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彼得·林奇投资选股智慧全集
14536100000009

第9章 选择十倍股,寻找最赚钱的股票(4)

◇名字听起来很傻的公司

“任何傻瓜都能经营这项业务”是完美公司的一个特点,而我所梦寐以求的正是完美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

从名字上来判断一个公司有很大的主观成分,但在现实中,好多投资者都会青睐名字比较好听的上市公司,对名字难听、不好记忆的公司避而远之。所以,很多公司都非常注重公司名字怎样界定的问题,努力寻找让人便于记忆凡听起来不会过于奇怪的名字。

但彼得·林奇却有相反的想法,他认为名字起得越傻,公司就越理想,很傻的名字代表着理想的简单业务。更重要的是,谁愿意把钱投在一家名字听起来很可笑很滑稽的公司的股票上呢?华尔街的分析家或资产组合管理人员在头脑清醒时,谁会推荐一只名字傻里傻气的股票呢?因此,个人投资者更可能比华尔街的专家们抢先一步,找到这类公司,大赚一笔。自动资料处理器公司、Bob Evans Farms,Shoney's,Cnrown-cork-Seal等都是这类理想的公司。最妙的还是Pep Boys-Manny,Moe,Jack,让林奇最为赞赏,正是这种股票,却最不易引人注意,尽管它的股价正在不断上涨。

彼得·林奇喜欢的这种公司在我国也有,如著名的大牛股驰宏锌锗(600497)。当然,我们不能说驰宏锌锗这个上市了公司的名字很傻或者很可笑,它只是念起来有一些拗口,而且“锗”这种稀有金属的正确读音可能为难了不少股民。

实际上,比起那些“国际”、“第一”等等名字,驰宏锌锗称得上“朴实”,这个理想公司的名字直接冠以该公司生产销僻的产品——两种有色金属:锌和锗。但就是这种名字“朴实、拗口”的公司,却创造了当时的多项纪录。

驰宏锌锗从2005年底的9元左右启动,至股价攀上150元高峰,用了不到一年半时间。在创下两市第一高价股纪录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一夜暴富的传奇。

2007年3月9日,驰宏锌锗2006年年报登场,这份年报书写了A股市场盈利神话:2006年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57亿元,同比增长281.80%;主营业务利润14.81亿元,同比增长317.54%;净利润10.37亿元,同比激增692.40%。

更吸引人的是,其每股收益高达5.32元,一举刷新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盈利纪录。

同日,驰宏锌锗披露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送10股并派现30元”,创下了中国A股历史上最大的分红纪录。在双重利好的刺激下,驰宏锌锗的股价3月9日开盘即破100元大关;4月11日,驰宏锌锗摸高154元,当天报收147.45元。这是沪深股市当时为止当之无愧的第一高价股,不仅刷新前期贵州茅台的最高价116元,也超越了亿安科技于2000年2月创下的126.31元的历史高价。

业务非常乏味的公司

业务乏味是这类公司的有利因素,当看到这家业务乏味的公司的股票悄悄地持续上涨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枯燥乏味。

——彼得·林奇

公司的业务非常乏味,这足彼得·林奇喜欢的另一类公司。他认为一家业务枯燥乏味的公司与一家名字枯燥乏味的公司对投资者来说几乎一样好,而当一家公司业务和名称都枯燥乏味时那就是最好不过了。从股票市场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者见到这类的公司会不屑一顾,因为太平淡无奇了,没有概念和高的预期。这样就能保证够避开那些所谓专业投资者们的关注,直到最后他们才发现各种利好消息,这才促使他们买入这种类型公司的股票,从而进一步推升股价。如果一家公司盈利水平很高,资产负债表稳健,从事的业务枯燥乏味,那么你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该公司股票,那么当它变成投资者争相追捧的投资对象并且价格又被高估时,你就可以把它转手卖给那些喜欢迫风的投资者们。

对此彼得·林奇举例说明,类似瓶盖瓶塞封口公司这样的生产罐头盒与瓶盖的公司,还有比这更乏味的业务吗?在主流媒体上,电不会看到对这样的公司领导者的任何采访报道,这种情况,恰恰是这家公司的优势所在。而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公司,其股价走势一点也不让投资者感到厌烦。如七棵橡树公司,其业务是处理顾客购物时交给超市的优惠券,虽然业务很乏昧,但在不知不觉中,股价从4美元涨到了33美元。

再如美国的租车代理人公司,这其实是一家设备齐全且质地很不错的公司。但其业务很乏味,当一个人的汽车在车行修理时,它可以提供上过了保险的汽车。当从事这样业务的公司以4美元的价格上市时,华尔街几乎无人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而傲慢的大亨们哪会去考虑当人们的车在车行修理时他们以什么代步这样的问题呢?同时,租车代理人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更是让人看了昏昏欲睡。但就是这样的公司,它的股票上涨到了16美元,涨幅高达400%。

在我国也有这种公司。比如珠海中富((300659),主营业务就是包装业务,包括塑料PlET饮料瓶、瓶胚系列等,业务比较单一和乏味。但珠海中富是中国PET饮料包装的龙头企业,目前其生产的PET饮料瓶已占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所需包装量的50%,以上份额。公司已有11条饮用水代加工生产线,月均生产能力超过100万箱,主要为“两乐”和“统一”等大型企业配套,尤其是可口可乐,其所有的瓶装水基本上是由公司贴牌生产的。虽然公司产品简单却支持了公司的发展,也留下了行业整合并购的期待。2007年3月26日。

亚洲瓶业以16.5亿元50倍市盈率的高溢价收购珠海中富2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其实,公司业务是否属于“乏味型”,需要放到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分析。

如同样属于废品处理的公司,一般情况下,这种公司的业务肯定属于业务绝对乏味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当它冠以环保概念时,又可以成为一个时髦的业务而受到投资者追捧。再如,公司业务是否乏味,还是一个相对概念。当一家从事一般性业务的公司,与一家业务很时髦的公司同时上市时,这一家原本从事的业务并不乏味的公司,也会变得相对乏味,而受到投资者冷落,而这恰恰是这一类公司的机会。

业务更让人厌烦的公司

比只是业务枯燥乏味的公司股票更好的是业务既枯燥乏味又令人厌烦的公司股票。当一家公司的业务让人耸肩表示怀疑和蔑视、令人作呕或者甚至恶心得避之唯恐不及时,那就再理想不过了。

——彼得·林奇

当一家公司的业务让人感到郁闷、厌烦甚至恶心时,这家公司在彼得·林奇看来就是很好的投资对象。他举了美国Safety-Kleen公司的例子。Safety-Kleen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去了所有的加油站,向它们提供一种能清洗沾满油污的汽车零件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节约机修工的时间,同时又可避免用手在汽油桶中清洗零件的麻烦,因而各加油站都很乐意购买这样的装置。

Safety-Kleen公司的员工定期到各加油站清理装置中的油泥和油污,他们还把油泥带回炼油厂进行回收提炼。这种脏兮兮、油乎乎的工作很让人们感到厌恶。所以没有分析家把Safety-Kleen的发展情况记录下来,更谈不上有哪个资产组合管理人会把这样的个股列人购买名单。

而这类极度不受关注的公司,恰恰是彼得·林奇所喜爱的公司类型之一。

在其不受关注的同时,公司的业绩却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一直在增长,而随着业绩的增长,其股价也节节攀高。

Envirodyne则是具有相同特点的另一家公司。彼得·林奇认为,这家公司的名字起得很妙:因为这公司的名字听起来就像一个可以穿透臭氧层的某样东西。而事实上,这是一家与午餐有关的公司。该公司在塑料餐具业排名第二,在塑料吸管业则排名第三。由于其生产成本低廉,使其在行业中享有巨大的优势。

1985年,Envirodyne开始对收购在热狗和香肠肠衣生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Viskase进行谈判,最后仅以低廉的价格从碳化钙公司手中买下了这一公司。1986年,Envirodyne又收购了聚氯乙烯垃圾袋主要生产厂商Filmcc,。不久,Envirodyne还收购了家庭野餐餐具公司。

作为一系列收购行为的一个重要结果,Envirodyne的股票收益从。1985年的每股34美分涨到了1987年的每股2美元和1988年的每股2.50美元,而其股价,则从1985年9月彼得·林奇购买时的每股3美元涨到了他在1988年卖出时的近37美元。正是这样一家业务“让人厌烦型”的公司,在3年中股价却翻了12倍以上。

还有经营殡葬业的SCI公司,大部分投资人多年以来一直对它退避三舍,不闻不问,这是人们的心理情结问题,与投资无关。正是因为大部分人躲着它,所以股票价格有可能偏低。个人投资者也一直有买入的机会。

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专业投资者一直对SCI公司的股票避之唯恐不及。

尽管SCI。公司的经营业绩记录好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还是不得不到处奔走,恳求机构投资者听听他们介绍公司的发展情况,可是机构投资者仍然对他们的股票置之不理。这意味着业余投资者能够以远远低于他们购买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的价格来买人SCI公司股票,长期稳定的收益记录表明这家公司确实是一家出类拔萃的优秀公司。这才是最完美的投资机会,万事俱备只欠买入。

几年来,这家总部位于休斯敦地区的公司走遍全国各地收购当地属于夫妻店形式的小殡仪馆,就像甘尼特(Gannett)公司大量收购各个小镇上的报纸进行整合一样。经过大量收购整合后SCI变成了殡仪馆连锁行业内的麦当劳。它只收购那种一周内能提供10多次殡葬服务的生意兴隆的殡仪馆,对那些一周只有一两次殡葬服务的生意冷清的小殡仪馆则置之不理。

最终这家公司拥有了461家殡仪馆、121处公墓、76家花店、21家丧葬用品制造供应中心以及3家棺材配送中心,因此它已经成功地对丧葬业上下游进行了整合,这家公司后来由于为亿万富翁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的葬礼提供服务而名扬全国。

直到1986年才开始有一大批的机构投资者追捧SCI公司的股票,后来机构投资者持有的scI公司的股份超过了总股本的50%以上,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开始追踪研究这家公司。但这时它的股价已经上涨了20倍。

彼得·林奇通过分析这个公司,买人其股票后赚取了高额的回报。在机构投资者开始关注的时候,大家的心理情结已经没有了,完全被其稳步上升的业绩吸引了。投资者不能因为上市公司业务的特征而忽视了这些公司,更重要的是这种业务是否能够给公司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长,这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投资者要关注企业内在的价值,而不要为外在表象所迷惑。

谣言很多的公司

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操心。不要理会周末的焦虑和媒介最新的恐慌性言论。

卖掉股票是因为公司的基本情况恶化,而不是因为天要塌下来。

——彼得·林奇

市场上总免不了会产生流言,而比较常见的一种是对于公司的谣言,比如公司的背景情况如何糟糕,其经营管理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毛病之类。只要投资者能够确定公司的业绩并无实际的问题时,那么不管传闻是真是假,都对最早购买它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十分有利,因为它的经营业绩很好,股价却被低估了。

例如彼得·林奇曾经投资的垃圾处理公司。这个公司不仅经营着让人厌烦的业务,还有两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传闻:第一是它处理的是有毒垃圾;第二,它受到黑手党集团的操纵。每个人都想像着黑手党控制了所有意大利餐馆、书报亭、干洗店、建筑工地以及橄榄油加工厂,他们可能也会认为黑手党同样控制了垃圾处理业。

传闻总是捕风捉影,有的投资者因为害怕黑手党的介入而不敢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随着该公司的收益和利润不断增加,有关黑手党的传闻逐渐被大家淡忘了,购买其股票成了相当不错的投资。

在中国,有关公司的谣言就是利空的消息。只要传出对某上市公司不利的消息,盲目的股民就赶紧“杀跌”,争先恐后地抛售所持的股票,而不对消息进行证实,不对公司的基本面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结果造成损失,错过大牛股。

例如,当中金岭南(000060)于2005年12月下旬,爆出旗下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导致污染粤北水源的新闻后,股价马上连跌两个跌停。其实,这么大的利空,恰恰是介入这家个股的大好时机。毕竟,有色金属在大涨,公司业绩在大增。从走势看,污染事件爆出后股价大跌时6元左右,恰恰是到当时为止的最低价,随后该股大涨。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从母公司中分拆出来的公司

公司的分公司或部分业务分拆上市变成独立自由的经济实体,经常会给投资者带来回报惊人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