工业生产技术加以结合。许多专家建议,国内企业需从核心技术、管理创新和提高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为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的革命性结合变革做好准备。

(执笔:周天勇)

参考文献:

1.李悦等编著:《产业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张幼文:《世界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周天勇主编:《新发展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5.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起源演变和发展》,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6.王洛林、张宇燕主编:《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7.戴宏伟:《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

从前面章节的讨论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竞争、位势和合作关系的基础,是人口和版图。而在经济全球化中,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科技和产业的发展与竞争,一定是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贸易,形成国家间流动和合作,并发挥国家优势,从而构成各国间的产业分工和协作格局。

因此,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需要探讨这样三个重大的内容:一是国际贸易关系和贸易战略,是奉行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还是奉行贸易自由主义行为?如何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进行合作性博弈?中国未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国际贸易战略?二是国际货币战略,在未来是不是会形成一种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格局,如何确定人民币的位势?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是什么?三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国际经济关系中有没有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因素,会不会发生中国经济不安全的问题,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