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大营救:抗战时期营救美军飞虎队大行动
14535800000015

第15章 超级堡垒(2)

飞行员用请求的目光又指一行字:

“请将我送到附近的中国军队去!”

管德华连连点头说:

“可以!可以!”

管德华又拉起美军飞行员的手,让飞行员将插在飞行衣口袋里的手枪收藏好,因见他左手腕上有伤,又让他将手表取下来,放在衣服口袋里,并用自己的手帕匆匆将飞行员手腕上的伤口包扎起来。

美军飞行员见这位中国农民办事那么沉着、那么果断,又表示那么友好,情不自禁地说:

“谢谢你!”

管德华没有顾及回应,立即找来一个精干可靠的青年,让他护送飞行员到附近的抗日游击队去,交给游击队负责人“老弯”。这名青年名叫葛保金。临行时,管德华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片,取下钢笔,匆匆写了一个便条,交给葛保金,便条上写着:

老弯:

现有美国飞行员落在我这里,派人送去,赶快转移。

管德华

十月二日

老弯,是中共嘉山县委领导下的鲁山抗日游击队的队长,他领导的游击队活动在津浦铁路以东一带,可以直接把美军飞行员送到新四军皖东抗日根据地去。

葛保金接过管德华写给老弯的信,带上美军飞行员,找鲁山抗日游击队去了。

美军飞行员告别管德华时,一再握住他的手,并行了中国的一个鞠躬礼,表示深深的感谢。

管德华也还了一个礼,示意说:

“也应该感谢你们,你们帮助了中国的抗战!”尔后挥挥手,让飞行员尽快上路。

飞行员走了很远,还不住地回过头,看着管德华。管德华站在路口,正在观察周围的动静。

美国飞行员也注:卷到了这个情况。于是,在这位蓝眼睛、高鼻梁的人的心里,这位普通的中国人就变得非同寻常了。

就在美国飞行员离开洼陈庄不久,南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管德华知道是日军追来了,可是美军飞行员走出不远,他想必须把日军引开,才能保证美军飞行员的安全,便站在原地没有动。

不到10分钟,驻三界的一队日军,骑着马,由一名翻译官带路,赶来搜寻散落的美军飞行员了。

管德华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迎了上去。

日军见了管德华,勒住马缰,同翻译官叽叽哇哇地说了几句。翻译官认识管德华,跳下了马,问道:

“管先生,你可看见降落的美国飞行员?”

管德华点点头说:“看见了!”随着用手指着与飞行员相反的方向说:“都落到那边去了!”

翻译官听罢,又同日军叽哩哇啦说了一阵。日军勒紧马缰,挥了几鞭便追。

管德华看着日军远去的背影,才缓缓地舒了~口气。

津浦铁路横穿老嘉山而过,把嘉山县劈作东西两半,在津浦铁路以西的地区,称为路西;在津浦铁路以东的地区,称为路东。

当时,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设在津浦路东,交通员管德华营救的一名美军飞行员,地处津浦路东,因此很快被游击队长老弯转送到抗日根据地去了。

横山区抗日游击队营救的4名飞行员,地处津浦路西,虽经同日军战斗争夺,救护下来,但还没有完全脱离险境。

津浦铁路被日军占领后,成为日军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铁路沿线都被日军严密封锁。这样,抗日军民要从路东过路西,或从路西过路东,都必须闯过日军的据点和岗哨,十分危险。因此,军民们把通过这条铁路,叫作过“封锁线”。

谢璞山救出4名飞行员后,隐蔽在大洪山中,天色渐渐黑下来,谢璞山的心也焦虑起来。放在平日,越过封锁线是常事,虽冒一定风险,但凭着他们的机智和勇敢,大多化险为夷。这次不同了,是护送盟军,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他将游击队领导人召集一起,商讨办法。大家认为,这4名飞行员的行踪已被日军发现,日军白天争夺飞行员失利,为阻止游击队护送飞行员到抗日根据地去,必然在沿线加强戒备进行搜索,如果硬闯,有很大危险,只有设巧计,才能安全通过。大家都说,要让管店车站王成元助一臂之力。

王成元也是中共嘉山县委领导下的一名交通员。他祖籍山东,是个小商贩。这人个头不高,身体微胖,圆圆的脸庞,面部温和,但十分精明。抗日战争爆发,他家的商店被日军飞机炸毁,逃难来到嘉山,先在管店车站当勤杂工,因为人忠诚,做事干练,两年后当上车站副站长。他集国破家亡的仇恨于一身,以副站长的身份从事隐蔽战线的抗日斗争,掩护过许多新四军和游击队的干部通过这条封锁线。

谢璞山派人秘密找到王成元,了解到日军虽然加强了戒备,但大多都到沿线巡查去了,管店只剩下伪军警戒,这恰好是一个空子。谢璞山要王成元骗过伪军,掩护游击队护送美军飞行员,闯过封锁线。

王成元接受了任务后,思考了一下,便到酒店买来两瓶酒,拿在手里,有意向伪军驻地走去。他边走边看,远远看到伪军周队长迎面走来。

王成元同伪军队长,同住在这个小镇上,常见面,彼此的底细都了解。伪军队长姓周,名贵堂,本地人,家产颇丰,不肯劳动,游手好闲,到了二十八九岁年纪,家道中落,家里呆不住了,跑到南京一家小饭馆当了一年跑堂,每天接触三教九流,染上一身流氓习气。日本人来了,投靠汪伪警卫第二师,先在警察所当个班长,后来经过打点,被派到管店,谋了这个差使。

王成元见伪军队长走近,笑脸迎上去。说:“周队长,今天辛苦啦!”

“别提啦!”周队长哭丧着脸说:“辛苦大大的,但肚子还是空空的!”

王成元一听,正中下怀,但却装出想回避的样子,咳嗽了一声,顺手将酒瓶在伪军队长面前一晃。

这些伪军都是一帮馋鬼,哪里见得酒肉,拍着王成元肩膀说:“王站长请客呀!”

王成元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哪里是请客呀!皇军不是通知了吗?要车站加强警戒。我让兄弟们喝几口,夜里好抖擞精神站哨。”

伪军队长嘻皮笑脸地说:“都是执行同一个命令,让我们兄弟也人个伙。王站长,怎么样?”

王成元说:“只要周队长肯赏脸,今晚我请客。”

说罢,王成元将伪军队长带进一家餐馆。伪军们听说有酒喝,都一窝蜂地跑来了。王成元向餐馆老板递了个眼色,说:“兄弟们今天辛苦了,再拿两斤酒来,账都算到我的头上。”

餐馆老板也是个交通员,乘出去买酒的机会,将情报转送到大洪山游击队去了。

那些伪军见满桌酒菜,就狼吞虎咽起来。

王成元以东道主的身份,将酒瓶紧紧握在手中,慢斟慢饮,拖延时间。

伪军们白吃白喝..又是猜拳,又是行令,呼三吆四,把加强警戒、堵截美国飞行员的事早忘到脑后去了。

谢璞山接到王成元报告,便带着美军飞行员出发。他让游击队分作两路,一前一后作掩护。大洪山距管店车站只有4华里路,半个钟头便走到了。谢璞山先躲避在津浦铁路边的一片树丛中,观察动静。

这里靠近车站,距伪军哨所也不远,他见车站灯火通明,伪军哨所灯也亮着,不见伪军走动,哨位空无一人,心想这正是闯过封锁线的好机会,便向游击队员宣布行动计划。

为了缩小目标,谢璞山只带一个班护送,其余人员原地守候,如出现意外,负责阻击,保护飞行员过境;如无意外,待飞行员越过危险区,再原路撤回。分工护送的游击队员,一人保护一名飞行员。然后,谢璞山又转身向飞行员们示意,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说话。

说罢,谢璞山一跃而起,仅一眨眼工夫,像一头雄狮纵身跃到了路东。

真不愧为游击队的领头人,在最紧要关头,他把勇敢、机智、果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变为沉着,继而从沉着中进发出一股巨大的奋进力量。

接着,游击队员,一人保护一名飞行员,先后跃起,一双双,一对对,拉着,搀扶着,从路西奔到东。

美军飞行员虽然不知道这次行动的内幕,但他们心里明白是在通过危险区,一个个紧张地屏着呼吸,听从游击队员指挥,作了很好配合,安全闯过封锁线。

秋夜,一弯新月,夜空闪现出银色的光辉,山乡显得清幽而又温馨。远处有几声汪汪的犬吠,近处丛林里的纺织娘、金钟儿、蛐蛐儿,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虫儿,轻轻奏起了小夜曲。

游击队保护美国飞行员,闯过封锁线后,在通往抗日根据地的一条山路上急行。

这条山路山峦起伏、茅草丛生,又是夜晚,游击队走起来是家常便饭,但对美国飞行员来说,却是举步艰难了。

山路不平,坑坑洼洼。飞行员们高一脚、低一脚,身体像失去重心,东倒西歪,个个身上大汗淋漓,不时示意要休息,有的甚至干脆瘫坐到路旁。

谢璞山知道,此时还不能休息。直到深夜,走了20华里路程,来到横山区署所在地——尤岗村。

尤岗,是老嘉山西南角的一个小山村,几十间茅草房,分布在东西两个高岗上,中间有一条通道,把山村隔成两半。中共横山区的区署,就设在东边的一幢茅草房里,不熟悉情况的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机关所在地。

这里已是较安全的地区,且飞行员们走得十分劳累,游击队决定,在这里住一夜,休息一下。

被交通员管德华营救的一名飞行员,由鲁山游击队队长老弯接送,已先前到达尤岗。

飞行员们遇险后相逢,又惊又喜,乐了一阵之后,心绪平静多了,都比划着说,肚又饥,口又喝。其实不用飞行员提醒,区署早已准备好饭菜,有鸡蛋,有面条,还有几盘小菜。

飞行员们也不客气,剥开鸡蛋便吃。可是吃起面条时,一个个摇起头来,因为没有刀叉,他们不会使用筷子,无从下手。

区署的司务长,端起一碗面,拿起筷子,教飞行员们吃法。

飞行员们一齐拿起筷子,一边看着司务长动作,一边学习。一碗面条没吃完,面汤就泼满桌面,面条沾满他们的面孔,逗得在场人都哈哈大笑。

美国飞行员也笑了,露出滑稽的神色,“好的!好的!”叫个不停。

游击队员又是一阵大笑。这欢声笑语,打破了语言不通的沉寂,融洽了彼此的思想感情。

吃过饭,飞行员们又要喝水。除了开水以外,没有别的饮料。因为渴得要命,一个个就大口喝起来,但又烫得要命,都伸出舌头,作出滑稽相。于是,游击队员又去找凉开水。

睡觉的床铺,是将两扇门板搁在两条板凳上,铺盖也很简单,一人只有一条被子。

谢璞山向飞行员做手势,抱歉地说:“这里生活很简陋,很艰苦!”

飞行员们表示说:

“实用!很实用!”

在接触一段时间以后,美国朋友渐渐能领会游击队员的神情,大意是要他们做什么,再配以手势,飞行员们领悟了所说的意思。双方交流有了进展。

安排妥当后,游击队催促美国朋友早点休息,并用手势告诉他们:

这里是抗日根据地,有区、乡武装站岗、守卫,要他们不必担心这里安全。

尤岗距自来桥有45华里路程,全是山路,要跋山涉水。谢璞山想,飞行员经过一夜休息,会恢复精神,因此想早点上路。

谁知,吃过早饭一看,飞行员们一个个脚腿红肿起来,未走两步,都喊叫疼痛,怎么也迈不开步子。

谢璞山无奈,找来5头毛驴,给飞行员骑上。

毛驴上路后,因为没有人赶它,走得很慢。飞行员骑在驴背上,漫悠悠,也不感到颠簸,没骑多远,渐渐适应了,趴在驴背上的直起腰来,横坐着的正了过来,倒骑着的转过了脸,反而有点悠然自得的样子。

10月的山乡,秋高气爽,头顶上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块,老嘉山在秋阳照耀下,显得格外壮丽,像一头雄狮,横卧皖东。

美国朋友欣喜若狂,他们没有想到,在遍地硝烟的中国土地上,还有这么一块和平清新的地方。

美国朋友被这清新的环境迷住了,就连那些不知名的小鸟的叫声,也好像特别的悦耳动听。飞行员人人心情愉快,似乎不是遇难后逃脱险境,而是在进行一次非常有趣的旅行。

走了约20余里,行程过半,进入老嘉山的主峰。高峰下有一条沙河,河边停放一只渡船,没有摆渡人,只凭过河人摆过来,渡过去。飞行员们跳下驴,上了渡船。

河面不宽,水势很缓,河水十分清澈,河底和河岸两旁乳白色的鹅卵石显得十分洁净,青山绿水,映在水中。

这里,就是著名的西涧。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滁州刺史韦应物游西涧时,写有四句绝唱: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时,如有人将这首诗翻译给美国朋友听,他们对这个文明国度的欣赏,一定还会深刻一些。

过了河,行走的速度更加快了。谢璞山向美国朋友示意,目的地快要到了,飞行员们的情绪才平静下来。一个个在猜想,他们要去的地方,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太阳已经西斜,古老的自来桥小镇沐浴在阳光下,以它不加装点的淳朴方式,迎来了从大西洋彼岸飞来的国际友人。

自来桥,地处苏皖两省边境,横跨安徽省嘉山、泗县、来安,江苏省的盱眙4县。这个小镇,四面环山,一水中流,中间一座小桥,将南北两条小街联结起来。

小镇的名字,是由一个神奇的故事而来的。那条河,叫老牛湾河,很早修老牛湾河上桥的时候,先建了两座桥墩,夜里落了一场大雨,河水猛涨,从上游飘来一块长石,恰好横架在桥墩上。“自来桥”由此得名。

抗日战争爆发,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就设立在这个小镇上。

嘉山县政府得悉美国朋友到来,派工作人员出小镇相迎。工人、农民、街道居民、学生们闻讯,也纷纷拥上街头,观看外国人。一时间,小小的街道,挤满人群,形成夹道欢迎的场面。

特别惹眼的,是他们的鼻子。人们早就听说,洋人都有个大鼻子,鼻子特别高、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