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蓝海博弈: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14521000000031

第31章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7)

在大约20年前,我觉得有了计算机和网络以后,进入了信息经济,我一直认为应该是信息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在信息经济社会下,用一些技术手段,绝大部分的弊端是可以避免的,有人认为我的观点太理想化了,现在全社会出现的问题,有些是道德问题,有些是技术手段不到位。我也把信写到很多部门,但是没有反响。比如IC卡合一,很多支付都可以在网上解决,现在要求小孩子不能进网吧,那么你让他不能支付,他就进不去。对灰色收入、偷税漏税,做的恶劣产品,都可以用技术手段解决。

现在,咱们是用手工业的办法解决现代化和超现代化的弊端,所以我认为只会失败,不会成功,而且由于成本很高,最后不了了之,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这个事情是计算机行业应该努力的,还需要社会的理解,现在社会的理解度不是很高。

还有一个麻烦的问题,网络的过滤问题,哪些该过滤,哪些不该过滤,原则应该是透明的。对刚才评论员的意见,现在社会上的落伍的技术太多,我觉得是一句空话,没有现实意义,今后的演变会更加恶劣,问题更多,如果不实现,那就属于说着玩儿了。

商业社会的发展究竟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提问:

我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商业社会,它虽然把我们从中世纪的黑暗带人工业和民族社会,但是从那时候到现在,我们越来越要开始从头到脚的标准化、专业化,所有的人都为了每一天更忙碌地奔波,越来越缺少古典审美那种对自由、自我的思考了。而且,就计算机的发展来看,它也是一个被巨大的商业利益的平台所绑架的人类的发展。我想问的是,这样一个商业社会的发展究竟会把人类带向何方?我们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凌瑞骥:

我理解你的问题,是远远超出计算机技术的范畴了,这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我没有发言权。但是我想,补充我刚才讲的一点,未来计算技术的发展,可能计算技术本身的应用形态会有很大变化。真正要从1个亿到8个亿,不是量变,可能中间蕴含着巨大的质变。

我在想象,将来的计算机可以像现在的电话,现在的用电、用自来水一样,它是高科技的手段,到最后在人类生活中变成一种公用的资源供给。将来我想象,可能10年、15年、20年以后,没有人再买计算机,而是买服务。就像你现在到电话局申请一个电话号,二三十年前得托关系,得上面批准。现在要装电话,需要花的钱很少,也不需要走后门,而且电话局可能还送给你一个电话机。将来的计算机也可能是这样,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都在网上,你要用它的服务,就到一个计算机服务公司去登记一下,就像你用煤气、自来水、天然气一样,它给你装一台机器,你交钱就可以了,用的多就多交钱。

现在还把计算机当作高科技产品,将来它就是生活日用品了,它提供的主要的价值就是你生活中的便利和服务,这个手段本身已经融入服务,变成提供服务的一个条件了,计算机不需要再买,使用了服务到银行去交费就可以了。真正使用的人多的时候,服务的价格就便宜了,因为设备已经布置好,使用的人多了,成本就下降了。到那时候,计算机就和手机一样了,甚至比手机更便宜。有时候对高科技就像一种崇拜,陷入对高科技的崇拜,无名的信仰,所以花了很多钱,将来高科技就变成一种日用品,你拿到了服务就付钱,没有使用服务就不用付钱。到那时候计算机可能就非常小,挂在墙上就可以,不用担心病毒,不用担心更新,以至于换代,换奔腾9、奔腾10,那是服务公司的事,你只花钱享受服务就可以了。

现在的网格概念就是要把电力融入计算机,将来用计算机就像用电一样,把插头一插,至于电是哪儿来的,电厂是三甲,是国家的,是原子能发电还是风力发电,我根本不管,只关心电费。将来的计算机也是这样,你后面装什么超级计算机我都不管,我就要服务,为服务花我的钱,我也不会担心病毒,也不用管升级,那是服务中心的事,你就把你的服务器搞好了,我就用现成的。仅仅我那一个单元,博士生导师的机器坏了都要我来修,好几家我都得去修机器,就是大学教授,机器死机了也没辙,重装操作系统也没辙,还得我去装。还不要说如果是8亿人都这样,那得多少人去跑腿?

所以整个方式都变了。将来用计算机、用手机、用电视机、用电话机,都统在一起了。一个农民家里,打电话也是通过计算机,已经不是现在的电话了,是IP电话,通讯也是计算机,看电视也是那台计算机。他卖大蒜,先看一看全国的行情,当地的人说收购价格那么低,一个电子邮件发到外地一问,本地一公斤给我八毛钱,外地一块五可以卖出去,他在农村里就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做销售了。还有远程教学,小孩子的学习也用计算机。而对这户家庭来讲,就是一个职能的网络终端,所有的信息资源、所有的处理能力都来自网络,它只需要一个沟通。花的钱就是服务钱,我理解的将来的趋势是这样。

周孝正:

凌瑞骥教授的意思就是说小时工,说得花一点就是“应征女郎”,花钱买服务。

三网合一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提问:

刚才凌瑞骥教授讲的三网合一,所有的网都归在一个网内,计算机网、电信网都合在一起。我想问,现在这个技术已经有了,在大中城市近两年内能不能实现?

凌瑞骥:

刚才讲的无所不在的技术,都已经是有成熟的技术,不像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而是非常非常现实。但是,这样一种环境变成一个公用服务环境,要真正推广,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你说几年我不相信几年,但是我相信在15年到20年间,整个状态要起变化,不起变化没法发展。像现在的电工式的,我老伴装的电脑,问题非常多,老叫我解决。其实就是一捅就解决,但是一卡在那儿就没办法,还是太困难,太不友好,说是用友,但还是用而不友。

真正像刚才讲的,用智能网络终端加上互联网技术,将会产生新的局面,但是这个新局面,除了国家,还要有企业的投入。现在企业已经投资在那儿,它不希望换,它的钱还没赚够,继续还有新的技术它也不愿意换,所以将来可能会出现新的产业,你去代替比尔.盖茨,你去产生一个新的境界,比尔·盖茨就完了。将来可能就是这样,又要靠新一代人去带动现在的人去创新的局面。

结语

科学技术决定不了一切

刘兵:

简单地说,我们有美好的愿望,但是现实有很多问题,希望未来能用技术的进展得以解决。但是,我对这种只靠技术的解决,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周孝正:

刘兵的观点我也非常同意,光靠技术不行。比如有一种电脑游戏,就让你上瘾,你怎么办?就要求你的计算机升级,不升级就玩儿不了那个版,最后让狡诈的商人赚钱,结果我们落得连新鲜的空气也没了,清洁的饮水也没了,安全的食品也没了,这三样东西都没了。上次我就说,这三样东西从秦始皇时代就有,到现在没了。所以上一次我讲,温家宝这次“两会”上讲,一定要让广大的老百姓喝上清洁的饮水,呼吸上干净的空气,吃上令人放心的食品,两干多个代表热烈鼓掌,你说荒唐不荒唐?这三样东西都没了,一个一个都在家里玩儿电子游戏,都中了电子游戏瘾。光说科技不行,所以我们这儿有两个搞人文的,一个搞技术的。

凌瑞骥:

我同意刚才刘老师说的。正像刚才讲的,一个是could happen,一个叫will hap—pen,最后叫should happen。should happen要靠政治、靠社会,不是靠技术本身。一个东西该不该产生,一个东西的产生给最大多数的人民是带来了好处还是坏处,这不是科学技术自己能解决的。一个科学技术只决定一个事情可能不可能,一个事情可行不可行,至于能不能被社会采纳,被社会采纳以后是给大多数人带来利益,还是给少数人带来利益?是给大多数人带来祸害,还是给少数人带来祸害?它的结果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能决定的。所以过去讲政治挂帅,现在不爱听了,“文革”挂得太厉害了,把人都害了,现在来个彻底反对,不要道德,不要思想意识形态的正确与否,不要正确的政治认同,就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决定一切。这是美国人讲的,科学技术只解决could happen,解决will happen,但是should happen应不应该发生,不是科学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李楯:

非常感谢凌教授给我们作的报告。

我们说,好的技术只能产生于一个好的制度,好的技术只有在制度约束之下,才能起到我们想使它起到的作用。正像有些技术升级,技术本身普遍是非常好的,比如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实行,北京过一段时间就要开始实行的数字电视,但是,肯定要你多掏一些钱来装机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