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的故事
14528200000010

第10章 信仰的时代(3)

不知是出于害怕还是出于谨慎,哥白尼对《天体运行论》的出版犹豫不决。因为他知道,“日心说”必将给封建教会以沉重打击,必将暴露上帝创造世界说法的荒谬,他非常担心这部书会遭到“地心说”信徒们的攻击和教廷的压制。在朋友和学生的支持与鼓励下,哥白尼踌躇了很久,直到69岁时,才勉强同意出版。

1542年6月,《天体运行论》的排印工作开始进行,委托负责人为了书的安全发行,按自己的意愿写了一篇没有署名的序言,说明书中的理论不过是为了编算星表、预推行星位置而想出来的一种人为设计,不一定与实际情况相符。序言中说了许多称赞哥白尼的话,这个“迷眼的沙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骗过了许多人。后来,哥白尼的学生对此十分愤慨,曾多次要求出版人发行改正版,但都未能如愿。

1543年5月24日,弥留之际的哥白尼终于见到了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可惜他已经因脑溢血中风而双目失明、半身不遂、瘫痪在床一年多了,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欣慰地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

明智的哥白尼虽然没有受到教会的迫害,他的著作还是被列为了禁书。但真理是封锁不住的,1882年,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哥白尼学说是正确的。经过三个世纪的艰苦斗争,这一学说终于取得完全胜利并为社会所承认。

神亲自挑选的宗教改革者

——马丁·路德(1483-1546)

在德意志东部一个小山村萨克森的爱斯里本住着一对夫妇。男的正直、勤俭、忠实,甚至有些固执,他喜欢读书,在劳作之余常以此为消遣;女的谦卑得具有虔敬妇人的一切美德,她尤其敬畏神灵,邻人多视她为模范,争相效法。

1483年11月10日晚11时,夫妇俩喜得一子,他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将这孩子奉献给神,于是给他取名马丁·路德。

14岁时,路德即被送往外地独自求学。贫穷孩子的生活需要自我改善,每当枵腹难忍之时,他便逐门唱歌乞食。有一天,三户人家都拒给食物,他只好预备禁食一天。回行走到乔治广场,他呆立在一家富户门前沉思起来,暗中落泪,悲切非凡。忽然,大门开了,一位贵妇走出来,请他进去,给他饭吃。原来,这位夫人曾多次见过少年路德参加宗教聚会,他的歌声与虔诚引起了她的注意和关怀。刚才,她听见了邻居的粗话,看他忧愁地站在门口,便出来帮他。她的丈夫也十分喜欢这个少年,没过几天就邀他同住。

这样,在路德茫然无知的时候,神,开启了一家基督徒的心和门。

吃穿不愁了,路德的心境渐渐平和,性格也愉快开朗起来。

后来,他顺利地走进了大学课堂。20岁的一天,他在图书馆信手翻阅,一本拉丁文的《圣经》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他默默地念着书名,惊奇地发现这许多页、许多章、许多卷的神的话语,都是他从未想到过的,他的心顿时狂跳起来。他不断地到图书馆借阅这本宝贝,感到真理的光芒开始照亮他的心田。

不久,获得学士学位的路德因劳累过度生了一场大病,几临死地。

许多朋友前来探望,其中有一个可敬的神甫,很早就注意到路德的才学。路德向他吐露心声:“我将不久于人世了。”神甫温柔地答道:“我可爱的学士!壮胆吧!你的病不至死,我们的神要用你来安慰许多人。

因为神把十字架搁在他所爱的人身上,凡忍耐背负的必得大智慧。”这些话深深地印在了路德的心里。

复原后的路德从圣经、疾病和神甫的话中品味出了一种新的昭示。

1505年夏,已在爱尔福特大学攻读完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的路德回乡探亲。本来,他觉得应当致力于研究法律,以完成父亲的愿望。可在返校途中突遭暴风雨,电光闪烁,一个火球落在了他的脚前,他受到惊吓双膝猛地跪倒在地。他以为那是死神的审判在传唤,便暗自立誓:“神若拯救我脱离危险,我就撇下整个世界专心侍奉神。”他踉跄地从地上爬起来,蹒跚地继续朝前走去。虽然恐惧还在心间回荡,可他最终获得了安全。于是,他真的决意投入修道院,让修士的生活来拯救灵魂,让他这个罪人变成圣人,从而达到永生。

要割断人间的一切关系岂是易事?路德也多次心如刀绞,可他心意已决,便邀来朋友欢叙“最后的晚餐”。这是路德向俗世辞别之夜,神在召唤着他,他必须弃绝一切。从此不再交友高雅,而将结伴修士;

不再谈笑风生,而将打坐沉思;不再高歌时曲,而将静聆钟声。席间有音乐助兴,朋友们举杯畅饮,满意之极。这时,路德将内情和盘托出,朋友们惊讶无比,竭力劝阻,可一切徒然。

当晚,路德离开寓所,只携两本书,独自在深夜叩开了奥古斯丁派修院的大门。这是1505年8月17日,路德年方二十有一。

终于与神同在了!

翌日,路德把剩下的东西都送给了朋友,留作纪念。朋友们包围修院两天,希望路德能自己走出来,却都败兴而归。

一个月后,路德修书禀告父母,父亲复函表示忿怒,并申明脱离父子关系。路德不为所动。

然而,修士们处处鄙视他,刁难他,叫他干最重的活,当最苦的差,还不给饭吃,让他自己去沿街乞讨。路德一切顺从,却仍然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去领悟《圣经》中神的旨意。

为觅求圣洁,他曾七周未合眼睡觉,过着严肃的苦行生活。他企图用禁食、抑欲、守夜来克制肉体,如囚犯一般关在房里,不断与邪情恶欲争哉。

神引他来此认识自己,可他仍然充满了恐惧,在心灵上和生活中都看不到圣洁的影子,路德几乎完全失望了。

修院的围墙掩蔽了滔天大罪,也埋没了高贵美德。偶有一个真正与神交往的人被召出院,他的生活立刻发出光辉,警照世人。

1507年5月2日,已经住院两年的路德受封为神甫。翌年底又被调往威腾堡大学任物理学和辩证学教授。

1510年,他奉命被派赴罗马做七个修院的代表,觐见教皇。

他满以为罗马是圣洁的中心,可刚走到意大利的富原,就发现了惊人的丑事。波河边,彭尼狄克派的修院招待了他。修院富丽堂皇,修士衣着华贵、饮食精致。路德十分不解,起初他闭口不言,等到进餐时看见满桌肉食,不禁问道:“教会和教皇,怎么不禁止这些东西?”

他竟准备公布这些不轨行为,主人们大为不满,觉得灭口为妙。幸亏有人暗中通风报信,路德才迅速离去,免去一死。

经过炎热中的长途旅行,路德终于到达了七山之城。他是何等的兴奋,双膝跪下:“圣罗马,我要向你致敬!”他遍访各礼拜堂,对一切见闻均感兴趣,虔敬地奉行各种圣规。但他看到神甫不虔不敬,修士不分高低,教堂的门扉破损、围墙火焚。

路德满怀忧愁和愤怒离开了罗马,回到威腾堡,一头栽进《圣经》中。

要脱离数世纪的黑暗,哪有那么容易11512年10月19日,路德获领神学博士头衔。他的使命是专心研读《圣经》,并受大学之托,奉教皇之命,慎重立誓于神前:“我誓必全力保卫福音真理。”

这,成了路德改教的前兆。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勇敢的走近礼拜堂,在大门上张贴了反对赎罪券的95条论纲。对于“一旦听到钱币在功德库中落下的声音,灵魂就会从炼狱里跳起”的公开丑闻,他明确表示,要将真理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他原本并不要激起什么革命,可没想到口口相传,全城都震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