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实行“一胎化”的同时,从西方国家传来了“丁克化”。 “丁克化”家庭模式,是一种“4:2:0”模式:第一代4个老人,第二代两个父母亲,第三代一个也不要,彻底告别历史,完全埋葬未来。
一、4:2:l到4:2:0,“中国香火”还能延续几代“丁克化”对中西方的杀伤力是大不一样的。因为西方国家虽然有一部分家庭是丁克化,但是其他家庭是多子化,可以在人口总量上加以弥补。而中国的一部分家庭丁克化,是与其他家庭的“一胎化”相结合的,一部分家庭的“一胎化”,本来就使人口急遽减少,其他家庭再搞“丁克化”,国家的人口总量更是雪崩式减少。因此,丁克化是困扰西方国家的一个难题,更是一个危及中国未来的危机。如果让“丁克化”普及化、持续化,那么,中国就将加速走向“无人化”。
“丁克”——西方舶来新观念
丁克,是英文单词“DINK”的音译,它是“Double Income and NoKids”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双收入,无子女”。在西方国家,丁克家庭主要是指夫妻双方都有收入,有生育能力,但是自愿不生育的新型家庭模式。
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丁克家庭。经济发达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较少,成为西方丁克家庭较早产生的主要原因。美国人口普查局1994年5月公布的年度分析报告表明,1993年美国有6180万个家庭,其中3480~‘家庭无子女,占51%,美国丁克家庭已超过家庭总数的一半以上。西方发达国家自愿不育的家庭越来越多,呈现一种急剧上升的趋势,由此也产生了一种不育文化。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丁克思潮进入中国,丁克家庭开始在中国大、中城市出现,丁克家庭尤其成为中国城市白领阶层的一种流行家庭类型。丁克文化作为西方世界传来的“不育”文化,严重冲击中国人固有的家庭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不是家族的传宗接代。于是,丁克家庭开始在中国发展壮大。
“中国丁克”——“中国特色”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中国丁克家庭:中国式的丁克家庭,是“有婚姻而没有生育、有家庭而没有子女”的家庭,是一种“自愿”或“被迫”不生不育的家庭。之所以强调自愿,是说明中国丁克与西方丁克有相同和相通之处;之所以强调被迫,是说明中国丁克有一个与西方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丁克,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而被迫无奈地做了丁克。
20世纪90年代一份对“丁克”家庭的调查问卷显示,中国特色的“丁克理念”,决定了一些人选择不生育子女这一生活方式的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出于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忧虑,认为多生孩子是添包袱,不生孩子是做贡献;二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不愿意为了“生育”而影响“生活”;三是为了实现自我,不愿意为了后代而牺牲当代;四是虽然夫妻双方有收入,但是养育孩子有困难,生育孩子的成本和代价高昂,因此是被迫做丁克。
一项针对学历为硕士以上的中国高学历阶层的调查发现,对生育的意义虽然在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是对生育的担心和忧虑加重。其中,担心生育孩子“牵扯精力的占25.4%,担心生育“影响工作”的占16.7%,担心“经济能力有限”的占18.6%,担心“影响两人世界”的占13.6%。结果,生孩子成为一件越来越令人畏惧的事情。
令人忧虑的是,中国丁克不是没有爱心,而是爱心别移。一些年轻的“丁克”夫妻,一方面不愿养育子女,另一方面又想享受为人父母的温馨与乐趣,于是他们纷纷养起了宠物,像爱孩子一样爱宠物。这些被人们称为“丁宠”的家庭,他们给自己的宠物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并把宠物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这种以养宠物代替养育后代的心态,是一种变态。
中国丁克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而逃避生育后代的责任,对于自己来说,实际上是年轻时轻松,年老时沉重;对于社会来说,是丁克家庭轻松、非丁克家庭沉重,因为养育社会下一代的任务,是由非丁克家庭完成的。在这个意义上,丁克们的实现自我,实际上是一种高度自私。
“丁克家庭”——高速增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丁克家庭在中国大城市出现,90年代以后,丁克家庭比例逐步上升,并且开始向中小城市发展。目前尚无全国丁克家庭总的准确数字,但是从一些大城市的调查情况看,其数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根据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中提供的情况:1979~1989年,上海市区的丁克家庭大约占全市家庭夫妇总数的2%~3%,人数超过5万。1986年,广州市结婚而不愿意生育的只有3万,1989年底猛增到7万左右。进入21世纪后,估计全国丁克夫妇突破400万对,北京超过40万对,上海超过50万对,广州也有30万对以上,中国家庭丁克化的速度非常快。
中国丁克群体的发展,出现以下几个趋势:
一是和年长者相比,年轻者更可能选择丁克。根据上海市妇联调查,丁克家庭已经占到上海家庭总数的12.4%,而如果只是选取20~40岁年龄段的样本,这一比例会更高。丁克家庭,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婚姻时尚。
二是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可能选择丁克。一些丁克家庭选择走丁克之路,往往是由妻子提出来的。在丁克家庭,妻子往往有比较高的收入,有自己的事业,时间和机会成本比较高,养育孩子的成本也比较高,对于这种家庭的妻子来说,事业第一,养孩第二,生儿育女要为事业成功让路。
三是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中,丁克现象更为常见。选择丁克人生的,多是大中城市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白领阶层。他们一般文化素质高,事业心强,崇尚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和独特的人生观、婚育观。一些调查显示,有11%以上的当代大学生表示将来不打算要孩子。
四是在收入高的群体中,选择丁克的概率更大。
二、“文明的竞争”离不开“生育的力量”
生育,是一种文明,而且是一种基础文明,是决定整个文明的活力与潜力的文明。在不同文明之间的竞争中,生育文明对于一个文明的兴衰存亡,对于不同文明力量和文明格局的此消彼长,具有深层次和长远性的影响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在西方国家,早就有人惊呼:“生育改变世界”——欧洲将被“穆斯林化”,以色列将被“非犹太化”,美国将被“拉美化”。文明的竞争,最终将由生育的文明,来决定输赢。
被“穆斯林化”——欧洲的恐惧
现在,西欧国家普遍面临穆斯林人口急剧增加的问题。包括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麦等。按照目前这样的增长势头,40年后的欧洲,穆斯林人口将占l/3,而且这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1/3。
法国在最近半个世纪里,主要来自北非地区的穆斯林人口增加了50倍。
目前法国10%的人口是穆斯林,年龄在20岁以下的人口中,穆斯林人口占30%。而在法国大城市,穆斯林青年人口占45%。
英国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比较低,只占全国人口的7.1%,但是英国少数民族生育率特别高,具有15倍于“多数民族”的增长率,所以在1992~1999年的短短8年间,少数民族人口增加到了和白人相等的数量,都是50万。处于英格兰中部的城市莱斯特,是第一个白人成为少数民族的英国城市,伯明翰等其他英国大城市的非白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也在迎头赶上。
一些人士指出,欧洲“人口构成”和“人口生态”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意味着“传统欧洲”、“基督欧洲”,将和平演变为“穆斯林欧洲”。一些欧洲国家努力控制穆斯林的组织和社会团体,无奈伊斯兰文化对于其他文化具有顽强抵抗力,并且具有用伊斯兰文化改造西方社会的潜力。
在法国,政府曾经鼓励穆斯林人士与法国人通婚,希望能够消化穆斯林。但是从世界各地来到法国的穆斯林,都遵守伊斯兰的婚姻制度,他(她)们和法国人结婚的条件,是要求对方皈依伊斯兰教。结果是,与穆斯林结婚的法国男女,都成为新增加的穆斯林人口。穆斯林在欧洲的“人口生育战斗力”和伊斯兰文化影响力,使欧洲愈益走向“穆斯林化”。
被“非犹太化”——以色列的担忧
文明的生命力与人口的绝对数量关系极大。犹太民族创造了辉煌的犹太文明,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顽强的婚育文化,不能保持人口生育的优势,“犹太人”数量过少,成为一个“微型民族”。虽然现在建立了一个“微型超级大国”,但是在犹太人的“人口危机”面前,人口衰微的战略忧患也在加重。
犹太人在1948年建立以色列国家以后,以枪杆子求生存,以拼死作战求胜利,他们打赢了多次战争,并且扩大了自己能够占有的土地。但是他们真正的危机是“人口短缺”,他们真正的劣势和可能导致最终失败的是“生育率低”。低生育率对于以色列,比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更具摧毁力。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曾经多次表示,保持犹太人的多数地位,保持以色列国的“犹太特性”,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以色列真正的危机不在于周围的敌国众多,而在于犹太人口相对于阿拉伯人口的逐渐减少。当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烽烟不断、打来打去的时候,以色列内部的阿拉伯人的比例却在不断提高若干年之后,以色列的犹太人将变成少数民族,以色列国的“非犹太化”将不可避免。最后的结果将是:犹太人用战争打下来的土地,都将成为阿拉伯人的了。
“男人决定家族,女人决定民族,生育决定胜利”,这样的结论,将会在世界历史的演进中,被一些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替反复验证。
被“拉美化”——美国的焦虑
美国通过1835~1836年的得克萨斯独立战争,通过1846~1848年的美墨战争,夺取了墨西哥1/2的领土。美国现在的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等州,都曾经是墨西哥的一部分。
然而,现在以墨西哥人为主的拉美移民大规模持续涌进美国,美国的拉美裔妇女具有最高的生育率。以2004年为例,这一年,美国的生育率分别是:白人1.85,黑人2.0l,而拉美裔则高达2.82,平均每一个拉美裔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是白人妇女的1.52倍。
美国白人目前在美国100个最大城市的48个城市中,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在加州、夏威夷州、哥伦比亚特区,白人已经沦为少数民族。不久的将来,在德州、新墨西哥州,白人也将成为少数民族。在美国20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中,白人增长5%,黑人增长23%,拉美裔增长72%。到2050年,拉美裔美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5%。美国人口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将对美国社会资源及政治权力的分配产生重大影响,许多选区将重新划分。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就是最好的例证。
对美国文明威胁最大的,不是移民美国的各国精英,而是从洛杉矶到迈阿密的西班牙语圈拉美移民。这些合法或非法的移民,连英语都不会说,但是却迫使美国的主流人群开始学习西班牙语。这就是人口的力量,是生育文化所造成的力量。
有的拉美人士讲,墨西哥人打仗打不过美国,但是墨西哥的女人在生育上胜过美国女人,墨西哥依靠女人的生育力量,正在以人口收复失地。
美国的拉美化,将使未来的美国变成一个拉美化的“拉美国”。
婚恋和生育,是大国竞争中无声的博弈,是不战而胜的利器,是长远决定兴衰的基础和根本。以人为本,必须以婚姻为本,以家庭为本,以生育为本。
“丁克主义”误国——孙中山的呐喊
“生育”本身是文化,生育也传承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是它的婚育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要靠成功的婚育来传承。一个没有婚育热情的民族,其文化也难以持续。
孙中山1924年在《民族主义第一讲》中,在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时候,就批评了法国人的“男子不负家累,女子不要生育”的“丁克主义”。
孙中山指出:“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曾创立一种学说,谓:
‘人口增加是几何级数,物产增加是数学级数。’法国人因为讲究快乐,刚合他们的心理,便极欢迎马氏的学说,主张男子不负家累,女子不要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