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49

第49章 《水浒传》有哪些裂痕?

1.禾江浔阳楼题诗之谜

宋江在浔阳楼题了一首《西江月》词、一首七绝诗。《西江月》中“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符合他的性格。“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梁浔阳江口”,莫名其妙。他的仇人不在江州,为何“血染浔阳江口”?七绝: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何时“心在山东”过?(“身在吴”,江州不属于吴)他经过梁山时,众英雄要救他上山,替他打开枷锁,他双膝跪地:“此乃国家法度!”坚决不肯上山,怎么说他“心在山东”?末二句“凌云志”、“笑黄巢”,宋江何时蓄过黄巢之志?不用说在他安心服刑,遵守“国家法度”时期,就是在他手握重兵,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之后,他也没有“敢笑黄巢不丈夫”。他的“凌云志”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总之,宋江题这两首诗是不符合他的性格和思想的。那么,为什么让宋江题这两首诗呢?这完全是情节发展的需要。

《水浒传》这顶艺术王冠是由一粒粒光彩夺目的珍珠连缀而成,宋江就是连缀这些珍珠的线。晁盖上山、武松出场,都由宋江“牵线”。《武松传》结束,宋江又去连接清风山燕顺、王英,然后去青州府,“宋江夜游小鳌山”,引出“花荣大闹清风寨”,把花荣、秦明、黄信引出带上梁山。他却又不上山,原因是突然接到家信,父亲病故,于是返回郓城县。这是由于他的“引玉”任务还没完成,他还得去江州引出李逵、戴宗、李俊、张顺等出场。把这些好汉引出后,宋江该和他们一起上山了。怎么使他上山呢?于是让宋江题诗。由题诗引出“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2.晁盖遗嘱之谜

晁盖曾头市中箭,临终遗嘱:“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对晁盖这个遗嘱,有人认为这是对晁盖性格描写的败笔,接班人问题是关系梁山事业的大事,晁盖不考虑梁山的前途,只考虑为自己报仇,以“梁山泊主”来奖励为他报仇之人,这有损于晁盖性格的完美。

但是,对晁盖这个遗嘱,还得从情节的需要来考虑。晁盖死后,接着便是请卢俊义上山。卢俊义上山后是要当副首领的,但用什么理由让他当呢?让他活捉射死晁盖的史文恭。所以作者让晁盖立这么个遗嘱,为对梁山没有多大贡献的卢俊义当副首领张目。

3.鲁达和金氏父女相逢之谜

金氏父女与鲁达是同一天逃走,金氏父女是上午走的,鲁达打死郑屠后马上逃走,相距不到半天。及至鲁达逃到雁门县,金翠莲已经做了赵员外的外室,未免太快。让鲁达碰到金氏父女,这又是情节的需要,为赵员外送鲁智深上五台山张目。

4.石秀救杨雄之谜

《水浒传》第四十四回,杨雄去市里决刑回来,前拥后护,威风凛凛,却被军汉张保欺负。石秀卖柴,路见不平,救了杨雄。杨雄是节级兼行刑刽子手,手下有人,军汉张保如何欺负得了他《水浒传》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显然是为了让石秀出场。

5.《水浒传》地理错误之谜

《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向梁中书说道:“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赤松林……”按二龙山、桃花山、赤松林都在青州地界(见第五回、第六回、第五十八回),黄泥冈在济州地界来看(见第十七回),从北京往开封,何以要绕道山东?第三十六回,宋江由郓城发配江州(九江),江州在郓州之南,梁山在郓城之北,去江州不必经过梁山泊,为什么出郓州不南下却北上?《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云:“且说这江州对岸另有个城子,唤做无为军,却是个野去处。”按“军”乃是宋朝行政区域名称,军大于县的情况,为什么说是“野去处”?无为军属淮南西路,领无为、巢县、庐江三县,在今安徽省无为县。江州(九江)在江西省,无为城不在九江对面。

同回,戴宗由江州去东京。江州在东京的东南,梁山泊在东京的东北,从江州去东京,为什么要经过梁山泊?第五回,鲁智深从五台山去东京,路过桃花村。刘太公对鲁智深说:“此间有座山,唤做桃花山,近来山上有两个大王,扎了寨栅,聚集着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此间青州官军捕盗,禁他不得。”鲁智深从五台山去东京,为什么要经过青州?上述地理错误,都是情节的需要。到那儿才有戏看,不该走那儿也要走那儿。小说如诗,“诗无达诂”,“诗无理语”,诗是讲情而不讲理,小说也是讲情(节)而不讲合理不合理。这是古代话本小说的特点。《水浒传》在地点上用真名,但具有假名虚构性质。古代小说作者不知道地名可以虚构,不懂得发配宋江时虚构一个地名,就可以经过梁山泊了;把“无为”换一个虚构地名,就不会发生地理错误了。另一方面,也说明编故事的作者缺乏地理知识。

6.林冲撒野之谜

第十回,火烧草料场后,林冲杀了富安、陆谦,落荒而逃。路上向看守米囤的庄客讨酒吃,庄客不给,林冲“把手中枪看着块焰焰着的火柴头,望老庄家脸上只一挑将起来,又把枪去火炉里只一搅,那老庄家的髭须焰焰的烧着,众庄客都跳将起来。林冲把枪杆乱打,老庄家先走了……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

林冲是个有勇有智的英雄。看他火并王伦时,高风亮节,机智果断。但此处却把林冲写成了无赖。他在逃命远遁,能这么自找麻烦吗?《水浒传》为什么来了这么一笔?以上就是《水浒传》的“裂痕”。《水浒传》这件衣服,不是天衣无缝,而是处处见缝。《水浒传》是由一个个单个故事即个人传记载缀而成。作为《水浒传》开篇的《林冲传》,写得很漂亮。《水浒传》往往在转折、过渡、接榫这些部位时处理得不好。这是由于《林冲传》、《武松传》等作者是一个人,“焊接”者是另一个。“焊接”者就没有《林冲传》、《武松传》的创作者那么高明了。《宋江传》结束上梁山、《林冲传》结束上梁山、《石秀传》开始等等,都没“转折”好。文章有起、承、转、合,“转”最不好做,《水浒传》的第一作者是说话艺人,在文章功夫上不同于文人。有人解释林冲的撒野是杀人后性格起了变化,这是一种牵强附会的解释,只有从《水浒传》的成书特点解释,才能解释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