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的故事
14528200000006

第6章 繁荣的时代(2)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参加~次婚礼宴会时无疾而逝,享年80岁,葬于他耗费了半生才华的学园。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有人曾问过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

亚里士多德回答很精辟:“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的雅典城郊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身边总跟随着十多位青年,他们或是自由地漫步在花园中亲切地交谈,或是闲散地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

“老师,您再给讲讲‘三段论’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吧。”

老人捋了捋飘逸的胡须,缓缓说道:“我们希腊人不是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吗: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三段论’呀。”

你可能已经猜出来了,亚里士多德正在给他吕克昂学园高级班的学生们上课呢。

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富拉基亚的斯塔吉拉移民区,这座城市是当时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阿穆塔的宫廷御医,不过他在亚里士多德还年幼时就与世长辞了。

18岁那年,亚里士多德被监护人送到了著名的柏拉图学园,一呆就是20年。亚里士多德勤奋刻苦,表现出色,柏拉图很看重他,称他为“学园之灵”。亚里士多德涉猎广泛,努力收集各种资料进行钻研,甚至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柏拉图又曾因此讽刺他是书呆子。并且,亚里士多德聪明异常,思维敏捷,所以,柏拉图还说要给他“戴上缰绳”。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致;又在柏拉图的影响下,对哲学推理产生了情趣。亚里士多德在学术上一点也不唯唯诺诺,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更不会崇拜权威。柏拉图大谈玄理,亚里士多德便在思想上与老师有了分歧。尽管亚里士多德很尊敬柏拉图,但在很多问题上,他有着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在学园里,他们经常对话辩论,有时候,亚里士多德甚至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话来。他反对柏拉图把每个同龄人都称作兄弟姐妹,把每一位年长者都称为父亲母亲的观点:“做某个人真正的表兄,而不是按柏拉图的方式给人家当儿子,岂不更好!”他也不同意柏拉图把真实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树就是树,由种子长成,结出果实。离开实实在在的树,仅仅是头脑中树的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

柏拉图到了晚年,亚里士多德甚至曾隐喻地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后来,他终于抛弃了老师的许多观点,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永恒的,不靠观念;现实生活中先有了各种三角形的东西,人们头脑中然后才有了三角形的概念;代数和几何的定律是从自然规则中抽象出来的;生命和世界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空间和物质……但是,碰到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亚里士多德还是得要把柏拉图的一些思想观点搬出来帮忙;由此,他也常常被弄得自相矛盾,左右摇摆,他竟自我评价是“黄金中庸”。柏拉图逝世两年后,受当时密细亚的统治者、学友赫尔米亚之邀,亚里士多德走访小亚细亚。然而,波斯帝国的入侵打断了他安宁教书和潜心研究的三年时光。赫尔米亚也在一次暴乱中被杀害,亚里士多德不得不携带家人逃到累斯博岛的米提利尼城,开始了漂泊流浪的游历生涯。

又一个三年后,亚里士多德被马其顿国王菲力浦二世召回故乡,担任年仅13岁的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

亚里士多德本身就极度推崇政治学,认为它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主要研究人群的善,而伦理学则研究个人的善。他从人性出发探讨国家的起源和目的,其基本命题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他认为,自然不造无用之物,自然赋予每个事物一定目的。自然让人类过有道德的优良生活,而只有当人们各按其本分参加一个政治团体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对青年学生必须进行“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发展教育。可以想见,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到亚历山大身上,通过潜移默化的强大影响力,对亚历山大思想的形成进行了全方位的渗透。

期间,菲力浦二世打败了反马其顿联军,称霸希腊。他召开全希腊会议,约定各邦停止战争,结成永久同盟。他还宣布,将统帅希腊联军,远征波斯。至此,希腊各邦已名存实亡,成为实际掌握军政大权的马其顿附庸。

不久,菲力浦被刺身亡,亚历山大继承王位,亚里士多德返回雅典办学,学园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的名字命名为“吕克昂”。亚历山大始终不忘支持老师亚里士多德,据说他先后共提供了800金塔兰,约合黄金4.8万镑。这算得上开创了科学家依靠国家财力进行科学研究的先河。亚里士多德甚至在学园里建起了欧洲第一家图书馆,里面珍藏有大量自然科学和法律方面的书籍。

亚历山大还通令全国,凡是猎手或渔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动物,都要送往亚里士多德那里。而他自己在征讨途中,只要一发现未曾见过的动物,便制成标本给老师带回来。

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展开了生物学研究,他调查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对其中50种进行解剖。经过无数次验证,师生们终于发现了一条规律:动物进化越高级,它的生理机构也就越复杂。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人类都用超自然力量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神秘变化,到处都是神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孕育了科学的胚胎并使它降生,他的光辉成就之一就是能以莫大的勇气将科学组织成一个有条不紊的庞大机体:第一部分是理论的科学,包括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第二部分是实践的科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辞学;

第三部分是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亚里士多德反对亚历山大的独裁统治:“独裁统治者尤其应当装做虔诚信奉上帝的样子,因为一旦人民觉得王者信仰、尊奉上帝,就不那么担心在他那里遭受不公正待遇了;也不那么处心积虑地策划反对他了,因为他们认为上帝会站在他那一边。”可是,亚历山大并不再想从老师那里得到什么劝导了,他坚持自己的军事扩张。当亚历山大以背叛罪毫不留情地处决了亚里士多德的侄子时,简直就像处死了亚里士多德自己一样。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能够看到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亲密无间的良好师生关系。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亚历山大率领的希腊联军打垮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与此同时,雅典人爆发出了长期郁积于胸的义愤,再次激烈地兴起了反马其顿统治的运动。义军占领了雅典,有人告发了亚里士多德的身份。人民准备将他逮捕,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们及时得到了消息。亚里士多德自感无能为力,遂想起76年前苏格拉底的命运,借口说不给雅典人反对哲学罪的机会,在学生们的帮助和护送之下逃离了该城。

亚里士多德将学园交给狄奥弗拉斯多掌管,自己来到雅典以北优卑斯亚岛的卡尔喀斯城避难。隐居了几个月后的第二年夏天,亚里士多德积劳成疾,在凄凉的境遇中与世长辞,享年63岁。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令人惊叹。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他生前公开发表供一般人阅读的辞藻绮丽、行文悠闲的对话体,大部分已经失散,只有些片段流传至今;

而大概是他的讲授提纲、研究札记或学生们的听课笔记之类朴素无华、推论严谨的作品也才得以保存下来了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著作,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总之是古希腊人已知的各门学科。那或者是前人的知识积累,或者是助手们为他所作的调查与发现,又或者是他自己的独立见解。亚里士多德的研究领域更涉及到了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据传,他还和学生们一起写过158篇关于希腊各城邦政治制度的论著,但到目前为止,仅发现了《雅典政制》一篇。

亚里士多德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是提出完整世界体系的最后一人,又是从事广泛经验考察的第一人,由此,他标志了古希腊科学史的一个转折点。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身,以至于在他死后数百年间,都没人能像他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于是,亚里士多德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作“最博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