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创业版
14533100000043

第43章 人生并非总是一个“赢”字(3)

集市上人来人往,画家的态度又十分诚恳,许多人就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晚上回到家,画家发现,画面上所有的地方都标上了指正的记号。也就是说,这幅画简直一无是处。

这个结果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心中痛苦万分,整天委靡不振,甚至怀疑自己有没有绘画才能。他的老师见他不久前还雄心万丈,此时却如此情绪消沉。老师问清原委后哈哈大笑,叫他不必就此下结论,换一个方式再试试看。

第二天,画家把同一幅画的又一个复制品拿到集市上,旁边又放上一枝笔,让大家把精彩的地方指出来。结果,画面上所有地方同样密密麻庥地写满了各种记号。此时,画家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画家换种方式乃大彻大悟,经过不懈地努力,在画坛上终于大有成就。

觅。

幸福和痛苦仅一念之差。谁不渴望幸福?许多人奔向幸福,苦苦寻幸福究竟是什么7有人质疑,幸福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吗?茫茫沙漠中,我们艰难跋涉,却只见到几丛沙棘;

幸福是大海中的闪亮珍珠吗?禁不住那晶莹的诱惑,我们涉江探海,越过激浪险滩,却只拾起几只贝壳;

幸福是山那边的一处桃红杏黄的花果园吗?可当我们千辛万苦,气喘吁吁地爬过高山,却只看到了几弯垂柳,几丛小草;

不必懊丧,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幸福!

或许,幸福只是沙漠中的几丛沙棘,只是大海岸边的几只贝壳,只是小路边的几丛小草只要你珍惜它,用心去感应它。

有人说,拥有健康的体魄最幸福;有人说,拥有金钱、名誉、地位最幸福;有人说,拥有美女、别墅最幸福很多人的身体并不强壮,甚至柔弱,也没有足够多的金钱让自己成为富豪,没有轿车、别墅,更没有显赫的地位,可是他们感觉到幸福。

因为,幸福不仅仅是恋人的999朵玫瑰,浪漫温馨,更是日常生活中的百般呵护;

因为,幸福不仅仅是恋人的山盟海誓,甜言蜜语,更是在天凉的时候提醒你加一件衣服,寒冷的冬日递过来一杯热茶;

甚至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种写满爱意的眼神;

甚至朋友送的一张贺卡,亲人的一声问候,刹那间,令人泪水会夺眶而出,温暖盈满心怀。

幸福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像沙中的金子闶烁着迷人的光芒,更是在我们心中的那一次又一次的感动。

关于幸福的定义,自是众说纷纭。前捷克总统马萨里说:什么是幸福?这就是你有权走到中心广场上,放开噪子高喊:“上帝啊,我们活得多差劲啊!”而贫嘴张大民的观点是“没事偷着乐”是幸福。几米则说:“幸福就是牛排即将端上桌来的那一瞬间。”林林总总,不外乎盲人摸象般从各个侧面勾画了幸福的侧影——也只能如此,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

两个老奶奶,拄着拐棍在街头相遇,她们聊起天来。一个说:“我这辈子太不幸了,爱过几次,但总不能和心爱的人结婚。”另一个说:

“我这辈子也没爱过谁,平平淡淡过了一辈子。”谁更幸福?

有人说:当然是第一个。第一个老奶奶情感经历丰富,虽然有痛苦,但在痛苦之前,一定有爱的感觉。第二个虽然没有痛苦,但也失去了爱的感觉。生活没有了刺激,就没有了生命力。许多闲散的人,为了追求刺激,酗酒、赌博、打架,甚至吸毒。对刺激的追求其实是对幸福的需求。

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幸福,可是高度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活得不幸福。

“我有钱,咋就不幸福?”在几个保镖的前呼后拥下,一位带着墨镜,穿着考究,面目威严的中年男子走进医院的心理咨询室。见到心理咨询专家,他忽然放下所有的伪装,孩子似地哭了起来:“我现在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觉得特别痛苦?”

这颇似电影《无间道》的一幕,就曾经发生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著名心理咨询专家屈英面前。屈英说:“这些年,前来心理咨询的人中,富人越来越多。真是像人们说的,越有钱越不幸福。”

一位成功大师说:“在一定范围内,金钱能够带动幸福感,但绝对达不到‘控股’的程度。金钱不能与幸福直接对应,幸福还有许多其他决定因素。”

在国内某大型IT集团做主菅工程师的张佳小时候穷的连鞋都没有,一次,冬天下着大雪去学校取成绩单,怕把唯一一双布鞋弄湿了,竟然光着脚,往返走了很远的路。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也因为穷,早早辍学。

只有他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勉强读了下来。

后来,张佳硕士毕业了,来到了首都北京,过上了白领的生活,而他并不觉得幸福。他说:“曾经的贫穷是一种不幸,但现在发现,有了钱未必就幸福。小时候虽然穷,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现在收入虽然多了,但生活成本也高了,工作压力也大了。所以,还是小时候最幸福。”幸福与金钱无关。

拿破仑说过:我一生中真正感到幸福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l小时。

幸福也与成功无关。明白了“幸福才是成功”的道理后,我们就比拿破仑还要成功。

六、将快乐植于内心

爱因斯坦说:“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有人因为“终于实现目标”而兴奋不已。一般人也会赞美这些成功者说:“那人已攀上了人生的高峰,实现他的目标了”。或者说:

“他是那么成功,再也不缺少什么了。”

事实上,“成功者”往往会感到寂寞,似乎遗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那是因为推动他们跨越高峰的原动力——动机、精力或刺激已经变得淡薄。对于实现目标,不再像过去那样感到刺激和兴奋。随着最终目标的完成,努力的方向不再明确,即使胜券在握,也毫无喜悦之感。

一位成功者这样说:“我的人生已没有什么乐趣可言。我不必再像过去那样辛劳工作,也不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美国有位著名的企业家,是几家著名大公司的董事长,他的事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他年方35岁,就已在竞争激烈的商界赢得极高的地位。到了40岁,他对一切已感到厌倦,在他45岁时便宣称自己已经完成了一切,他的全盛时代结束了。

他这样感叹道:“今后,我所能做的只是设法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被别人取代。现在想来,努力奋斗寻求发展的时代,要愉快得多。那是我人生中的黄金时期,现在再也领略不到那种乐趣了,”唐朝著名高僧慧宗禅师,特别喜欢兰花,于是带着一群小和尚辛勤栽培。第二年春天,满山开满了兰花,小和尚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不料一场暴风雨之后,满山的兰花被乱七八糟地打倒在稀泥里,花朵撒了一地。

小和尚们看到后都忐忑不安地等待高僧的数落,哪知高僧却平心静气地说:“我栽花是为了寻找爱好和乐趣,而不是要得到愤怒和埋怨。”

小和尚们顿时醍醐灌顶,不由得对高僧宽广的胸怀钦佩不已。

是啊,只要我们将那些快乐的兰花栽种于心田,拥有了兰心蕙质,我们的心境一定会盈满幸福与快乐、安详与宁静的。真正成功与快乐的人,绝不是依赖外在之物,他们的成功与快乐来自于内在的充实,内在的丰富。

平和的心是天。人的一生会面对许多诱惑,我们要擦亮眼睛,用自己的慧眼抵制诱惑,让心灵健康成长。有时候,刻意去找的,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去,都有它的时间和规律。不要贪恋太多,也不要抱怨太多,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的贪恋和抱怨而赠与你更多。要学会放手,有时放弃不仅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快乐。

面对世间百态,做到去留无意,宠辱不惊。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平和的意境中得到超然的快乐。

宽容的心是海。罗兰有句名言:“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芳香留在那脚跟,这就是宽容。”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随意逆转,就像脚的大小无法选择一样。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太过苛刻地要求他人,要以宽容的心对待你身边的人。在生活中多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少一些计较和猜疑。要知道: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未尝不是一种幸福。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心目中的完美,当不能实现时,退而求其次,再退而求其欢,没办法就渐渐地去接受,甚至喜欢几次退求得来的结果,那样的心灵才会真正快乐。

奉献的心是雨。阳光奉献给万物,一切充满生机;雨滴奉献给海洋,成就一片浩瀚。如果来自你的赠予温暖了一颗心灵,你便会感受爱的力量。人最伟大的精神就是爱,把爱献给需要的人是一种幸福,当因你的沐浴而亮丽了一道风景,你的心灵便会变得清澈透明,如果因你的爱绽放了一朵花,翠绿了一片地,让歌儿尽情挥洒,让鸟儿自由吟唱,这岂不是另一番美丽?要知道:人只有在需要的时候,得到的满足才是一种幸福。一枝花,一滴水,看似轻微,也能救人于危难之中。也许你奉献的只是—个眼神,便会让另一颗心灵震颤;也许你奉献的只是一个笑脸,便会让阴云飘散。学会奉献,你会看到爱的晴空。

感恩的心是福。人的一生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的愿望不可能每一个都能实现。在偶尔的失意后,调解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激的心,你会看到天是蓝的,水是绿的,人是善的,心是暖的;我们会看到父母的付出是多么的无私,我们会感受到手足之情多么的温暖,爱人的关怀是情感的寄托,友人的理解让我们泪水涟涟,孩子的成长让我们备感欣慰,而他人的帮助又常常让我们心存善念也许我们很渺小,在微不足道的位置默默无闻,可是我们同样拥有自己的宇宙。感恩的心,教会你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学会感恩,让心灵在感动中温暖,你会发现:快乐就在你身边!

心是快乐之源。快乐的源泉在于:知足、无求、无怨、宽容、感恩拥有快乐幸福才是真正的富翁。

世事纷杂,磨难不断,没有一种达观的心态是很难应付的。所以古人告诫我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方能在平淡或惊险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像苏轼,进则入朝为官,退则寄情山水,一生虽也坎坷,却充实有味。难怪郭沫若说:“以达观视宇宙,可以超越时空;以达观观人生,可以超越生死。”

七、营造真正的富足人生

证严法师曾说,世间有四种人:一种是富中之富——经济上很富足,生命也很丰富;一种是贫中之富——经济上不充裕,但精神上很满足;一种是贫中之贫——经济和精神都很匮乏;一种是富中之贫——经济上裉充足,但精神上却很空虚。显然,我们每个人都期望成为真正的“富中之富”。

经济上的富足来自于事业上的成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一类人,他们打着“崇尚简单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旗帜,生活很是拮据,但他们并不会因此放下自己的“高贵人格”。然而,不论这些人如何标榜自己安贫乐道,甚至以贫穷为美,或者瞧不起有钱的人家,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没有经济基础,一个人就谈不上生存和发展。

这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人生在世,我们要吃饭穿衣,要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在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之后,我们还渴望有受教育的权利、希望提升自身的精神生活质量,我们的心智和灵魂都希望得到滋养,这一切都建立在扎实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在高度发展的商品社会,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都必须依靠金钱才能得以实现。倘若想寻求发展但不努力积累财富,唾弃金钱,这无异于空想。

富足人生既是努力创造物质财富,又要追求精神财富,并要懂得如何去享受。成功有许多种,像达成目标、行善、帮助别人、发现内心的宁静,这些都与金钱没有关系。精神上的富足则来自于内心的充实、生活的恬静和高尚情操。

唐朝的陶渊明m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闲之中。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下,陶渊明29岁人仕,但在从仕期间他觉得“志意多所耻”,性情耿介的他学不会圆滑,因此毅然弃官归隐。

对于任何时代的人来讲,物质与精神从来都很难统一。当陶渊明觉得在世俗中去追逐名利地位是一种痛苦时,他选择了做一个农民。他把田同看做是与腐朽现实对立的一片净土,在舶同田居》之一中他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坐网中,一去十三年。”从开始踏上仕途到辞官归去,十三年的从仕生涯并没有将他的本性埋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团田。”从此他便过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劳动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在他此后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不是苦闷与压抑,而是一种怡然自得的淡定与从容。

假如我们说陶渊明那时候过的就一定是一种富足的生活了,那也不全面。农民的生活并不浪漫,自耕自足必须有安于贫苦的心志。朱熹说:

“晋宋人物虽日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淡,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渊明可贵的是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心性,去谋取富裕的物质生活,他甘愿过“环堵萧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生活,甚至曾经有过向亲友“行乞”的尴尬。

物质上的贫乏并没有给他的精神生活带来打击。在耕作之余,陶渊明有三大爱好。一是好读书,二是爱喝酒,三是写文章。这构建了他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