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就着手拟定对德和约,重新瓜分世界。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召开。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包括中国)的代表,苏维埃俄国未被邀请,同盟国国家未获准列席会议。
会议由美、英、法、意、日5大国各出2名代表组成的最高理事会(“十巨头”会议)控制。到3月,“十人会议”分为由英、法、美、意4国首脑组成的“四人会议”和由此4国外长及1名日本代表组成的“五人会议”。
“四人会议”排除了日本最高代表。而日本为换取欧洲列强支持它在亚洲的侵略要求,也不愿在欧洲事务中多开口,因此,它被称为“沉默的伙伴”。在“四人会议”中,意大利对战争贡献甚少,势单力薄,奥兰多首相大受冷落。这样,巴黎和会的主宰实际上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统克雷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和会开了半年之久。美、英、法、日、意等战胜国都想多分得一些赃物,削弱战后与自己争霸的对手,所以彼此之间矛盾重重,勾心斗角,经常闹得不可开交。法国为了称霸欧洲大陆,力图彻底削弱德国。而美、英想让德国继续保持一定的实力来牵制法国称霸,竭力反对法国的主张,并且迫使法国在德国问题上做出让步。日本的主要目标在远东,它想独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这一要求虽遭美国反对,但日本以拒绝加入国联和签署和约相威胁,迫使美国改变了态度。美、英、法、日还背着中国炮制出一个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解决山东问题的方案。
此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国际联盟等其他问题上明争暗斗。主要战胜国在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达成了协议,拟定了对德和约。德国试图对和约的条件作有利于自己的修改,但遭到拒绝,被迫无条件接受和约。6月28日,战胜国在凡尔赛宫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消息传到中国,群情激愤,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共15部分,440条。第一部分是《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其余则是有关处置德国的条款。处置德国的条款十分苛刻,内容主要涉及疆界、赔偿、殖民地和限制军备4个方面。按照和约,德国丧失掉原有领土的1/8和人口的l/10。德国还须交出全部殖民地,并按委任统治原则交给战胜国,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比等国瓜分。和约还规定限制德国军备,解除德国武装,解散德军总参谋部,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禁止生产和进口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不准拥有潜艇和飞机等。关于德国的赔偿问题,和会未能在赔偿总数上达成协议,只是规定成立特别赔偿委员会,由它在1921年5月1日前确立赔偿总额(后来确定德国总共应该赔款1320亿金马克),在此之前,德国应先交付200亿金马克等。
《凡尔赛和约》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记录。英、法、日等国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而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了失败,因此,美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其实,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只是暂时的妥协,它们之间固有的矛盾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凡尔赛和约》以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帝国主义列强经过近5年的时间,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巴黎和会分赃不均导致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