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见见内心的鬼朋友:了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14535200000005

第5章 生命的阴影——死亡本能(3)

谈到死亡所带来的生命启迪,不得不提起一位对死亡有很深研究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教授,是他最早提出了死亡本能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有两大本能,这就是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和死本能就像一个事物的黑白两面,一起组成了人的生命本能。但他们又有不同的表现和作用。

我们先从生本能说起。生本能的作用是促使生命生长、繁衍,它推动生命走向一个生长的过程,我们从一个小胚胎、到婴儿、到儿童、到少年、到青年、到成年……这个自然的生长过程,是生本能推动我们走过的。生本能是什么样的?它是一只手吗?它又是怎么推着我们走的呢?

生本能是无形的,它没有具体的样子,你能通过自己的心跳感受到它,你能从春天山林的勃勃绿色中观察到它,你也能从花香中闻到它,你甚至能从清晨小鸟的鸣叫声中听到它,只要是活的生命,都有它的存在。它随时出现在我们身边任何地方,你虽然看不见它,但你能看见它使生命发生的变化。

它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不是我们跳动的心脏,不是花蕾,不是种子细胞的分裂……你无法捕捉到它,也无法测量它,你只能测量它在生命体上的各种表现,诸如体温、生命周期、生长速度等等,它和物理学中的能量一样,无法被证明存在,只能从它的具体表现上去观察和测量。

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能力,一种生命能量。当你成为一个生命,你就拥有这种能量.你就会使用这种能量。这个问题说起来太抽象,如果你想有个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建议你去看看宫崎骏的动画片《幽灵公主》,片中有一个掌管生死的巨大怪物叫“山兽神”,它就像极了人的生命本能。

我们先看它代表生本能的一面。它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白天是鹿的身体、羊的脸,长着王冠一样的犄角,远远望去在它出现的地方有着阳光般的金色光芒;夜晚它则化身为荧光巨人,像只晶莹剔透的大号恐龙。它自由而又有规律地生活着,森林安宁、和谐,生机勃勃。

难道生本能是这样的吗?不是的,我还要强调——它没有形状!那宫崎老先生为什么要这样画呢?因为无形是无法画的。这些形象并不是说它就是这样的一个大怪物,你在现实中是找不到这样一个大怪物的,宫崎老先生也不是瞎说乱画的,它的形象仅仅象征它的各种特点,说明它带给人的感受。

我们先看看它的栖息地——原始森林的深处,是指我们内心最原始部分的深处。它白天的个头比较小,只比一般的成年鹿略大一些,而夜晚则是个巨人。

这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在白天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理性思维的干扰,对自身生命的感受不明显,就像在森林中遇到一只鹿那样困难;当我们夜晚安静下来,注意力更多地回到自己身上,它就像一个荧光闪闪的巨人那样很容易被感觉到。

那为什么是鹿身而不是牛身或马身呢?因为鹿象征着与牛马所不同的、未能驯化的野性、灵性、敏感等特点,羊脸象征生本能闲散的自由和温顺的特性,王冠般的角象征作为生命本能所应得到的王者般的敬重。平时,它对周围的生物是很温和的,像个慈祥的长者,如果有人有难,它还会去救助,它脚踏之处花草盛开,离开后花草又败落,它受到生物们的景仰和崇拜。

然而当它受到伤害时,它转而变成了一个黑色的巨大怪兽。在影片中,它的头被人打掉,这在精神分析学中是阉割的象征,象征着生命力受到了阉割般的压抑,生命由此丧失了活力,并带来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使得生本能转向了它的另一面——死本能,它化身为黑色的大妖怪,爆发出巨大的、黑水般的毁灭一切的力量。它所到之处不再是花草盛开,而是所有的生命被毁灭,被死亡的黑水吞噬,不分你我、不分好坏,像山洪、像泥石流、像火山爆发……它在用死亡的力量争夺自己生命的权利和尊严……平息这场死本能爆发的是它又一次找到了自己的头。找回失去的生命力时,一切重新恢复宁静,山坡又开满了鲜花,大地又恢复了绿色,它再一次返回生本能的状态。这种生死的转换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生、死本能一体的本质,它们就像生命的调节器,为我们的最佳生命状态服务,当然也包括死本能对生长的抑制,适当的抑制是为了让生命有一个最佳生长速度。

影片中的人们是为了长生不老而来猎杀它的,人们希望把生命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以为这样就可以长生不老。

然而,生本能是自由的,人们追求自由就是追求活着的生命感觉。生命一旦被禁锢、被抓住,就不再有自由,它的生命力就会因禁锢而衰退,就不再是原有的生命了。看看动物园里被我们捕获的野生动物吧,它们已经不再是“野生”动物,它们丧失了原有的野性,那曾是它们最主要的生命力。生命不仅仅是活着有一口气,能吃饭、能睡觉,当老虎被养成了猪的时候,这个物种已经可以不用存在了。

中国的动画片《人参娃娃》也在说明这个道理。片中的人们也是为了长生不老,想要抓住一个在他们看来特别有生命力的东西——人参娃娃,希望吃掉它,从而获得永恒的生命。而人参娃娃一旦被抓住,就会死去,所以人们是得不到长生不老的,人们应该学会通过释放被禁锢的生命能量,来找到内心的生命力,而不是抓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把它弄死。

生命是如此脆弱,爱它就放手吧!

生本能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活动、流动,随意地动。

死本能是与生本能完全反面的另一个极端,它的作用是带领生命走向毁灭、衰落、死亡。花瓣的凋零、落叶,人的衰老,感知觉的退化,各种欲望和行动力的丧失……这都是死本能的作用和体现。

死本能最大的特点是不动。

这种不动或趋于不动,不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比如,一个人睡着了,你喊也,他不动,你不能说他死了,因为他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没有停止.生理上他还在新陈代谢,心理上他还在做梦;又如另一个人,他每天都在吃饭、穿衣、上班,进行着各种活动,但他只是程序化地在做这些事,对周围的一切麻木、没有感觉,你不能说他还活着,因为只有死人才没有感觉,虽然他还呼吸还活动,旦他的心已经死了,他是一个活死人。因此,死亡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生本能形成了人的“本我”,代表人的各种欲望:当人的本我很弱时,这个人的生命力就会很弱,有很多自我欲望克制能力超强的人,他们让人感觉很生硬,很枯燥,缺乏活力;当一个人非常自我压抑,不敢张扬自己的个性时,他会给人感觉很蔫,这也是本我很弱的表现。

而本我的欲望过强,甚至泛滥到超出合理的范围,影响到周围其他人、其他物种的正常生存,对周围环境构成威胁时,那就是洪水泛滥了。实际上,他也就对自己的生存构成了威胁。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在有限的资源中过度自身繁殖,乱砍滥伐,滥杀野生动物,使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的平衡被打破,然后,被破坏的环境反过来又会危害人类的生存。

自然界是靠食物链来平衡的,在这个大系统的平衡过程中,每个物种都会有生存和死亡的机会,都有可能成为其他物种的食物,当人超越了这个链,超越了这个大系统的平衡时,也就注定了人类如果不能顺应与自然的和谐之道,就要走向自我毁灭。战争、瘟疫、杀戮、新的疾病的衍生……都是人的死本能在一次次对生本能泛滥的修正,修正的目的是使人趋向与自然的和谐,是为了让人这个物种整体生存得更好。

死本能形成了人的“超我”,代表约束、禁锢和秩序,在一定限度内的约束是有必要的,而过度的压抑,又会破坏人的生命力。

人们需要对自己的本能有所了解,才能掌握、调节它们之间的平衡,才能让自己和周围环境和谐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