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北洋总管段祺瑞
14520500000009

第9章 志上前合(2)

革命形势不断发展,四面楚歌的清政府不得已,又于27日这天连发四道上谕,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全面节制调遣海陆军、长江水师和此次派出各军,第一军转由冯国璋统率,段祺瑞接任第二军总统。袁世凯达到目的,便决定于30日南下,亲往湖北。可出乎他意料的是,10月29日,山西太原发生了革命,同盟会会员阎锡山被推荐为大都督,宣布独立。同一天驻滦州的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人也起来造反,响应武昌起义,通电要求改组皇族内阁、召开国会、实行宪政。军情十万火急,清廷迅速调遣大军前往镇压,这次所调的部队是驻扎在石家庄的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但腐朽的大清再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日薄西山,因为接到命令的吴禄贞倒是迅速出动了大军,但他要去的地方不是滦州,他的目标也不是革命党人和革命军,而是清廷统治的中心——北京,真相很快就查明了,原因并不复杂:吴禄贞自己本身就是革命党人。清廷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大厦将倾,已经黔驴技穷的载沣被迫在10月30日下达罪己诏,第二天撤销袁世凯钦差大臣的任命,改封袁世凯为内阁总理,这就是说,清廷将所有军政大权一股脑全都交给了袁世凯。袁世凯大权在握,再也没有任何顾忌了,立刻督促冯国璋调集军队猛攻汉口。11月2日,汉口被攻下后,冯国璋恼恨汉口军民拼死抵抗,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于是下令纵兵焚掠,将繁华的汉口几乎洗劫一空,无辜的百姓更是惨遭池鱼之灾。另一方面,袁世凯秘密派人刺杀吴禄贞。负责暗杀任务的人叫周符麟,此人原来是第六镇十二协协统,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但因为贪污受贿被吴禄贞撤职。这个周符麟用3万两银子收买了吴禄贞的卫队长马步周,得到了吴禄贞出行的准确时间。11月7日,吴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遇刺身亡,革命军对北方的威胁一举解除。

吴禄贞之死,要说起来跟段祺瑞是没什么关系的,他事先并不知情。而且按段祺瑞的性格,根本不屑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要做就光明正大地做。

其实袁世凯也深知段祺瑞的为人,所以这种事一般是不安排他做的,甚至根本就不让他知道,否则以段祺瑞的性格,他不光不做,还很可能坚决反对。

当时段祺瑞受袁世凯之命,正率第二军南下山西去处理太原革命的麻烦,路过石家庄时恰好知道了吴禄贞被杀的事情,还有人提着吴禄贞的首级前来报功领赏,周符麟报告给段祺瑞,老段也傻了眼,他心里很明白这件事的幕后主使,踌躇了一番后,他给了领赏的人五千大洋,让他速速离去,以后任何场合不得再提起这件事,就让他烂在肚子里。

段祺瑞是袁世凯派去专门处理山西阎锡山革命的专员,更是军队一把手,山西民军中有人认为段祺瑞在军界有良好声誉,于是想拉拢他。没想到段祺瑞态度很是傲慢,根本没把阎锡山放在眼里,他对前来劝说的人只是冷冷地说:“让他阎锡山赶紧取消都督吧,以后别瞎胡闹了!”

袁世凯11月13日回到北京,16日宣布组成内阁,把自己的人大肆布置在清朝中央政府和京城的要害部门,如:他的好朋友徐世昌为军谘府大臣、旧部王士珍为陆军大臣、亲信赵秉钧为民政大臣、唐绍仪为邮传大臣等,把在汉口滥开杀戒而被国人痛恨的冯国璋调回北京,接任禁卫军军统,派段祺瑞署理湖广总督。

革命党人一直坚持南北和谈,必须要有两点基础:一、必须推翻清廷,清帝必须退位;二、必须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另外,他们从满汉矛盾的出发点上对袁世凯这个汉族大臣抱有很大的幻想,认为“如袁世凯反正,当公举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起初尚坚持“君主立宪”的立场,所以,他密令冯国璋猛攻汉阳,以挫其锐气,再行议和。由于黎元洪、黄兴允诺,如果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之为“第一位之中华共和总统”,这使袁世凯看到抛弃清廷孤儿寡母,实现共和,自己才有独步庙堂、掌握国家政权的可能,也使他清楚地认识到必须采取以革命党来压迫清廷退位,又以清廷来迫使革命党推他作大总统的双刃策略。

方针定下来了,应该说这个如意算盘打得还是很精的,但千算万算,袁世凯漏掉了一个人,就是这个人差点稀里糊涂葬送了老袁的美好前程。谁?

就是袁世凯最信赖的老部下,对自己一直忠心耿耿的冯国璋。

按说冯国璋要想背叛袁世凯,心理上不愿意,实力上更是不可能,为什么他要坏事呢?其实这事倒也不能完全怪冯国璋,因为袁世凯的这种心理,只能是让手下人自己去领会,无法明说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奈何冯国璋这脑子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你老袁不是让我打革命党吗,那我就玩命招呼。于是一心想着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冯国璋,根本没领会袁世凯抚剿并重之意,一味猛攻革命军。袁世凯一看要坏事,赶紧派主和的段祺瑞到湖北前线。冯国璋还莫名其妙一头雾水,接到段祺瑞署理湖广总督的任命大为不满,觉得自己在前线拼死打仗却换来段祺瑞坐在头上,更令他生气的是,段祺瑞到任第二天,就要调他一协的兵力去后方维持治安。他想,在这激战的当口,段祺瑞不给他增兵反抽调他的兵力,这不是釜底抽薪嘛。冯国璋根本不理会段祺瑞,一个兵也不给。

段祺瑞这也是奉袁世凯之命行事,就是想通过釜底抽薪法减轻冯国璋对武汉的攻势,同时也给冯一个暗示。可惜,此时的冯国璋就像一根筋,丝毫没有领会这里面的弯弯绕,还是卯足了劲要跟革命党见个真章。

朝廷的电谕又到了,令冯国璋交出一协给段祺瑞。冯国璋气极,和谋士张联菜商量玩一个花招:假装没收到电谕,打一个电报给朝廷,要求增兵,以尽快攻下汉阳。随后,再发一电,说刚收到电谕,表示尊重朝廷抽兵的安排,但前线战事吃紧,兵力单薄,一时抽调不出,请皇上圣裁。朝廷不知个中隐情,同意了冯国璋的请求,令他速克汉阳。

10月27日,汉阳被攻陷。冯国璋一边向朝廷报功,一边调兵遣将准备一举拿下武昌。清廷对冯国璋大为激赏,封他为“二等男爵”。他还多次致电袁世凯,表示会尽早攻下武昌。袁世凯现在可急死了,一旦武昌真被拿下,他拿什么去胁迫朝廷?他赶紧又是电报又是派特使,让冯国璋别轻举妄动。

因为袁世凯不敢把话挑明,只是不断暗示,奈何冯国璋这时候打得兴起,刚刚得到朝廷恩赏的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都是劲,对袁世凯一再暗示他的南北议和丝毫不感兴趣。

怎么办?这个麻烦只能交给段祺瑞来处理了。新任湖广总督的段祺瑞一到汉口,便为和谈创造条件:首先停止炮轰武昌,撤走了围困武昌的冯国璋兵力,派第一军总参赞官靳云鹏北上游说北洋军各将领,要他们赞同共和;另外,又密派原陆军小学堂总办廖宇春与北方红十字会负责人夏清贻同往上海与同盟会主要负责人黄兴的代表、江苏民军总参谋顾忠琛,元帅府秘书官俞仲还等秘密谈判。这时候,冯国璋才似乎有点半懂不懂地琢磨出一些味道来了,于是不再坚持武力进攻。

段祺瑞这厢紧张地进行着秘密活动,北边袁世凯并没歇着。12月7日,袁世凯公开派遣唐绍仪为全权代表南下议和。唐绍仪在跟革命党代表伍廷芳接触以后,表露了袁世凯的真实想法是:他期望得到革命党人推他为临时大总统的确切保证后,他才能赞成共和,令清室退位。经过多次公开的、私下的谈判,南北双方达成共识:只要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即推举他为共和国大总统。双方于12月20日签订了五项草约: “一、确定共和政体;二、优待清皇室;三、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四、南北满汉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五、同时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之秩序。”12月24日,廖宇春先把议和的结果报告了段祺瑞,段祺瑞很高兴,但他不清楚袁世凯的真实想法,担心袁世凯不答应这些条件,廖宇春便建议段祺瑞不如自己先采取主动。

于是,段祺瑞便派廖宇春北上了解袁世凯的真实想法,他先拜访了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知道老袁对共和之举是赞同的,只不过口中不便说而已。

廖宇春心中有数了,又去探问北洋重要将领王士珍、冯国璋、段芝贵等人的意见,没想到他们的态度却是坚决不同意。廖宇春见是这种情况,便同靳云鹏商量,由第一军采取主动以达到共和的目的。

靳云鹏毕业于保定参谋学堂,段祺瑞曾任该学堂总办,因此靳云鹏跟段祺瑞有师生之谊,而且平时跟段祺瑞就走得比较近,后来靳云鹏在段祺瑞手下也曾风光一时。在段祺瑞的支持下,靳云鹏在第一军中积极活动,联络了200多名军官赞成共和,并为实现共和定下一条策略,即由清廷自行宣布共和,不成功就由各军队联名要求宣布共和,如果再不奏效,那就干脆用武力胁迫要求宣布共和。

中国政局真是瞬息万变,就在袁世凯满心为共和谋划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打乱了袁世凯的步伐。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12月27日被在南京举行的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改用公历纪年,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三天后也就是1912年1月3日,各省代表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一心想在实行共和之后得到总统职位的袁世凯顿时有被耍了的感觉,自己这么辛辛苦苦,原来是在给孙中山打工啊?又是伤心又是恼怒的袁世凯翻了脸,于是善于变节的他改了口,声称不赞成共和,南北议和必须以君主立宪为前提,同时他命令唐绍仪辞职,中断在上海举行的议和谈判并再次挥舞起武力这一战无不胜的大棒,指使北洋将领姜桂题、冯国璋等40多人,在孙中山就职当天,联名通电反对共和,坚持君主立宪,并表示要抵抗到底。为了共和早日实现,孙中山一再表示清帝退位后,大总统位置一定会让给袁世凯。孙中山为了国家大计不惜牺牲自己的胸怀,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可是精于权谋的袁世凯哪肯轻易相信这种不花一分钱的便宜话,他一边积极用武力威胁革命党人,一边让唐绍仪加紧与革命党人的秘密接触,确保大总统之位能让给自己,另一方面抓紧逼迫清帝退位。

面临巨大内外压力的清廷已经是风雨飘摇了,看起来是朝不保夕,时日无多。但有句话说得好,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良弼、载涛等为首的满清贵族坚决反对共和,并密谋干掉袁世凯,看来靳云鹏设计的由清廷自行宣布共和的第一条路是走不通了。于是段祺瑞决定进行第二步。1912年1月23日,段祺瑞致电内阁、陆军部、军谘府,声称其所统率的部队已与革命军沟通了共和思想,近来将领们个个都要实行共和,否则就不干了等,恐吓清廷。

手足无措的隆裕太后马上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载沣、载涛、溥伟等满清亲贵和一些蒙古王公一致要求隆裕坚持君主立宪,反对民主共和。隆裕左右为难,竟然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当时还有人主张重用攻克汉阳有功的冯国璋,让他率兵镇压“乱党”,可是打胜了还好说,隆裕担心万一打败了,就连优待条件都没有了,再说光靠冯国璋一个人也远远不够,何况冯国璋还是袁世凯的嫡系,他是不是能听话还是个未知数。这个担心倒是很准确的,事实证明,冯国璋肯定不听他们的。

1912年1月26日,段祺瑞联合46名前线北洋将领电奏清廷,要求必须立即宣布废除帝制,确定共和政体。北洋军人联名通电,发表政治主张,这还是第一次。段祺瑞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由此提高,这则通电明确要求清廷将政权交给袁世凯,同时否认了南京临时政府。此电一到,朝野震动,隆裕皇太后又是一场大哭,对着梁士诒、赵秉钧、胡唯德说:“我母子二人的性命都在你三人手中,你们回去好好对袁世凯说,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就在这时,最顽固的宗社党成员禁卫军训练大臣良弼退朝回家时,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的炸弹炸伤,三天后,良弼饮了一杯袁世凯的亲信赵秉钧推荐的中医送来的药酒后,气绝身亡。炸弹的轰响把皇族亲贵们震得胆战心惊,终于决定退位了,但起来却磨磨蹭蹭,他们还在等待那不可能出现的奇迹。。

段祺瑞便决定以武力逼迫清王室尽早退位。2月8日,他又与第一军的八名协统以上将领联名发了第二个共和请愿电,历数“皇族之败坏大局”的罪状,说“共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