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人说话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经验。如果一个经理人和一个半文盲员工交谈,他必须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否则结果可想而知。谈话时试图向对方解释自己常用的专门用语并无益处,因为这些用语已超出了他们的知觉能力。接受者的认知取决于他的教育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情绪。如果沟通者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话,他的沟通将会是无效的。另外,晦涩的语句就意味着杂乱的思路,所以,需要修正的不是语句,而是语句背后想要表达的看法。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接受者如何去理解。例如经理告诉他的助手:“请尽快处理这件事,好吗?”助手会根据上司的语气、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来判断,这究竟是命令还是请求。德鲁克说:“人无法只靠一句话来沟通,总是得靠整个人来沟通。”
所以,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渠道,沟通的第一个问题必须是:“这一信息是否在接受者的接收范围之内?他能否收得到?他如何理解?”
法则二:沟通是一种期望。
对管理者来说,在进行沟通之前,了解接受者的期待是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知道是否能利用他的期望来进行沟通,或者是否需要用“孤独感的震撼”与“唤醒”来突破接受者的期望,并迫使他领悟到意料之外的事已然发生。因为我们所察觉到的,都是我们期望察觉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智模式会使我们强烈抗拒任何不符合其“期望”的企图,出乎意料之外的事通常是不会被接收的。
一位经理安排下属主管去管理某个生产车间,但是这位主管认为,管理该车间这样混乱的部门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经理于是开始了解主管的期望,如果这位主管是一位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管理生产车间更能锻炼和反映他的能力,今后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相反,如果这位主管只是得过且过,经理就应该告诉他,由于公司的业务重组,他必须去车间,否则只有离开公司。
法则三:沟通产生要求。
一个人一般不会做不必要的沟通。沟通永远都是一种“宣传”,都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例如发号施令,指导,斥责或期待。沟通总是会产生要求,它总是要求接受者要成为某人、完成某事、相信某种理念,它也经常诉诸激励。
换言之,如果沟通能够符合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目的的话,它就具有说服力,这时沟通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价值、信仰与渴望。假如沟通违背了接受者的渴望、价值与动机时,可能一点也不会被接受,或者最坏的情况是受到抗拒。
宣传的危险在于无人相信,这使得每次沟通的动机都变得可疑。最后,沟通的信息无法被人接受。全心宣传的结果,不是造就出狂热者,而是讥讽者,这时沟通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一家公司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而产生不满情绪,纷纷怠工或准备另谋高就,这时,公司管理层反而提出口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更加招致员工反感。
法则四:信息不是沟通。
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数字是信息,但在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董事会主席的讲话则是沟通。当然这一沟通是建立在年度报表中的数字之上的。沟通以信息为基础,但和信息不是一回事。
信息与人无涉,不是人际间的关系。它越不涉及诸如情感、价值、期望与认知等人的成分,它就越有效力且越值得信赖。信息可以按逻辑关系排列,技术上也可以储存和复制。信息过多或不相关都会使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
而沟通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是中性的,而沟通的背后都隐藏着目的。沟通由于沟通者和接受者认知和意图不同显得多姿多彩。
尽管信息对于沟通来说必不可少,但信息过多也会阻碍沟通。“越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陷入到了铺天盖地的数据中。信息就像照明灯一样,当灯光过于刺眼时,人眼会瞎。信息过多也会让人无所适从。
除了以上四个法则,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提供了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在目标管理中,老板和下属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由于双方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即便老板不能接受下属的建议,他也能理解其观点。下属对上司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沟通的结果自然得以改善。
协作只能自己去“导演”
团结协作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美国国务活动家韦伯斯特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我们在一个组织、机构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相对独立性,也都与全局相联系。所以,人们常说,要“立足本职,着眼全局”。宛如下棋,输赢系于每个棋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如果整个战局都输了,无论哪一个棋子,即使再有能耐,又有什么意义?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曾深有体会地说:“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我们的工作,虽然各自都做着“部分工作”,却都不能没有全局观念。而协作精神,就正是全局观念的象征。
一个成功协作的团体,要像狼群一样去协作。狼者,群动之族。攻击目标既定,群狼起而攻之。头狼号令之前,群狼各就其位,欲动而先静,欲行而先止,且各司其职,嚎声起伏而互为呼应,默契配合,有序而不乱。头狼昂首一呼,则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就虚,助攻者蠢蠢欲动,后备者厉声而嚎以壮其威……在狼成功捕猎过程的众多因素中,严密有序的集体组织和高效的团队协作是其中的最明显和最重要的因素。这种特征使得他们在捕杀猎物时总能无往不胜。独狼并不是强大的,但当狼以群体力量出现在攻击目标之前,却表现出强大的攻击力。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狼的这种现象正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在企业界,人们正在被一种称之为“狼性文化”的企业管理和运作模式所吸引。
朝着共同的大方向迈进,发扬协作精神,无疑还是崇高道德风尚的体现。不是一讲竞争就可以不讲道德、可以放弃协作精神了,这其实是对竞争的误解。生物进化和人类社会进步,虽然都是在竞争中适者生存,但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前者是无目的自然选择,后者是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人类社会的竞争选择,必须公正、有序,遵守道德规范。不然,任人性中奸诈、邪恶的一面恣肆,竞争就必然导致逆向选择——优汰劣胜,使历史车轮倒转。既然道德是竞争的前提,那么,竞争与协作精神也就并行不悖,没有什么矛盾可言了。
协作精神还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之一。
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可以营造一种和谐、共振的工作氛围,建立一种民主、互动的工作关系,对培养我们的自主精神和能动态度有较大的帮助。
那么我们怎样来“导演”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呢?
一、建立和谐关系,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我们能与同事、老板之间形成良好的信赖关系,那么我们就可能更愿意和同事、老板相处,自觉地接受同事和老板的教诲、帮助、支持。同时我们也会给他们同样的帮助、支持。
这种相互的尊重和理解,可以形成一个友好宽松的工作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智慧,对工作的想法也能畅所欲言地说出来。这种环境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我们的工作热情。没有什么比一个良好的心情更重要了。如果我们在一个公司,感到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环境死气沉沉,你还有心情去创造性地工作吗?
工作环境对我们的工作既然影响这么大,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建立和培养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环境。
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在人的活动过程中,人始终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环境的影响,归根到底只有通过人的主体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因此,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团队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可以增强我们的协作意识。有了协作意识,我们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三、营造一种强烈的竞争氛围,让一种你追我赶、力争胜利的气氛充满工作的全过程
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内心感到恐惧和无助、犹豫不决的时候,这时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队员们发自内心的鼓励。这种鼓励可以让你战胜自我,可以让你跨出了那具有决定你人生的一步,这时你会强烈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巨大力量和良性竞争、超越自我所带来的快乐。
既然鼓励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巨大的作用,那么我们也要时时地给我们的队员鼓励,让我们的团队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充分信任同事和周围的人
在与我们的同事相处时,一定要充分信任别人。不要总以为自己能力有多高,总是把自己看得很高,要谦虚一点。有的人即或能力差一点,只要我们能给予他十足的信心,他一定会做好的。信任别人是一种良好的美德。
五、发挥部门作用,鼓励合作学习
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
实施小组合作式学习,能增加我们的信息交流量,拓展我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锻炼个人能力。而通力协作、群体决策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