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直系教头冯国璋
14520600000036

第36章 最后的岁月(3)

熊希龄等人的和平期成会是国内第一个支持和赞成南北议和的非政治组织,本来在成立的时候,冯国璋就有所耳闻,而且还表示自己愿意一起发起组织。只不过因为熊希龄、蔡元培等人考虑到冯国璋才下台,而且一向因为南北关系问题与皖系军阀冲突激烈,因此担心假如让冯国璋来一起组织,可能会引发皖系的强烈反对。所以,冯国璋并没有成为和平期成会的创办人,但他无论如何都是坚定支持南北议和的。

这件事情之后,冯国璋为了向外界表明自己真的已经要“归老林泉”,于是就决定尽快回老家。10月29日上午,冯国璋带着家眷,在第十六师两个连的护卫下从北京乘火车南下。正午时分,他的专列到达了保定,曹锟等人还曾到车站迎接。

那天下午五点左右,冯国璋又和家人一起乘坐汽车途经高阳回到了河间。

虽然抱定了“归老林泉”的想法,但是冯国璋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这次回老家时间并不长。事实上,这一次他只在老家待了26天,还不到一个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冯国璋此次不能长待老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上的。政治就像无法摆脱一样,还在紧随着下野了的冯国璋。这一次,是徐世昌派人到河间来邀请冯国璋立即回北京,想与他共商南北议和的大问题。听到这样重大的事情,冯国璋自然赶紧回了北京。

实际上,对于南北议和问题,徐世昌早在当选总统之前,就已经十分关注了,他自己就是一个主张南北和解的政治家。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在进行宣言就职大总统的时候,曾经表达了希望南北和平统一的良好愿望。

然而,徐世昌怎么说也是通过段祺瑞和安福系掌控的新国会选出来,他也不能过于明目张胆地主张议和,从而完全违背皖系的意图。

因此,徐世昌假如想要把议和变成现实,就需要得到更强有力的政治人物帮助,这个人自然非冯国璋莫属。换句话说,徐世昌邀请冯国璋来北京商议,其目的就是想要借助冯国璋的政治威望来制衡皖系军阀。

十分凑巧的是,此时的冯国璋,看到政治局势十分有利于主和派,因此也比较愿意出山做事。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冯国璋才于11月12日给徐世昌复电说:“一俟和议稍有头绪,再行人都。”虽然冯国璋说等到议和有了眉目他就来北京,其实他早就想出山了。

在得到冯国璋的明确支持后,11月16日徐世昌发布了停战命令。看到北洋军有了真正想要议和的样子,广州方面也于23日宣布停战。很快,南北双方就商定,各自组成代表团,抓紧时间在上海进行议和。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冯国璋所说“和议稍有头绪”的局面了,因此他就于11月下旬离开河间,并于23日抵达了天津。前来迎接他的,全是直系的心腹大将王占元、周自齐、师景云和刘询等人。

从这时开始,一直到1919年清明节之间的四个多月时间里,冯国璋大多数时间都往来于北京和天津,全力参与推动南北双方的议和。12月14日,冯国璋在徐世昌的邀请下,入京协商如何疏通南北双方的不同意见。15日,冯国璋与梁士诒、朱启铃等人一起,参加了天津和平期成会的预备大会。

三天之后,也就是12月18日,冯国璋乘专车来到北京。在火车上,冯国璋对同行的政界人士发表了一次谈话,他认为南北和平是自己一直以来都抱有的政治理想,只是由于时机不成熟,一直无法实现。现在时机成熟了,南北议和绝对有成功的希望。他在这个问题上与徐世昌总统志同道合,只要用得到他冯国璋,他就绝对会本着爱国之心全力以赴。

除此之外,冯国璋在这次谈话中还指出,中国的国会要想取得长久的和平,最重要的是必须想方设法打取消全国各地军阀扩张个人势力的野心,使这些军阀“能发生一种觉悟,知武力不可恃,法律不可违,民意不可抹杀,勿凭借地位以逞私见”。这些见解无疑都是有着远见的!

这次到北京,冯国璋只待了三个多月。除了与一些政界要人见面之外,冯国璋主要是与徐世昌商议了如何促成南北议和的问题。冯国璋虽然对于南北议和没有意见,但是对徐世昌提出的由他到南方去担任南北双方调解人的请求,却并没有同意。他知道,皖系军阀依旧控制着北方军政大权,自己此时出面调解,只会加剧矛盾冲突。果然,南北议和就因为皖系的干涉,出现了中断。

到了4月3日,冯国璋带着一丝遗憾的心情离开了北京,回到河间去祭扫祖坟,并且在这里一直住到了这年的九月。

1918年9月,冯国璋离开家乡,又来到天津。他之所以会选择此时出来,是因为靳云鹏担任内阁总理之后,政治局势有所变化。我们都知道,靳云鹏虽然是皖系军阀,但是他一向与徐树铮等人不和,而且并不是安福系政客。

另外,靳云鹏还跟曹锟是儿女亲家,因此在政治势力上更加亲近于直系。他能当上内阁总理,必然有利于南北议和的重新展开。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加上天津地面上有西方列强的租界,比较安全,因此冯国璋才愿意到天津去。

这一年的9月23日,徐世昌又派人来邀请冯国璋进京议事,即第十五、第十六两师管辖的问题并兼及时局、内阁诸问题。但是,在临行前,冯国璋一再表示,自己绝对不对南北议和发表评论。进京后,经过商议,徐世昌最终下令:第十五师和第十六师依旧归冯国璋节制,同时恢复两个师的粮饷局,而这些事情徐世昌都交给了冯国璋来处理。

在北京期间,靳云鹏向冯国璋提出一个请求,即让冯国璋和段祺瑞两人亲自调和直系和皖系的矛盾。冯国璋几经考虑,觉得可以试着与段祺瑞谈一下。于是,在靳云鹏的安排下,10月1日冯国璋到段祺瑞府上拜访。没想到,两人居然谈得十分融洽。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连报纸上都登出了“冯段交欢”的新闻。不过,冯国璋和段祺瑞毕竟结怨太深,仅仅一次见面是很难冰释前嫌的。

办完这件事情之后,冯国璋基本上就很少与人见面了。可是,就在12月12日这天的下午,冯国璋在徐恩元的陪同下,又会见了一位美国客人。那天天气十分寒冷,由于坐得太久,冯国璋明显受了寒,加上晚上洗澡之后又着凉了,当晚冯国璋就病倒了。

冯国璋生病之后,相信中医的他先是请来了几位名医进行诊治,可是效果一直都不明显。到了21日这天,医生们都判断,冯国璋已经回头无力了。

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家人又请来了一位德国医生进行诊断。这位德国医生查看之后,确诊冯国璋所患病症乃是重度伤寒,可是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年老体弱的冯国璋此时已经处于濒死的边缘。不过,冯国璋至死神智都很清醒,他像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一样,命人把自己的遗言转达徐世昌。

他的遗言大概内容是:“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有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不仅如此,冯国璋还让家人致电南北各省督军:“愿内外同心,化除轸域,和平统一,务底完成。”如此看来,这位民国时代的英雄在临死前,心中还在记挂着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12月28日晚上,直系教头、民国总统冯国璋病逝于北京地安门帽儿胡同。他去世之后,徐世昌在给国务院的命令中如此表彰冯国璋道:“迨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职务,适值南北纠纷之际,苦心规划,听夕贤券,退任以来,仍资匡赞……弥留之顷,犹以时局危迫促进统一为言,爱国之忱,溢于言表。

本大总统眷怀畴昔,怆悼尤殷。所有饰终典礼,著由国务院从优拟议。”

1919年2月2日,冯国璋的灵柩从北京出发,两天之后回到了河间的冯氏家祠。3月26日,冯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不过,在这个坟墓里埋葬的并不是冯国璋的遗体,而只是一口装着冯国璋遗物的棺材。至于装着冯国璋遗体的灵柩,则在安葬仪式的头一晚,由冯家人悄悄安葬在黄龙湾那个风水绝佳的冯氏祖坟里。这位清末民初的伟人最终魂归故里!

办完这件事情之后,冯国璋基本上就很少与人见面了。可是,就在12月12日这天的下午,冯国璋在徐恩元的陪同下,又会见了一位美国客人。那天天气十分寒冷,由于坐得太久,冯国璋明显受了寒,加上晚上洗澡之后又着凉了,当晚冯国璋就病倒了。

冯国璋生病之后,相信中医的他先是请来了几位名医进行诊治,可是效果一直都不明显。到了21日这天,医生们都判断,冯国璋已经回头无力了。

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家人又请来了一位德国医生进行诊断。这位德国医生查看之后,确诊冯国璋所患病症乃是重度伤寒,可是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年老体弱的冯国璋此时已经处于濒死的边缘。不过,冯国璋至死神智都很清醒,他像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一样,命人把自己的遗言转达徐世昌。

他的遗言大概内容是:“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有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不仅如此,冯国璋还让家人致电南北各省督军:“愿内外同心,化除轸域,和平统一,务底完成。”如此看来,这位民国时代的英雄在临死前,心中还在记挂着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12月28日晚上,直系教头、民国总统冯国璋病逝于北京地安门帽儿胡同。他去世之后,徐世昌在给国务院的命令中如此表彰冯国璋道:“迨以副总统代理大总统职务,适值南北纠纷之际,苦心规划,听夕贤券,退任以来,仍资匡赞……弥留之顷,犹以时局危迫促进统一为言,爱国之忱,溢于言表。

本大总统眷怀畴昔,怆悼尤殷。所有饰终典礼,著由国务院从优拟议。”

1919年2月2日,冯国璋的灵柩从北京出发,两天之后回到了河间的冯氏家祠。3月26日,冯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不过,在这个坟墓里埋葬的并不是冯国璋的遗体,而只是一口装着冯国璋遗物的棺材。至于装着冯国璋遗体的灵柩,则在安葬仪式的头一晚,由冯家人悄悄安葬在黄龙湾那个风水绝佳的冯氏祖坟里。这位清末民初的伟人最终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