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进到办公室里时,新同事已经被安排了工作,而她则在小心翼翼地看着主管因为自己迟到而有些不快的脸色。这时,一个女职员风风火火进来了,到主管面前站定,耷拉着脸很不高兴地说:“你给我的活我自己一个人根本干不了,你必须给我派个帮手。”
主管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行,我派胡婷帮你。”
还没等胡婷答应一声,那个女同事就冷冷地说:“那你过来吧。”
而胡婷很快知道了自己要干什么,是校对一份20万字的资料。她一下子觉得很憋屈,自己一个堂堂研究生居然跑来做校对?而且自己又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怎么可能做得一字不差呢?是不是仅仅因为我迟到几分钟,就分派这样一个“不可能任务”给我?
胡婷越想越气:跟自己一起来的新同事已经正式上岗,而自己却要在这儿做边角工作,再加上那位女同事的态度也非常冷淡,对胡婷总是呼来喝去,所以,胡婷的心情就更差,一点儿干劲都没有,只是硬着头皮完成任务。后来,她草草看了两遍,觉得没有错字就交差了。结果可想而知,资料印出来之后错字连篇,浪费了公司的大量资源,那位女同事的愤怒在预料之中,而主管也觉得胡婷是个不可信任的人,于是很快被“请”出了公司。
也许胡婷被安排工作时的确遭遇了不公,或者说是被出示了“黄牌”以警告她的失误。但是,仅仅这些还不足以造成她的彻底出局。事实上,所有人都看得出,致使胡婷最终离职的原因是她没有做好交给她的工作。
首先,那位女同事显然是公司里的“老资格”,而胡婷对她交代的工作轻心以待,其实就是对她的一种不尊重。这无疑是在“黄牌”之后增加了对裁判员的不敬,更容易引发裁判的恼火情绪。所以,当你面对职场不公平时,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没有哪个主管会喜欢业绩不佳的员工,就像没有哪个教练会让状态不佳的球员留在场上一样。即使你因为遭遇“黄牌”而心怀恐惧或者情绪起伏,也不能影响了工作水平,这是职场中最基本的准则。
所以说,对待“职场黄牌”时,我们要向成熟的足球运动员学习:你亮你的牌,我踢我的球。你可以“不公”,但我不能“不好”。我要用最后的成绩打败不公平的“黄牌”。
你可以有缺陷,但必须有亮点,这样才能够在身处劣势的求职竞技场中,搏出一个好名次。
像体操冠军那样“劣势求职”
文/张大诺
所有人都说,这是一个残忍的求职寒冬。许多求职者四处投递简历,招聘会无论大小逢场必进,但是,工作仍然没有着落。事实上,很多人与机会失之交臂,并不是因为他不够出色,而是因为他没有突出自己的亮点。而突出亮点的前提就是分清自己的优缺点,并且敢于承认这一事实。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先从体操冠军马艳红的经历说起。
意料之外的世界冠军
马艳红是中国第一位体操世界冠军,她的成功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反倒很有些戏剧性,当然也能为在职场搏杀的我们带来启迪。
最初,马艳红在北京一所体校受训,但是,因为她的下肢力量一般,没有显示出将来夺冠的潜力,所以,北京队在挑选后备军时,把她排除在外。
后来,马艳红被八一队挑走。换句话说,她是带着一定的劣势来到八一队的。
我们总说,一个人的命运常常在某个拐点发生转折,而这个拐点的出现却从来都不是偶然的。在训练一段时问之后,马艳红做出了一件让教练刮目相看的事情,而这件事就成了她冠军路上的拐点:一天,大雨倾盆,路上许多地方的水都没过了脚踝,教练组成员都在训练馆里等待学生的到来。看着外面越下越大的雨,一位教练说了一句话:今天还能来训练的孩子,将来肯定是冠军。
结果,只有一个孩子来了,她就是马艳红。她拒绝了妈妈让她休息的提议,执意去训练。因为,她的理想是当冠军,而她知道自己身上存在着劣势,必须靠勤学苦练来弥补。于是,她来了,也赢得了最重要的机会。
从此,马艳红成为了教练组重点培养的对象,教练们因材施教,重点发展她的优势一面,主攻高低杠。后来,她终于成为了中国体操的第一位世界冠军。
其实,无论怎样的严冬,无论怎样的劣势,如果你肯正确看待,认真进取,并且在重要时刻体现出自己的闪光点,那么,成功之路就不会那么坎坷。
看清劣势即为拐点
“你是真的觉得自己能力有限,还是看不上我们这个地方呀?”
在某公司的面试现场,面试官这样问我的朋友郭毅。事实上,这是他职场生涯中最“奇妙”的一次面试经历,也是让他受益最深的一段心路历程。
当初郭毅接到这家公司的面试通知觉得非常惊讶,因为他几乎忘记曾经给它投过简历,而且,他本人对这个行业领域也不是十分了解。不过,抱着积累经验的目的,他还是参加了第一轮笔试。
笔试是在公司的大食堂进行的,郭毅一边答题一边猜测着这里的员工都吃些什么饭。很明显,他的心态非常放松,而放松的前提是他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被录用。因为在诸多考题中有一道英语翻译题,郭毅知道,自己这个英文水平,即使拿着词典也不可能看懂。而这个题目的分值几乎占了总分数的五分之一。他决定放弃,但是出于自尊,他还是在这个题目上写了一句:
因为时间不够,来不及做这个题目了。
公司的办公效率非常高,笔试后一小时就进行第一轮面试,郭毅的顺序比较靠前。面试在一个不大的屋子里进行,一位很年轻的面试官等在那里,表情有些严肃。郭毅想到自己的那张“已经丢了五分之一的分数”的考卷,反倒没那么紧张了。反正不抱什么希望,郭毅干脆开门见山:“您好,我不想耽误您的时间,我觉得自己的能力不适合你们的要求,我还是走吧。”面试官明显一愣,大概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应聘者,于是有了前面的那句问话。
接下来的谈话很有意思。
郭毅:“我的能力确实达不到公司要求。”
面试官:“前面参加面试的人都说自己如何有能力,只有你说不行。你为什么不行?”
郭毅:“我的英语不符合你们的要求。如果不考英语的话,我认为自己没有问题。”
面试官:“不说英语,你就那么有自信?”
郭毅:“我虽然没有从事过这个行业,但是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比较丰富。”
接下来时间里,在对方微笑的鼓励下,郭毅讲了许多过去工作的经历,以及自己对行业的规划和理想。大概因为本来就不是抱着必胜的念头,再加上一开始就没有面试的惯性紧张情绪,所以郭毅谈得很轻松,声情并茂,颇具吸引力。
结束时,面试官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是目前面试者中唯一和我谈理想的人。”这句话预示着,郭毅顺利进入第二轮面试了,而这一点,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
积极准备以优补劣
在第二轮面试来临前的几天里,郭毅做了些准备。他知道,现在要补习英语是来不及了,也就是说,这个劣势无法改变。那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优势更加明显。为此,他做了两件事:第一,对这个行业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疯狂饿补,好在现在是网络时代,郭毅每天八小时趴在电脑前充电;第二,结合专业知识仔细思考,如果他真的做了这份工作,要怎样才能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
事实证明,郭毅的功课做得既准又足。面试时,老总提出的几个专业性问题郭毅都完满地回答了出来,而第一轮面试他的那位面试官要求他讲述一下未来规划,他则把自己对应聘职位的理解做了一次美好又不失理l生的阐述,赢得了面试场中唯一一次掌声。
结果不言而喻。本来没抱什么希望去面试的郭毅,在第二天就接到了录用通知。
一段时问里,郭毅觉得自己被录取有点荒谬,很有狗屎运的味道。但是,等他仔细思考了之后,他发现还真应了那句真理:机会只给有准备的头脑。
郭毅之所以能被通知面试,说明他的基本条件是符合的,比如他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等。而面试时,面试官除了考察他的情商、工作态度、对待遇的基本要求等问题,更看重的肯定是他的工作热情,而郭毅对工作抱有的理想,显然是符合面试官的要求的,因为这样公司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来刺激他的工作热情。再有就是这个人是否具有交流的可能性,即领导跟你交流时不必有太多顾忌,可以直人主题。这一点,郭毅显然做到了,而且他坦承自己的缺点,这也是令人欣赏的地方,公司也不需要担心他在工作中隐瞒失误等等。于是,就像体操冠军马艳红在雨天赶来训练那样,郭毅也成功地迎来了自己求职的“拐点”。
当然,只有拐点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握机会。而马艳红和郭毅都用一个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来利用了自己的机会:刻苦努力。郭毅如果没有连续几天恶补专业知识,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岗位的要求,那么在第二轮面试中他还是会被淘汰。
在这里要提一下英语。显然,郭毅的工作并非离了英语不行,那么,这个恼人的英语就成了可加分亦可减分的选项。郭毅坦白自己英文不好,他的品质让劣势变优势,减分变加分。但是,如果郭毅在第二轮面试前没有认真准备,问题答得一团糟,那么英文很可能就会变回减分项。
所以,在面对信心不足的求职时,要把握这样的原则:可以在非核心问题上承认不足,但要在核心能力上体现自己的潜力。
经济危机“心”主张
焦虑:“糟了,情况还会越来越糟。”
愤怒:“华尔街的那些混账,把我害得这么惨!”
罪恶感:“我真是无能至极,还连累了家里人。”
无助感:“眼睁睁地看着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少,我却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倦怠感:“投资理财真不是人干的事,我以后再不碰任何有风险的游戏了。”
无聊:觉得“了无生趣”,甚至演化为慢性抑郁。
生活作息大乱:厌食或贪食,缺觉或贪睡。
情绪低落,难以自控:持续情绪低迷或焦虑超过两周。
身体病痛:头疼、胃疼、腰酸背疼,老毛病复发。
人际关系亮红灯:家人频繁争吵,职场人际摩擦增多。
据称,近阶段,很多人都出现过上述的心理状态,我们称之为“经济危机引发的心理炎症”。我们的心灵是否能够经得住这场危机的考验,这已经成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
经济危机考验职场
文/白果
有朋友开玩笑说:“最近电视、报纸、互联网,铺天盖地有关经济危机的负面信息,就是一个经济没受多少影响的普通人,也要被吓掉半条命。”
虽然有点儿夸张,但绝对不假。可以说,经济危机考验着所有人的心理承受力和调节力。
邵杰,应届毕业生
焦虑和危机感肯定是有的,本来大学生找工作就是难题,今年又遇上经济危机,大家都担心2009年毕业时经济不景气,找不到工作。之前炒得很热的“零薪水就业”,我想,以现在这种情况,我是能接受的。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先占住了再说,薪水可以慢慢涨,但如果工作都找不到那就一切空谈。
安然,公司职员,工作4年,月薪5000
我们公司做的是实体业务,所以受到的冲击比较小,暂时还没出现传说中的裁员降薪。但是,我仍然感受到了来自经济危机的压力。举几个例子:
第一,今年我们部门预定招三个新人,结果来应聘的有两百多人。有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零薪水都肯做。领导看了这种状况也发话了:以后新老职员竞争上岗;第二,我的宝宝快两岁了,以前奶粉钱没怎么在意,现在可好,每个月跟老公算计好几遍,觉得几百块钱一桶的奶粉心疼死人;第三,家里的饮食明显从“荤素搭配”转向“素食主义”,而我也学着“过商场而不入”。
刘学勤,职业经理人,工作15年,年薪20万以上应该说,我本人受到的波及比较小,生活照旧。但公司方面还是看得出影响的。一是稳定员工情绪成了重要问题,虽然公司做出承诺不会裁员,但我发现从金融危机开始,自觉加班的人越来越多,经常晚上十点多还有办公室未熄灯。我觉得这并不好,这种不必要的加班其实在增加公司资源的耗费,同时也让员工休息不好,反而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老板并不会开心地看到这些;第二就是公司的项目投资比从前保守了,这是领导层心态的问题。
经济寒冬,每个人都想捂住了兜里的这点儿钱,不可能轻易投资,这是人之常情。
即使我们不是华尔街的倒霉蛋,但是,每一个职场中人都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担心被裁员或者已经被裁员,生活品质或者是生存条件被威胁,人类最基础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二、公司内部气氛变得微妙,同事之间隔阂矛盾增加,原因是每个人都担心自己会输给竞争对手从而失去工作,所以阻抗、防范、不合作心理更加严重;三、必须接受“比从前干得多,但是拿得少”的现实,容易产生委屈、愤怒、仇恨的情绪。
OK,经济危机以及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存在了,我们是不是束手就擒,听候它的发落了呢?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每颗心灵也都有应对危机的天然能力。如果尝试对以下的方法进行理解并且身体力行,相信你的职场心态会得到很大改善,挺过经济严冬,等到复苏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