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菩提树下的礼物:守住幸福的十个路口
14525300000026

第26章 幸福怎能缺少喜好(2)

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表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这么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蟪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

当时,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朋友正在实现他出书的宿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

“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实现了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为我们认为我还会活得更久。然而也许正是这一点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鲁迅先生的独生子周海婴从小就喜欢玩瞿秋白送给他的“积铁”,积铁就像积木一样,是一盒子各式各样的金属零件,可以用来拼装小天平、翘翘板、火车、起重机等玩具。长大以后,他又学着装矿石收音机,迷上了无线电,并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1956年毕业以后开始从事无线电技术工作。当有人为他没有成为大文学家而遗憾的时候,他却坦然地说:

“我没有选择文学道路,主要是由于我缺少这方面的爱好。”

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上如何找到快乐是和兴趣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你做自己一直喜欢做的事,你的内心便会充满愉悦和快乐。

所以,千万别逼迫自己或别人去做不喜欢的事,那样会事倍功半。

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不用你超越什么,也不是你刻意追求的结果,他是自然而然的,与做事的过程相伴而生。因为喜欢,你会进发出无穷的活力;因为喜欢,再大的困难你也敢于克服;因为喜欢,你会勇往直前,绝不轻言放弃;因为喜欢,你会永远感觉前面水阔天高,阳光似锦。喜欢让你放飞了自己,喜欢让你尽情地享受自由号陕乐。做自己喜欢的事,使我们找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我们怎能不感觉到幸福?

3.让工作成为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哪怕他的爱好是发呆;同样,一个人通常也会有工作,就算他的工作是乞讨——也算是一份工作。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往往是被迫的,意味着痛苦;爱好是自发自愿的,意味着开心幸福。

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爱好,而不一定喜欢自己的工作。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天生对某种东西有爱好,或是从小耳濡目染产生了爱好,并毕生追求,最终将爱好与工作结合。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就是这样,一辈子只痴迷于画画,不喝酒抽烟,不应酬交际,把孤独当作享受,将画画视为生命。他曾告诉别人,这一辈子能将自己的爱好与工作结合在一起是最幸福的。现在,他已70岁了,每年仍然要到名山大川游历写生,在美景面前,他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他赋予风景以生命,风景也滋养着他的生命。

不是自己的喜好,只会意味着痛苦。就连“皇帝”这样一个人人眼红的职位都有人不愿意干,明熹宗朱由校就是一个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爱好中而抛弃工作的人。

明熹宗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自己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惟妙惟肖。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

熹宗好盖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从不感到厌倦,把治国平天下的事,早就抛到脑后,无暇过问。

奸臣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良机,他常趁熹宗引绳削墨,兴趣最浓时,拿上公文请熹宗批示,熹宗觉着影响了自己的兴致,便随口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熹宗潜心于制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务一概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专权误国,而熹宗却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可叹他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却使大明王朝在他的这双手上摇摇欲坠。

明熹宗既然是天子,必然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天子的身份也使他必须用心朝政,治国平天下。可他却不喜欢这份工作,如果他不做皇帝,肯定会是一个很好的木匠,鲁班第二也未尝不可。

悲剧在于他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工作,历史给他的评价也只能是:玩物丧志。反过来说,如果他喜欢治理国家,那么明朝的那段历史就要改写了,他即会快乐幸福,也会是一个好皇帝。

汉德·泰莱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一位神父。那天,教区院里一位病人生命垂危,他被请过去主持临终前的忏悔。他到医院后听到了这样的一段话:“仁慈的上帝!我喜欢唱歌,音乐是我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

作为一名黑人,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现在我只想说,感谢您,您让我愉快地度过了一生,并让我用歌声养活了我的6个孩子。现在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现在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他们的父亲是会为他们骄傲的。”

一个流浪歌手,临终前能说出这样的话,让泰莱神父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当,就是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头上的帽子放在地上,开始唱歌。40年来,他如痴如醉,用他苍凉的西部歌曲,感染了他的听众,从而换取那份他应得的报酬。

黑人的话让神父想起5年前曾主持过一次临终忏悔。那位富翁的忏悔竟然和这位黑人流浪汉差不多。他对神父说:“我喜欢赛车,我从小研究它们、改进它们、经营它们,一辈子没离开过它们。这种爱好与工作难分、闲暇与兴趣结合的生活,让我非常满意,并且从中还赚了大笔钱,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

白天的经历和对那位富翁的回忆,让泰莱神父陷入思索。当晚,他给报社去了一封信,信里写道:“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不会留下悔恨呢?我想也许做到两条就够了。第一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第二条,想办法从中赚钱。”后来,泰莱神父的这两条准则,被许多美国人信奉为生活信条。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生活才能愉快;想办法从中赚到钱,才能获得经济保障。果真实现了这两条,那么幸福就在你身边了。

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能把二者统一起来。记得曾有一本书说穷人并不是没有理想,是因为理想并没有实现罢了。也许就像一本书上说的,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并不是不想把爱好和工作合二为一,只是由于现实的生活不让我们把工作和爱好合二为一。

那么面对我们不得不做的工作我们该怎样呢?想想如果我们做同样的一件事情,一个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做,一个是带着痛苦的心情去做,哪个会做好?那肯定是快乐地去做,这样会做得又开心,结果还会好。而且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做工作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希望每一个人都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有时,我们会因为爱好而成功,有时,我们又会因成功而有爱好。因此,如果把工作看成是痛苦的话,说明你在这项工作中还不够出色,努力还不够,这时你得逼迫自己把工作当爱好来做。一旦成功了,你就会尝到努力得到回报的乐趣,也许就会真的把工作当爱好了。但这时你又得清醒,不要放弃生活的乐趣,因为工作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就像成功时我们常常将工作当事业,遭遇挫折时,我们又能回复清醒,重新将工作当职业。成功时不要放弃业余爱好,失败时要努力爱好工作。

4.让生活透出情趣

怎样能使生活透出情趣呢?这大概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或者也可以叫艺术。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去过有情趣的生活,如此,生活像是一门课题,一样的年岁里,有的人可以活得滋滋润润,有的人却是蓬头垢面,一副尘世沧桑的劳累感。也许有人会不服气,说自己每日里不要命的奔波,但求一饭一宿,整日下来,哪里有多余的精力来享受情趣生活呢?

说这话的人,是远没有理会到生活的乐趣。

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情趣。好的生活情趣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驱走身心的疲惫,享受生活的美好,陶冶高尚的情操,甚至可以提升人格魅力。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随着社会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在提高,娱乐方式在增多,书法、美术、摄影、舞蹈、垂钓、集邮、健身、收藏等等,五光十色的富有情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为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也陶冶着人的情操。

一个人,不论多么的忙碌,首先自己的心态是要乐观的,假如心里一直把为了生存当作生存,那么,这和草原上迎风就奔,有食就吃,到了季节就繁殖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呢?人之所以叫人,是因为他是有想法和能够调节想法的生物。固然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可是坚强地度过难关却也未尝不是一种生活的享受。“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晴!”

钱穆先生并不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只是个迂腐的学者,他很懂得生活,极有生活情趣,他的兴趣爱好很多。盆栽、围棋、箫笛乃至昆曲、京剧都是他的兴趣所在。这些生活兴趣不仅陶冶了钱先生的情怀而且也时刻给人“精神焕发、元气淋漓”之感。

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曾写道:“余在府中学堂时,即好围棋,先兄亦然……广罗晚明以下各种围棋谱,课余在此对弈,或摆谱……几乎每日必对弈一局。”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治学,对“游于艺”真意,深有体会。学围棋不但可以增强记忆,启迪思维,培养数学逻辑,更能提升专注力与耐性,陶冶性情。钱穆先生的棋艺不错,余英时先生回忆道:“钱先生那时偶然还有下围棋的兴趣,陈伯庄先生是他的老对手,因为两人棋力相等。我偶然也被他让几个子,指导一盘,好像我从来没有赢过。”

胡美琦女士说:“……也喜欢围棋,但不喜欢和人对弈,他嫌那样费时伤神,所以更喜欢摆棋谱。在我觉得心情沉闷时,他常说,我来替你摆一盘棋吧。偶然也夫妻对下,他说:只有如此,胜也好,败也好,可以不伤神。”

钱穆先生还痴情于种养花草。胡美琦女士说:“我们钻石山的那个家,仅有二十余平方米,就养了大大小小近百盆花草,窗框上、柜子上、书桌上、茶几上、阳台上都摆满了。他用栽花赏花代替一部分健身运动。”

清代家吴尚先曾经说过:“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现代医学科学和生活实践都证明,老人养花不仅是闲情选致,而且是一种益康、益智、益寿的行为。

养花需要进行移盆、换盆、松土、施肥、浇水、剪枝等劳动,进行上述劳动需要全身较均衡地不停运动,从而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养花还要有科学技术知识。比如花的构造、色彩、香味等涉及植物学、化学等学科知识;花卉的光照、温度、空气、土壤、水分、营养元素的关系又涉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等。每个爱好花卉的人都希望自己亲手荫养的花卉能常开常香。但不掌握上述科学知识,是很难达到这一目的的。这就要求老年人要多学习,多动脑,多实践。

好的情趣可以愉悦心境,陶冶情操,达到忘忧、忘我的境地。下棋、养花可以陶冶性情,启迪心智。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忙碌和紧张,各种压抑的不良情绪,使得我们丢失了原有生活的宁静和快乐。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写写画画,做手工,或是给自己串个手镯、耳环、项链,或者研究厨艺,做个柠檬煎鸡、意大利面,可是,在现实中我们的手变懒了。我们的心变得粗糙而烦躁不安。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或者你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也不够有闲情逸致,甚至是从来就不喜欢这些,你就应该去一点一滴积累生活中的乐趣,从而使你的生活透出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