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14533000000041

第41章 竞争之术(4)

纷繁世界,团队为赢。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羡慕那些在工作中能够脱颖而出、将潜能发挥到极致的个人;同时也十分敬仰那些在竞争中能够基业常青、永续发展的企业,希望能够学到他们的成功之处。其实,这些个人和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真正的赢家,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之处和特殊的资本,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世界最强大、最不可战胜的依靠——团队。

2.合作,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没过几天,他就把鱼全部吃光了。不久,他便饿死在鱼篓旁了。

另一个得到鱼竿的人,提着他的鱼竿朝海边走去,他忍饥挨饿走了几天,当他终于能看到远方蔚蓝的大海时,他用尽了浑身最后一点儿力气,再也走不动了。最后他也只能倒在了他的鱼竿旁,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但他们没像前两个人那样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两个带着鱼和鱼竿踏上旅程。在路上,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艰难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大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同样是面对着鱼竿和满篓的鱼,四个人却有不同的表现:前两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满足和长久的悔恨;后两个人却很有心机,懂得人生的智慧在于,既有高远的目标又要立足于现实,于是两个人合作,发挥了鱼竿和一篓鱼的双重功效,最后过上了自己所期望的幸福生活。

现实中,竞争、生存与发展的道理是一样的。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合作是必然的选择。经过合作,可以产生更大的力量。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就是利用这种合作的原则而积聚起来的。单独一个人,不管他自己具有多强的组织能力,终其一生,所能成就的也只是很小的一点点而已。但如果一个人能够与别人合作,他的成就实际上将是没有限制的。

经由合作努力而获得的财富,不会在它们的主人心上留下伤疤;如果是经由冲突与竞争方法而获得的财富,必然会使它们的主人受到某种伤害。

相反,“合作”可使人们获得双重的奖励:一方面可使我们获得生活所需求的一切;另一方面可使我们的内心获得平静,这是贪婪者所永远无法得到的。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应当肯定的。在正当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竞争,能使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从而大大提高人生的效率,实现理想目标。

因此,只有在竞争中自立、自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才能有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没有竞争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此,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

但是,个人的竞争性要能够正常发挥,就必须发展群体意识,积极与他人协作、互助。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事实上,竞争本身就需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鼓励和支持,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能力。正是竞争激发着人们强烈的协作愿望和行动。

从另一方面看,个体的竞争也必须以促进群体的协作为条件。如果竞争妨害群体的协作,削弱或破坏群体的发展,这样的竞争不但不能促进个体完善、社会发展,而且必然成为社会腐败、个体堕落的因素。因为个体只有以正当的目的、正当的手段、正当的方式进行竞争,才能有利于群体的联合与协作,那种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争胜斗强,就是常言所指的“害群之马”。

这种又竞争又协作的人生状态能否实现?答案是肯定的。从生活中的实例来看。一般来说,日本人的人生方式,就是个体与群体并重、竞争与协作结合的。一个典型的日本人,不仅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竞争取胜的精神,而且同时又非常注重集体意识,善于合作与协调。

据说,日本流行一句话:一个中国人可以干得过一个日本人,但三个中国人却干不过三个日本人。这话显然是说中国人有个人竞争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于集体协作,去发挥协作和整体的力量。这话有点偏颇,但不无道理。

如今,有很多人特别喜欢强调和突出个人的知识和才能,事实上,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依托一个卓越的团队,因为这是一个团队至上、团队制胜的时代。团队是个人成长的舞台,个人因团队而伟大,因为当你花时间帮助别人攀登山峰的时候,你自己也上去了。而一个人如果离开了团队,离开了合作,那他将很难成就任何事业。

柳传志曾把联想集团解释为“一个人与别人相比,比人家弱,合在一起就比较强”的企业。联想汉卡的成功就是联想人“合在一起”的优势的体现,直接从事研究的有一个近十人的小组,柳传志还专门请来倪光南,发挥他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特长,完成将汉字系统向Pc移植的工作,把汉字系统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不到半年,研制成第一块汉卡;然后,还有数十名具有研究员、副研究员这样职称的专家带领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分别镇守着采购、生产、销售、培训和维修等环节,这才保证了联想汉卡的全面成功。联想培养人才也特别注重协调作战能力的训练。1994年,联想成立了总裁办公室,将一些在各方面有良好可塑性的人才集中到总裁办,这些人中有一线业务部经理,有职能管理部门的经理。凡总裁需要决策的项目都会事先拿到总裁办讨论,因为这些成员将来极有可能要管理整个公司,现有的提前把大家捏合在一起碰事议事,逐步在脾气秉性和价值观上融合,在能力上能够相互补长,形成有机高效的协作方式,搭成一个团结有力的工作班子。这就是竞争中的合作团队。

既然竞争无处不在,竞争无法避免,我们就没有理由逃避竞争;既然合作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合作的力量更大于竞争,我们就没有理由不选择合作。

3.避免竞争优势效应

21世纪合作已成为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但要进行更好的合作,利用他人和团队的力量,还必须认清“竞争优势效应”,避免受其影响而形成思维定势。

有这样一个笑话:上帝向一个人允诺说:“我可以满足你的3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你在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的敌人将得到你所得到的两倍。”于是这人开始动脑筋并提出自己的愿望,第一个愿望、第二个愿望都是一大笔财产,第三个愿望却是“将我打个半死”。

第三个愿望意味着将对手置于死地,这体现了人的竞争本能。

一对夫妻离异,根据法官的判决,丈夫应该把自己财产的一半转让给妻子,因此,丈夫开始出售自己的车、房。为了不让妻子平白无故地得到一大笔财产,丈夫将自己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车子和房子以10美元的“地价”出售,妻子固然没有得利,丈夫也损失了一大笔。

人们与生俱来有一种竞争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尤其不能容忍自己的对手比自己强。因此,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庄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竞争,拼个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就是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会如那位丈夫一样,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竞争优势效应”。

首先想到竞争,并都想赢,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要消除“竞争优势效应”的负面作用,就要从人的本性出发,推崇“双赢”理论。

合作,应该成为集体的主旋律,合作为我们每一个人营造了一个发展的空间。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有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

绝对的我是不存在的,只有融人我们的“我”,才是完整的我。要想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精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这实际就是wT0中所推崇的“双赢”,“双赢”才是真正的赢。

合作通常要通过谈判来实现。在所有谈判中,当事方都表现出一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影响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敌意或友善、竞争或合作。

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认为,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的词句:

①最重要的8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②最重要的7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③最重要的6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④最重要的5个字是:咱们一起=F;

⑤最重要的3个字是:谢谢您;

⑥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这就是合作“双赢”的基本理念。

通常中国的商人们最缺少的就是“双赢思想”,在对待对手方面,惯用的做法就是把对方整死为止。如果被整的一方所幸没有被整死,那么,活过来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整自己的一方整死。这叫你死我活。其实柏杨早于《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就醒事于人了——“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在一个人人都极大程度地参与买卖的社会里,互相扶助、共同发展是商人群体最终的选择,是交换正常进行的最有力的保证,是成为一个超级商贾必须具有的理念,也是各行各业竞争的理念。

人们常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然而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世界里,却有许多小鱼凭特殊本领以小胜大,让大鱼甘拜下风。同样,在优胜劣汰的商海,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企业尽管身处弱势,却能上演“蛇吞象”这样更富传奇性的故事。收购汤姆逊的TCL与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联想,就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吞象蛇”案例。

联合的力量,实在不能等闲视之。当我们看到日本联合超级市场—一以中小型超级市场共同进货为宗旨而设立的公司,惊人的发展速度,就会让我们有如此的感慨。

就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前,总公司设于东京新宿区的食品超级市场的三德董事长——堀内宽二大声呼吁:“中小型超级市场跟大规模的超级市场对抗,要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就是团结。”可是,当时响应的只有10家,总营业额也不过只有数10亿日元而已。但是,现在的日本联合超级市场的加盟企业,从北海道到冲绳县共有255家,店铺数达到3000家,总销售额高达4716亿日元,遥遥领先大隈、伊藤贺译堂、西友等大规模的超级市场。而且,对于超级市场业界中,与号称巨无霸的大隈超市相比,日本联合超级市场的业绩,竟是它的两倍。尤其近几年来,日本联合超级市场的发展更为迅速。1982年2月底,联合超级市场集团的联盟企业有145家,加盟店的总数有1676家,总销售额2750亿日元。但是,从第二年起,加盟的企业总数就增加为178家,继而187家、200家、253家持续的膨胀,同时加盟店的总数也由1944家增加为3000家真是飞跃的成长。在这期间,总销售额增加了4000亿日元,从而达到4700亿。这种令人赞叹的成就,是当初创立联合超级市场集团并由自己担任会长、以令大众敬畏的神话色彩而著称并始终潜心经营的堀内宽二也不会想到的。

日本联合超级市场茁壮成长的过程,历经无数挫折、失败,但都能化险为夷,并始终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现在日本全国都可以看到联合超市的绿色广告牌。但它以前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虾米”,而堀内宽二凭借着联合各中小超级市场的力量,草创成立联合超级市场发展到了今天他本人也意想不到的庞大阵容。每一个小“虾米”的力量着实有限,若要孤军奋战,很难夹在“大鱼”中生存下来;而若是众多的小“虾米”联合起来,力量之大也许连“它们”自己也很难想象,吞掉“大鱼”也不在话下了。所以我们做事一定不要忽视“联合”的力量,尽量避免“竞争优势效应”。

21世纪将是一个“竞合”时代,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正在竞争中努力学习合作。

邦尼的人力定律表明: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不仅要合作,而且要善于合作,习惯于合作,将合作转化成竞争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