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股市牛虻:擦亮投资者眼睛
145340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路了,尽管发展很快,成绩不小,但是问题也很多,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股市的转轨经济所表现出来的缺陷更是暴露无遗:旧的规则已经打破,新的规则或是没有建立起来,或是没有生长的土壤。也正是这种动荡不安、规则不定的年代,为靠近权力者侵蚀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几年来,媒体陆续揭露出来的股市上种种作假造假、欺诈中小投资者以及操纵股市等事件正是这些现象的鲜活写照。

从古到今,一介书生,本来手无缚鸡之力,但社会捧之为“贤达与良知”,可能在于他比大众多读一点书、多明一些事理,在于能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如实地告诉大众,在于能对有损于社会大众的事情进行鞭挞与批评等,以便来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以便民众生活过得更好。但在以钱为鹄的社会里,一介书生这种赞誉与功用则有些弱化了,不少书生更多的是面对功利与钱财。当然,这样做也没有什么不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但是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或社会,没有社会的良知,没有对人、对社会行为的关注与批评,个人与社会是不知道自己做得如何的,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行为做得如何也不知道,那么,他又如何来成长呢?个人是这样,组织与社会也是如此。

在一个发达的市场体制中,不少公众知识分子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在于对社会公众利益的关注,在于对有损于社会公众利益的事情进行批评。他们就像一只只牛虻,不时叮叮社会这只大牛,让它清醒地朝着有利于社会大众利益的方向走。

在我们的社会里,由于受思维惯性及文化传统之影响,个人、媒体、组织与社会,更多的是关注以往做得如何好,以往业绩如何喜人,却没有学会如何来反省自身、检讨自己,并从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更不愿意听到他人的批评。试想,这样的个人与社会还能不问题重重?即使近几年来,这些方面有所长进,但还是与文明社会相去甚远。这也就使得我们的社会无法真正迈向经济富强之路。

我在香港工作生活多年,受那种制度与文化的影响,一些观念与习惯也寓之于心。回到北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对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这本《股市牛虻》就是自己对中国股市发生的事情所写下的一些心得,而且这些心得在报刊登出很受大众厚爱。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股市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其中所发生的各种事情总是需要有人来分析、来评价,需要有人像牛虻一样,不时触动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为,对股市中的中小投资者,他们无论是信息、知识及工具,还是所持有的资源都表现着明显的劣势。我们的市场不仅要有保护他们利益的法律法规,更需要有人把股市所发生的事情清楚地告诉他们,把出台的法律法规清楚地解释给他们,把中小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时的真相披露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真正地用自己的钞票来投票与选择。这也是本书的旨意。

当然,面对着五彩斑斓的现实生活,面对着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面对着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无论是股民还是社会上其他民众都无所适从,无从抉择。如果有人能够从某一个视角对复杂纷繁的经济现象、社会问题进行一点描述、给出一点解释、做出一点分析,那么就能给人们多一种可选择的视点。

经济学人并非先知先觉的圣者,他也不是未卜先知的预言家,他更不是民众行为的向导或导师。他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对现实的经济现象多做一点解释,多做一点分析,多做一点说明,告诉民众已经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情所发生的来龙去脉,这些事情可能会出现的趋势。除此之外,我们要的做事情不会有太多。

还有,现代经济学早已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早已为世人所向往的“显学”,多少仁人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希望把自己的理想转化为生活的现实,希望把自己的意愿转化为民众的向导。更有那好事之徒,借民众好奇与不知,把理论的学理转化为意识形态来席卷社会之财富占为己有。对于这些,在某种特定的、社会里,一介书生,或许无缚鸡之力,但他有良知来明辨,来分析,不仅让自己不为其所蛊惑,也要让他人不为其所欺骗。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人对此关怀,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一天一天地美好起来。

本书也像一只小小的牛虻,不时叮叮我们这只股市大牛,让它随时随地都保持清醒的头脑,随时随刻都以投资者利益为本位,这才是我们股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书的出版得到陈小兰女士、李欣利编辑、王一方兄热情的关照.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易宪容2003年7月3日

于昌平王府温馨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