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著经大传
14533900000034

第34章 知雄守雌的磨难(2)

李耳呢,那时一心只想着求学,想学到更多的东西,要不是妈妈多次督促他,他才不愿相亲哩。来人在路上拦住他,要他如此这般相亲,他连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不过,他临出门时,妈妈反复叮嘱他,要挺起腰走路。他平时喜欢思考问题,走路时总是低着头,像是要捡地上的金子,久而久之,就形成躬着腰走路的坏习惯。他妈妈不知提醒过多少次,让他直起腰来,可就是直不起来。妈妈临行前再三交待,要挺胸,眼光朝远处看。旁人看了,就会说这个小伙子将来前途光明;若是老低着头走路,旁人就会说你鼠目寸光,亲事成了也会吹。只有按妈妈说的做了,他一出村上路,就挺着胸走路,感到极不自然。当来人告诉他如此这般,他欣然同意,这样可以免去丈母娘那些盘根问底的话,也好省一点时间去读书。

李耳按照来人的吩咐,雄纠纠、气昂昂从王冬妮门前的大道上走过。相亲既然是看人的,他就不能不看看王冬妮家的墙头,可由于走得太快,王冬妮的影子只是一扫而过,根本没有看清楚。心想,只要王冬妮没有意见就行了。

王冬妮趴在墙头,也只是匆匆看了一眼,觉得太害羞,赶忙捂着脸退下梯子。由于心慌意乱,“卟嗵”一声,从梯子上摔了下来,跌坐在墙根,她捂着扭伤的脚,痛得不敢叫,不知所以然。

李耳只顾昂首阔步朝前走,没有留神脚下有个坑,脚下一闪,也“卟嗵”一声跌倒在地。这时他已顾不得什么,连忙爬起来,照着原来走路的样子,回到了姨姨家里。

后来经过介绍人,李耳和王冬妮都没有意见,送去了些聘礼,亲事就这样订成了。

订了亲,总不能不见面吧!其实,李耳心里想着未过门的未婚妻;自然王冬妮也是想着李耳。

按照风俗。两个人在未成婚之前,男的每年要给女的买一身衣服送去。去年给王冬妮的衣服是托人送去的。今年益山女早早准备好了衣料,非叫李耳亲自送去不可。李耳看了衣料,瞪了妈一眼,转头回到县城读书去了。知儿莫如母。益山女明白了,李耳也开始心疼媳妇,嫌送的衣料不好,才睹气走的。没办法,益山女赶到王冬妮家,说是李耳在县城清水河边等着她,想与她一同逛逛街,再买些衣服。王冬妮欣然同意。益山女又赶到城里,给李耳留些钱,说明了约会的地点,李耳这时才微微笑了。

李耳朝清水河边走去。他看到前边一丛开着粉花的垂柳晃动了几下,像水波仙子一般飘然而起,王冬妮就站在他面前。李耳想都没想,甩开脚步,向前冲去。可是当他离王冬妮还有两步远的时候,却嘎然收住了脚步。

王冬妮低着头,手里提着一个小花包袱,一只穿着绣着蝴蝶花鞋的脚尖使劲挖着河堤上的沙土。

李耳站在王冬妮面前,呆呆愣愣的,像一根青石柱。他确实傻了,平时甚至在梦里都呼喊着王冬妮的名字,现在竞连呼出的勇气都没有了,不知说什么才好。

“李耳哥……”

居然是脸皮薄的姑娘先开口说话了。那声音颤抖得像轻风中的树叶,连她自己也听不清从嘴里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可是李耳却听清了,如同重锤敲在响鼓上,震得心胸发颤。

“你,你要是不嫌弃俺……”

王冬妮说着,用那双瑟瑟发抖的手,打开小包袱,从里边捧出一双新鞋。

李耳再也忍不住了,他猛然冲上前去,一把手攥住了那双鞋。可是,当他的手碰到王冬妮那柔软的指尖时,王冬妮却像触电似的,急急忙忙抽了回去……

“冬妮,走,跟我去给你买件衣服!”

“嗯!俺听你的。”王冬妮用那种绝对服从的口气,柔声地说,顺从地跟着李耳来到一家店铺买衣服。

“你看哪件衣服好?”李耳总觉得自己说出的话,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感情色彩,脸上都急出了汗。

“嗯!俺听你的!”王冬妮瞧着李耳脸上冒出的汗,从衣兜里掏出一条花手巾递给李耳。李耳接过花手巾,不知所措,还是店主人提醒道:“喂,你要买什么衣服,愣在那里干什么?”

李耳连忙把花手巾装进口袋,用手背在脸上抹了一下汗,“就拿那件比较好看的花衣服吧!”

“不!”王冬妮这时才大胆地说,“要那套男式的衣服!”

“瞧这小两口成婚后多亲热,”店主人望着他俩道,“争着给对方买衣服。”说着拿出一套男式衣服。

李耳被弄懵了,明明是自己来给未婚妻买衣服的,可现在王冬妮却要买男式的衣服,难道是要买给她弟弟?只要她喜欢就买吧!他慌慌张张从口袋里掏钱。谁知王冬妮早把钱递了过去,衣服接到手中,转身就往外走,李耳只好跟着出来。

两个人沿着清水河,默默朝前走着。他们挨的是那样近,互相都能感受到对方肉体上的气息。他们的肩膀时而轻轻地碰撞一下,.但立即又

非常自然地分开了。

他们的步子迈得是那样慢,脚步又是放得那样轻,谁都怕惊飞了这美好的时刻。

此时他们彼此都感到十分幸福。这朝思暮想的幸福也像清水河一样,在李耳的胸膛里跳跃着、冲击着,催涌着他的力量,鼓动着他的勇气。有好几次,他把停下的脚步又迈开了,伸出的手臂又缩了回来。

快到分手的地方了。这里有一棵大垂杨柳,垂下的柳枝像帐幕似的在中间围成一个空屋。王冬妮掀开柳枝走了进去,隔着柳枝帐对李耳轻轻叫道:“你快进来呀,试试我给你买的衣服,看合适不合适?”

到此时李耳才明白,王冬妮刚才买的那套男式衣服,根本不是给她弟弟买的,而是给他买的。他只好进了柳帐,一试穿着正合身,而且非常有气派。他打量着全身,“本来应该是我给你买衣服,可现在成了你给我买衣服,这叫我如何向你妈妈交待?”

“我这里有的,”王冬妮说着,解开小花包袱,取出几件花衣服,“你看这几件怎么样?总可以向我妈交待了吧!”

李耳看这几件花衣服确实不错,用手抓了抓头发:“可那是你自己买的,不是我给你买的!”

“你买的和我买的有什么区别?”王冬妮把衣服又包了起来,“我回去就给我妈说这是你买的,难道他们还要查证不成?”

“这……”李耳不知说什么好,等了一会儿,又问,“你,你还需要什么?”

王冬妮张了几下嘴又闭住了,脸上涨得发紫。一时间,她感到异常地紧张,那颗怦怦乱跳的心,都快要冲出嗓子眼了。也就在这一刹那间,她完成了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突破,从嘴里挤出了变形的话:“李耳哥,我想让你亲我一下……”说罢,赶紧用手捂住了脸。

李耳听到这话,也是盼望已久的。他的勇气来了,张开手臂,一下子把王冬妮搂住了。紧接着,他扳起她的头,在她那薄薄的嘴唇上吻了一下。他吻得是那样轻,像吻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生怕稍一用力,把那花蕊碰碎。然而,留在他嘴唇上的那种女性的温馨,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悠长,永世都不会忘记。

王冬妮没有挣扎,她接受了这胆怯而甜蜜的一吻后,就一头埋在李耳的胸膛上,呜呜地哭了起来。

李耳慌了,他抚摸着王冬妮的肩膀,不知所措地问:“你,你怎么啦?”

王冬妮反而紧紧地搂住了李耳的腰,呜咽着说:“李耳哥,我真对不起你,第一次见面相亲,就让你吃了闭门羹。一想到这儿,我就后悔,我就想哭!你不埋怨我吧!”

“唉,事情都过去了,”李耳也把王冬妮搂得更紧,“还提它干什么!”他用舌头舔着王冬妮脸上的泪珠,“别再哭了!”

“我,我不哭,”王冬妮擦了擦脸上的泪珠,“我是心里甜才流泪的。”她已停住了哭声,从李耳的怀里直起腰来,用乞求的目光说,“李耳哥,咱们成婚吧!”

“行!”李耳看着她,“等我忙完了这阵子事,就回去与你成婚。”

“俺,俺听你的。”王冬妮那颤抖的声调仍然是那么柔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后来的一场突发事件,把李耳关进了监狱,粉碎了他们结婚的美梦,差一点使李耳丧了命。别看现在的王冬妮对李耳是“逆来顺受”,性格软得像棉花,一旦她爆发起来,那就是“绵里藏针”,“知雄守雌”。她想尽各种办法使李耳在狱中坚持着活下去,后来又把他救了出来。

事情是这样的。

李耳在陈国国都宛丘郭大贤人那里读了几年书后,学识增长不少,但仍感到不满足,就转到另一处书塾去读。教他的先生是常枞。这位常枞先生治学非常严谨,要求他的学生不仅仅学习他教的东西,而且还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有所建树,否则他就会把学生赶出师门口

别看李耳年轻,可他在常枞先生的指导下,有他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这就是集中相对的时问,研究相对的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效益。

李耳觉得读书应该有个“大战略”,就是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以满足求知的需要。但总不能像猴子掰玉米那样,掰一个丢一个。说到底,没有“大目标”将一事无成。有了读书的“大战略”即“大目标”后,就得分段实行。在一段时间里,要达到一个什么“小目标”即“战术目标”。这样,围绕着这个“小目标”,在不影响读书“大战略”的前提下,然后集中相对的时间,研究相对的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效益。

李耳眼下正在研究陈国史。为此,他记录了不少的陈国史木简卡片,有《传说》、《考证》、《正史》、《外史》、《野说》等。不妨,我们转录几段:

【传说】

伏羲与女娲

国都宛丘,是伏羲和女娲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有太吴之墟,女娲庙。

伏羲即太昊伏羲,人祖也,亦作大昊、大嗥、太嗥、宓牺、疱牺、伏牺、伏戏。古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又日:“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牺”。伏羲盖雷神之子,“蛇身人首,有圣德”,“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师蜘蛛而结网”,“作瑟”,“制嫁衣,以俪皮为礼”。

女娲,传言“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垣于泥中,举以为人。”又云,女娲炼五彩石补天。

是说:昔宇宙初开时,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与妹到昆仑上,咒日:“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从此,繁衍人类。

【考证】《三坟》(即《连山》、《归藏》、《周易》)上说:“伏羲氏,燧人之也,因风而生,故风姓。”古书又云:“遂人氏没,疱羲氏代之,继天为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于东方。主春,像日月之明,是称太吴,都陈。”

伏羲氏氏族起初是由风图腾而发展为蛇图腾的,后来由陕西沿渭水东迁至河南,吸收了许多其他氏族部落,促使图腾标志演变为龙图腾,“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女娲,古书云: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日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登系有娲氏女,世称女娲氏。

女娲氏起源于甘肃、陕西的黄土高原,后随着氏族部落东迁,迁到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

《陈国正史》:

约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灭商以后,求舜的后代妫满封于陈地,故国号陈,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

陈国的胡公满,是虞舜的后代。舜还是平民时,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他们住在妫水旁,子孙便把地名作为姓氏一姓妫。舜去世后,把帝位传给禹,舜子商均作了诸侯。夏朝时,侯位断断续续。直到周武王战胜了商纣王,才寻找到舜的后代妫满,封地于陈,以奉持帝舜的祭祀,就是陈胡公。

胡公去世,其子申公犀侯继位。申公去世,其弟相公皋羊继位。相公去世,立申公子突继位,就是孝公。孝公去世,其子慎公圉戎继位,这时正逢周厉王统治。慎公去世,其子幽公宁继位……

陈桓公去世,桓公弟佗,母亲是蔡国人,因此蔡人杀公子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拥护佗即位,就是陈厉公。陈桓公病时,祸乱已起,国人分散,因此桓公的忌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厉公二年时,生子敬仲完。周太史经过陈国时,陈厉公请他用《周易》卜筮,因“否”卦的变爻而得“观”卦……

陈厉公娶蔡女,蔡女和蔡国人私通,厉公也多次到蔡国淫乐。厉公七年,被他杀死的太子免的三个弟弟,大的名跃,其次的名林,小的名杵臼,共同唆使蔡人以美女引诱厉公,把厉公给杀了,拥护跃即位,就是利公,他是桓公子。利公即位五个月就去世,其弟林即位,就是庄公。庄公即位七年去世,小弟杵臼继位,就是宣公。

陈成公元年冬天,楚庄王因为夏征舒杀害国君,率领诸侯军队讨伐陈国,对陈国人说:“不要怕,我只是来诛讨夏征舒而已。”诛杀了夏征舒后,顺便将陈国作为楚国一县。这时,众臣都来庆贺,申叔时出使齐国回来,独不道贺。庄公问他为什么?回答道:“俗话说:牵牛踏过人家的田,田主就将这头牛抢去了。让牛踏人家的田,是有过失的,田主却抢了他的牛,不是过分了吗?现在君王您认为夏征舒杀害国君,是个乱臣,因此向诸侯征兵,持着大义去讨伐他。然而因为贪图陈国的土地,却想据为已有,那么,以后如何去号令天下呢?因此我不道贺。”楚庄王说:“对!”于是从晋国迎接陈灵公的太子午回来,立他为国君,统治陈国,就是陈成公。

由于李耳对陈国史有着出类拔萃的研究,而且是独树一帜,很快引起陈国上层人士的注意。

当朝陈哀公的弟弟公子黄非常重视网络人才,以此辅佐他的哥哥陈哀公。

公子黄几次到常枞先生那里拜见李耳,希望他到宫中谋事,都被李耳婉言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