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14517400000004

第4章 失乐园(2)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评论说:“弥尔顿出于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确实,弥尔顿过的是史诗般的一生,他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他的思想直接来自他的亲身经历。他为革命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他老而弥坚,盲而弥坚。《失乐园》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好的总结。他用英勇顽强的一生,写出了雄浑壮丽的诗篇。

他的诗常出现长句子,结构复杂,引经据典。

也许有人说这不过是雕虫小技,我却认为它们是镶嵌在诗艺大厦上的晶莹闪光的珍珠玛瑙,都是诗人的心血凝练而成的。

《失乐园》英文版封面诗人描写时,用典设喻,内外古今,无所不包,一地一名都有所选择,像是在夸耀学识渊博一样。其实这也是史诗雄伟的需要。上帝是无始无终、无所不在的存在,开天辟地,演出宇宙万物、世态炎凉,原罪祸及子孙,代代相传,永无穷尽。所以弥尔顿的史诗涉及无始无终的时间。具体描写时,视野之广又非前人所能及。抽象点讲,是难以想象的无限的宇宙。弥尔顿是杂家,世界的文史哲、天文、地理、冶金等几乎无所不知,天动说、地动说他都加以利用。他不但了解上帝创造的天外有天,也臆测星系外另有星系。他描写的天国的战争是够雄伟奇特的,撒旦居然发明火药,放排炮,使天兵天将狼狈不堪,逼得他们把山头一个个拔起来扔向敌阵。洪水泛滥与世界毁灭的景象自然壮观。《失乐园》描写的空间真是无所不包。虽说现代读者读来费劲,必须查明地图,弄清历史才了然,可能认为是败笔。但是这些都给史诗带来雄伟的气势,也是《失乐园》词义浓缩的表现之一,是出于史诗的需要。他当时的读者是在资本主义兴起,向外扩张,东西文化交流,引出好奇心的情况下,起码是不难理解的。……弥尔顿敢于革命,敢于创新,他为写全人类的悲剧,竭尽全力,创造了一种极为复杂的气势磅礴的诗体。应该说《失乐园》是空前的,迄今还没有人能超过弥尔顿。

(金发燊)

1608年12月9日,约翰·弥尔顿生于伦敦一个富裕而有文化教养的新教家庭。信仰新教的父亲是个公证人和私人贷款者,治业有道,生意兴隆,积攒了充裕的钱财。他喜好音乐,在英国音乐的黄金时代甚至是个颇有声望的作曲家。母亲是个商人的女儿,乐善好施,只是视力不好。弥尔顿从小感染了父亲的反抗精神,同时也受到父亲的音乐熏陶。

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在上圣保罗学校时,15岁的他就意译了《旧约·诗篇》第114和136篇。这是他留传下来的最早的诗行。1625年,他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开始了正式的诗歌创作。他长得英俊潇洒,思想纯正,举止优雅,有“基督学院淑女”的绰号。21岁时,他写出了《圣诞晨歌》这样的名篇。23岁时又写出《欢乐的人》和《沉思的人》这样的成功之作。1629年他获得学士学位,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接着随父亲潜居于哈墨斯密和霍顿,埋头读书长达6年之久。这段时间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弥补了在剑桥大学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并且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弥尔顿1638年他赴欧洲旅行。在巴黎他会见了不少上层人士。在意大利,他会见了因持地动说被宗教裁判所囚禁的伽利略,以及许多文艺作家,还应邀在他们的许多文艺俱乐部朗诵了他的拉丁文诗作,受到极高的赞扬。就在他打算去西西里岛和希腊时,传来了英国即将发生内战的风声。爱国的诗人于1639年春匆匆回国,定居伦敦。他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写出了许多政论文章,参加反对国王和国教的斗争。当时清教分为长老派和独立派,在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他接近了克伦威尔的独立派,1649年担任相当于宣传部长的政府拉丁文秘书,每月收入高达288英镑。

弥尔顿的婚姻生活颇为坎坷。1642年,他莫名其妙地娶了父亲的旧交查理·鲍威尔17岁的女儿——玛丽·鲍威尔。婚后6个月,妻子回娘家竟一去3年不归。自尊心严重受挫的弥尔顿要求离婚,却惹来了流言蜚语:说他出了风流韵事,说他同时有两三个老婆,有人甚至公开在议会里诽谤他。一时间满城风雨,弄得他难以对付。最终,他出于道义和骑士精神与妻子和解,结果岳父一大家子搬了过来,把重担都压到了他身上。玛丽生过一子,不幸夭折,1652年在生第三个女儿时死于分娩。1656年弥尔顿又娶了一个比他年轻20岁的女郎,但她15个月后随着女儿的出生就谢世了,一个月后孩子也死了。1663年经朋友介绍他又与比他小30岁的伊丽莎白·明萨尔结婚。对于一再丧偶、完全失明的诗人来说,第三次婚姻还算持久幸福。

1660年5月查理二世复辟,反革命进行反扑,大肆杀戮。避到乡下的弥尔顿也锒铛入狱。图书被禁毁,家被抄,只等着死亡判决书有人签署执行,他就人头落地了。但是,关押了一阵子,弥尔顿于同年12月被释放了,原因不得而知。终究是天从人愿,没让英国文学损失《失乐园》这一世界史诗中的瑰宝。

大凡侥幸保命的人只愿一走了之,弥尔顿临出狱时却在下院控告狱卒多收了他的费用,其争自由、争权利、无所畏惧的精神可见一斑。

晚年,内外交困的弥尔顿并没有因此倒下,相反,他不怕冒风险,退而把革命的失利总结在诗篇里。他曾经说过,写散文只用了他的“左手”。如今,他瞎了眼睛,用“右手”以惊人的毅力,集中全力,跟时间赛跑,实现了年轻时的远大志向,作了一个了不起的诗人,完成了世界文学史上三部不朽的诗篇。

1674年11月8日弥尔顿卒于伦敦,死后与乔叟、莎士比亚齐名。

史诗《复乐园》共四卷,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中耶稣被诱惑的故事。耶稣在约旦河畔由圣徒约翰施洗后,准备公开布道,这时圣灵引他到荒郊,先要给他一次考验。这考验就是撒旦对他的引诱。撒旦第一天以筵席,第二天以城市的繁华和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引诱耶稣,都遭到拒绝。第三天撒旦使用暴力,把耶稣放在耶路撒冷的庙宇的顶上,他也毫不畏惧。后来天使们把他接下来,认为他胜利地经受了考验,于是他开始布道,替人类恢复乐园。《复乐园》体现了宗教思想的胜利,反映了革命挫败后,弥尔顿对英国革命事业始终不渝的态度。

《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参孙是以色列民族英雄,被妻子大利拉出卖给菲利士敌人,眼珠被挖掉,每日给敌人推磨。一个节日,菲利士人庆祝对参孙的胜利,让他痛苦万分,这时父亲的劝说、大利拉的忏悔都给他以刺激,加上敌人赫拉法对他的威胁和侮辱,这些都激发了他的战斗精神。在敌人威逼他表演武艺之后,他撼倒了演武大厦的支柱,整个大厦坍塌,他和敌人同归于尽。这出悲剧表现了坚强的革命精神。它反映了王朝复辟后资产阶级革命者内心的痛苦和遭受的迫害。诗人指出,深省忏悔、克制骄矜、控制情欲、恢复信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史诗采用了崇高严肃的题材,具有汹涌澎湃的感情,质朴有力的语言,活泼有节的音律。这一悲剧是弥尔顿艺术的新发展。它运用希腊悲剧形式,是一部宏伟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