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震后自救与互救常识
14516100000015

第15章 地震伤员的紧急护理(1)

地震发生后,通过互救活动使受困人员脱险,有的人可能没有受伤或受伤较轻,可以自行处理自己的伤势;但很多人由于在地震发生后的建筑物坍塌造成身体受伤较重,或是由于长时间掩埋在废墟下,救出的时候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很好,这时就应该注意对伤员进行必要的急救护理。从废墟中救出的伤员,很多都存在着出血、骨折等情况,因此掌握止血、包扎以及搬运伤员的方法就异常重要。另外,由于有的人在被救出后,心理上悲喜起伏很大,可能会出现紧急的心理危机,因此进行现场的紧急心理救援也非常必要,并且这也是震后长期心理救援和心理康复的基础步骤。

§§§第一节现场急救处理

在废墟中救出伤员后,要快速、轻巧地暴露其头部,清除尘土,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立即人工呼吸。一旦人的呼吸、心跳停止,30秒后就会发生昏迷,6分钟后就会发生脑细胞死亡。因此,对废墟中救出的伤员进行现场急救的几分钟非常关键。对伤员的急救原则是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处理创伤性休克,处理完全性饥饿,外伤止血、包扎、固定,将其搬运到医院或医疗点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对于长时间埋压在废墟下的人来说,其眼睛要避免强光刺激,因此应该对其进行特殊护理。在幸存者暴露在阳光下之前,要使用衣服或其他深颜色的布料蒙上伤员的眼睛。对于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要对其进行喂食,使其逐渐恢复体力,但一定注意不能一下子喂过多食物。对于发生流血、骨折等严重情况的伤员,也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否则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特别地,针对从废墟中救出的伤员极容易出现休克、骨折、外伤性昏迷、腹部受伤等情况,掌握这些情况下对伤员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另外,由于伤员在废墟下可能长时间被重物挤压,针对其在被救出后出现的挤压综合征也应该掌握救援方法。

一、对休克伤员的急救

休克是由各种极为严重的致病因素(如严重的创伤、出血、感染、心肌梗死等)引起的,以急性微血管循环障碍为中心环节,导致以损害生命攸关的重要脏器细胞为结果的临床综合征。因此,休克并不是单一而独立的疾病,是多种危重疾病造成血容量、心功能、周围血管阻力及血液分布等方面的改变,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紧急状态。

休克并非仅仅为血压的下降,休克初期血压不仅下降不明显,舒张压还会有所增高。因此,休克的临床观察应重点注意以下诸方面:

1.口唇及全身皮肤呈苍白色、湿凉,有黏汗;

2.躁动后有抑郁、反应迟钝等神志精神的改变;

3.脉搏软弱无力而快速(120~140次/分钟),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与舒张压的间距缩小;

4.尿量减少(每小时少于15毫升,24小时少于400毫升)。

对于休克的现场急救,应采取平卧而下肢抬高15度到20度角的体位,这样有利于静脉血回流,保证基本生命支持的需要。心源性休克伴有心功能不全,尤其是有左心功能不全的突出表现时,头部、躯干应稍加抬高,以利呼吸。

设法保持比较正常的体温,对于低体温者应加以保温,室温调整在22℃~28℃,湿度以70%左右较为适宜;如系高温者需作有效而适当的降温,仍以采用物理降温为好,防止药物降温引起过多出汗而加重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痰液等分泌物或异物,以保证休克时供氧不足有所改善,及早送病人至医疗机构救治。

二、对骨折伤员的急救

地震发生后的建筑物坍塌,很容易造成人员发生骨折情况。骨折分为外骨折和内骨折两种类型。

外骨折是指断骨可能会刺破皮肤,有明显的伤口。这种情况容易引起病菌感染,使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在夹板固定前要把断骨复位,断肢摆直,这一定很痛。如果伤员已经昏迷,可以直接完成。

内骨折是指断骨没有刺穿皮肤或裸露在外。触动受伤部位时,即使外施轻微压力,也会一触即痛。内出血进入组织以后,会引起肿胀,随后出现青紫斑或失去血色。移动伤肢,伤员会痛苦大叫。

对于骨折可用固定的方法急救,固定整条断肢,用绳子吊起断臂。为了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在没有夹板的情况下可将伤肢与对称的另一肢一起绑扎。在双肢之间空隙部位填充衬垫,使得伤肢处于合适的位置。在断肢上下及邻近关节之间用柔软结实的材料绑牢扎紧。所有的绳结应位于同一边,平结会便于检查伤口。悬吊材料以三角形绷带最为理想,布料、腰带等在紧急时也可使用。不能用绑绳直接捆扎伤口,或者让绳结压住伤肢。针对伤员不同部位的骨折情况,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合适的处理。

1.肘部以下骨折:用悬带将伤臂吊于肩上。从肘部至中指用加垫的夹板固定。在肘部下方打结可以阻止滑动。手臂抬高可以避免严重肿胀。

2.肘部骨折:肘部弯曲,用狭长吊带支持。上臂与胸部捆扎在一起,阻止上臂摆动。检查脉搏,确保血液循环。如果摸不到脉搏跳动,可稍稍将臂部放直,观察能否恢复。如果断肘僵直,别硬要弄弯它。用加垫的夹板将它竖直固定,用吊带将断臂绑在腰部。

3.上臂骨折:从肩到肘用加垫的夹板固定,腕部用窄带吊于颈部。

4.肩胛骨骨折:用吊带支撑受伤部位重量,用绷带将臂部与胸部固定。

5.锁骨骨折:用吊带支撑受伤部位重量,用绷带将臂部与胸部固定。

6.下肢骨折:需用“八”字形绷带将足踝与双腿都捆扎起来,这样可以防止断肢翻转或缩短。

7.髋部或大腿骨折:将一块夹板放于腿部内侧,另一块更长的夹板放于伤肢外侧,由胯部至足踝部,用绷绳捆扎固定。如果没有夹板,可在两腿之间夹上衬垫、折叠的毛毯或衣物,伤肢绑扎固定于对称的另一条腿上。

8.膝部骨折:如果伤腿僵直,将夹板置于腿后,膝部加垫。如果有条件,用冰块冷敷膝部。如果伤腿弯曲,不要强行拉直,可将双腿并拢,腿之间加垫,绷带扎牢。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援助,那么应尽可能将伤腿绑直。

9.小腿骨折:从膝上部开始固定夹板,或者在双腿间加垫、捆绑。

10.足部或踝部骨折:通常不用夹板,抬高足部以减缓肿胀。用枕垫或折叠式毛毯包裹踝部及足。踝部以上绑扎两圈,足部绑扎一圈。另外,如果没出现伤口,可以不必脱鞋,以起到固定作用。伤员足部不能负重。

11.骨盆骨折:表现为腹股沟或下腹部疼痛。分别绑扎膝部及踝部,在腿部弯曲处垫上枕垫,使整个身体固定于平台上,担架、门板或桌面等都可以。分别于肩部、腰部及踝部绑扎牢靠。在两腿之间加垫,足、踝、膝和大腿之间分别用绷带绑扎固定,用两根更长的绷带绑扎骨盆部。

12.颅骨骨折:症状表现为血液或淡黄色黏液从眼鼻处渗出。应将伤员放置于恢复位,渗液面朝下,允许黏液流出来,这样就不会压迫大脑皮层。仔细检查确保伤员能否正常呼吸。完全式固定包扎,尽可能让伤员舒服一些。

13.脊椎骨折:如果伤员颈背部疼痛,而且下肢可能失去感觉,应判断是否是脊椎骨折。轻轻触动伤员肢体,察看有无感觉;要求病人按指示运动手指及脚趾。如果没有希望获得医疗援助,此处又很安全,要求病人静静躺卧。用合适的物品,例如行李或垫石支在身体左右,防止头部或躯体摆动。

14.颈椎骨折:怀疑颈椎发生骨折时,必须用适当材料围住颈部,阻止其晃动。用卷起的报纸、折叠的毛巾、车坐垫等材料都可以,折叠成宽约10~14厘米的带状物,根据伤者从胸骨至下颌部的距离,朝向面部的一侧要折叠得宽一些,围住颈部,用布带或鞋带系好。防止颈椎骨折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同时,将伤员肩部及髋部绑扎牢固,用柔软有弹性的物品垫在大腿、膝盖及足踝之间。用宽松的绷带绑扎双膝及双腿,全身固定。尽快寻求医疗救助。

三、对外伤性昏迷伤员的

急救在救出外伤性昏迷伤员后,要让伤员平卧,下颌抬高,保持其相对固定的体位,保护好伤员的头部,避免头部活动。松解开伤员的腰带、领口等压迫物,以使其呼吸通畅。伤员如果呕吐,则应将其头偏向一侧,以利呕吐物排出,避免呕吐物被吸入气管。如果伤员安有义齿或牙齿有破碎情况,要取出义齿和碎牙。要对伤员口腔内的凝血块、呕吐物、分泌物等进行清除,以帮助其建立有效的呼吸通道。伤员如果发生呼吸暂停,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条件允许的话要立即给氧,尽快输液。尽早转移到治疗点或医院进行救治。

四、对腹部受伤伤员的急救

腹部受伤分钝伤和锐伤两大类。钝伤外部无明显的伤口流血,但有可能引起脾、肝、肠、肾等破裂,出现出血性休克症状;锐伤有明显的流血伤口,有的还伴有内脏脱出。

对钝伤的紧急处理关键在于要考虑到出血性休克的可能。若有明显压痛、头晕乏力感,以及口渴要喝水等情况,有可能是内出血,应该使伤者平卧,双腿下放枕头,使下肢抬高,可增加回心血量,不能给伤者喝水,以免增加腹腔内脏血流量而加重内出血。钝器伤引起的内出血如果不能及时被发现,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

当腹部受锐器伤造成肠子脱出时,千万不能将肠子回纳至腹腔内。这是因为正常人的肠子在肠腔内按一定方向排列,履行消化、吸收、蠕动功能。当腹壁受伤伴肠子脱出时,肠子排列变得紊乱无章,而无规律地将其回纳至腹腔,即可造成脱出肠子的扭曲、嵌顿,于是形成血液循环障碍使其缺血和坏死;另外,肠子脱出后极易造成污染,用未经消毒的手将其回纳至腹腔时,又可把外界细菌带入腹腔内,极易造成腹膜炎。

腹部创伤并发肠子脱出的伤员,可用一块厚的消毒敷料对肠子加以保护,或用干净的饭碗扣住已脱出的肠子,然后再用绷带包扎,注意避免压迫脱出的内脏。如果脱出的肠子已穿破,且有内容物外溢,可临时用钳子钳闭,将其一起包在敷料内。伤员取半卧位或仰卧位,膝下垫起,以松弛腹壁肌肉,降低腹压;病人尽量不用力咳嗽,以防肠子继续脱出。严禁饮食、喝水,因为这样会加重肠子的负担、增加肠内容物,从而加大手术的难度。对疼痛剧烈者,可肌肉注射止痛药剂。

五、提防震后挤压综合征

地震发生后,挤压综合征是仅次于建筑物坍塌导致外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但如果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救治,许多人可以保住生命。

在被挖掘出来之前,压在伤者身上的瓦砾起到了止血带的作用,有效地让血液循环不经过受压部位。在被救出后,受挤压肌肉的机械拉伸以及肌肉组织因供血不足出现的坏死,会导致有害物质释放。

埋在瓦砾下时,他们相对来说是安全的。当压迫身体的东西被移走后,血液会进入受损的肌肉组织,这时麻烦就来了。最先出现的是钾离子构成的威胁。在肌肉细胞中,钾离子的浓度很高,它对肌肉的收缩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液中出现太多的钾会让心脏出现不规律的跳动,甚至最终停止跳动。另一种威胁来自肌红蛋白,它能够与肌肉中的氧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但一旦肌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就会渗入肾脏,并积聚起来,阻塞肾小管,并最终损害肾脏,有时这种损害是永久性的。

给伤者静脉输液能够稀释这些物质,并有助于将它们排出体外。通过其他方法也能够防止心脏受到钾离子的损害。如果伤情严重,就必须透析。通过透析,受损的肾脏往往能够恢复正常功能,不过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至少两周的透析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比如感染、出血等。

§§§第二节伤员止血方法

地震后抢救出来的伤员,受伤出血的情况比较普遍,针对流血伤员的止血处理,是最基本的急救护理。动脉出血时,出血呈搏动性、喷射状,血液颜色鲜红,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造成生命危险;静脉出血时,出血缓缓不断外流,血液颜色紫红。对地震伤员的止血处理,主要是采取一般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屈肢加垫止血法、填塞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几种方法。

一般止血法主要针对较小的疮口出血进行处理。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然后进行消毒,最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如果受伤的地方是头部等毛发较多的地方,则应在处理前剪剃毛发。

指压止血法是指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这是紧急的临时止血法,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压迫时间不能过长。指压止血的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在采用指压止血法的时候,救护者必须熟悉各部位的血管出血的压迫点,这里给出身体各部位出血和指压点的位置:

1.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2.头颈部出血。用大拇指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3.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内侧出血位置上方压迫肱动脉。

4.前臂出血。在上臂内侧肌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

5.手掌和手背出血。将患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的尺动脉和桡动脉。

6.手指出血。用健侧的手指,使劲捏住伤手的手指根部两侧,即可止血。