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邓小平外交谋略
14538100000002

第2章 胜于全胜——邓小平外交谋略的最高目标(1)

“全胜”是中国谋略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的是,如何通过非军事手段达到“兵不用而利可全”的最佳效果。“全胜”的谋略思想,表现出了中国谋略对“胜”的更深刻而准确的理解,和所追求的更高境界。邓小平坚持从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自立富强的最高利益出发,从国际形势与国家环境两个方面来思考问题,善于在复杂变化的国际局势中权衡利弊,趋益避害,加强对话,消除对抗,抓住机遇,发展关系,创立了一整套“全胜”的外交政策和策略,由此打开了全面交往的局面,踏上了全面开放的坦途,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着力营造和睦、和谐、和平的对外关系,大大地促进了国内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振兴,国家富强,赢得了“全胜”的可喜形势。

——题记

邓小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参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及外交实践。当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之后,他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需要,全面领导了我国的外交工作,并亲自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外交活动。邓小平冷静观察国际风云变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认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确定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为我国对外工作的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方针和政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外交理论,并闪烁着谋略思想的光辉。

一、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而且也是创立新中国外交事业的第一人。他对外交战略的深刻思考,驾驭国际局势的高超本领,处理外交事务的宏大气魄,都展现了他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所独具的风采。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已经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外事工作的方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外交战略、策略和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领导外交工作,从根本上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创建了新中国的新型外交。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两个阵营、两个中间地带、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和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还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等外交方针。

他认为,帝国主义必将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走向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反动派也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帝国主义发动的战争,一是不怕,二是反对,全世界人民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用正义的革命战争,反对一切非正义的反革命战争,争取和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革命斗争是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要坚决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全世界各大洲的人民要联合起来,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新的世界大战是能够制止的;世界将走向进步,而不是走向反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要从战略上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从战术上把它们看成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在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资本主义世界不是铁板一块,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针锋相对,后发制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等一系列斗争原则和策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制定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中国始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关系,不输出革命,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强加于人。中国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对外工作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团结世界大多数人民,广泛开展人民外交,加强同世界人民的联系,多做工作,广交朋友,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文体交流先行,以交流促外交”的方针,推动并巩固与各国关系的发展。在对外交往中,要破除迷信,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既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互通有无、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对外经贸关系。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永远不称霸。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所创立的这些外交方针、政策、策略,不仅有效地指导我国的外交工作迅速打开了崭新的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也为我党留下了外交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宝贵财富。

邓小平实践并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来源。邓小平经常告诫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这就是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丢了就意味着背叛,就是丧失根本。所以,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毛泽东外交思想在根本立场、思想基础、基本原则上是完全一致的。尤其是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结合我国的外交实践,以巨大的政治胆略、外交远见和理论勇气,提出了许多马、恩、列、斯、毛未曾提出过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当今世界主题问题,改革开放问题,不以国家制度、意识形态论取舍等等。可以说,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把继承与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外交思想辩证地统一起来了,把坚持我国已有外交实践、经验与创新科学地结合起来了,是继承之中有发展、丰富之中有创新。

二、邓小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对外工作如同国内工作一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如何正确地认识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如何认识国际形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估计经济、科技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如何调整我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如何使我们的外交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鲜明而精辟地回答了上述问题,为我们开展各项对外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精髓。邓小平在指导新时期我国对外工作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对本本主义和思想僵化,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可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贯穿于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邓小平具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他亲自领导和直接处理了我国对外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他的主持下,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正常关系,改善和促进了同欧洲的关系,增进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互信友好关系,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分别同英国和葡萄牙达成了关于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协议,实现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丰富的外交实践活动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基础。邓小平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我国的外交实践,解决了我国外交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他又对我国外交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进行深入的理论思维和理论概括,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外交思想。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当代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分析国际形势,不断调整我国对外战略和政策的过程。

邓小平外交思想高屋建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实事求是。

——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作出重大调整。认为虽然两极争霸,世界充满矛盾,天下并不太平,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连绵不断,但国际形势总体上是趋向缓和的,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因为和平的力量在增长,所以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里,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第三世界国家应当利用这段时间发展经济,逐渐摆脱贫困落后状况。这就改变了过去“燕子低飞,山雨欲来风满楼”,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从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对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论断。邓小平深刻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其他许多问题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的趋势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却越来越穷。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障碍。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因为当代世界经济日趋国际化,国与国之间相互依赖越来越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了。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这种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国际形势,对于发展中的我国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利用这个历史机遇,我国可以在较长的和平环境中,集中精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使中华民族迅速强大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强调对外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需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我们的对外政策,概括地说就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要打破以往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同一切国家,包括过去反对过我们的国家搞好关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搞好国内的经济建设,抓紧一切时间发展自己。

——提出了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强调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基础,但决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的发展离开了国际合作是不可能的。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是一个战略问题。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为我所用。

——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作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自己利益的苦果。国家主权、国家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我们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

——确定了在处理任何国际事务中,都要坚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指出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不称霸,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还是要有所作为。

——调整了对大国的关系,改变过去“一条线”的战略。强调在对外关系中,要始终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传统文化和民族习惯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