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著经大传
14533900000103

第103章 “小国寡民"处的“天方夜谭”(3)

李耳毕竟见多识广,懂得第一次到“犬戎国”部落来,尊重人家的风俗是十分重要的。于是二话不说,端起木碗一饮而尽,也用手指刮了刮碗中残留的干羊粪吃了下去。觉得别有一番从未尝过的滋味,并没有什么恶臭,而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清香味。

尹喜、文子、徐甲端着木碗犯难了,不喝吧,人家的盛情难却;喝吧,看到要吃碗中的干羊粪,恶心的实在喝不下这碗中的奶茶。

“犬戎国”部落两位长者也看出了他们的为难,便说:“诸位若是喝不下去,可以用手指在碗中点一下就行了。”

尹喜、文子和徐甲正要照着去做,被许实挡住了,“你们千万不能错过了尝这种奶茶的好机会。我到‘小国寡民’处已经八年,由于经常喜欢逛游,只是听说过这种奶茶,从未尝到过一口。别看少女身前的罐中装的是干羊粪,其实这不是寻常的干羊粪,而是羊羔从母羊肚中产下后,专门宰杀羊羔并取出它在母羊体中形成的羊粪,把这种羊粪煮一下,再用肉苁蓉、山红花、鹿鞭炮制而成,特别能壮阳。”

“你怎么不早说,这恐怕连国君也喝不到。”他们几个端着木碗一饮而尽,果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清香味。喝下去后,顿时觉得浑身热乎乎的,刚才的疲劳立刻消除了,就是再跑百十里的路,也完全有精神。他们几个眼睛紧盯着那位少女罐中的干羊粪,要是能再给他们泡一碗奶茶该多好呀。但是少女不给他们喝了,招待贵客的这种奶茶只能喝一碗,喝多了他们到时候也受不了。这个秘密暂时还不能透露。

两位少女送走了奶茶,接着牵来一头大尾羊。这头羊的尾巴大的像个锅盖似的厚敦敦地垂在身后,几乎拖的它走不动。

大尾羊牵来后,先是让李耳、“犬戎国”两位长者并着手摸了摸头部,然后依次让尹喜、文子、许实和徐甲摸了摸身子。

两位少女把大尾羊牵到离他们不远的地方,过来了两个宰羊手,眨眼间就干净利落地宰杀了大尾羊。两位少女用盘子盛着血淋淋的生羊肉端了上来,“犬戎国”部落两位长者合手从盘中取出一块生羊肉递给李耳,然后各拿了一块羊肉,还是像刚才一样,两位长者生吞硬扯地把生羊肉吃了下去。

李耳效仿着把手中的生羊肉也吃了下去,嘴角边粘着鲜红的羊血,觉得难受,正准备用手擦,被身旁的两位长者拉住了,“您的,是我们‘犬戎国,部落真正的朋友。来人,先给这位先生打扮一下。”长者的话音刚落,又过来两位年纪稍大的少女,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盒,从中挖出点东西,涂到李耳脸上,和着嘴角上的羊血,用手轻轻地按摩着。按摩完之后,李耳觉得自己原来被风吹了半天干燥的脸上滋润了许多,感到舒服极了。

他们几位一看,李耳已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真像是年轻了几岁。

两位端生羊肉的少女,同样也给他们几个人递上了生羊肉,等着他们吃。

他们几个看到李耳都吃下了生羊肉,难道自己就不敢吃吗?于是咬了咬牙,硬着头皮把生羊肉吃了下去。同样,两位年纪大一点的少女也给他们美了容,并告诉他们这是用草原上一些特殊的药草制出来的,类似于现在的美容霜。这种美容霜与鲜活的羊血配着用,能够除掉脸上的皱纹和疤痕。

他们几个一听,相互看看并摸摸自己的脸,果然觉得脸上的皱纹去了不少。

李耳对这些特别感兴趣,想起了自己研制的冻疮贴,一一询问了这几种药草的名字,并记录下来准备返回后继续完善他的冻疮贴。

这两道礼节行施完毕之后,“犬戎国”部落完全把他们当作自家人,端上了油炸的“撒子”、奶酪等美味食品。他们几个饱餐了一顿,觉得这顿饭吃的格外香。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晚上,他们几个本来想要离开,但“犬戎国”部落的长老说什么也不让他们离开,说是还有一个“礼节”要进行。他们几个不明白这个“礼节”是什么,想到喝羊粪奶茶、吃生羊肉都闯过来了,难道还有比这更难闯的“礼节”吗?

“犬戎国”部落住的是小帐篷。入睡的时间到了,两位“犬戎国”部落的长者把他们几个领到一个个小帐篷中。地上铺的是松软的骆驼皮褥子,盖的是用羊羔皮制的被子,只是并排放着两个用鹿皮缝的枕头。令他们几个疑惑不解的是,为何一个人睡觉要用两个枕头?大概是高枕无忧吧!枕头垫得高些也会睡的舒服些。他们也就没管这些,待两位老者的人走后,便脱衣而睡了。因为临睡前,老者反复给他们交代。一定要脱光衣服睡觉,这是他们最后的一道“礼节”。遵守这道“礼节”当然好办,不就是脱光衣服睡,这有何难?

他们几个各自睡到安排好的小帐篷中,裸体钻进松软的毛皮被褥中,可就是睡不着。由于喝的那种羊粪奶茶是一种极壮阳的东西,到了此时才发挥了效力,身下似有感觉,躁动不安。

而在此时,每个小帐篷中都钻进一位少女,睡到他们身旁,伸手乱摸……

这下可把他们吓坏了,这怎么能行呢?连忙推开身旁睡着的少女。

少女顺手点起小帐篷中提前放置的灯,霎时裸体站在灯前,“这是我们这里的礼节,让我陪着你睡觉,以后能生个漂亮的孩子。请你仔细看看我,若是嫌我不漂亮,我马上就出去,再换一位漂亮的来。”说罢,又吹灭了灯,偎依到他们身旁。

这个风俗是可以理解的。这么个封闭的“小国寡民”处,各“国”之间又不来往,姻缘基本是靠近亲繁衍,生下的孩子痴呆和残缺的就多。为了使“犬戎国”部落的发展,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采取这样的繁衍手段可以说是很高明的。

这下倒难坏了李耳。他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道德的约束使他不敢想人非非,他一把把少女推开,当他推开身旁的少女,少女同样也把灯点着,裸体站着给李耳看。

李耳一看,竟是献奶茶中的一位,迅速用皮褥子把她的身体裹了起来,说道:“孩子,你看看,我完全可以当你的爷爷了,怎能干这种不道德的事呢?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样做!”

女孩把十五条辫子理了理,捂着脸直哭。李耳劝了一会儿,少女又说:“这是我们族里的风俗,如果你今晚不让我陪着你睡觉,晚上出了客人的帐篷,第二天就没脸见人了!”

李耳想了一下说:“那这样吧!你就跟我‘打脚头’睡吧!”

这样少女就睡到了李耳的“脚头”,过了一夜。此风俗从此在豫西一带流传了下来。爷爷年纪大了,冬天冷的时候,总是让孙女“打脚头”给爷爷暖脚的。

第二天,李耳一行离开了“犬戎”部落,翻过一道小山梁,来到了“楚国”。“楚国”在这里可以说是个大“国”,有百十户人家。他们到那儿时,“楚国”人把用不着的兵器,如大刀、长矛、戟、箭等收集到一起,放到垒得像山似的柴火堆上,点起火后,全都化为铁疙瘩。

问他们为何这样做?“楚国”人告诉他们,这里没有战争,没有食肉动物袭击,把这些兵器放到屋中绊手绊脚的,还是化了为好。

“楚国”人的这种举动,对文子的感触最深。在他后来写的《文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记录:“天下虽大,好用兵者亡;国家虽安,好战者危。故小国寡民,虽有什佰之器而不用。”这里的什佰之器为兵器,因为文子是在现场看到的。

离开了“楚国”,来到“燕国”。“燕国”的人民则显得更为落后,恢复到了古代“结绳记事”的时代。春耕秋收,家中琐事总是要记的,文字已经消失,只好在绳子上打着绳结来记事。

没用三天时间,李耳一行就把“小国寡民”处的各“国”考察完了,感触非常深。在他的《道德经》第八十章中记下了这样的话:“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土很小,百姓不多,虽有兵器却用不上。他们重视生命而不随处迁徙。这样,虽有舟车,却无用武之地;虽有兵器,无法陈列只好毁之。有的地方复归到了“结绳”时代。人们有甜美的饮食,美观的衣服,安逸的居所,欢乐的习俗,大家无争无隙。因为都是“小国”,各“国”的人民彼此都可以看到,鸡鸣狗吠的声音也可以听见,虽然如此,但生活的安定,彼此之间的人民却到老死,也不会离开自己的“国家”,与邻“国”的人互相来往。)

但后世一些个别学者,认为李耳考察“小国寡民”处有感而发的记录,是脱离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一种“复古倒退”,是反历史前进之动的。甚至有个别学者,把“什佰器而不用”解释为李耳要废弃新式生产工具、废弃车船、反对交通、交往,废弃文字等,想回到结绳记事的野蛮时代。这是不了解李耳当年著书的这段历史而形成的错误推断。

笔者曾踏寻了李耳当年考察过的“小国寡民”处,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年代久远的地貌变化,当年的“小国寡民”处已是没有了,但遗风仍然可寻。现在这个地方是黄河的一个大转弯处,由于三门峡大坝蓄洪,已淹没了当年的“小国寡民”处,只有到了泄洪时期,这一片才又显现出来,形成一个浅水区,到处长着高高的芦苇。在这浅水区一带有许多以打鱼为生的,听他们的口音有江苏的、湖北的、陕西的。同样也是谁与谁不来往,你打你的鱼,我撤我的网,就是船碰船,网扯网,也不知对方是干什么的。因为他们都长期居住在这里,为了划分水上的家界,有些地方也在两个水上的人家之间拉一条绳子就行了……

李耳一行考察完了“小国寡民”处,带着许实、梁英,用与进来时同样的方法越过了蛇墙,来到了黄帝岭下。他们几个坐着一辆车要去考察黄帝岭,拜谒并祭祀已故的黄帝。许实、梁英和向导则赶着另外两辆车回函谷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