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从孩子抓起
14524800000032

第32章 软件设施:28招让你成为一个谈吐隽永的小高手(12)

17.言外之意,韵味无穷

罗西尼是19世纪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一次,一个爱好作曲的朋友带了份乐曲手稿去向他请教。演奏过程中,罗西尼听出这份乐稿是七拼八凑而成的,又不好意思当面指出。于是他一边听一边不住地脱帽。朋友问:“你觉得很热吗?”罗西尼回答说:“我有见到熟人脱帽致意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对方听了,顿时羞得满脸通红。

这样抄袭、拼凑成的曲子,罗西尼显然十分不满,但出于朋友之间的情面,又不好当面直接地斥责他,于是罗西尼用“对熟人脱帽致意”、“碰到那么多熟人”的解释,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尖锐的批评意见,让对方有台阶可下的同时又能品味出话语中强烈的讽刺意味。这是此时此地最佳的说话方式。

它充分利用语言充满言外之意的特殊张力,达到一种曲径通幽、耐人寻味的神奇效果。

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以秀才的功名终老一生,生活始终宽裕。一天,他穿着粗布衣服应邀去一个有钱的朋友家赴宴。席间,一个穿绸裹缎的胖财主阴阳怪气地说:“早就听说蒲松龄先生文才出众,可是怎么老不见金榜题名呢?”

蒲松龄微微一笑说:“我已经无意功名,最近投笔从商了。”

另一个绫罗加身的瘦高个儿故意装出吃惊的样子,说:

“经商可是挺赚钱的。可蒲先生为何衣冠平平,是不是亏了老本啊,哈哈!”

蒲松龄叹气道:“大人说得不错。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从南洋进来的一批象牙,大都是绫缎包裹,也有用粗布包的。我原本以为,绫缎包的总会名贵些吧,就多要了些,只要了少许粗布包的。谁知带回来一看,咳!绫缎包的竟是一钱不值的狗骨头,粗布包的倒是货真价实的名贵象牙。”

那几个财主听了,神情尴尬又愤怒,却也找不到反驳的话。

对这种趾高气扬、狗眼看人低的有钱人,蒲松龄当然不会“嘴软”。但是这是在熟人的宴席上,弄得火药味儿十足太不给主人面子,聪明的蒲松龄便采用言外有言的方法,通过虚构一个经营象牙买卖失败的例子,将“绫缎包的狗骨头”与“粗布包的真象牙”进行鲜明的对比,坚定地维护了自己人格的高洁和尊严。同时,毫不留情地讽刺了这群裹着绫罗绸缎、事实上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的富人,并使他们在遭到痛击的时候却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18.金蝉脱壳,迷惑对手

喜爱观察昆虫的孩子知道,蝉在蜕变时身体会脱掉皮壳,只留下一个空空的皮囊挂在枝头,远看像蝉,近看却是壳。孩子也可以将“金蝉脱壳”巧妙地运用在舌战中,当在与人争论中发现自己处境不妙时,决不恋战,而是虚晃一招,或是制造某种假象,借以迷惑对手,转移对手的注意力,而使自己得以隐蔽地转移或安全地撤退。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经常应邀到各大学讲学。有一次在去讲课途中,那位载着他跑这跑那的司机对他说:“博士,我听过你的课至少有二十次了,那些内容我都可以背得滚瓜烂熟。我敢说,这课我也能讲呢!”

“好啊,我给你一个机会,”爱因斯坦说,“我们现在要去的学校,那里的人都不认识我。到了学校,我就戴上你的帽子充当司机,你就可以自称为爱因斯坦去讲课了。”

司机准确流利地讲完了课。正当他准备离去时,一位教授模样的人走上前来,向他请教一个复杂的问题。眼看自己假冒爱因斯坦要露馅,司机忽然灵机一动,说:“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好吧,为了让您明白它是多么的容易,让我去叫我的司机来为您解释吧。”

这位司机自然是抽身而退了,而那位教授毫无疑问也会在真正的爱因斯坦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这种圆满的结局源于司机的智慧。聪明的司机在大事不妙的时候使用了金蝉脱壳,自己安然后撤,将需要解答的难题引向和自己已无关联的“壳”——爱因斯坦。

金蝉脱壳,是一种摆脱敌人、自我保护的分身术。这里的“脱”不是惊慌失措、消极逃避,而是以镇定自若的情绪稳住敌人,脱离险境。

19.诚恳道歉,反得尊重

有一次,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作长篇演讲,措词激烈,可是一位记者却在下面睡意蒙胧,于是罗斯福斥责了那位记者,可是他立刻就明白,自己的斥责过于严重。事后,这位记者向他道歉,说因为前一天晚上玩牌玩到4点,以至于今天的会上精神不佳。罗斯福却说,扑克牌是个好玩意儿,他也好长时间没和他们一起玩几局了。于是他转过身告诉自己的秘书去搞一顿自助晚餐,晚上他们要玩牌,上一次的失礼可以用下一次的道歉来补救。双方的关系在彼此的互相致歉中又得到了恢复。

罗斯福能训人,也能反省自己做得是否过分,过分了就真诚地道歉。在生活中该道歉的何不低头认错呢,一个国家的总统都能做到这样,我们常人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你能以一颗真诚之心来对待道歉,他人也一定会以宽恕之礼回敬。然而,道歉是通过与人对话实现的。敢于道歉,让道歉成为你交谈中最有亲和力的话语吧。

①鼓足勇气。道歉并不是什么奇耻大辱,更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情。当孩子犯了错误,道歉是大度、诚实的表现,勇敢真诚地多说几句“对不起”,可以挽回与朋友和亲人的友谊和亲情。在道歉前,整理一下自己要道歉的话,争取一见到对方,就把话清楚、恳切地说出来。要是遇到突然情况,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道歉,就多说几遍“对不起”。等稍微稳定,自然就会有话说了。

②找准时机。如果是小小的错误和摩擦,及时道歉是最有效的,这时“对不起”绝对是一句万用万灵的“道歉三字经”。如果对方的情绪比较激动,或是自己感到很委屈,彼此的误会很深,道歉就要放在事后。等大家的气都消减了再说,否则道歉也是徒劳。

③道歉语应当文明而规范。有愧对他人之处,宜说:“深感歉疚”,“非常惭愧”。渴望见谅,需说:“多多包涵”,“请您原谅”。有劳别人,可说:“打扰了”,“麻烦了”。一般场合,则可以讲:“对不起”、“很抱歉”、“失礼了”。

④道歉可能借助于“物语”。有些道歉的话当面难以启齿,写在信上寄去也成。对西方妇女而言,令其转怒为喜,既往不咎的最佳道歉方式,无过于送上一束鲜花,婉“言”示错。这类借物表意的道歉“物语”,会有极好的反馈。

⑤掌握道歉的原则。不该向别人道歉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向对方道歉。不然对方肯定不大会领情,搞不好还会因此而得寸进尺。即使有必要向他人道歉时,也要切记,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此后的所作所为有所改进,态度真诚,不要言行不一,依然故我。让道歉仅仅流于形式,只能证明自己待人缺乏诚意。

学习了这么多技巧,相信父母和孩子都会有所收获。不过,说话是一种即兴的活动,把技巧生搬硬套来放在语言中,搞不好会弄巧成拙。所以,无时无刻不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把技巧使用得不露痕迹,才是口才高手的明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